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不良地质地段的处理方法.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54284932
  • 上传时间:2023-12-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87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2.7.1松散地层松散地层结构松散、胶结弱、稳定性差,在施工中易发生坍塌隧道穿越此类地层,应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一般采取先护后挖、密闭支撑、边挖边封闭的施工原则,必要时 采取预加固等措施12.7.2断层破碎带针对破碎带地质条件差,围岩开挖后容易造成隧道顶板、边墙出现坍塌、掉块,甚至冒顶等情况,务必在施工中采取超前支护,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永久衬砌博南山隧道穿越2处破碎带,影响范围600m,岩性变化较复杂,施工时应综合分析 超前探孔和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或红外线探水)资料,及时了解和掌握岩性的变化, 调整衬砌设计参数,使围岩达到稳定12.7.3岩爆1) 在施工前,及时和地质工程师联系,收集已有的勘测资料,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反演分析以及对隧道不同开挖工序的模拟,初步确定施工区域 地应力的数量级以及施工过程中哪些部位及里程容易发生岩爆现象,优化施工开挖和支 护程序,为施工中岩爆的防治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2)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超前地质探测,预报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及地应力的大小采用超前钻探方法,利用隧道内地质编录观察岩石特性,将几种方法综合运用判断可能 发生岩爆的范围同时加强与地质工程师联系,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及时对即将施 工部位进行分析预测。

      3) 打设超前钻孔,调整隧道掌子面的地应力分布,必要时也可以打设部分径向应力释放孔,钻孔方向垂直岩面在尾水隧洞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在掌子面钻孔安装L=6m、①28超前锚杆、及时进行一期支护和钻孔安装随机锚杆来调整隧洞的高地应力,从 而避免应力集中现象的出现4)在施工中加强监测工作,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现场观察、通过对圆形观测、两维收敛以及锚 杆测力计、多点位移计读数的变化,可以定量地分析预测滞后发生的深部冲击型岩爆,用于指导开挖和支护的施工,以确保安全5) 在开挖过程中采用“短进尺、多循环”,同时利用光面爆破技术,严格控制用药量,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并使开挖断面尽可能规则,减小局部应力集中的可 能性6) 完善施工支护工作爆破后立即向拱部及侧壁喷射钢纤维或微纤维混凝土进行封闭,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及时对围岩进行系统锚杆的施工,必要时还要架设钢拱架和采用超前锚杆进行支护如果有条件的话,衬砌工作要紧跟开挖工序进行,以尽可能减少围岩暴露的时间, 避免围岩卸荷回弹后造成岩爆和确保人身安全同时应准备好临时钢支撑等,在听到爆 裂响声后,立即进行支护,以防发生事故7)在岩爆地段施工时,应对人员和设备进行必要的防护,以保证施工安全。

      8)加强爆破控制,严格控制爆破参数,加强爆破振动检测,以防止由于爆破振动 对已完成的一期支护洞段造成地应力重分布,而可能造成再次岩爆塌方12.8地震防护方案博南山隧道主体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⑷度,隧道采取如下抗震措施:1) 洞口段施工应采取加固措施后进洞,避免出现坍塌;2) 尽量降低洞口段边仰坡的开挖高度,并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3) 严格遵守施工程序,减少岩体扰动,对超挖空洞、塌方地段须回填密实;4) 洞口段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以提高结构延性及刚度;5) 洞门与洞口衬砌应同时施工;6) 洞口 200m的范围内每隔15m设置一道变形缝,洞身段每隔30m设置一道变形缝12.9渣场选择弃渣场位置布设应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特点,不应挤占河道,少占林地、农田;同时应考虑其位置在地质条件上稳定,避免诱发地质灾害根据实地情况,博南山隧道设置2个弃渣场,进口地段弃碴场可选在进口桩东南侧 约250m左右沟底处,出口地段弃碴场可选在出口桩北侧约200m地势低洼处(如图 12.9-1 )具体位置应由业主、设计、施工三方协商确定,并征得地方有关部门同意 弃渣场采用浆砌石挡墙的支挡型式,并设置好截、排水沟,且不可阻挡河道及泄洪通道,宜结合实际 情况进行坡面绿化、顶面复耕。

      弃渣场永久占地面积见表12.9-1进场道路根据现场交通情况,博南山隧道进口需修建道路,以供运输施工机械、设备用进口需修建道路4.045km,与上田心村附近路相接(如图12.9-1 )进场道路路面宽度4.5m, 坡度不大于18%,转弯半径不小于12m,其技术标准执行《油气管道伴行道路设计规定》(CDP-G-PC-PL-008-2009B),详见文件号:CGP-01-GI00-AR-RP-013不良地质地段的处理方法12.7.1松散地层松散地层结构松散、胶结弱、稳定性差,在施工中易发生坍塌隧道穿越此类地层,应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一般采取先护后挖、密闭支撑、边挖边封闭的施工原则,必要时 采取预加固等措施断层破碎带针对破碎带地质条件差,围岩开挖后容易造成隧道顶板、边墙出现坍塌、掉块,甚 至冒顶等情况,务必在施工中采取超前支护,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永久衬砌对于破碎带,岩性变化较复杂,施工时应综合分析超前探孔和超前地质预报(地质 雷达或红外线探水)资料,及时了解和掌握岩性的变化,调整衬砌设计参数,使围岩达 到稳定12.7.3岩爆1)在施工前,及时和地质工程师联系,收集已有的勘测资料,建立数学模型,通 过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反演分析以及对隧道不同开挖工序的模拟,初步确定施工区域 护程序,为施工中岩爆的防治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2)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超前地质探测,预报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及地应力的大小采用超前钻探方法,利用隧道内地质编录观察岩石特性,将几种方法综合运用判断可能 发生岩爆的范围同时加强与地质工程师联系,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及时对即将施 工部位进行分析预测3) 打设超前钻孔,调整隧道掌子面的地应力分布,必要时也可以打设部分径向应力释放孔,钻孔方向垂直岩面在尾水隧洞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在掌子面钻孔安装L= 6m、①28超前锚杆、及时进行一期支护和钻孔安装随机锚杆来调整隧洞的高地应力,从 而避免应力集中现象的出现4) 在施工中加强监测工作,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现场观察、通过对圆形观测、 两维收敛以及锚杆测力计、多点位移计读数的变化,可以定量地分析预测滞后发生的深 部冲击型岩爆,用于指导开挖和支护的施工,以确保安全5) 在开挖过程中采用“短进尺、多循环”,同时利用光面爆破技术,严格控制用药量,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并使开挖断面尽可能规则,减小局部应力集中的可 能性6) 完善施工支护工作爆破后立即向拱部及侧壁喷射钢纤维或微纤维混凝土进行封闭,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及时对围岩进行系统锚杆的施工,必要时还要架设钢拱架和采用超前锚杆进行支护。

      衬砌工作宜紧跟开挖工序进行,以尽可能减少围岩暴露的时间,避免围岩卸荷回弹后造成岩爆和确保 人身安全同时应准备好临时钢支撑等,在听到爆裂响声后,立即进行支护,以防发生事故7) 在岩爆地段施工时,应对人员和设备进行必要的防护,以保证施工安全8) 加强爆破控制,严格控制爆破参数,加强爆破振动检测,以防止由于爆破振动 对已完成的一期支护洞段造成地应力重分布,而可能造成再次岩爆塌方12.8地震防护方案灰竹林隧道主体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⑷度,隧道采取如下抗震措施:1) 洞口段施工应采取加固措施后进洞,避免出现坍塌;2) 尽量降低洞口段边仰坡的开挖高度,并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3) 严格遵守施工程序,减少岩体扰动,对超挖空洞、塌方地段须回填密实;4) 洞口段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以提高结构延性及刚度;5) 洞门与洞口衬砌同时施工;6) 洞口 200m的范围内每隔15m设置一道变形缝,洞身段每隔30m设置一道变形缝12.9渣场选择隧道弃渣场位置布设应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特点,不应挤占河道,少占林地、农田, 同时应考虑其位置在地质条件上稳定,避免诱发地质灾害根据实地情况,灰竹林隧道采用双向掘进施工,设置2个弃渣场,在综合考虑隧道 施工除渣方式、运渣距离、环保和水土保持等条件下,进口地段弃渣场可选在进口桩西 侧约340m处沟底部,出口地段弃渣场可选在出口桩东北侧约150m地势低洼处,两处均为 荒地,且距洞口较近。

      具体位置应由业主,设计,施工三方协商确定,并征得地方有关 部门同意弃渣场采用浆砌石挡墙的支挡型式,并设置好截、排水沟,且不可阻挡河沟 道及泄洪通道,渣场砌好后,应进行坡面绿化、顶面复耕弃渣场永久占地面积见表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出口下方50m左右处有近期坟墓3座,施工中注意避让或采 取行之有效的措施12.10进场道路灰竹林隧道进出口交通条件较差,进口段七昌村距县道约5km的道路需整修,从七 昌村到隧道新建2km道路;出口段整修道路7km,新修道路3km不良地质地段的处理方法12.7.1松散地层松散地层结构松散、胶结弱、稳定性差,在施工中易发生坍塌隧道穿越此类地层, 应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一般采取先护后挖、密闭支撑、边挖边封闭的施工原则,必要时 采取预加固等措施12.7.2断层破碎带针对破碎带地质条件差,围岩开挖后容易造成隧道顶板、边墙出现坍塌、掉块,甚 至冒顶等情况,务必在施工中采取超前支护,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永久衬砌对于破碎带,岩性变化较复杂,施工时应综合分析超前探孔和超前地质预报(地质 雷达或红外线探水)资料,及时了解和掌握岩性的变化,调整衬砌设计参数,使围岩达 到稳定12.7.3岩爆1) 在施工前,及时和地质工程师联系,收集已有的勘测资料,建立数学模型,通 过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反演分析以及对隧道不同开挖工序的模拟,初步确定施工区域 地应力的数量级以及施工过程中哪些部位及里程容易发生岩爆现象,优化施工开挖和支 护程序,为施工中岩爆的防治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2)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超前地质探测,预报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及地应力的大小 采用超前钻探方法,利用隧道内地质编录观察岩石特性,将几种方法综合运用判断可能 发生岩爆的范围同时加强与地质工程师联系,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及时对即将施隧道名称隧道实长(m)弃渣体积(m )弃渣场永久占地面积(m2)备注灰竹林隧道1831.452888176292个弃渣场工部位进行分析预测3) 打设超前钻孔,调整隧道掌子面的地应力分布,必要时也可以打设部分径向应 力释放孔,钻孔方向垂直岩面在尾水隧洞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在掌子面钻孔安装L= 6m、①28超前锚杆、及时进行一期支护和钻孔安装随机锚杆来调整隧洞的高地应力,从 而避免应力集中现象的出现4) 在施工中加强监测工作,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现场观察、通过对圆形观测、 两维收敛以及锚杆测力计、多点位移计读数的变化,可以定量地分析预测滞后发生的深 部冲击型岩爆,用于指导开挖和支护的施工,以确保安全5) 在开挖过程中采用“短进尺、多循环”,同时利用光面爆破技术,严格控制用药 量,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并使开挖断面尽可能规则,减小局部应力集中的可 能性6) 完善施工支护工作爆破后立即向拱部及侧壁喷射钢纤维或微纤维混凝土进行封闭,以减少围岩暴露时 间,及时对围岩进行系统锚杆的施工,必要时还要架设钢拱架和采用超前锚杆进行支护。

      衬砌工作宜紧跟开挖工序进行,以尽可能减少围岩暴露的时间,避免围岩卸荷回弹 后造成岩爆和确保人身安全同时应准备好临时钢支撑等,在听到爆裂响声后,立即进 行支护,以防发生事故7) 在岩爆地段施工时,应对人员和设备进行必要的防护,以保证施工安全8) 加强爆破控制,严格控制爆破参数,加强爆破振动检测,以防止由于爆破振动 对已完成的一期支护洞段造成地应力重分布,而可能造成再次岩爆塌方12.8地震防护方案瓦房隧道主体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M度,隧道采取如下抗震措施:1) 洞口段施工应采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