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国际直接投资(二)剖析..ppt
75页1,国际直接投资(二),主讲教师:郝凤霞,2,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 国际企业创建,3,投资环境,政治环境:政局的稳定性、政策的优惠性及连续性、政府的行政效率 经济环境:经济发展阶段、收入水平、基础结构、经济政策 社会文化环境的基本内容:语言、宗教、教育等 法律环境:法律的完备性、执法的公正性 自然环境:人口因素、地理因素、气候因素4,对环境的分析评价分为两个步骤: 根据实际情况,找出若干对投资有关键影响的项目; 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当地环境进行分析评价5,国际投资环境评价方法,(一)投资障碍分析法 (二)冷热国对比分析法 (三)等级评分法 (四)机会—威胁分析法 (五)动态分析法,6,投资障碍分析法:根据阻碍国际投资运行 潜在的因素的多少与程度来评价投资环境优劣的一种方法投资障碍分析法,7,投资障碍分析法包括十个方面障碍因素,1.政治障碍 2.经济障碍 3.资金融通障碍 4.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短缺 5. 国有化政策和没收政策8,对外国投资者实行歧视性政策 7.政府对企业干预过多 8.普遍实行进口限制 9.实行外汇管制和限制汇回 10.法律和行政体制不完善,9,投资障碍分析法之一,1.政治障碍(政治制度与投资国不同、政局动荡不稳) 2.经济障碍(经济停滞和增长缓慢、外汇短缺、劳动力成本高、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基础设施差、原材料等基础行业薄弱) 3.资金融通障碍(资本数量有限、没有完善的资本市场、融资的限制较多) 4.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短缺 5. 国有化政策和没收政治,10,6. 对外国投资者实行歧视性政策(禁止外资进入某些行业、对当地的股权比例要求过高、要求有当地人参与企业管理、要求雇用当地人员、限制外籍人员的数量) 7.政府对企业干预过多(国有企业参与竞争、实行物价管制、要求使用本地原材料) 8.普遍实行进口限制(限制工业制成品进口、限制生产资料进口) 9.实行外汇管制和限制汇回(一般外汇管制、限制资本和利润汇回、限制提成费汇回) 10.法律和行政体制不完善(外国投资法规不健全、国内法律不健全、没有完善的仲裁制度、行政效率低下、贪污受贿行为多),投资障碍分析法之二,11,冷热国对比分析法,由美国学者伊西.利特瓦克和彼得.拜廷于60年代末提出,他们根据美国250家企业对海外投资的调查资料,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分析,归纳出影响海外投资环境的7大基本因素,59个子因素,并评估了100个国家的投资环境。
是以“冷”“热”因素表示投资环境优劣的一种评估方法,热因素多的国家为热国,即投资环境优良的国家,反之,冷因素多的国家为冷国,即投资环境差的国家12,冷热国对比分析法,冷热国对比分析法:是以冷热因素来表述环境优劣的一种评价方法13,冷热国对比分析法,14,由于东道国投资环境冷热不同,投资国企业进入模式也不同 结果表明,随着目标市场由热类国家转向冷类国家,企业将越来越多地采用出口进入模式,越来越少地采用投资进入模式15,等级评分法,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斯托色夫于1969年提出 等级评分法:将影响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列举出来,并逐级给出特征描述和经验性标准评分,最后直接将现实与各级标准对照并得出总分的综合评判方法16,它包括8方面因素 资本抽回的限制 外商股权比例 对外商的管制程度 货币的稳定性,政治的稳定性 对于关税保护的意愿 当地资金的可供程度 近5年的通货膨胀率,17,18,机会—威胁分析法,19,机会——威胁综合分析矩阵图,机会 大 小,大 威胁 小,20,动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针对国际直接投资的长期性,需要对一国的投资环境作一个较长时期的分析其基本思路是:对企业的业务条件进行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引起变化的主要压力,进而找出成功的关键因素,最后提出几种方案。
21,道氏公司认为其在国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为两类: “正常企业风险”,或称“竞争风险”;这类风险存在于任何基本稳定的企业环境中,它们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 “环境风险”,即某些可以使企业环境本身发生变化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因素这类因素往往会改变企业经营所必然遵循的规则和采取的方式,对投资者来说这些变化的影响往往是不确定的,它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 根据以上两部分风险影响投资环境的因素也被分为两部分:一是企业现有的业务条件二是有可能引起这些条件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两部分又分别包括40项因素22,道氏化学公司把影响投资环境的诸因素按其形成的时间及作用范围的不同分为两部分:一是企业现有的业务条件,二是有可能引起这些条件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两部分又分别包括40项因素对这两部分因素作出评价后,提出投资项目的预测方案的比较,可以选择出具有良好投资环境的投资场所,在此投资经营将会获得较高的投资利润23,投资环境动态分析法,24,抽样评估法,是指对东道国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它们对东道国投资环境的一般看法 基本步骤如下: 选定或随机抽取不同类型外商投资企业,列出投资环境评估要素; 由外商投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口头或笔头评估,评估通常采取回答调查问卷的形式。
25,体制评估法,由香港中文大学闵建蜀教授于1987年提出 确立五项评价标准: 稳定性 灵活性 经济性 公平性 安全性,26,第七讲 国际直接投资(三),27,国际直接投资企业的建立方式,一、国际独资企业 二、国际合资企业 三、独资与合资的选择策略,28,一、国际独资企业,(一)国际独资企业的概念 国际独资企业:是指某一外国投资者依据东道国法律,在东道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为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二)国际独资企业的优势 (三)国际独资企业的不利因素 (四)境外分公司和境外子公司,29,(二)国际独资企业的优势之一,,(1)企业的设立和经营均由投资者依法自选确定,不存在与其它投资者的冲突,有完全的自主权和经营决策与行动的自由 (2)具有整体经营弹性,母公司可以根据总体经营战略需要调整子公司的经营活动,从而可以取得最大的总体效益 (3)具有财务管理弹性,在增加股本和再投资、汇出盈余、股息政策和公司内部融资等方面均不会受到更多的牵制30,(二)国际独资企业的优势之二,(4)在专利、特许权、技术授权和管理费用的确定与收取方面享有较大的弹性 (5)在投入资本的选择方面有较大的自由。
(6)独享企业机密和垄断优势,减少扩散的不利影响 (7)免除共同投资者之间的摩擦及管理中的难题,避免与当地投资者的冲突 (8)独享经营成果,尤其是当投资者具有垄断利润时更是如此 (9)母公司可以独自享有税收优惠方面的利益31,(三)国际独资企业的不利因素,(1)更容易受到东道国政策和法律的限制 (2)对资本的要求较高,有较高的经营风险 (3)企业设立的具体事宜和项目工程的营建都需要企业自行办理,对新进入一个国家的企业尤其不方便 (4)不容易克服东道国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差异32,(四)境外分公司和境外子公司,1.境外分公司:是指一家公司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在东道国依法设立的,并在组织和资产是上构成母公司一个不可分割部分的境外企业 2.境外子公司:是指母公司投入全部股份资本,依法在东道国设立的独立企业33,二、国际合资企业,(一)国际合资企业的概念 (二)促使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合资的主要原因 (三)国际合资企业的类型 (四)国际合资企业的利弊分析 (五)国际合资企业的管理模式 (六)投资者对国际合资企业的控制策略 (七)合资企业的合作对象选择,34,(一)国际合资企业的概念,国际合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投资者为共同经营一项事业,联合出资,依照东道国法律在其境内设立的独立企业。
投资各方共同承担企业风险,共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共享经营成果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所有权分享,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企业的责任35,(二)促使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合资的主要原因,(1)寻求大项目的共同风险承担者 (2)国际销售的考虑 (3)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达到相当的规模以提高竞争能力 (4)减少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费用和开支,提高生产效率可利用合资关系,争取到内销权及银行贷款等独资无法享有的待遇 ) (5)对小企业而言,可以弥补经营能力和资源,生产技术以及销售技巧方面的不足 (6)东道国政府促进国际合资的政策,以及限制外资比例的规定36,(三)国际合资企业的类型,1.国际股权合资企业 2.国际契约合资企业,37,1. 国际股权合资企业,国际股权合资企业:由投资各方共同投资经营的企业投资者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依照其投资的比例确定它是建立在股权分享原则之上的典型国际合资企业,也是国际上最为普遍的合资企业形式 特点:投资者按照股权比例参与经营、分享经营成果、分担经营风险38,2. 国际契约合资企业,国际契约合资企业:是建立在契约规定的合作条件及组织上的一种形式灵活的合资企业它可以组成法律实体,也可以不组成法律实体。
适用于某些规模将小、周期较短的生产项目和开发项目 特点:投资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不以其出资额比例为标准,而是以合作契约规定为标准39,(四)国际合资企业的利弊分析之一,(1)利用合营对象销售网络和销售手段 进入特定的地区市场或者国际市场 (2)合营各方可以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相互补充,增强合营企业竞争力 (3)有利于获得当地的重要原料、资源或者生产基地 (4)吸收对方的经营管理技能,和获得有价值的经营、销售和技术人员 (5)有助于投资者进入某一个新的业务领域,取得新技术、新知识 (6)能够扩大企业的现有生产规模,迅速了解和满足境外市场的需求变化40,(四)国际合资企业的利弊分析之二,(7)获取税收减免利益和其它优惠利益 (8)分散或者减少国际投资中的风险 (9)更好地了解东道国政治、经济等方面,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10)可能会消除国家征收或排挤外资政策的影响,克服差别待遇和法律障碍 (11)有助于缓解东道国的民族意识和克服企业文化差异 (12)不利因素:容易产生因为投资各方的目标、经营决策和管理方法、市场和销售意向方面的分歧带来的摩擦;不同投资者的长短期利益难以统一等41,案例 以百事公司在我国的产权变迁路径为例。
1999年,在百事公司的要求下,北京百事由合作企业变更为合资企业,在合资前,北京百事一直赢利,但合资不久就亏损曾是国内饮料界知名品牌的天府可乐,一直保持赢利,鼎盛时期,在全国设有100 多个分厂;但在与百事可乐合资组建由后者控制的重庆百事后,受外方的排挤和打压,特别是受“亏损战略”的影响,天府可乐迅速衰落,丧失绝大部分市场;由百事持大股的重庆百事目前已累计亏损6 000 多万元,由于中方无力补亏,只能减持股份前面提到的四川百事公司被逼入困境时曾无奈地提出,只要保证一定的利润,即可让出经营管理权,但未获百事公司首肯;2001年,百事公司运用提高浓缩液价格和划分销售区域的手段将四川百事逼上绝路后,曾提出控股或收购中方股份的要求,但遭到后者拒绝;由于无望获得合资企业的完整控制权和收益权,百事公司最后选择向斯德哥尔摩商会提出中止与中方及四川百事的合同(庞瑞锋,2002)42,2003年8月8日,瑞典仲裁院正式裁决,不管辖百事(中国)投资公司与中方公司四川韵律之间的合同纠葛,这使四川百事暂时逃过一劫;但另两项合同即百事公司与四川百事之间的《商标许可合同》、《浓缩液供应协议》却仍在审理中,这又使四川百事命悬一线,因为失去这两个合同,四川百事将成为无本之木。
陈楫宝,2003)不过,正如中方股东所说,透过百事的种种安排,我们无法排除这种可能:百事欲借此打压中方,进一步增加谈判砝码,迫使中方接受其控股或收购的苛刻条件,因为四川百事打下的大片江山岂能说解散就解散?,43,(五)国际合资企业的管理模式,1.直管合资企业 2.分管合资企业,44,直管合资企业:由一个母公司直接管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