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农业垦殖公司的性质变化.doc
4页试对近代农垦公司进行性质分析试对近代农垦公司进行性质分析摘要:近代农业垦殖公司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农业的近代化发展,笔者在本文对近代农 垦公司在集资方式、投资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性质的分析,认为中国近 代的农垦公司是在深含封建残余的基础上的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农业组织,有着资本主义性 质的形式,但内部仍有种种弊端和重重困难,以致最后衰落关键词:农垦公司;通海垦牧公司;张謇1、近代新式农业垦殖公司的产生 农垦公司产生于清朝末年,它是近代中国农业的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 “它是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在旧制度赖以生存的最顽强的根基——中国农村和旧式农业中打开的一个新缺口 ”①农垦公司,又称农业公司、农牧垦殖公司,全称是农业垦殖公司,它的出现,不是传 统农业自发产生的,而是由于开垦荒地而出现的,标志着传统农业向近代化农业的迈进 近代中国农垦公司产生于 19 世纪末的维新运动时期随着外来资本主义的入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侵入中国大陆,甚至深入农村,自 然经济不断瓦解,在农村,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技术得到不断的更新,清政府为了挽救统 治危机而实行新政,实行奖励垦荒的政策因此,农业垦荒公司得以发展壮大。
据不完全 统计,从 1902--1912 年全国共有农牧垦殖公司 171 家这种新型农垦公司以 1901 年张謇所创立的江苏通海垦牧股份有限公司为典型,江苏通 海垦牧公司是比较成功的例子在民国初期,由于政府提倡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对我国的资本输出大量减少,大量有资本的官僚和士绅加 入农垦事业中来农垦公司进入兴盛时期据农商部的统计,1913~1920 年间,历年实存 农垦公司数均大大多于 1912 年的 171 家据其他的相关记载,苏北地区在 1914~1920 年 间先后约有 40 家农垦公司成立;广西在 1912~1916 年间成立的农垦公司有 64 家;东三省 在 1913~1920 年间创办的农垦公司多达 137 家;福建省自民国后“农垦公司接连出现” , 1916 年时有主要农垦公司 16 家②垦殖公司的经营项目以种植棉粮兼事畜牧为主,这类 公司大约一百个,资金五百多万元,如张謇创办的通海垦牧公司、马相伯等在江苏丹阳县 创办的垦殖公司等其次是经营桑茶园艺的公司,约五十个,资金五十多万元,如张謇在 通州创办的阜生蚕桑公司等此外,还有专门从事发展林业、畜牧业、榨油业的公司。
③ 经营的品种大部分是棉花、蚕桑、树艺、麦豆谷物等为市场需要进行专业化商品生产, 是大多数农垦公司的共同特征它实际上具备了资本主义农场的性质和规模 具体来说,新型农垦公司可以分为三类:①非生产性的垦务组织一般是由官僚、豪 绅等创办,规模比较大,承办大面积的荒地,然后转手出卖,靠出卖荒地;或者有的自垦 和出卖相结合;也有的转卖后就把公司解散,这种属于土地买卖组织,这种组织在东北、 内蒙古等地区比较典型早期比较盛行这类公司,中后期则大量减少 ②兼有自垦和出租双重业务投资者有官僚、士绅、商人和华侨等,由投资者组成股 份公司,按股投资,买进荒地,进行生产和水利事业建设土地除部分由公司自主生产外, 其余大部分出租给农民耕种,收取租金和顶首(即佃农向佃主所缴纳的押金) 这种公司数 量比较多,分布较广,比如江苏通海垦牧公司、大有晋盐垦公司、江苏海赣垦牧公司等 ③主管园艺、果树以及饲养或者生产蜂蜜、牛奶等的小公司,主要在大城市附近和郊 区,经常是雇佣劳工进行面向市场生产,大多含有资本主义性质比如上海殷行的陈森记 牧场、江湾芦泾浦的畜殖公司,重庆的的树畜公司,以及沈云霈、宋治基等建立的树艺公 司等2、农垦公司的性质分析 要分析农垦公司的性质,以我个人之见,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从创办人来看, 农垦公司可以分为官垦、商垦和私垦三种从历史资料来看,早期的垦牧公司多是官僚承 办,或者是官督商办,到了民国时期,则大多数是官僚、豪绅和海外华侨联合集股办公司 可以看出,这些带有官方或半官方背景的公司都会有封建性色彩,要分析其是否具有资本 主义色彩,还得从另外的角度分析从创办地点来看,农业垦殖公司大多数分布在东部沿 海,以两淮地区和两广地区为最多,这自然因为这里的通商口岸和商埠较早开放有关,受 外来资本主义影响比较深,和国际商品市场联系比较密切,自然而然就或多或少带有资本 主义色彩,这是无法避免的 具体来说,①从集股方式来看,比如通海垦牧公司“集股股本以规银 22 万两为准,每 股规银 100 两,共 2200 股,自 1901 年 10 月开始招集,至 1904 年实收股款计 209180 两, ”④可以看出,通海垦牧公司是按照西方股份公司的形式筹集资金的,并且按照这种形式 创办公司,明显是具有资本主义色彩很多垦牧公司大多仿照通海垦牧公司这样筹集资金, 比如江苏海赣垦牧公司、大有晋盐垦公司等都是如此,按照集股方式和采用分红的形式联 合各地的商绅和开明地主来兴办公司②从投资目的来看,农垦公司都是以追求商业利润 为目的,逐利性是这些公司创办的根本目的,无论是靠出卖土地还是半自垦半租佃,都是 一样的,显然,在此角度看,资本主义性质很突出。
③再看经营方式,有的公司是统一雇 工生产;有的是留部分土地自垦外,剩余的租给佃农耕种,并且统一提供种子、机器、技 术等,进行水利建设;有的公司将土地划租给包工头组织生产;有的则进行土地买卖最 后一种不具有生产性的公司,名为垦务,实为土地投机组织,不是生产性实体,它是清政 府放垦政策弊病的产物,具有封建性质,与一般生产性的农垦公司有着根本差别第一种 是最具资本主义性质的组织,存在明显的雇佣关系第二种是自己经营的部分土地是采用 工资制,雇佣工人劳动,给予报酬,这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大部分土地租给农民种植, 收取租金,由于有旧的租佃形式的保留,又具有浓厚的封建残余,但是这不能否认它的进 步性其实这租佃制的存在又是一种切合中国国情的不得已之举,为了保证新式农垦公司 生存,必定会有些妥协,不然就会被顽固的自然经济打败租佃外又是统一提供必备的种 子、机器、技术,这是与往常的租佃制最大的不同,原来的租佃制不可能会有这些优厚的 条件,而这正是资本主义带来的新变化如江苏省北部之农垦公司“ 出租耕地于小佃农, 向采两种佃制一为崇划制, 一为底面制崇划制即崇明人之旧制, 田主以田地租与佃户, 收 取租金佃户则自备居处、种子、肥料、农具、人工等等当春秋两熟之时, 则照主四佃六分 收。
底面制, 则与此稍异地与居室均由田主供给, 余则自备, 从事经营于春秋两熟之时, 主佃各得其半……”⑤至于第三种,不直接雇佣工人劳动,而是承包给包工头,让其组织 农民垦荒、种植,这是一种比较粗放的经营方式,不免带有旧式农业色彩,但是作为一种 新的经营方式,为牟利而组织生产,还是有进步性的以上经营方式已明显有别于传统的 小农耕作或租佃经营,或多或少地带有资本主义性质或大农经营的色素而且更为重要的 是,其生产取向是“外向型”的,即以市场需要、获取盈利为目的,接纳与引进了新式农 业机械,生产过程中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这也就与小而全、讲究自给自足且“世代 使用同一生产要素”的传统农家生产迥然不同,是近代以来自然经济解体的一个继续,代 表着晚清乃至近代中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向④采用西方的新型的近代生产经营管理方式, 有的农垦公司设股东董事会,任命总经理公司重大事务,其表现分别有:一是实行经理负 责制,二是公司对生产作出严格的计划,统一安排,并且制作预算和进行结算,最后核算 经济效益如通海垦牧公司集股章程中第 14 项即对此作了规定, 公司设“总理一人,经理 公司一人, 经理工程一人, 经理垦务一人, 经理牧务一人, 经理农学堂一人, 各管一事, 遇有 关系全局之事, 则公同会议。
”⑥这与现代西方企业管理颇有相同之处, 董事会决定公司重大事宜, 但具体事务则由各部门经理全权负责, 股东本身不参与生产管理这是非常典型的 资本主义性质特征⑤采用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和兴建水利设施,这是以前所没有的,以 前都是官方来做,现在则由商人来承办,如果忽略其中有些公司所具有的半官方背景的话, 可以说是一大进步不仅如此,还进行农业生产技术革新,比如农事试验场的出现,就是 有农垦公司的负责人所推动进行的又如引进化肥和应用机械化农具,这对于农业来说无 异于一场农业革命,产量得以大规模提高,更是农垦公司首先采用和引进,这大大推动了 传统的自然经济的瓦解和近代农业的发展⑥对外依赖性很严重,不仅表现在生产上,聘 请外国专家和技术员,还表现在依赖国际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很高 3、近代农业垦殖公司的衰落 近代中国处于外有帝国主义的压迫、内有种种旧制度弊端,农垦公司发展十分艰难 以 1920 年为标志,农垦公司开始走下坡路由于外国商品的竞争、内部存在经营管理上的 落后和腐败滋生以及战争的影响和缺乏政府有力支持,还有官僚资本的压迫,自 1931 年起, 中国发生农业危机,农垦亦陷于停顿,1935 年以后才有转机。
东北被日本占领后,农垦公 司渐被日本移民垦殖取代 4、结论 近代农业垦殖公司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推动了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瓦 解和近代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尽管由于力量的弱小和影响范围比较窄等一些原因,它的 进步性作用是不能抹杀的农垦公司既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的集股方式和经营管理方法, 又有旧式的租佃制的存在,具有半封建性质的表现,这说明中国本土产生的农业公司仍然 是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特征的,而且是一种过渡性表现,这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 农业落后的现实另外,20 世纪初的农垦公司已经接近资本主义农业企业的性质,具有更 多和更集中的资本主义因素,也标志着中国农业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无疑,它的出现是中 国实业家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采用农垦公司这样的方式发展农业经济,有道是 “存在即真理” ,它的存在正是适应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实,尽管具有封建性 残余,但其作用和贡献是值得肯定而农垦公司后来无法避免地经历衰落的结局,这说明, 单从外国移植资本主义性质的农业企业是无法让中国强大,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面貌, 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有可能 注释:①黄逸平:《近代中国经济变迁》中的《近代早期农业垦殖公司》 ,第 407 页。
②虞和平:《张謇与民国初年的农业现代化》载《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 学版》2003 年第 7 卷第 4 期③百度百科: ④ 通海垦牧 公司---我国第一个按股集资方式的农业公司⑤《江苏省北部之盐垦公司》 ,载《上海总商会月报》 ,第 5 卷,第 1 号,第 13~16(调查)页,1925 年 1 月版⑥冯云琴,王登龙:《晚清农垦公司简论》 ,载《石家庄经济学报》 ,2000 年, 第 23 卷,第 4 期,第 395 页参考文献: [1]黄逸平.近代中国经济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407~424. [2]虞和平.张謇与民国初年的农业现代化[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7(4):3~8 . [3]毛德鸣.中国近代新式农垦企业初探[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9(2):87~94. [4]赵泉民.论清末农业政策的近代化趋向[J].文史哲,2003(4). 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 [5]陈争平,兰日旭编.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129~130. [6]张文风.张謇与清末海州的滩涂开发——兼论清末海州的农垦公司[J].Journal of Yunnan Finance&Economics University,22(3):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