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教学的策略与艺术.doc
10页课堂教学的策略与艺术 课堂教学“度”的控制凡事均有度度,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它揭示事物保持稳定性的数量界限,这个界限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分寸”,把握好“分寸”,就能取得较佳效果,否则,可能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1、讲授有度讲授,是教学中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教师的讲授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讲授中就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度”1)讲授的量度量度也即是教师遵循教学计划和教材所决定的教学进度,教师应恰当地确定每节课的教学量度容量过多,知识密度太大,许多内容就只能浅尝辄止,蜻蜒点水,造成隔食现象,出现“夹生饭”;反之,知识密度过小,又会影响整体教学进度,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学生往往处于“饥饿状态”2)讲授的深度和广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拓展和深化,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点,是完全必要的,但这种拓展和深化也必须有个“度”,这个“度”就是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在讲授中忽视了这个“度”,随心所欲,肆意拓展和深化,学生则可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得要领,初中化学尚属启蒙阶段,这个分寸没有把握好,讲授无“度”,势必会使学生产生化学深不可及的心理。
此外,教师在讲授中的音量,表情和动作等的适度,也会增强讲授的效果,恰当的比喻,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的事例,加上幽默的语言等等,也是影响讲授效果的因素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变换“角度”,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力求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这样做将使学生思路广开,知识贯通,学得更活,对今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均有益处2、提问有度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设计的提问,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教师对这个“度”的把握,直接影响提问的效果1)提问应做到难易有度所谓难易有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状态一般说来,教师的提问应力避简单化力求具有思考性,如果没有思考性,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启发学生回答的兴趣,但问题不能过难过难也会使学生思维的马达难以启动而卡壳,同样也不能真实有效地检验学生的水平2)提问的范围大小应有度范围过小,易简单化,也就失去了提问的实际意义;过大,学生半天说不清,不仅影响课堂教学,且提问对象会受到很大限制3)提问对象要点面有度要想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大多数,要重视提问覆盖面。
注意把握点、面的结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善于根据问题的难易、大小,区分出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3、测试有度测验和练习是教师进行教学反馈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获取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布置一定的练习或进行适当的测定是完全必要的,但我们必须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1)考虑学生的承受度目前,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过重,在教学中,如果我们不从实际出发,把学生引向书山题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所谓承受度,就是要求教师检测训练时,从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出发,精讲精练,题量适度2)题目要有区分度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或检测题要能真实地反映出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出题、选题时,既要注意知识覆盖面,每一章节都要充分考虑,都要有适量的练习题或检测题,容量要覆盖知识点,否则,获取的信息不准确、不全面;又要注意梯度,即基础题、中档题、综合题要有恰当的比例,没有梯度,比例失调,获取的信息同样不准确此外还应注意题量和时间的关系,应尽量保证学生在按教学计划分配的时间内完成所布置的全部习题,并有时间进行检查,在测练中,教师只有把握好这些度,才能有助于我们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寻找教学“瓶口”的艺术有位教育家把学生比作瓶子,把向学生灌输知识比作向瓶口倒水这个比喻贴切、生动,对我们搞好教学颇有启发意义瓶子,一般是瓶肚大,瓶口小往瓶内装水,首先要对准瓶口,并且流量和流速都要适当,这样,才能通过瓶口往瓶内装很多水;否则,如果倾倒得太多太急因而大多流在瓶子的外面,又有何益呢?学生学习知识,也有个“瓶肚”与“瓶口”的关系问题不过,这个“瓶肚”没有底,“瓶口”也因人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地说,青少年在学习上的“瓶肚”是很大的,只要我们的教学方法对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找到了学生智慧的“瓶口”,弄准了“瓶口”的大小,把握好了“流量”和“流速”,就能把知识很好地教给学生,而学生则可藉此学到很多很好的东西然而,有时我们并不善于找智慧的“瓶口”,以至在向瓶口倒水时,水都倒在了外面,还认为学生笨,怪“瓶肚”太小而实际上,问题可能不是学生的“瓶肚”小,装不下了,而是发生在“瓶口”上学生“瓶肚”虽大,但教师却往往不善于对准学生智慧的“瓶口”,甚至连“瓶口”还没有摸到,这就难怪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了无论是总结教学经验,还是探讨教学方法,都有认真研究一下学生这个智慧“瓶口”大小的必要。
各人智慧的“瓶口”大小不一样,除了天资和开窍早晚有不同外,就通常而言,直接经验多和知识面宽的学生,其“瓶口”较大,反之则“瓶口”较小如果我们能使传授的新知识和学生的直接经验、间接知识联系起来,也即摸清学生智慧的“瓶口”的位置和大小,学生对新知识就会较快较好地接受并掌握;反之,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知识实际,不看“瓶口”的大小,传授知识象瓢泼大雨一样,一股脑儿地往下倾泻,那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首先应研究一下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摸清楚他们的知识底子,找到其智慧的“瓶口”只有通过这个“瓶口”,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师讲课离不开提问人们常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这是因为它不仅要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同时还应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这就是教学艺术的魅力作为课堂教学方法之一的提问,应该是也必须是讲究艺术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的思维交流过程,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如何,需要通过一定方式了解课堂提问即是方式之一课堂提问不仅作为教学方法,还被作为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手段。
提问过程即信息反馈过程充分利用提问反馈,捕捉信息,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利用提问反馈,收不到信息,或提问不当,信息反馈受阻,则将影响教学效益因此,要取得好的、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效果,也不得不讲究提问艺术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应该怎样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呢?一、在提问内容上,讲究五讲1.目的性目的性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偏离轨道,浪费时间备课时就要描述出提问的明确目标:为引出新课?为前后联系?为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为引起学生兴趣?为引起学生争论?为促使学生思维?为总结归纳?等等要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的提问,保留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的提问明确提问的目的性,就能使提问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产生直接的效果2.启发性启发性是指提问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启发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教学实践证明,提问后出现冷场,不是学生启而不发,而是问题缺少启发性所致提问有启发性,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3.逻辑性逻辑性是指提问和教材间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提问要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设置问题,环环相扣;解决问题,层层剥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提问时不注意逻辑顺序,深一脚,浅一脚,重一脚,轻一脚,会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问讲逻辑性,是认知规律及教学的系统性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4.针对性一方面,要针对教材实际提问要紧扣教材,把握住重难点,有的放矢教材的重难点,是教学的主导方面在重难点上发问,在关键段落、关键字句上发问,在突出教材结构的关结点上发问,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实际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男生和女生,都应有所区别,因人而异对优生,提问内容要难些,要求应高一些,使其自感不足,有一定压力;对基础较差学生,提问内容要相对易些,还要适当时给以引导和补充,使其增强信心;对性格内向而又胆怯的学生,不仅要考虑提问场合,还要注意提问方式;对女学生,更要在生理、心理和个性上与男学生加以区别提问有针对性,是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5.适度性适度性即所提问题难易适中,不贪大求全要防止浅——缺乏引力,索然无味;偏——抓不住重点,纠缠枝节;深——高不可攀,“听”而生畏;空——内容空泛,无从下手。
提问适度,就是要掌握好难易间的“度”太易,脱口而答,无法引起思考,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利太难,难以下手,造成心理压力,效果适得其反提问适度,是量力性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二、在提问对象上,有四忌1.忌偏食不少教师只喜欢向成绩好的学生提问,不愿意向成绩中差的学生提问——既担心答不出影响教学进度,又害怕他们不愿意答问根据调查,各种基础的学生都有答问的愿望,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对教师是否提问特别敏感,认为提问是教师信任的表现,对教师提问时忽视他们的存在很有意见,他们强烈要求一视同仁偏爱使提问艺术失去魅力2.忌惩罚个别老师特别是个别班主任,将提问作为惩罚手段,专门收拾心目中的“差生”答不上问,就罚站,罚作业,罚劳动,甚至惩罚株连全班惩罚忽视了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领域,破坏了和谐的教学气氛,造成了师生对立,产生了消极影响学生最反感惩罚式提问惩罚使提问艺术变形变味3.忌讥讽提问时,亲切的语言、热情的态度、轻松的气氛将消除学生的紧张和压抑感对成绩差的学生,适宜以鼓励的语气提问,用赞许或肯定的口吻评价学生一时答不出,绝对不要用“这么简单都答不上,真笨”之类的话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应以“不着急,再想想”、“暂时答不出,没关系,坐下再想想”等亲切话语去抚慰学生心灵。
讥讽是提问艺术的大敌4.忌齐答齐答,看来学生适应,但不是积极的适应,不能促使学生独立思维,反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坏习惯齐答造成假象,反馈信息失真,影响教师的判断和矫正课堂教学一般不宜采用齐答式提问,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尤其如此更不要将齐答式误为启发式,一堂课剂答到底齐答使提问艺术黯然失色三、在提问时间掌握上,有三点要注意1.注意层次课堂教学全过程中都可提问,但提问是有时间层次的一般说来,大概有:开讲时提问引入新课,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过渡或转折时提问,将教材结构和知识系统联系起来;小结归纳时提问,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在关键处提问,将兴趣和知识重点结合起来;总结规律时提问,将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具体讲授过程中,不宜频繁提问,不宜边讲边问,边问边讲,一问到底2.注意停顿教师提问后,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学生只有经过充分思考,才能回答所提问题提问结束即要学生回答,学生来不及思考,既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又容易形成畏惧心理提问后时间上有停顿,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3.注意整体提问仅仅是教学方法之一,它只有同其他教法有机配合,形成完整合理的结构,才能显示整体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