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锅炉房主体专项施工方案.doc
53页锅炉房主体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目的和编制依据1.1、编制目的 为确保汽机房主体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确保施工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创造文明施工环境的目的编制本专项施工方案1.2、编制依据 1.21《兰考兰瑞生秸秆热电项目》施工合同 1.22锅炉房的相关施工图纸 1.23国家现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2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1.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2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27《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28《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001 1.2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30我公司相关工程的施工经验 1.31承包方通过现场实地勘察获得的资料二、工程概况2.1、工程情况兰考秸秆热电项目位于兰考县城以西1000米、310国道北侧占地面积100亩、两台12兆瓦发电机组现场由主厂房、烟囱、冷却塔和综合办公楼组成其中锅炉房位于主厂房C~D列以内,共两个基础。
每个基础占地面积2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其中:锅炉基础顶面标高7米每个基础由13根800*800柱子支撑七米以上为钢结构 2.1、施工设计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为一层框架结构,局部二层抗震等级为三级主体框架柱、剪力墙混凝土为C30混凝土、梁为C30混凝土、板C30混凝土, 结构比一般民用建筑较为复杂预埋铁件较多,施工中应特别注意三、资源配置保证 3.1组织机构3.2、管理人员为保证本工程的顺利实施,我部安排的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均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员,工人持证上岗,特殊工种经过国家相关职能培训,取得资格证书管 理 人 员 配 备 和 分 工序号职务/部门姓名职 责1项目经理 刘荣庆总指挥,全面协调管理2生产副经理张 俊组织实施生产全过程;组织召开质量工作会议、质量事故分析会议3总工孙常玉负责本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组织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学习施工图纸,主持图纸预审,在施工生产管理过程中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负责本方案的审核4安全部张红兵主持安全工作,负责对安全管理部检查情况进行汇总,并定期召开分析会议负责对员工进行安全交底,组织员工进场培训工作。
负责安全事故的上报,组织事故调查分析;负责安全事故的处理,建立事故处理台账,保存安全档案5工程技术部谢 俊组织本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6张 琴负责进度计划的编制,编制施工预算,审核工程量7罗曼丽负责本工程中的现场技术工作、有关资料的整理8邓卫卫负责本工程中的测量放线、有关资料的整理,基坑的监测9质量管理部丁小平负责工程质量验收,对经检验合格的项目及时向分公司工程监理部报验,负责质量检查和验收记录的形成,参与采购物质的检查验收,监督材料的使用10物资部王凤山对进场的材料和工具、劳保用品进行保管、存放和发放工作;监督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安全使用,对物资仓库进行规范化管理组织各种原材料和工具、劳保用品等的采购,负责进场的施工机械设备的登记和调配3.3计划投入的机械设备计划投入的机械设备表序号名 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位用途1圆盘据中型2台加工木料2电焊机UN1-1502台钢筋对接、焊接3钢筋弯曲机GW402台钢筋弯曲4钢筋切断机QJ40-11台钢筋加工5钢筋调直机QJ6-4/81台钢筋加工6插入式振动泵 ZX50C6套混凝土浇筑7切割机1台切割材料8小推车5台9塔吊QTZ80A1台3.4计划投入的物资计划投入的物资表序号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位1钢管¢48 30000m5钢筋φ6.5~φ25100T6模板1.5CM 2000m²3.5作业人员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序号岗 位数量单位工作内容1普 工20人基础整平、清理、转运材料2木 工40人墙、柱、板的模板支设3瓦 工10~15人混凝土浇筑4架子工4人搭设维护架、施工通道、临边及洞口防护5钢筋工20人钢筋绑扎6电焊工4人预埋件安装7电 工4人负责现场水电暖的预埋和后期的安装等的施工注: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实际需求我部将及时调整人材机的投入。
四、进度计划根据工程施工合同要求和总工期目标及进度计划,本工程计划分两段段进行施工: 工期计划计划从2012年4月1日基础回填土完成至2012年4月18日结束,工期计划为30天五、施工流程楼层定位放线→墙柱钢筋绑扎→梁板模板→梁板钢筋→安装预埋→墙柱模板→检查验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28天后安装作业→二次浇灌→混凝土养护六、施工工艺6.1、钢筋工程6.1.1、钢筋加工工序钢筋除锈→钢筋调直→钢筋切断→钢筋加工成型A. 钢筋除锈:钢筋生锈或染上油泥等污物,要用钢丝刷进行人工除锈,在除锈过程中如发现锈斑鳞落现象严重,并已损伤钢筋截面或除锈后发现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伤蚀截面时,该批钢筋作退场处理,不得使用B. 钢筋调直:≤φ10盘条钢筋在使用前经过放盘、调直工序,>φ12以上钢筋在轧制、运输、存放造成弯折,使用前进行调直处理C. 钢筋切断:根据配料单复核钢筋种类、直径、尺寸、根数,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进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尽量减少短头,减少损耗,断料时要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可在工作台上加尺寸刻度并加设控制断料尺寸用的卡板,钢筋的断口要求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
6.1.2、钢筋加工措施A. 节点放样:根据结构施工图,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做好钢筋节点放样,主要包括梁、柱、墙、板钢筋的锚固构造;梁柱节点、梁梁节点、梁与板之间钢筋的穿插顺序;板柱节点部位配筋构造;墙体截面突变部位的钢筋布置;洞口加强筋的设置以及特殊构造部位节点节点放样时分部位对各节点进行编号,通过节点放样进一步熟悉图纸,使一些特殊构造部位变得清楚明了,重点突出,使钢筋配料时不至于盲目无章B. 填写配料单:根据配筋图及节点大样图,先绘制各种形状的单根钢筋简图并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配料单中标明钢筋部位C. 下料长度计算: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时考虑弯起钢筋弯曲调正值的影响及弯钩增加长度,对于曲线构件钢筋,采用按理论公式计算和钢筋试加工校核的办法,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当外型比较复杂,采用理论计算比较困难时,用放足尺(1:1)或放小样(1:5)的办法求钢筋长度D. 试加工:所有钢筋在大批量加工之前先进行试加工,检查钢筋形状、尺寸是否与配料单一致并在加工过程中经常核对E. 材料利用:钢筋短料注意长短搭配,尽量减少钢筋截留损失F. 钢筋的弯钩或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a) Ⅰ级光圆钢筋末端要作180°弯钩,其弯钩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即弯钩内直径Ф12为30㎜, Ф10为25㎜,Ф8为20㎜b) 箍筋末端的135°弯钩时,HRB335、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即Ф12为48㎜;平直长度为钢筋直径的10倍,即120㎜c) 钢筋作不大于90°弯钩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保护层控制:根据钢筋混凝土规范及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保护层底板钢筋保护层控制采用马凳筋和与结构同标号混凝土垫块;框架柱钢筋保护层控制采用Ф14钢筋,间距1000mm井字型控制筋与柱箍筋点焊;墙筋采用梯形定位筋或塑料垫块控制保护层;梁板钢筋保护层采用与结构同标号混凝土垫块和定型马凳,间距600mm,呈梅花形布置梁、板、柱钢筋交汇处,保护层厚度极难控制,施工前先做出放样图并定好绑扎顺序 钢筋间距控制:为了控制好楼板钢筋上下位置关系以及梁与梁之间、梁与板之间以及梁与柱之间的钢筋穿插,采取钢筋定位措施A. 墙体钢筋 对于墙体钢筋,采用梯形定距框能很好地保证钢筋位置,但对于定距框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加工时特别注意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的横筋尺寸及端部平整,并画上红色标志;当墙体钢筋一次绑扎较高较长时,为解决钢筋过柔问题,在墙体顶部和中间部位加两道扶直钢管临时支撑,在支完模之后拆除。
B. 楼板钢筋对于楼板上铁的固定采用马凳,当上部钢筋较粗较密时,采用钢筋马凳能充分利用加工剩余短料(必要是可采用市场成品铁马凳),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6.1.3、柱筋绑扎A. 工艺流程:底板砼浇筑 → 放线 → 矫正钢筋 → 套柱箍 → 绑竖向筋→ 画箍筋间距 → 绑箍筋 → 绑垫块B. 施工要点a) 放线:放出柱位置线,并在竖筋上抄测“50cm”线,作为钢筋竖向及分档标志b) 矫正钢筋:如出现钢筋位移采用以下方案处理:c)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用电渣压力焊焊接柱的立筋,接头位置应在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并应互相错开,接头位置应在楼地面以上1.0m左右,机械连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在竖筋上画好箍筋分挡线然后逐个箍筋由上而下绑扎,采用缠扣绑扎,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的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要梅花交错绑扎,箍筋的接头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拉筋要钩住箍筋,垫块绑扎在竖筋外皮上@1000,确保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d) 柱子纵筋采用钢筋定位卡(见后图)保证其位置,该定位卡在柱高范围内上、中、下各设置一道。
6.1.4、梁钢筋绑扎本工程梁钢筋密集,施工难度大,为确保工程质量,此部分梁的钢筋加工,采取放大样加工,以保证钢筋的位置准确A. 绑扎流程a) 模内绑扎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b) 模外绑扎(先在梁模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 画箍筋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B. 绑扎方法:a) 在梁侧模板上画筋间距、摆放箍筋b) 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c) 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用套扣法绑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