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XX镇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报告.doc
17页目录一、XX镇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2(一)留守儿童数量多,比例大,年龄分布均匀,性别比偏高 2(二)XX镇留守儿童的主要形式 3二、XX镇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3(一)心理方面 3(二)生活方面 4(三)学习方面 5三、XX镇留守儿童现况分析 5(一)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原因 5(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分析 6(三)对于学习较差“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及分析 7四、XX镇留守儿童问题积极的方面 7(一)社会良好风气 7(二)留守儿童也可以很优秀 8(三)学校监管得力 8(四)政府部门 9五、 解决XX镇留守儿童问题的几点措施 9(一)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9(二)学校应加强管理,施以爱心 10(三)政府方面 10六、 总结 11七、 附录 12(一)参考文献 12(二)调查过程图片集锦 12(三)关于XX镇留守儿童问卷调查纲要 15(四)关于XX镇留守儿童问卷调查 16关于XX镇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纷纷走出家门,涌入城市务工经商,由于受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进城务工的年轻父母中绝大多数人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务工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农村托付给父母、祖父母或亲朋照顾,于是农村便出现了大量缺乏父爱或母爱的未成年人,称之为“农村留守儿童”。
他们多是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儿童正因为留守儿童年龄尚小,不具备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学习的技能,如何理财、如何保管自己的生活用品,如何进行人际交往甚至于正常的饮食起居等等,都需要具体的指导因此,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很多问题而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接上级文件,展开新时期井冈山社会大调查活动根据我镇实际情况,选择对我镇留守儿童的情况展开调研活动在从10月15日至11月15日为期一个月的调查活动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直接走访的方式进行对于未到适学年龄的留守儿童,采取直接走访到家的形式展开另以XX镇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有喜有忧一、XX镇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一)留守儿童数量多,比例大,年龄分布均匀,性别比偏高XX镇总人口约8000多人,据调查统计,全镇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1个自然村,村村都有留守儿童从XX镇中心小学调查的数据显示,XX镇中心小学共有学生数约500人左右,其中留守儿童208人,约占总人数的42%其中双亲外出务工儿童数为134人,占总人数的65%,单方外出务工儿童数为74人,占总人数的35%。
从年龄构成上看,除了0~1岁儿童所占比例较低外,其他年龄留守儿童分布均匀其中6周岁以上学龄儿童占全部留守儿童的65.28%在全部留守儿童中,男孩116人,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56%,女孩92人,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44%,性别比高达126.1而从分段年龄的性别构成看,各年龄组的男孩数普遍多于女孩数具体情况见图一图一(二)XX镇留守儿童的主要形式据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情况分为三种:一种是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留守在家;第二种是父亲留守在家,母亲外出打工;第三种是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其中父母双方外出,留守儿童托付给临时监护人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第二种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第三种是同辈监护,监护人为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等最后一种是自我监护,实际上就是监护缺失但从我们调查得到情况知道,XX镇的留守儿童有78.94%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10.53%与外婆住在一起,还有5.26%与后妈或其他亲戚住在一起所以XX镇留守儿童是以第一种情况即隔代监护为主,即多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方式比较多。
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三是从调查情况可知这一代的监护人多是文盲或半文盲的文化水平较高的文化水平也只到小学文化水平对于儿童的心理,学习以及生活习惯的养成都不是很关注只在乎孩子吃饱没,穿暖没直接导致了儿童很多不良习性的养成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而且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人家,一到放学有7、8个年龄不一的小朋友浩浩荡荡的一起回来要照顾这么多小孩子,老人家也的确是力不从心以上情况都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二、XX镇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使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呵护严重缺失,极大地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我镇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心理方面 1、情感缺失导致孤僻自卑心理0~14岁的儿童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加上常受到周围孩子的歧视、排挤和欺辱等,不少儿童情绪消极,失落自卑,感觉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粉笔,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形成一定的人格障碍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95%的父母是每年回家探亲一次,还有5%的父母却是两至三年才会回家一次而大概只有47%的孩子会选择经常与父母交流,剩下的53%的孩子则偶尔跟父母联系因为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疏于联系,偶尔联系时,交流又无从谈起,他们与父母产生了严重的隔阂,把父母当做陌生人,连爸妈都不愿意叫在遇到困难与伤心地的事情时,只有5.26%的孩子表示会跟父母交流,而有36.84%的孩子选择闷着不说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不能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享受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我们发现少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有些儿童存在轻度抑郁自卑心理他们内心封闭,孤独、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因缺少父母的管教,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对人际交往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对老师、亲友的批评管教产生较强的抵触心理,常表现为“不听话”“、不谦虚”“、恶作剧”等这样长期下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很大的消极作用孤僻自闭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2、 缺乏监督导致厌学心理因为缺乏父母的监督,留守儿童学习比较被动,加之监护人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其中小学学历占57.89%,初中学历31.58%,高中学历10.53%根本没有能力帮助他们,对于他们的学业也缺乏应有的关心,他们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最终产生学校恐怖症、厌学症等问题3、 管理缺失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其心理健康,也容易引起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据公安部的调查,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存在高年级留守儿童敲诈勒索低年级学生的现象虽然事发后学校对此事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对相关同学进行了批评教育。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父母不在身边导致了教育的缺失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由于在校生多在13岁以下,加之XX镇社会风气良好没有出现在校学生与社会青年成伍的现象二)生活方面1、 生活习惯较差,存在安全隐患通过调查发现,有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讲究卫生,甚至出现有些儿童好几天不洗脸的现象没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直接影响到了儿童的身心发展 2、经济宽裕却没有成熟的消费观,身体状况堪忧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在外,监护人对他们一般疏于管教,更多的是放任溺爱,而在外的父母长期不能待在孩子的身边,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这些父母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儿童”拥有大量的零花钱,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据了解相对于其他的孩子,这部分留守儿童会有更多的零花钱,大概73.68%的孩子每天都有1元到3元的零用钱,甚至有15.79%的孩子每天有5到8元的零用钱所以他们在经济上还是比较宽裕的这同时导致了留守儿童胡乱花钱的现象这些钱多半没有用在买文具,书籍之类比较有意义的事情上。
调查结果显示42.11%的孩子会购买校园外的“三无”零食,给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成长造成很大的伤害没有父母悉心照顾,使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孩子的营养与起居缺乏科学的安排,获取营养不够全面三)学习方面 部分儿童学习状况一般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三、XX镇留守儿童现况分析(一)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原因1、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但由于农民工居住地不稳定,经济收入的不确定,还有区域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入学,学籍管理,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尤其是在城市打工的农民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等问题,直接导致父母与孩子的分离,促使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2、 收入因素据调查显示,80%左右的农村打工者的家庭月平均收入为1000~1600之间,其中,约一半的打工者的家庭月平均收入为1000~1300元左右。
如果他们的孩子要在城市读书,除了城市较高的生活费用他们难以承受,城市学校高昂的学费更使他们无力承担在调查的过程中有68%的孩子表示父母外出务工都是因为经济的原因流动农民的经济状况决定了他们很多学龄子女只能是留守儿童很多农村打工者用“负担不起”、“经济上跟不上”、“钱不够花”、“挣钱太少”、“挣不到钱”、“供养不起”等等跟收入和经济相关的词语来解释其子女留守的原因,充分说明农村打工者在城市较低的收入和经济地位是其子女留守的最根本原因之一3、 职业因素 调查显示,57.89%的孩子表示因为父母亲没有足够的时间照顾自己,所以没有办法跟着父母一起去城里据了解70%以上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者主要从事买卖蔬菜、水果、鱼、肉、面食和其他小商品生意他们工作时间超长,绝大多数人每天平均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管理和教育孩子是很多农村打工者把子女留在家乡的重要原因之一职业特征和就业状况迫使他们不得不把子女留在老家有些打工者的孩子一直留在家乡,有些孩子带到城市后又被迫返乡变成留守儿童4、 “读书难”只得留家乡 有31.58%的孩子因为不能解决在城市受教育的问题被迫留在了农村区域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入学,学籍管理,必须在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