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媒体消除受众恐慌的作用研究.doc
11页网络媒体消除受众恐慌的作用研究网络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消除受众恐慌的作川研究——以网络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报道为例陈玮2012年11月07 口 14:29????來源:人民网研究院?武汉人学陈玮同学的论文《网络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消除受众恐慌的作用研究—— 以网络对2008年汶川人地震报道为例》,以下是论文全文:【摘要】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受众在被动接受的同时,由于谣言、片 血的信息传播等导致受众产生恐慌心理,给社会生活带來不良的影响此时,传播媒介在 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耍作用,冇效解答受众疑惑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媒体在传播 媒介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传播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以及优势能够有效地消除受众恐慌心 理,为稳定社会,维护社会秩序贡献一•份力木篇论文是建立在实际调杳研究和深入思考 的基础上,写作完成的一篇关丁•网络媒体在对突发性事件报道中消除受众恐慌作用探究的 文章关键词】网络媒体突发性事件恐慌心理一、突发性事件的概念及特征(一) 突发性事件的概念2006年1月8日我国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该预案对突发 公共事件的定义如下: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 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二) 突发性事件的特征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相对于其他报道来说是难以掌握的,这与突发性事件的特点息息相 关,一般來说,突发性事件有如下特征:1、突然性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是人们无法预期的,止是由于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记者往往没有做 好必耍的心理准备,导致他们在报道态度以及处理方式上很可能出现问题因此,对突发 性事件的报道能够充分体现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索质,报道处理稍有不当,不仅会造成新 闻失实,甚至在社会上造成人而积的恐慌2、影响人从突发性事件的内部因索來看,受众对此类新闻的关注度木身就要高于其他-•般新闻; 从外部因素看,现在社会传播手段变得日益快捷,使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更快地到达受众 而前由此看来,受到内外双重原因的影响突发性事件的影响力有口益变大的趋势敏感性突发性事件往往容易触动受众敏感的神经,如果新闻记者不能及时向社会发布准确的信 息,在社会上很可能就由于谋传而产生错谋的舆论环境,迹而会造成受众大面积的恐慌二、 恐慌的概念及其危害(-)恐慌的概念恐慌,是分散的人群中集群行为的一种,是指公众乃至一般社会大众在社会危机状态 下,而对现实的或想彖的威胁,做出的不合作和不合理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恐慌所造 成的危害是伴随人们在恐慌中表现出的不合作和不合理的行为的产半而产牛:的,这种危害 通常要大于危机本身直接造成的危害,并口持续的时间更长。
二)恐慌的危害1、 恐慌会造成社会混乱,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2、 恐慌会减弱政府威信;3、 恐慌会影响社会生产,减缓经济发展速度;4、 恐慌会影响居民学习、工作与生活;5、 恐慌対其他涉及人们「I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由此看來,伴随恐慌而产牛的危害程度大、时间长、范围广,如果作为信息提供者的媒 体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更有效地降低甚至消除社会上的恐慌,则它的作用将是功不对没 的三、 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受众恐慌产生的原因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受众的恐慌心理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谣言的散布而引起的,因而 从这种意义上讲,减少、遏制谣言的散布能在很人程度上起到稳定受众、降低社会恐慌的 作用奥尔波特在所著的《谣言心理学》一书中,详细阐述了谣言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 是:(一)故事的主题对传谣者和听谣者有某种重要性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毫无疑问具备此要素,因为地震属于不可抗拒的白然灾 害,地履强烈时会对人身和财产有巨大损害另外,当天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大地震除了四川部分地区受灾严重外,一些其他省市也有震感,对于这些地区的人们来说这次地震无疑 是具有一定重要性的即便是处于地震未波及地区的人们,在自己的手足同胞遭受地震灾 难时,也都会关注此事件发展的。
因而,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此次汶川地震对全国人民 来说都具冇重耍性二)真实的事实被某种模糊性掩盖起来产生这种模糊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缺少新闻或新闻太粗略;二是,或者被 公开的新闻木身具有矛盾性这一点在汶川大地震中主要体现为: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缺少权威信息的发布在这 里,我们暂认为发布权威信息的媒体为电视、报纸、和广播这三大传统媒体导致这种现 彖产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而,一方而,地震破坏或影响信息由灾区向外界传播 的渠道,使部分传统媒体未能迅速获取消息;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传统媒体木身的滞后 性,它的运作流程导致新闻的发布具有滞后性四、 研究对象及调研过程(-)研究对象新媒体营销传播专家张智勇对新媒体包括的内容作了归纳,他认为“新媒体除了我们耳 熟能详的网络媒体形式外,还包括网络游戏、电子杂志、社区联盟、博客以及这几种 媒体形式根据此次研究的具体情况,我将研究对象锁定在互联网这个极具代表性的新 媒体上,对其进行深入的硏究二)调研过程本次调研采用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定量分析法与文献研究法相结介的研究方法此次 研究主耍采用的是调查法中的问卷调查,其中,实地问卷发放500份,冇效收回439份, 占87.8%。
为使调查数据更加有实际意义,我利用寒假时间并请几位同学帮忙,分别在以 下五个城市发放了调杳问卷,分别是河北石家庄、重庆人足县、湖北武汉、海南三亚以及 浙江湖州,具体发放情况见表一据统计,被调查对彖的学历层次构成如图一•所示其中,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下学历的占 总人数的22. 4%,具冇本科学历的占63.8%,具冇硕士学历的占12. 5%,具冇博士学历的占 1.3%o五、 调查结果分析(一)人们获取突发性事件信息的渠道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牛后很短的时间内,地震的消息迅速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这种 现彖的产生与如今高度发达的传播媒介息息相关针对突发性事件发生Z后,人们从何种 媒介渠道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我在调查刈象中开展了: “您是通过何种途径,在笫一时 间得知发生了汶川地震”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见表二、图二):数据表明,人际传播是人们首次获得汶川地震的主要途径,所占比例高达63. 1%O -K次 是电视,再次才是网络媒体,这与信息发布速度的快慢相反,排在后面的依次是广播、报 纸和杂志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儿点1、人们通过电视媒体首次得知地震消息的比例仅低于人际传播渠道,排在第二位,这 与人们固定收看电视新闻节冃的习惯有关,它保证了人们每天都能获得当天的重人新闻, 这当然也包括当天的重大突发性事件。
2、 网络媒体虽然在笫一时间内公开发布了地震的信息,但是发布并不等同于被接收 是否被接受还取决于当时受众是否在上网,以及当时上网时所关注的页面是否及时提供了 相关信息在这-点上,腾讯网通过弹出式窗口对该事件进行的传播产生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这样 就很有效的提升了信息发布后人们在第一时间的接收率3、 另外,通过广播、报纸和杂志渠道首次获取信息的比率最低,这与它们的运行机制 有关,在此不再赘述二)突发性事件造成的影响针对类似地震这种人类冃前无法抗拒的灾难的突然发生,在社会上是否会引起恐慌这一 问题,我在被调查対象中开展了: “在得知汶川地震爆发的消息时,您是否产半了恐慌” 的调查,得到如下调查结杲(见表三、图三):数据显示,有80%以上的人在得知发生地震消息Z后产生了恐慌心理,起初我的猜想是 处在重庆人足县地区的人们,因为距离地震的重灾区较近,并冃地震发生Z时当地也有较 为强烈的震感,而应该冇更高的恐慌率,可是调查结果并没冇和我的猜想的一样,而是处 于各个调查地区的被调查者产生的恐慌率大致相当根据随机采访,发现原来即便是地震发生之时,被调査者所处的地区没有或者只有轻微 的震感,在得知那是地震造成的消息之后,人们立即会恐慌地震会不会波及到自C所在的 地区,还冇少部分人是冇亲戚或孩子在地震较严重的地区而产牛恐慌。
而占总人数16.4% 的未产生恐慌心理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没有恐慌是因为当时已经通过一些渠道 确定自己以及家人不会受到地震的影响由此可以认定,在此次地震发生后,社会上确实 产生了大而积的恐慌三)人们消除恐慌的渠道根据前文所述受众恐慌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调杳及随机采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人 们得知地震发生的消息之后,产生了恐慌心理的人们急切地想通过了解更多的信息,來增 强消息的准确性,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内心恐慌的作用所谓更多的信息,就汶川地震而 言,包括“地震波及的地区”、“在地震到来之时如何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等等为此, 我针对:“在得知地震消息之后,您是通过何种渠道来茯取更详细的信息,从而降低自己 的恐慌心理的”这一问题,在受众中进行了调研具体调研数据如下(见表四、图四):调研结果显示,有近半数的人选择电视来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消除内心的恐慌而具 有海量信息的网络却以21. 2%的比例屈居第二通过对选择电视渠道的人进行的采访得 知,大部分人Z所以不选择网络,是因为他们认为网络信息的可靠性不高,这就涉及到了 网络的公信力问题,这一问题将在后面具体论述但是退一步讲,址然网络媒体和対于传 统媒体来说公信力不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网络媒体超过了报纸、杂志以及广 播,排在了所有媒体中的第二位,这也充分说明网络媒体已成为受众消除恐慌的主要渠道 之1。
四) 网络媒体消除恐慌的作用既然网络媒体成为受众消除恐慌的主要渠道那么 它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为此,我在选择网络作为他们获取更多信息的人中,针对:“您 认为网络媒体对于您消除恐慌心理作用的人小”这一问题开展了进一步调研调研结果如 下(见表五、图五):其中,有71.5%的人赞同网络媒体具有消除受众恐慌的作川,这充分说明网络媒体在突 发性事件发生后,降低或消除受众恐慌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五) 网络媒体如何消除受众恐慌由导致受众恐慌心理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网络媒体自身所貝备的特点,我们不难看出,在 突发性事件发生后,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相比在降低受众恐慌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为 此,我在受调查对象中开展了: “您认为网络媒体相比其他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 等)在突发性事件报道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可多选)”的调查,结果如下(见图六、表 六):1、网络媒体在消除受众恐慌方血的优势(1) 80. 4%的人赞同网络媒体具有互动性这一点具体表现为在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只要我们打开电脑输入相应关键词,就可 以获得相关信息,并且作为受众也可以将我们对具体突发性事件的观点以及看法通过电子 邮件、留言、论坛等形式发给传媒的网站或者电了信箱。
网络媒体弥补了传统媒体传 播不对称的局限,使信息传播变成了互动传播新媒体的这种互动性优势使及时获取受众 的信息反馈成为现实,也使新媒体可以针对受众的具体要求及时捉供相关信息,从而更迅 速、也更针对的消除受众的恐慌汶川人地震发生后,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立即在人民网站内新建立一个“抗震救灾 官方网站”,同时还专门开设一个“携手同心为中国加油”的网友寄语网站与地震有 关的文章在网上发表后,网友纷纷在文章后的发表留言栏里进行留言5月12 H,《四川汶川地震国家减灾委紧急启动二级救灾应急响应》在地震发生后不 久发表,网友cai xiaojun在当天17:19:28就文章发表评论说:“要全力营救,帮助收 灾人民我家在巴中地区,老家房子也倒了所辛没有人员受伤,现在全部人都在外而, 不能进屋我小孩都吓哭了另有很多网友就《北京、河南、江西等多个省市的部分地 区有明显震感》发表阳言,“宁夏泾源县震感也强烈,我的一摞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