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真题.docx
7页2022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 202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单位、招生专业:心理学院、应用心理专业硕士 考试科目及代码名称:347心理学专业综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研究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处理客观的 资料的学派是(D) A.结构主义 B.机能主义 C.人本主义 D.行为主义 心生第一章,现代心理学派别 行为主义不但反对结构主义的心理结构与意识元素观念,而且,根本就不同意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将意识当做心理学研究之主题华生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研究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 2.不能够解释红绿色盲的颜色视觉理论是(A ) A.三色说/三原色理论 B.相对过程论 C.二阶段色觉理论 D.三阶段色觉理论 出自心生P85感觉,视觉。
关于视觉理论主要有如下三种: 1、三色说/三原色理论trichromatic theory 英T·Young,1807假定,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分别感受红、绿、蓝三种不同的光波,按照混色的原则获得不同的色觉经验Helmoholtz 1857年认为每一种感受器对各种波长的光有反应,只是红色感受器对长波更敏感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 缺陷:不能够解释红绿色盲,他们将光谱的短波部分看成蓝色,长波部分看成黄色,因而没有红绿经验按照三色理论,患者应该缺乏感红和感绿的锥体细胞由于三色理论假定黄色是由红、绿混合而成的,因此,缺乏感红和感绿细胞的病人,不应该具有黄色的经验这与实际的色觉经验不符 2、相对过程论(opponent-process theory) 1870年德国的(Ewald Hering, 1834-1918)赫林认为,色觉现象不应该从混色的观点去解释,应该进一步从补色的现象去探讨认为网膜上有三种不同功能的锥体细胞,一种感受亮度,一种感受红绿二色,一种感受黄蓝二色 例如,注视蓝色一段时间,再注视黄色,会觉得黄色比平时更黄。
按照相对过程论的解释,是由于延长注视蓝色的时间,使黄蓝系统中的蓝色分子消耗殆尽,因而在注视黄色时,黄蓝系统中的黄色分子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色盲是由于缺少一种或两种锥体细胞的缘故 3、二阶段色觉理论(two-stage color theory) 第一个阶段,由三种分别对不同波长敏感的锥体细胞,感受各种色光的刺激,引起兴奋;第二阶段,由各种色光产生相混合或相补的作用从而形成颜色感觉Hurvich, 11011)在网膜上存在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在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在视觉系统更高级的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 3.知觉加工的过程依次为(B) A.知觉、知觉组织、辨认与识别 B.感觉、知觉组织、辨认与识别 C.辨认与识别、感觉、知觉组织 D.感觉、知觉选择、知觉理解 心生P102知觉,知觉加工的过程 感觉Sensation – 将物理能量转换成大脑能够识别的神经编码的过程; 知觉组织Perceptual organization – 整合过去经验和当前感觉刺激,形成可被再认的客体知觉的过程; 辨认与识别Identification/recognition – 赋予知觉以意义的过程 华中师范大学 202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单位、招生专业:心理学院、应用心理专业硕士 考试科目及代码名称:347心理学专业综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研究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处理客观的 资料的学派是(D) A.结构主义 B.机能主义 C.人本主义 D.行为主义 心生第一章,现代心理学派别。
行为主义不但反对结构主义的心理结构与意识元素观念,而且,根本就不同意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将意识当做心理学研究之主题华生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研究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 2.不能够解释红绿色盲的颜色视觉理论是(A ) A.三色说/三原色理论 B.相对过程论 C.二阶段色觉理论 D.三阶段色觉理论 出自心生P85感觉,视觉 关于视觉理论主要有如下三种: 1、三色说/三原色理论trichromatic theory 英T·Young,1807假定,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分别感受红、绿、蓝三种不同的光波,按照混色的原则获得不同的色觉经验Helmoholtz 1857年认为每一种感受器对各种波长的光有反应,只是红色感受器对长波更敏感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 缺陷:不能够解释红绿色盲,他们将光谱的短波部分看成蓝色,长波部分看成黄色,因而没有红绿经验按照三色理论,患者应该缺乏感红和感绿的锥体细胞由于三色理论假定黄色是由红、绿混合而成的,因此,缺乏感红和感绿细胞的病人,不应该具有黄色的经验。
这与实际的色觉经验不符 2、相对过程论(opponent-process theory) 1870年德国的(Ewald Hering, 1834-1918)赫林认为,色觉现象不应该从混色的观点去解释,应该进一步从补色的现象去探讨认为网膜上有三种不同功能的锥体细胞,一种感受亮度,一种感受红绿二色,一种感受黄蓝二色 例如,注视蓝色一段时间,再注视黄色,会觉得黄色比平时更黄按照相对过程论的解释,是由于延长注视蓝色的时间,使黄蓝系统中的蓝色分子消耗殆尽,因而在注视黄色时,黄蓝系统中的黄色分子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色盲是由于缺少一种或两种锥体细胞的缘故 3、二阶段色觉理论(two-stage color theory) 第一个阶段,由三种分别对不同波长敏感的锥体细胞,感受各种色光的刺激,引起兴奋;第二阶段,由各种色光产生相混合或相补的作用从而形成颜色感觉Hurvich, 11011)在网膜上存在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在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在视觉系统更高级的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
3.知觉加工的过程依次为(B) A.知觉、知觉组织、辨认与识别 B.感觉、知觉组织、辨认与识别 C.辨认与识别、感觉、知觉组织 D.感觉、知觉选择、知觉理解 心生P102知觉,知觉加工的过程 感觉Sensation – 将物理能量转换成大脑能够识别的神经编码的过程; 知觉组织Perceptual organization – 整合过去经验和当前感觉刺激,形成可被再认的客体知觉的过程; 辨认与识别Identification/recognition – 赋予知觉以意义的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