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博尔赫斯与我》到博尔赫斯与我.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861449
  • 上传时间:2017-08-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71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从《博尔赫斯与我》到博尔赫斯与我乔 良我最早接触到的博尔赫斯,是他的诗文革前出版的《诗刊》 ,记不得是哪一期,集中发表了拉美作家的作品其中有一首就是博尔赫斯的《老虎的金黄》 那时正是文革中期,70 年,我在齐齐哈尔第八中学读初三记得是个合订本当时的感觉是有点儿怪异,和中国大多数诗歌不一样当时中国的主流诗风,大都受郭小川、闻捷,贺敬之、李瑛这些诗人的影响,明白,晓畅,旷达,直抒胸臆而博氏的诗,初看之下,你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但是却绚丽,唯美,如虎皮一般斑斓之后就是八十年代早期,82、83 年吧,从最早的一部外国短篇小说选里,看到了他的两篇小说:《玫瑰街角的汉子》和《交叉小径的花园》 (现在翻译成《小径分岔的花园》 ) 这两篇东西对我的震撼比他的诗要大有些作家,你读他的作品时,一上来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但博尔赫斯的作品,你要读到最后才知道他要说什么,甚至读到最后你也不知道博尔赫斯的东西,总是能够把作家的动机、小说的情节隐藏的那么深,而对人物的描写都漫不经心却又非常迷人他看似并不刻意描写什么,但却能让你被他牵着走,不光是被小说的情节,他对人物内心的刻画也让你饶有兴趣《交叉小径的花园》的主人公即叙述者, “他”自己对自己的那些描述都很让人着迷。

      博尔赫斯是否受红楼梦的影响?博尔赫斯把自己的一些小说的结构称之为“中国套盒” ,认为是受了中国小说叙述的影响但是他的作品和中国小说最大的区别,是他有本事把故事写的扑朔迷离,而中国作家一般都追求比较明确、比较肯定的表达,包括文字读博尔赫斯的东西,你会觉得他的每一句话,至少是每一段都不那么肯定,让人可以有多种解释有人说这是博尔赫斯作品结构上的独特性,但是我认为仅仅这么看是不够的因为博氏写作的最大特点,不光是结构分叉,他的语言、语言叙述中的时间、情节都在分叉这个特点,有人说他这是在故意和读者对抗,进行一种写作与阅读的竞赛,看谁能胜过谁但我觉得这有点贬低博尔赫斯在我看来,他根本就不屑与读者竞争他天生就那么高蹈,那么高高在上,他在他自己的那个六角形宇宙中,居高临下地俯瞰芸芸众生,他自己就是自己的造物主,他一直在旁若无人地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他自己的世纪这样的人,他是不屑于与你斗心思、逗闷子的你懂就懂,不懂就不懂然而,正是这一点,正是他创造的独一无二的文学世界,令人着迷,也因此被在他之后舞文弄墨的人肃然起敬,尊之为“作家的作家” 跟他的个人经历有关系,他是个没有生活经验的作家2博尔赫斯出生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一直在衣食无忧的状态中长大。

      很多人说,伟大的作家需要一个苦难的童年,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文学史上确实有不少有过苦难童年的作家,日后成为了伟大的作家但是也确实有一些完全没有苦难童年的作家,也成为了伟大的作家比如普鲁斯特、托尔斯泰、普希金,他们都没有苦难童年,但同样伟大所以受没受过苦,不能成为衡量作家是否伟大的标准受过苦难的作家容易同情底层人民,而没有受过苦的作家,除了托尔斯泰,几乎都不太关注底层但是文学史告诉我们,并非只有关注了底层民众困苦的作家,才能成为伟大的作家如果这样说的话,中国四大名著中,至少有三部与底层没什么关系,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它们难道不伟大?真正伟大的作品,是那些深切关注并深刻揭示了人生人性,人的情感,人的灵魂,人的命运的文字对作家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他描写的对象是谁,而是他看重什么,同情什么,批判什么,鞭挞什么?他站在黑暗与光明、天堂与地狱的哪一边?不确定性跟他的经历有关系正是因为博尔赫斯没有足够丰富的生活经历,这一点成全了他,使他可以整日沉浸在书籍和想象中,自由放飞人处在某一种状态下的时候,他的身体的某一种功能就会放大可以说,博尔赫斯就是在书斋中放大了自己的想象功能八十年代同时期的其他外国作家如果让我按自己的喜好,排列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我的顺序是:博尔赫斯,纳博科夫,约瑟夫·海勒,马尔克斯,再往后才是其他欧美的作家。

      在我心目中,这几个作家都很了不起这里头值得一提的是纳博科夫,他非常有趣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个研究蝴蝶的专家他是第一个证明,在北美洲发现的一种稀有蝴蝶,是来自亚洲大陆的人为此他曾备受昆虫学家们的嘲笑,但在他死后二十年,他的发现终于得到了承认想想看这是不是非常有趣?我一直想,等我有一天闲下来的时候,我会专门写篇文章,做一个博尔赫斯与纳博科夫的比较我直观地认为,纳博科夫在小说的“叙述圈套”这一点上,深受博尔赫斯的影响博尔赫斯比纳博科夫成名早,他们是同时代的作家尽管纳博科夫在全球包括中国最有名的作品是《洛丽塔》 ,但我坚持认为,纳博科夫最伟大的作品是《幽暗的火》 (也有翻译成《微暗的火》 ) 我猜测这部作品一定受到了博尔赫斯的影响我甚至认为,正是博尔赫斯的《科伯特·奎因分析》这类文字启发了《幽暗的火》 但是我知道纳博科夫很骄傲,他不会承认这一点他说《幽暗的火》的结构方式,直接来源于他自己的一次经验因为此前他翻译了普希金的长诗《叶甫根尼·奥涅金》 在这个译本中,他不断做各种注释,结果注释比长诗本身还长了很多 《幽暗的火》的写作与此相似,也是一首长诗加冗长的注释在这部作品中,他虚构了一首非洲被废黜国王的长诗,然后作者“我”再对这首诗进行多处注释,由诗和注释构成一部结构独特的长篇小说。

      3毫无疑问, 《幽暗的火》肯定来自纳博科夫自己的直接经验,但我仍然能从中看到博尔赫斯的影子,嗅到博尔赫斯的气息因为纳博科夫的这篇东西,太有博尔赫斯那种信手点染,随意地、漫不经心地把评论、分析都写成小说,让读者读上去像读一篇学术论文一样的本事,在纳博科夫的这部作品中展现无遗所以,即使没有人认同纳博科夫深受博尔赫斯影响的说法,我也坚持认定这一点,因为《幽暗的火》就是一个证明虽然没有什么证据,证明一个在北美,一个在南美的纳氏和博氏,生前有过什么交集,但作家是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进行神交的所以我要做一下这两人的比较,因为他们是我心目中排位第一和第二的作家博尔赫斯的作品中充满了圈套和陷阱读博尔赫斯的作品,处处都是陷阱,你必须小心翼翼,连他的序和前言你也不要轻易相信,因为那也是他的陷阱的一部分他在《交叉小径的花园》(《小径分岔的花园》 )序言中写道, “ 这个集子里的故事不需要很多诠释第七篇(即《小径分岔的花园》 )是侦探小说;读者看到一桩罪行的实施过程和全部准备工作,在最后一段之前,对作案目的也许有所察觉,但不一定理解另外几篇是幻想小说 ”他所写的这些东西都是随意告诉你,你要真按照这样去理解就会出错,它真是侦探小说?什么侦探?侦探是谁?这里头的侦探几乎就是主人公自己在分析自己以及他的任务,最后警长进来开枪打死他,在打死他之前,他叙述完了这些东西,显然这不是一部侦探小说,准确来说它是悬疑小说。

      所以在这些地方不能够非常清晰准确地把握它,原因是它的圈套太多,有些东西不能太当真,但是你不当真也是一个错,你要相信他的每一句话,但是你不要由于相信了他的话,就完全按照他的路径走,你要有自己的结论他的每一句话表面上是飘忽的,但又是确定的,但这种确定集中在一起的时候你把握不住它,这种效果极其像读朦胧诗这个和博尔赫斯是诗人有关系诗人的想象力和表达就应该是飘忽不定的太准确、太清晰的表达很少有好诗,除了人类早期表达感情的那一类歌谣,但即使是早期人类情感的表达也是通过借喻、比兴来完成的所以一个人一旦是诗人,然后又是小说家,前提他还是个哲学家,而且精通数学,这个人写出来的东西,一般读者如果学养不够,你就很难把握和理解这个作家了更谈不上喜欢了如果你不懂哲学,百分之五十的博尔赫斯你不懂;如果你不懂数学,百分之三十的博尔赫斯你不懂;如果你还不懂文学史的话,那么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你也读不懂这样的话你就百分之百读不懂,就不会喜欢博尔赫斯在我看来,博尔赫斯的大脑,大概就是按这个比例构成的国内作家受博尔赫斯的影响国内作家,早年马原曾经掀起过人们对与博尔赫斯、海明威等人的关注,马原的《环形废墟》可以看出博尔赫斯的影响。

      而莫言则受艾特马托夫、马尔4克斯、福克纳等作家影响多一些他似乎对于圈套式的叙述结构没那么大的兴趣,他喜欢火烈的热辣的直抒胸臆的东西,他更长于语言的爆炸我自己受博尔赫斯的影响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结束,我现在读它的时候,他还在深刻的影响着我原来我也和中国其他作家一样,更关注叙述圈套,也就是小说结构但现在我渐渐发现实际上那只是博尔赫斯的皮毛,更深的东西在于无处不在的分叉的小径,语言的分叉,时间的分叉,空间的分叉,人物内心的分叉,最后是小说结构的分叉,处处都在分叉要想做到这一点,即使你把这个秘密解开了告诉其他的作家应该这样,一般人也做不到,为什么呢?因为你拥有的知识不够博尔赫斯引用任何人的东西都是信手拈来,仿佛那些东西长在他的脑子里,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随心所欲地写,他脑子里的东西太多了,所以他的分叉是随时随地的中国有一个作家也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地分叉,那就是王蒙,但王蒙达不到博尔赫斯的飘逸、飘忽不定的感觉王蒙的分叉是很确定的,每一个叉生出来都清晰可见,而博尔赫斯每一个叉分出来都飘忽不定,这种飘忽不定让你感觉他随时可以指向下一个叉口简单地说,王蒙的叉是生出一个线头来打一个结,博尔赫斯的叉却是指向无限的。

      这就需要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这两者缺一不可因为博览群书你记不住也白搭,不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而是书到用时记不住博尔赫斯最厉害的就是他能记住,这也许与他视力一直不好有关系他到 70 岁以后就完全失明了由于视力不好,对外界的关注就会减少,就会更关注内心这也是一种生理功能的代偿吧博尔赫斯是典型的饱学之士,从他的文字就可以看出来,他的文字非常轻松,什么东西都是信手写来,随处点染,在这一点上,中国作家唯有钱钟书可以和他比,钱钟书也有这种本事但钱钟书也缺少博氏那样一种飘逸,这也许和钱钟书不写诗有关钱钟书的围城写的很幽默,很轻松,也算得上潇洒,但没有那种飘忽不定感,我想这与钱钟书自己只会写古体诗,不会写现代诗有关系,现代诗的飘忽感,语言的随时指向任何一个方向的能力,这是一般的人甚至诗人都做不到的,只有现代的大诗人才能做得到博尔赫斯是一个小众的作家不用说,博尔赫斯属于小众但这个小众是金字塔尖上的小众这是个被很多作家奉为圭臬的作家,也就是文学圈里说的:“作家的作家” 对博氏的评价,国内的评论界基本上是人云亦云展开了说,在过去一百年里,很少有哪个中国的评论家,对西方作家的评论,能够超出西方对他们的评论,哪怕说出不同于西方的见解和评价,更不要说有独特发现。

      不过中国人对待博尔赫斯的态度比西方宽容起码不会像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那样,由于博尔赫斯被人诟病的政治立场,而否定其文学成就这是中国文学界唯一比西方高明的地方诺贝尔奖与博尔赫斯诺贝尔文学奖最终没有颁给博尔赫斯据说原因是诺奖委员会暗示要把诺奖给他的时候,他却接受了阿根廷军政府给他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职务,这被认为是他与军政府合作的证据和他的人生污点,而其时正值南美的军政府臭名远5扬之际特别是智利的皮诺切特将军发动政变,杀死了民选总统,流放了智利唯一的诺奖获得者——诗人聂鲁达这使任何不论什么原因与军政府合作的南美作家,都令西方人所不齿博尔赫斯也没能例外可实际上诺贝尔奖的评委们,就像他们常常不懂独特风格的文学作品一样,也常常不懂独特风格的作家他们根本不了解,一个真正的作家,特别是大作家,他的内心一定是自由的,不会被任何力量所左右或羁绊因为内心不自由的作家,压根就不可能成为大作家不信你就看看博尔赫斯的作品,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深邃洞幽的思考力,什么时候被军政府残酷的、反动的理念束缚过?博尔赫斯最终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这不是博氏的遗憾,只能说是诺贝尔奖的遗憾换句话说,博尔赫斯无愧于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有愧于博尔赫斯。

      一个作家伟不伟大要看他试图征服什么博尔赫斯这个名字,被他的作品赋予了一种神秘感看到这个名字,就会常常让人联想到:博大、神秘、漫漶、深邃、诡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