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空大跨度模板支撑平台贝雷架施工工法.docx
9页高空大跨度模板支撑平台贝雷架施工工法在高层建筑中有一种“门式造型”,即地面以上由两栋或多栋高层建筑组成,两栋楼之 间的净距超过12m,距地面较高约60m以上各栋楼又连结成一个整体(图1)该部位结构混图 1 门式造型高层建筑示意图凝土的模板支撑属于超高、大跨度模板工程 按照常规,采用钢管脚手架从地面上开始搭 设,高度超限、荷载超重且不经济;采用钢 管脚手架从半空中搭设悬挑平台,悬挑过长, 受力计算复杂,安全得不到保证;本工法解 决了高空、大跨度、超重、现浇混凝土模板 支撑体系问题,经多次实践检验得到了较好 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特点2.0.1 “贝雷架”作为定型的快速架设支撑工具,具有通用性、标准性、承载大,经调整 组合后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也可以根据跨度和承载力要求调整组合确定2.0.2 在一定吊装能力的机械配合下,可以达到快速拼装和拆卸解决了超高、大跨度模 板工程支撑体系的施工安全问题施工简单、能充分满足受力要求2.0.3 该类型通用部件,通常在市政工程高架桥梁施工中使用,嫁接在工民用建筑中,可 以有效的到达文明环保、节约成本的目地2.0.4 由此组成的承重平台上可以根据结构特点布置钢管满堂支撑架,并能可靠的设置安 全围护设施。
3 适用范围在有一定吊装能力的条件下,适用于搭设高度20m 以上,跨度在12m—20m之间的施工平台也可以作为超重且跨度较大时,模板下部支撑架体的平台使用4 工艺原理使用“贝雷架”组合成操作平台或荷载支撑平台,利用建筑结构本身的特点或设计增加支撑支座采用单跨简支方法对贝雷架进行组合计算,经构造要求和计算解决支座稳定和挠 度控制,按照贝雷架的侧向链接标准件控制侧向刚度在此基础上分批吊装就位固定,形成搭设钢管满堂架的平台,并设置安全围护(图 4)现场可采用塔吊进行前期组合、安装, 并在最后安全拆除,无需特意增加吊装机械图 4 “贝雷架”支撑示意图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 工艺流程施工图纸分析一编制施工方案进行计算一设计单位对支座认可一支座选择与施工一验 收标准贝雷架及配件一吊装范围内地面组装一吊装前的全面安全检查一施工操作前最后交 底一吊装安全和质量控制一空中二次组装一安装监测设置及记录一安全围护设置交付使用 一使用期安全监测控制一贝雷架拆除一贝雷架及配件保养入库5.2 操作要点5.2.1 施工图纸分析1) 对支座的平面位置和高度进行确认2) 对吊装和拆除的空间范围进行分析确认3) 对预计的支座节点受力情况分析确认。
4) 对增加的支座方案和增加的支座拆除分析确认5) 对设计相关要求分析确认6) 对地面组装场地分析确认5.2.2 编制施工方案和计算1) 明确采用的规范和标准2) 明确受力支座位置或支座施工方法3)明确组装件的组合以及几何尺寸和重量4)明确地面组装的和空中拼接方式5)明确吊点与链接方式和吊装步骤6)明确受力支座与贝雷架加固的方法7)明确吊装机械和工具8)明确参加吊装的管理和操作人员9)明确拆除条件和施工步骤10)明确吊装过程和使用过程监测方式方法11)明确安全环保施工措施12)考虑自然环境对最大、最不利荷载组合的影响的计算书5.2.3 设计单位对受力支座的认可1)在分析结构特点后向设计提出利用原结构作为支座的方案认可2)当不能利用原结构时提出增加支座方案,请设计结合原结构验算认可3)施工荷载对原结构的影响请设计验算认可4)必要时的原结构加固方法需设计图5.2.4 支座选择与施工(图 5.2.4)1)根据受力形式确认增加支座形式2)根据原结构加固设计调整原结构施工方法3)受承载力约束,为保证贝雷架的组合布置,一般采用通常支座4)支座施工时与下部结构施工同时进行,避免重复5)支座施工控制要点是支座的平整度和支座与贝雷架的链接埋件控制。
通长现浇混凝土支座与I I 厂 下部结构同时施工—下部剪力墙图 5.2.4 放置贝雷架的现浇混凝土牛腿图5.2.5 验收标准贝雷架及配件及地面组装(图 5.2.5)1)选用具有合格证的标准件,进场前检查主构件外观尺寸和焊缝完整性,检查配件和螺栓、垫片是否配套齐全2)按照施工设计的尺寸和分组进行地面组装,组装完毕进行检查5.2.5 标准贝雷架及配件示意图5.2.6 安全检查及施工交底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吊装前组织安全员、施工班组操作人员进行施工交底,并对吊 装环境进行检查主要交底内容:吊装顺序、组合方式、临时固定措施、吊装信号、人员组 合、操作人员安全要求等现场安全检查主要内容:吊臂回转半径内障碍物清除、吊装的设 备合格、吊装的绳索合格、吊装的现场安全监护、贝雷架组合完整等5.2.7 吊装安全和质量控制“贝雷架”吊装的安全和质量控制应按表5.2.7-1、表 5.2.7-2的规定进行表 5.2.7-1 吊装安全检查表序号检查项目检查责任人检查标准检查结果1贝雷架组装验收技术负责人参见组装说明合格2吊装设备及回转半径安全员参见设备说明合格3吊装绳索、具安全员参见施工组织设计合格4施工交底施工员参见吊装方案合格5个人安全装备安全员高空作业要求合格6安全监督安全员吊装方案合格表 5.2.7-2 质量控制表序号检查项目检查责人检查标准检查结果1支座混凝土强度技术负责人设计标号100%合格2支座平整度安全员、质检员± 10mm/2m合格3贝雷片组装后挠度安全员、质检员—2mm/6m合格4贝雷架垂直度安全员、质检员± 2mm/1.5m合格5贝类架组装后平整度安全员、质检员± 10mm/2m合格5.2.8 使用期安全监测控制(图 5.2.8)使用期安全监控应符合表5.2.8的规定。
表 5.2.8 使用期安全监控表序号检测项目检测人预警值备注1加载后最终挠度安全员、测量员—5mm/6m2加在后垂直度安全员、测量员± 2mm/1.5m3水平位移安全员、测量员0图5.2.8 使用期安全监控示意图5.2.9 贝雷架拆除(图5.2.9)1) 拆除顺序按照安装的顺序逆向进行由于拆除不能直接将贝雷架吊起,需要将贝 雷架平移至起吊面2) 将贝雷架解体成单榀后逐榀放平,两端设置手动倒连(手动葫芦)平稳拉动至吊 装面,使用吊车平稳吊起3)按照相关吊装规定将贝雷架吊放在指定的场地进行拆解,零星配件及螺栓等必须放置在牢固的袋子中,统一按照规定吊下4) 拆除时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正确佩戴安全带5) 拆除混凝土牛腿图5.2.9 贝雷架拆除示意图5.3 劳动力组织根据模板工程量及业主赶工的要求,计划在施工现场配备模板安装拆除木工技工30 人, 架子工 12 人(搭设满堂脚手架),同时配备相应的专项配合吊装工12 人,各专业工种人员 配置详见表 5.3施工操作人员选择具有施工经验的工人在施工前组织专项交底表5.3施工主要劳力配备一览表序号工种数量1架子工12人2钢构安装工8人3木工30人4吊装工(含指挥工)12人5吊车司机2人6电焊工2人7管理人员10人6 材料与设备主要设备见表 6:表 6 主要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cm)数量备注1贝雷片300x 150按照计算量2横向连接件300x 150按照计算量3连接销栓A 50按照计算量7 质量控制7.1 质量控制标准本工法必须遵照国家现行规范、标准如表7.1 所示。
表 7.1 质量控制标准序号现行相关规范、标准编号备注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2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5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119-2001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8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DBJ13-91-20079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标准J10796-20067.2 质量保证措施现行规范、标准还未规定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标准及控制方法参见表5.2.7-2 质量控制表8 安全措施8.0.1 一般规定本工法在施工时主要危险源主要是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以及起吊荷载与起重机、起重 绳索额定起重量符合,钢丝绳的固结、连接、缠绕、更换,吊装区域的监控等在施工前针 对以上危险源编制专项安全保证措施并在实施前做好专项安全交底,还应结合现场实际情 况制定其它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的安全防范措施8.0.2 特殊要求1)该工法的使用必须要有专项方案和计算书,并经相关技术负责人批准2)风力大于4 级以上停止拆除工作,并对未拆除构件加固。
3)下部安全防护网、棚必须上部平台拆除后方可拆除4)拆除时平移贝雷架至吊装面时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措施9 环保措施9.0.1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省市关于环保的相关文件9.0.2 现场的各类材料要按照施工平面图布置标示清楚并码放整齐9.0.3 所有构配件必须采用防潮、防腐措施9.0.4 清洗修己的液体及机械设备的油料要及时回收统一处理,不得随意倾倒9.0.5 拆除混凝土牛腿的废料要及时清理集中外运,不得随意倾倒10 效益分析10.0.1 社会效益:使用贝雷架,不但简化了施工工序,节约工期,而且保障了模板支撑体 系的稳定,从而确保了联体结构的施工质量;成功解决了因无法采用钢管脚手架而完成模板 支撑体系的搭设;由于贝雷架能重复多次使用,节约资源10.0.2 经济效益:采用落地式脚手架搭设,约需260 吨钢管和 41600 个扣件,施工工期6 个月搭设钢管费用:钢管 260x0.012x6x30x 300=16.848 万元扣件 41600x 0.006x6x 30=4.4928 万元安全网2150 nrfx3元/川=0.645万元人工费10元/m3X 9817 m3=9.8万元采用贝雷架所需费用: 贝雷架需100榀,施工工期6个月,租赁费12万元,人工费2.2万元 两种方案费用相比:16.848+4.4928+0.645+9.8-12-2.2=17.5858万元11 应用实例本工法成功应用于厦门梧村汽车站改扩建工程、厦门大学科艺中心工程,工程质量满足 规范和合同要求,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现以上述 两项工程为实例说明本工法应用情况11.0.1 工程概况1厦门梧村汽车站改扩建工程,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火车站对面,建筑面积72885.23m2, 建筑高度103.8m,于2005年10月开工,2008年10月竣工2厦门大学科艺中心工程,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校园内,建筑面积19252m2,建 筑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