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考试知识内容.doc
4页考试知识内容 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元谋人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元谋人-北京人北京人-半坡、河姆渡半坡、河姆渡炎黄帝炎黄帝——尧舜禹尧舜禹) 1、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的距今约 170 万年的元谋人 2、 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 北京人已经 使用天然火 3、 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反映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生活场景种植的主 要农作物是粟 4、 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5、 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 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 6、 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人文始祖 7、 尧、舜、禹时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禹是传说时 代的治水英雄 8、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奴隶社会: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奴隶社会:夏——商商——西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国家建立者亡国之君夏禹桀商汤纣西周周武王周幽王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禹传子,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9、西周的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授民授疆土 “封建亲戚,以幡屏周”说的就是分封制通 过分封制,周王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 加起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 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10、甲骨文是商朝时出现的、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 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在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是目前世界上发 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11、春秋时期,齐国是东方大国,靠近渤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齐桓公利用 管仲为相,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富强起来齐桓公最先称霸 12、战国七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 13、公元前 356 年,商鞅开始变法,内容是:①编制户口,加强刑罚;②奖励生产;③奖 励军功;④承认土地私有,用法律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⑤推行县制;⑥统一度量衡 意义: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4、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 “仁”就是要爱人,要广泛的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该强加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 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孔子提倡“为政以德” ,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 治 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开 始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注重“因材施教” 15、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历史上 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各派之间不仅阐述各自的思想主张,还相互争论和批判,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兼爱,非攻仁政,民贵君轻“法”治,中央集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16、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领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 “分水鱼嘴” 、 “飞沙堰” 、 “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的都江堰,代表了我国当时 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17、公元前 221 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朝建立, 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⑴政治:①建立中央集权, 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国家重大事务由皇帝决定,②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 地方推行郡县制,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⑵经济:①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钱为通行货 币;②统一度量衡⑶文化:以小篆为通用字体,后隶书⑷思想:焚书坑儒⑸民族 关系:修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 18、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领导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 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19、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1)采取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2)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削弱封国势力;(3)汉武帝还 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派刺史 20、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西域的道路当时贯穿东西的交通线,是从长安出 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中国精美的丝织品是这条交 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因此,称为“丝绸之路”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 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 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21、西汉前期,人们发明了纸东汉时期,宦官蔡伦(龙亭侯)改进了造纸术。
22、张仲景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 ,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 治病原则,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人尊称他为“医圣” 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他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被人们誉为“神医” 23、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 形成 24、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派使臣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了佛教 在我国的传播 (河南洛阳白马寺)道教产生于东汉后期 25、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出 秦朝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 26、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魏曹丕220 年洛阳蜀刘备221 年成都吴孙权222 年建业27、东汉末年北方战乱,人口开始南迁北方人口南迁,不但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在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28、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是巩固统治,加速政权的封建化内容:说汉话、穿汉服,采 用汉姓,鼓励与汉族人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法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意义:一方面加 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29、祖冲之是南朝宋、齐之际著名的数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 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3.1415926—3.1415927) ,比欧洲人早了约 1000 年 30、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 秀著作 31、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录了 1250 多条大河流的走向,以及河流沿途的山川和城镇 的地理沿革、物产、矿藏、风土人情、建筑名胜、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是一部优秀 的地理学著作 32、东晋的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代表作是《兰亭序》 ,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33、东晋的顾恺之是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是:《女史箴图》 、 《洛神赋图》 3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石窟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1、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 2000 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 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大运河通航后,不仅 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 绸之路”的枢纽。
2、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渐完善了科举制度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 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3、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虚心纳谏,选贤用能,实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①改 革赋役制度;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③修订法令,编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完备的法典《唐律疏议》 ;④完善科举制所以他在位上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4、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人才,如姚崇、宋璟、狄仁杰;注重减轻农民的 负担,统治期间史称“贞观遗风” ,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郭沫若称她“政 启贞观,治宏开元” 5、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 ,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唐朝进 入全盛时期 “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①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②唐玄宗个 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 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6、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密 切了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
7、唐太宗时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口述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 ,玄奘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造成贡献8、⑴唐朝初年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唐咸通九年 (868)印制的《金刚经》 北宋时,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 400 多年 ⑵唐初孙思邈在《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唐末,火药开始运用 于军事宋代,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⑶赵州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打 石桥,设计者是隋朝李春 9 敦煌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隋唐时期开凿,壁画以佛教故事为主,也反映许多现实生活的场景,敦煌飞天神敦 煌壁画的象征敦煌艺术是唐朝艺术的缩影,是我国瑰丽的艺术宝库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北宋、辽、夏、金、南宋、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北宋、辽、夏、金、南宋、元) 10、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西夏和金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互市不绝,保持 了一百多年相互和平的局面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11、1126 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1127 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历史上 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
12、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中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宋朝初年,北方人口仅有一百多万 户,而南方却有二百三十三万户,是北方的两倍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 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的经济重心 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正式转移到了南方 1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4、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时我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形成一个 新的民族,即回族 15、宋代,人们在人工磁化和使用磁针两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将磁化钢针支撑固定在一 个刻有方位的盘中,用来指向,这就是指南针,也叫罗盘针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 应用到航海上“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南宋时,指南 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16、北宋司马光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被清人称为“此天地间必 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 地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