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析历史进步论在思想史上的错误.docx
9页评析历史进步论在思想史上的错误 历史进步观念诞生于17世纪的西方"新文化";运动,属于现在启蒙之后的西方文化观念,下面是小编整理推荐的一篇关于洛维特对历史进步观念批判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历史进步论是18 世纪欧洲启蒙哲学营构的一种哲学观念,如今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在我国学界也早就是常识性观念尽管如此,历史进步论在思想史上的是非对错,迄今没有定论例如,20 世纪着名哲学家洛维特( KarlLwith,1897-1973) 在其传世之作《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①中就提出过让人难以忘怀的论点:启蒙哲学通过提供关于人类正在不断走向进步的历史观给人的生存带来无限的信心和憧憬,实际上最终把人的生存拽入了无尽的深渊 章节一 1756 年,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之一伏尔泰( Voltaire,1694-1778) 发表大着《论诸民族的道德和精神,以及论历史形成的法则》,史称现代意义上的第一部"世界史";,首次以史书形式展露进步论信仰1795 年,法国启蒙志士孔多塞( Marquis de Condorcet,1743-1794) 在法国***的疾风暴雨中仓促完成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出版,史称历史进步论信仰的纲领性文献。
恩格斯说过,孔多塞是"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之一的确,他的《纲要》一书虽然谈不上什么思想深度和理论价值,但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通过通俗而且优美的语言把"进步";观念灌输给大众,成功打造了进步论意识形态,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启蒙知识分子,史称制造"大众消费教条";的开山之作按照孔多塞的启蒙构想,人类进步的奥秘是由极少数掌握新科学的智识人发现的,但要实现人类进步,必须唤起大众参与这意味着,必须填平少数启蒙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鸿沟毕竟,仅有少数人把基于数学-物理学的科学理性视为衡量真理的唯一标准还不够,必须让所有人都具有这样的意识为实现这一目的,孔多塞号召从事启蒙教育的知识人要善于运用"博识、善思、聪明、文才";等一切可供启蒙使用的武器①.孔多塞的《纲要》所宣传的进步信仰其实与如今的"普世价值论";没有什么不同,只要读过《纲要》就会发现,我们的头脑的确还处在孔多塞的掌握之中,可见他的启蒙方略非常成功 然而,如洛维特所说: "孔多塞对人在未来将达致完善的预言不是科学推论和证明的结果,而是信仰和希望的梦想";( 《世界历史》,第111 页) 要让这种信仰和希望成为改变现世的精神力量,还需要把这种梦想打造成宏大理论---在法国完成这一哲学使命的主要是孔德②,在德国则诞生好几位历史哲学的大思想家。
虽然德意志人的哲学思想比意大利人、英国人和法国人晚出,由于法国***的巨大冲击,以及德意志民族自身长期分散的政治状况,历史哲学在德意志思想中的发展更为有声有色,或者说更为观念体系化: 赫尔德的人类学史观、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史观到马克思的唯物论哲学史观,构成了现代德意志哲学的基本论述传统③.尽管我国学术思想界在近一个世纪里已经把这种现代西方的历史哲学变为我们自己的哲学,不懈思考的学者仍然心里犯疑---《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的中译者就在译者"序言";中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纪之后的人,今天读到两个世纪以前这些启蒙思想家的着作,似乎对于他们真诚的信仰和乐观的精神,只能够是艳羡相形之下,两个世纪以后的我们在某些方面,虽然确实取得了他们所无法比拟的进步,但是 20 世纪却也见证了空前的愚昧、野蛮和残暴能够说人类精神是在不断进步的吗? 能够说这种进步就足以把人类历史逐步引入地上的天堂吗?④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洛维特就因提出这样的疑问而闻名国际学界洛维特早年是海德格尔的学生,在海德格尔影响下,他感受到何为哲学思考的时代重负⑤.纳粹执政后,身为犹太人的洛维特被迫流亡意大利1938 年,意大利也开始排犹,洛维特又流亡日本,在日本仙台大学教欧洲思想史,其间写下《欧洲虚无主义:对欧洲战争的前历史的考察》( 1940) 和《从黑格尔到尼采: 19 世纪思想中的革命性断裂》( 1941) 两部着述,后一部着作为洛维特带来世界性声誉。
由于德国驻日使馆的压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洛维特被迫离开日本前往美国,在美期间写下《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 历史哲学的神学前提》( 1949/德文版 1953) 一书 洛维特以思想史研究的方式探究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无论人物思想专论还是辨识思想的历史流变,无不是带着时代问题的现象学考察这与其说是洛维特的个人思想特征,不如说是 20 世纪欧洲哲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既然尼采已经终结现代欧洲哲学,一个热爱哲学的欧洲人面临的首要问题难免是思想的惶惑在这种精神处境中,思想史研究成为重新寻求哲学出发点的唯一途径在 20 世纪的西方学界,写思想史或哲学史的人很多,当我们面对这类思想史家的论着时,必须关注其思想史研究背后的哲学关切 与施特劳斯、沃格林等思想史家不同,与新马克思主义派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以及自由主义派的伯林相似,洛维特的思想史研究主要着眼于 17 至 19 世纪现代欧洲思想的嬗变不过,如哈贝马斯所看到的那样,洛维特审视现代欧洲哲学思想时的立足点并不是现代,而是古代,哈贝马斯称之为向"廊下派退却";⑥.显然,自由主义派与马克思主义派哲学家一样,在审视现代欧洲哲学思想时绝不会退回到现代之前的立场,这也意味着他们毫不动摇地认定: 相比于古代希腊哲学( 遑论中古经院哲学) ,现代欧洲哲学不言而喻是巨大进步。
就此而言,洛维特的思想史研究更接近施特劳斯和沃格林的思想史研究,他们共同认为,现代欧洲哲学相比于古代欧洲哲学与其说是一种进步,不如说是西方文明陷入危机的反映 章节二 我们知道,西方的现代历史是一个所谓"世俗化";的过程,也就是摆脱罗马天主教政治法权支配的过程与此过程相应,欧洲现代思想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世俗化的过程,也就是逐步摆脱基督教观念支配的过程然而,《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却提出一个独到的论点:现代进步论历史哲学虽然反对基督教思想,但它恰恰与自己所反对的基督教历史神学不仅在思想结构上类似,而且有内在的亲缘关系进步论历史哲学相信,历史有意义或有一个终极目的,正如基督教历史神学相信,上帝计划的救赎历史具有终末论目的进步论历史哲学的思想架构取自基督教历史神学,因而可以说是一种反基督教的基督教历史观 当然,洛维特并不认为,以改造此世为目的的进步论历史哲学是由以超越此世为目的的历史神学直接滋育出来的,毕竟,进步论历史哲学的根基在近代兴起的自然科学哲学那里问题在于,进步论历史哲学的确分享了基督教历史神学的要素洛维特对进步论历史哲学的思想史考察采用了可称之为现象学还原式的"回溯";方式: 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回溯到《圣经》的历史观。
为了更好地理解洛维特的看法,我们需要按历时顺序来重构洛维特的观点 洛维特首先在《绪论》中提出这样一个基本论点: 就"历史";观念指人世是一个走向某种终极目标的时间进程而言,古希腊人并没有什么"历史";观念在古希腊,historia 这个词指的是探究人世事件的自然成因,这意味着人世有自己的自然理则在古希腊文明中,与"历史";观近似的至多是一种以"金银铜铁";为标志的循环周期论,其背景是古希腊的秩序神学换言之,希腊人对人世变迁并不持有一种线性发展观念,而是相信近乎周期性的自然变化法则: 历史的进程是政治循环的一个圆圈;制度更迭、消亡,并在由事物的本性所规定的更迭中复归根据历史的这种自然既成的宿命,史家就能够预言某种政治状况的未来 《世界历史》,第 11 页)古希腊-罗马文明崩溃之后,犹太-基督教的世界观取代了古希腊的世界观由于犹太-基督教的超世创世主对人世有一个预定的救赎目的,一旦这种创造主观念取代了宇宙的自然目的理性,人世便被赋予一个从过去到未来或从起点到终点的救赎过程,作为线性进程的"历史";观念就出现了随之而来的是现世生存感觉的二分化: 现世本身没有意义,超逾现世的新天新地才有意义。
基督教的终末信仰要求世人不再看重现世,而是与上帝的国建立起内在关系,把生存的希望从现世挪到终末获得救赎之后的未来,从而彻底更改了人的生存在世的古典感受方式由于《旧约》区分特选子民与异教徒,《新约》区分现世与即临的上帝国,犹太-基督教的世界观给人世带来了神圣与世俗之间的紧张正是这种人世之内的神圣与世俗的内在张力,为从奥古斯丁、约阿希姆的历史神学到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历史哲学的嬗变提供了基本动力( 《世界历史》,第 230 页) .因此,进步论历史哲学就其致力于在现世历史中实现旧约式的终极救赎而言,是基督教式的; 就其把《圣经》中的终末期待和预定信仰转换成现世历史的进步意识而言,它又是反基督教式的这一思想嬗变的结果是,在世俗化的景观中,历史哲学本身作为基督教历史观的替代为世人提供了一种进步论宗教:进步的非宗教依然是一种可以从基督教的未来目标中引申出来的宗教,虽然它用一种不确定的和世俗内的终末取代了一种确定的、超世的终末 《世界历史》,第134 页)这意味着,所谓历史观的世俗化,指的就是基督教的终末论超世历史观被改写成进步论现世历史观按照这样的观念逻辑,没有基督教的终末论历史神学,也就不会有现世进步论的历史哲学---即便出现了新的自然科学哲学也罢。
因此,在洛维特看来,现世进步论历史哲学的三阶段论不过是约阿希姆历史神学三阶段论的翻版( 《世界历史》,第 173 ~188 页) . 由此看来,进步论历史哲学最终废黜的是古希腊的自然人世观,按照这种观念,人世并没有非要走向某个终点的"历史";这回事,遑论历史中的意义问题由于犹太-基督教世界观取代了古希腊的自然人世观,西方思想不仅有了从过去到未来或从起点到终点的"历史";这回事,而且还有了历史中的意义问题,后者显然是一个宗教问题,即人世是否得救 必须再次强调,尽管现代进步论历史哲学分享了基督教历史神学的要素,它赖以产生的直接动力并不是基督教历史神学,而是现代自然科学世界观所谓"现代意识";指的是商业化文明和新自然科学联手给西方人带来的这样一种生活感觉: "历史变革[本身]就是一切";.就此而言,现代进步论历史哲学在性质上与古希腊的自然秩序世界观和犹太-基督教的终末论世界观都完全不同: 自然科学的进步,不仅加快了历史运动和革新的速度,而且也扩大了运动和革新的影响范围,还使得大自然成为人的历史活动中一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以监控的要素 《世界历史》,第 232 页)进步论历史哲学的出现明确以废黜基督教历史神学为直接目的,对洛维特来说,这有其历史的正确之处,毕竟,历史神学凭靠对超世创造主的信仰和对即临的上帝国的希望摧毁了凭靠自然的循环节律的在世信赖。
言下之意,似乎如果现代历史哲学凭靠新自然科学废黜基督教历史神学之后回到古希腊的自然信念,就成了彻底的正确之举然而,现代历史哲学的"历史辩证法";在摧毁对超世上帝的信仰的同时,又建 立 起 一 种"进 步 邪 教";( Irreligion desFortschrifts) ,把人引入追求实现尘世天国的绝对自信和勇气狂的状态中①.这无异于说,历史进步论是一种形而上学迷信洛维特的论点难免让我们感到困惑,或至少感到震惊,毕竟,我们的"常识";中已经有这样的信念我们需要考察洛维特的论据,看看他究竟在什么意义上说历史进步论是一种哲学迷信 在洛维特看来,现代的科学宗教之所以是一种迷信,乃是因为其形而上学世界观虽然建基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其哲学构造凭靠的却是基督教神学:机械的世界图景同样来自神学,而不能追溯到希腊的宇宙论这种图景其实是把圣经中的创世论世俗化; 创世论中的上帝不是秩序宇宙的一个宾语,而是一个超越世界的主体原先的"上帝构造宇宙说";在牛顿那里还仍旧是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