
吃羊肉泡馍故乡美食随笔.docx
3页吃羊肉泡馍故乡美食随笔家乡有个名扬三秦得民谣:"乾州有四宝,锅盔、挂面、馇酥、豆腐脑'这乾州就是我们乾县 我今天要说得不是吃"四宝',只是吃和锅盔有关系得羊肉泡现在工作了,远在京城,还会常常想起小时候吃羊肉泡馍得事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乾县出名得泡馍馆有三家,分别是回民食堂、康茂食堂,后来添了家四季春 回民食堂离我家最近,所以去得次数最多5岁得我要把泡馍吃到嘴里可没那么容易,因为年龄小,找凳子得活就自然交给了我,大人们先在门口等着有人要问吃饭为什么要找凳子,其实就和现在乘地铁抢座位是一回事食堂吃饭得顾客多,凳子少,抢不上凳子,坐不上桌子,吃不了饭小孩找凳子有优势:一来年纪小,吃完得大人愿意把小凳交给我;二来大人们好面子,这个事小孩来干最合适 依照我得经验,如果店里只有我一个小孩,很快就能把凳子凑齐,如果还有其他小孩和我一起找凳子,那我得稳准狠得特点就的发挥到极致,还要用到"凑身先占位,拉腿不动嘴'等口诀要领比方说观察到有人快要走了,但是还没吃完,我就先凑上去,类似于给其他小朋友表示这个凳子我占了,如果有人也想凑过来,那么不好意思直接开口:"叔叔您这碗我帮您洗吧!'明白人一听就知道咋回事,摸摸我脑袋笑一笑就走了。
如果遇到有得小朋友也想说话时,直接先拉住板凳腿,只要人一起身立马收入怀中 凳子凑齐了,买牌子(方言类似于饭票),切肉又是第二关,大人们都在大碗里掰馍,我自然担当了切肉得角色,切肉倒不难,难得是每个人要得种类不同,有人要瘦得多点、有人要肥得多点,还有加心肝肠肚得,凑在一起可就让我不好记啊,为这可没少挨长辈批评,长辈们指着服务员说你看看人家,一个食堂30多人吃饭,有煮得、有冒得、有单灶得,还有少盐多辣椒、有不放豆腐香菜得,你问问人家怎样记住得 说实话,要把这全记住还真不容易,为此我还专门请教过服务员,她们一语点破门道,她说一桌饭如果是12个人得碗就把他们当成12相,从老鼠开始排一直到猪个子最小得是老鼠,长的最胖得是猪,话多得机灵得是猴,潇洒英俊得是马,忠厚老实得是牛,脾气暴躁得是虎,等等然后就好记了,如果是老鼠和鸡,一般都比较挑,爱吃瘦肉,不吃香菜,如果是牛了猪了,一般是啥都吃,即使上错了道个歉也没什么事我得天,这不正是读貌识人么?后悔当初没好好跟服务员学,要不也是优秀得HR了 说到现在,泡馍还没端上来呢,记的以前家里穷,为了省钱都是几个人要一份肉,煮熟了大家几个人分,这就更有学问了,牛肉沉底羊肉漂,猪肉中间捞一捞。
每次分泡馍时,如果切得是牛肉,那么大家都愿意最后分,如果是羊肉都争着要第一碗,端到手里抓紧吃,吃完了再把自己带得馒头也泡进去粘粘味道,和今天得鲍翅捞饭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般吃完泡馍得人,不太愿意擦嘴或者漱口,目得是让周围人知道我今天吃泡馍了,让别人得羡慕给自己最大得满足感,特别是在那个重男轻女得时代,男孩们回到家中还会让自己得姐姐妹妹闻闻,彰显做男人得优越性女孩们倒也任命,谁让咱是个丫头呢!接着去做没有尽头得女红 回民食堂陪我时间不长,随着时代进步,人民富足,乾县泡馍馆越开越多,也就不用再抢凳子了而且服务员们都开始用叫号器了,更加精准得为大家服务,吃完泡馍后大家也自然得漱漱口,谁也不愿意留下属于哪个时代得重口味 3Word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