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资料2022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分通关题型题库含答案.doc
31页备考资料备考资料 20222022 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分通关题型题库含答案力高分通关题型题库含答案 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8080 题)题)1、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掌握学习理论【答案】A 2、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称为思维的()A.广阔性 B.灵活性 C.逻辑性 D.深刻性【答案】B 3、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针 D.教育策略【答案】C 4、直接决定教育目的性质的是()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的人口数量 D.社会文化【答案】B 5、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调查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问卷【答案】C 6、下列选项中,属于元认知策略的实例是()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答案】C 7、在金色的鱼钩教学开始时,张老师说:“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学习七律长征诗,领略了红军长征的非凡气概,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这种授课的导入方式属于()A.设疑导入 B.温故导入 C.情境导入 D.故事导入【答案】B 8、教师通过听写英语单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这种评价方式属于()A.测验评价 B.量表评价 C.实作评价 D.档案袋评价【答案】A 9、位语文教师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内容“浊”这个字,而“浊”字右边的“虫”正好是今天学的字“茧”的下面的部分于是当学生再学“茧”这个字时就容易多了这位语文教师运用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B 10、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B 11、当遇到火灾时,以下逃生方法哪种是错误的()A.在逃生过程中及时关闭防火门、防火卷帘门等防火分隔物 B.身上着火时马上设法把衣帽脱掉 C.火大时应用水将全身淋湿,用湿布、衣服、湿毛巾或手帕掩住口鼻或在喷雾水枪掩护下迅速撤离 D.起火时乘坐电梯离开【答案】D 12、()决定了小学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小学德育的整个过程A.小学德育目标 B.小学教育目的 C.国家德育目标 D.基础教育本质【答案】A 13、在欧洲奴隶社会时期,斯巴达十分重视()A.军事体育教育 B.体操训练教育 C.文雅教育 D.文法教育【答案】A 14、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A.教育为谁服务 B.教育怎样培养人 C.要把教育引向何方 D.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答案】D 15、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A.具体化 B.形象化 C.系统化 D.抽象化【答案】C 16、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答案】A 17、“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于()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孟子【答案】C 18、技能形成过程中,在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在心理学上称为()A.挫折现象 B.抑制现象 C.干扰现象 D.高原现象【答案】D 19、我国小学阶段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在()前后A.三年级上学期 B.三年级下学期 C.四年级上学期 D.四年级下学期【答案】B 2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A.参观法 B.演示法 C.情境教学法 D.欣赏教学法【答案】D 21、(2020 年真题)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依据是()A.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B.学习目的是否为解决问题 C.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D.学习内容是否由学生发现【答案】C 22、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是()。
A.必修课程 B.校本课程 C.地方课程 D.选修课程【答案】D 23、有的小学生在学习英文字母“t”时,常常会发出汉语拼音“t”的音,造成这种干扰现象的原因是()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双向抑制【答案】A 24、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和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答案】D 25、“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A.中庸 B.大学 C.论语 D.学记【答案】D 26、通过查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学习上的特点、优点与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以便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的评价是()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答案】B 27、对“卢沟桥事变”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属于()A.规则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答案】B 28、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目标管理”是由()提出来的A.马卡连柯 B.德鲁克 C.皮亚杰 D.夸美纽斯【答案】B 29、在关于“什么是教育”的争论中,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 B.杜威 C.斯宾塞 D.卢梭【答案】B 30、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A.认识定义的符号 B.熟练运用定义 C.叙述定义的含义 D.背诵定义【答案】B 3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答案】B 32、“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教育的一大特征A.印度 B.中国 C.巴比伦 D.埃及【答案】D 33、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A.教育的社会属性 B.教育的本质属性 C.教育的阶级属性 D.教育的政治属性【答案】B 34、被毛泽东称颂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是()A.蔡元培 B.陶行知 C.陈鹤琴 D.黄炎培【答案】B 35、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依据是()A.课程内容 B.课程方案 C.课程目标 D.课程设计【答案】C 36、20 世纪 50 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A.学科课程论 B.结构主义课程论 C.实用主义课程论 D.综合课程论【答案】B 37、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A.导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强化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答案】B 38、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课程内容,这种组织方式属于()A.横向组织 B.水平组织 C.纵向组织 D.综合组织【答案】C 39、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具有很大的()A.抽象性 B.概括性 C.深刻性 D.具体性【答案】D 40、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A.期宾塞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答案】A 41、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是()A.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 B.上海泸南三等学堂 C.南洋公学外院 D.俞复等设立的三等学堂【答案】C 42、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的观点A.外铄论 B.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C.内发论 D.本能论【答案】C 4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包括()A.B.C.D.【答案】A 4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B.促进班集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C.指导本班班委、共青团组织工作 D.评定学生操行【答案】A 45、当人在做某件事情失败时,常常要去寻找原因,能够激发动机的归因是()A.任务难度太大 B.努力不够 C.运气不好 D.能力不够【答案】B 46、“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A.内部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外部的可控因素 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答案】D 47、孔子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这句话体现了哪条德育原则()A.疏导原则 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D 48、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小组活动 B.群众性活动 C.个别活动 D.少先队活动【答案】A 49、教育者单纯强调人的自然性就会导致()A.教育万能论 B.儿童中心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答案】D 50、If a teacher teaches grammar mainly by means of oral repetition and substitution,he/she mostly probably adopts()A.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B.the audio-lingual approach C.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D.the natural approach【答案】B 51、教育的特质是()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答案】D 5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不包括()A.暗示教学法 B.讲授法 C.实验法 D.参观法【答案】A 53、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A.刺激与反应 B.同化与顺应 C.平衡与守恒 D.尝试与顿悟【答案】B 54、小学三(1)班班主任李老师用了一支比较别致的笔,不久全班多数同学也用上了和李老师一样的笔,这说明小学生具有()A.依赖性 B.向师性 C.接受性 D.可塑性【答案】B 55、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的一贯努力,其归因是()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的 B.外部、稳定、不可控制的 C.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的 D.内部、稳定、可控制的【答案】A 56、高老师是一名青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效果,除学校统一举行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外,他还会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属于()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研究性评价【答案】A 57、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的教育家是()A.詹姆斯 B.布鲁纳 C.斯金纳 D.桑代克【答案】B 58、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循序渐进、以理服人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德育原则是()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疏导原则【答案】D 59、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A.学习动机 B.学习需要 C.学习兴趣 D.学习期待【答案】B 60、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差异较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必须补充必要的乡土材料,这体现了()A.启发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B 61、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进行思维的该观点要求小学教学应当遵循()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答案】B 62、教师在数学课上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同一道应用题,这种思维方法是()A.创造思维 B.聚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直觉思维【答案】C 63、学习动机包含学习需要和()两个基本成分A.学习压力 B.学习兴趣 C.学习期待 D.学习知识【答案】C 64、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教育A.政治立场和观点 B.政治思想品质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