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训练题.docx
13页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训练题1、按工序集中原则组织工艺过程,其特点 AA 、工件的装夹次数少 B 、机床和工艺装备简单,易于调整 C 、工序数多,设备数多 D 、操作工人多,占用生产面积大2、钻床夹具与铣床夹具的组成不同的是钻床夹具应该有( C )A 、夹具体 B 、定位元件 C 、钻模套 D 、夹紧装置3、外圆表面定位常用的定位元件为 BA 、圆锥销 B 、 V 形块 C 、圆柱销 D 、支承板4、单件小批生产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为 BA 、完全互换法装配 B 、修配法装配 C 、分组法装配 D 、调整法装配5、在一次安装中,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中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 艺过 程,称为 CA 、工序 B 、工步 C 、工位 D 、安装6. 安装外车槽刀时, 当刀尖低于工件的回转轴线, 与其标注角度相比刀具工作角度将会: C A、 前角不变,后角变小B、前角变大,后角变小C、前角变小,后角变大D、前后角均不变标准规定 刀具的磨钝标准是控制: BA、沿工件径向刀具的磨损量B、后刀面上平均磨损带的宽度VB C、前刀面月牙洼的深度KT D、 前刀面月牙洼的宽度&单件小批生产所使用的夹具,其夹紧方式通常采用AA、手动夹紧B、气动夹紧C、液压夹紧D、电动夹紧9.下列刀具材料中,适宜制造形状复杂的 机用刀具的材料是:C A、碳素工具钢B、人造金刚石C、高速钢D、硬质合金11、 用加工过的表面作定位基准,这种定位基准称为 BA、粗基准B、精基准C、工序基准D、定位基准12、 铣床夹具与钻床夹具组成部分不相同的是铣床夹具为 CA、夹具体B、定位元件C、对刀块D、夹紧装置13、 广泛采用通用机床、重要零件采用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进行的生产方式属于 BA、大量生产类型B、单件生产类型C、中批生产类型D、大批生产类型14、 在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 BA、基准统一原则B、合理分配加工余量的原则C、互为基准原则D、自为基准原则15、 在车床上加工轴,用三爪卡盘安装工件,相对夹持较长,它的定位是:C A、六点定位B、五 点定位C、四点定位D、三点定位16、 工件在夹具中安装时,绝对不允许采用:D A、完全定位B、不完全定位C、过定位D、欠定 位17、 机床和刀具达到热平衡前的热变形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 CA、常值系统误差B、形位误差C、随机误差D、变值系统误差18、 在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中测得的角度称为刀具的标注角度。
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 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称为 DA、前角B、后角C、主偏角D、刃倾角19、 在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中测得的角度称为刀具的标注角度 在基面中标注的刀具角度为CA、前角B、后角C、副后角D、刃倾角20、 退火处理一般安排在; AA、毛坯制造之后B、粗加工后C、半精加工之后D、精加工之后A、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B、调 整误差C、内应力引起的误差D、夹紧变形21、 CA6140型卧式普通车床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为0.1mm时,将会引起加工工件半径上的加工误差为 BA、 0.1mm B、 0.00025mm C、 0.01mm D 、 0.2mm23.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粗基准一般选择: AA、工件的毛坯面B、工件的已加工表面C、工件上的大平面D、工件上的小平面24. 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最基本的单元是: CA、工步B、工位C、工序D、走刀25. 对滚动轴承进行适当的预紧,是提高主轴系统 C 的重要措施A、 精度B、强度C、刚度D、柔度26. 通常用A系数表示某种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胜任零件所要求加工精度的程度A、工艺能力B、 误差复映C、误差传递D、误差敏感27、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 部分工 艺过程,称为 AA、工序B、工步C、工位D、安装28、 影响刀头强度和切屑流出方向的刀具角度是: DA、主偏角B、前角C、副偏角D、刃倾角29、 粗车碳钢工件时,刀具的磨损部位主要发生在: AA、前刀面B、后刀面C、前、后刀面D、刀杆30、 采用高效专用机床、组合机床、可换主轴箱(刀架)机床、可重组机床和采用流水线或 自动线 进行的生产方式属于 AA、大量生产类型B、单件生产类型C、中批生产类型D、小批生产类型31、 在设计机器零件时,应尽量选用装配基准作为 AA、设计基准B、工序基准C、装配基准D、测量基准32、 普通车床导轨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小的是 BA、水平面内直线度误差B、垂直面内直线度误差C、导轨间的平行度误差D、导轨的材料33、 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规定与工件上过度表面相对的刀具表面为 BA、前刀面B、主后刀面C、副后刀面D、主切削刃34 、在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中,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并与该点切削速度方向相垂 直的平 面是AA、基面B、切削平面C、正交平面D、前刀面35、 常用的刀具材料有 ABCDA 、高速钢 B 、硬质合金 C 、人造金刚石 D 、立方氮化硼 E 、 45 号钢36、 属于材料去除加工方法的有 ABEA、车削B、电火花加工C、快速原型制造D、锻造E、钻削37、 在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中测得的角度称为刀具的标注角度。
在基面内测量的副切削刃在 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反方向的夹角称为 DA、前角B、后角C、主偏角D、副偏角39. 某工序的加工尺寸为正态分布,但分布中心与公差中点不重合,则可以认为: BA、无随机误差B、无常值系统误差C、变值系统误差很大D、同时存在常值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40. 对滚动轴承进行适当的预紧,是提高主轴系统( C )的重要措施A、精度B、强度C、刚度D、柔度41. 通常用(A丿系数表示某种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胜任零件所要求加工精度的程度A、工艺能力B、误差复映C、误差传递D、误差敏感42、适合于大批大量加工齿轮毛坯已有零件孔的加工方法为 DA 、扩孔 B 、专孔 C 、铰孔 D 、拉孔44、零件的加工精度不包括 DA、尺寸精度B、形状精度C、位置精度D、表面粗糙度45、 将零件的加工过程划分为几个加工阶段的主要目的 AA 、保证加工质量 B 、提高生产率 C 、降低成本 D 、有利于合理安排生产计划46、 按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艺过程,其特点 DA 、工件的装夹次数少 B 、有利于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高效率机床和工艺装备,生产 效率高C、工序数少,设备数少,可相应减少操作工人数和生产面积 D、工序数多,设备数多,操作工人多,占用生产面积大48、 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由6个基础结构要素构造而成, 规定切削沿其流出的刀具表面是 AA、前刀面B、主后刀面C、副后刀面D、主切削刃49. 单件小批生产装配精度要求高,组成环多,应选C法装配。
A、完全互换法 B、分组互换法C、调整法D、修配法50■若装配精度要求高组成环少]3环丿大批量生产时应选(B丿法装配A、完全互换法B、分组互换法C、不完全互换法D、修配法51. 影响刀头强度和切屑流出方向的刀具角度是 DA、主偏角 B、前角C、副偏角D、刃倾角52. 定位误差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 BA、常值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变值系统误差D、形位误差53、 下列工艺系统的各种原始误差不属于随机性误差的是 CA、夹紧误差B、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C、刀具均匀磨损误差D、材料硬度不均匀54、 磨削淬火钢时, 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在切削液急冷作用下,使表层金属发生二 次淬火, 硬度高于原来的回火马氏体, 里层金属则由于冷却速度慢, 出现了硬度比 原先的回 火马氏体低的回火组织,这种烧伤称为 BA、回火烧伤B、淬火烧伤才C、退火烧伤D、轻度烧伤56、 车一批工件的外圆,尺寸要求为 2000.15 mm ,已知直径尺寸按正态分布,分布曲线中心比公差带中心大0.025mm,均方根偏差0.025mm,该批工件的合格品率为BA 、 % B、 % C、 % D、 %57、 对于有些表面需要进一步降低表面粗糙度和提高尺寸精度或形状精度, 但一般没有提高 表面间位置精度的作用。
此加工阶段为 DA 、粗加工 B 、半精加工 C 、精加工 D 、光整加工58、 3 点辅助支承通常限制工件 BA 、 1 个自由度 B、 0 个自由度 C、 3 个自由度 D 、 2 个自由度59、 主轴回转误差包括DA、测量误差B主轴的径向园跳动误差C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D、导轨误差61、在正交平面参考 系中,标注在正交平面内的刀具角度有 BCA、主偏角B、前角C、后角D、副偏角E、刃倾角62、在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中, 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制定点, 与主切削刃相切并垂直于该点基面 的平面是BA、基面B、切削平面C、正交平面D、前刀面64、超精密车削有色时通常选择的刀具材料为 BA、高速钢B、金刚石C、陶瓷D、硬质合金65、 在切削用量选择中,进给量选择较小最有利于减小 DA 、尺寸精度 B 、形状精度 C 、位置精度 D 、表面粗糙度66、 在刀具材料中耐热性最好的刀具材料为 CA、高速钢B、硬质合金C、陶瓷D、金刚石67、 可以改变切屑流出方向的刀具角度为 DA、前角B、后角C、主偏角D、倾角68、 为了保证零件所要求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外圆表面加工一般采用较小的背吃刀量与 进给量和较高的切削速度的方法为 CA、粗车B、半精车C、精车D、精细车69、 平面加工效率最高的铣削方式常用的刀具为 BA、圆柱铣刀B、端铣刀C、立铣刀D、三面刃铣刀70、 在正交平面参考系中标注角度,在切削平面内标注的刀具角度为 DA、前角B、主偏角C、副偏角D、刃倾角71、 通常采用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来提高生产率 ; 采用较低的切削速度,保证必要 的刀具寿命,此阶段为 AA、粗车B、半精车C、精车D、精细车72、 闭环数控系统的反馈检测元件应安装在 AA、工作台上B、滚珠丝杠上C、电机轴上D、主轴上74、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ACEA、背吃刀量B、刀具前角C、进给量D、刀具材料E、切削速度76、 属于工艺系统静误差的是 BA 、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 B 、原理误差 C 、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D 、夹紧变 形引起的误差77、 属于常值性系统误差的是 B78、 某工件以外圆d 0Td在V形块(夹角为a )上定位并在该外圆上加工键槽,当其工序基准为下母线时,其定位误差计算公式正确的为 B79、 磨削淬火钢时,若工件表层温度超过相变温度,而磨削区又没有冷却液进 入,表层金属硬度 急速下降,称之为 CA、 回火烧伤B、淬火烧伤C、退火烧伤D、轻度烧伤80、下列工艺系统的各种原始误差属于常值性系统误差的是 ABDA、导轨误差B、原理误差C、夹紧误差D、机床的调整误差E、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81、精基准选择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ABCDA、基准重合B、基准统一 C、自为基准D、互为基准E、同一尺寸方向上不允许重复使用83、 利用3点自位支承定位,限制工件的自由度数AA、1个B、2个C、3个D、4个84、 在特种加工中,利用光、热方法进行的加工方法为 BA、电火花加工B、激光加工C、电解加工D、超声波振动加工85、 利用长圆柱销在工件内孔定位,应限制的自由度数目为A、2个B、3个C、4个D、5个74、数控铣床主轴的方向规定为 BA、X轴B、Z轴C、Y轴D、P轴87、 孔加工常用的刀具有ABCEA、钻头B、铰刀C、拉刀D、端铣刀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