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屯矿中央皮带火灾事故案例分析.doc
5页南屯矿中央皮带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南屯矿中心皮带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一、着火时间:2022年11月30日14:50分二、着火地点:南屯矿中心二部皮带机尾三、概况南屯矿为年产450万t的特大型矿井,立井开拓方式,现主要生产水平是-440水平和-350水平,井下煤炭运输全部胶带化,共有11部固定胶带机,总长11020m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心并列与对角混合式,低瓦斯矿井2022年11月30日14时10分,南屯矿中心胶带输送机巷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事故,烧毁宽度1m的胶带70m,动力及信号电缆500m,30m巷道的木背板烧尽烟雾涉及七、九两个采区,受灾人员138人,其中有5人中毒较重住院治疗这次事故给职工的生命造成了严峻威逼,给矿井造成了严峻经济损失但是发生这类火灾,并且进展到如此规模,灾难范围内人员如此之多,而未发生人员死亡,实属罕见对这次事故发生的缘由及处理过程作一剖析,有很多教训与阅历值得吸取发生事故的中心胶带机巷是-440水平至-350水平的主要运输巷,运输长度1471m,高差104m,安装两部DTⅡ810/2*220型运输机,带宽1m,带速3.15m/s,运输力量800t/h。
第一部胶带机运距970m,上升42m,PVC-1250型胶带,其次部胶带运距501m,上升62m,胶带是自法国引进的E型胶带巷道倾角6,第一部胶带机巷及其次部机头硐室均为砌碹支护,其次部胶带机巷为U型钢木背板支护中心胶带机巷风量615m3/min,风速1.8m/s,是七、九采区的主要进风巷如下列图所示 四、事故经过 11月30日14时30分,矿调度室接到-440泵房人员汇报-440水平有烟雾的报告,调度员当即汇报了矿有关领导,在随后从井下不同地点向调度室的汇报中推断,是中心胶带机巷发生火灾矿领导当即下达了将-440水平及九采区全部人员马上从不受烟雾威逼的东大巷及六采区撤人的命令并先后通知了矿抢救中队及集团公司的抢救大队救灾14时45分抢救队赶到着火现场,发觉其次部胶带机头处火势猛烈,浓烟滚滚,火势很大抢救队当即分开,一个小队用携带的灭火器和现场的消防供水系统直接灭火,其余抢救人员进入灾区抢救遇险人员经抢救人员及其他干部职工的全力奋战,遇险人员16时30分全部撤出或救出,18时明火根本扑灭,21时余火彻底清理洁净,救灾工作完毕五、事故缘由经过事故后的现场勘察分析,发生这次事故的直接缘由是:中心胶带机巷的其次部胶带机是两台电机拖动,里侧电机的输出轴发生断裂,由于该电机与减速箱间的液力偶合器与电机是孔轴协作连接,与减速箱是弹性销连接,电机轴断裂后液力偶合器失去支撑,其在另一台电机经传动滚筒﹑减速箱的带动下作高速偏心旋转,与过筒发生碰撞﹑摩擦,将液力偶合器碰破,将其中的透平油抛出,被摩擦火花点燃,瞬间发生大火。
六、阅历及教训1、没有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349条规定“液力偶合器不准使用可燃性传动介质”的规定,而使用了透平油作介质 ,使火花先点燃了油,火势快速扩大成灾尽管用难燃液作介质的液力偶合器存在肯定的缺乏,但是为保证安全,必需强制推广2、未按《煤矿安全规程》第349条规定使用阻燃胶带,油引燃了其次部胶带,扩大了事故的规模但是与其次部胶带搭接的第一部胶带是阻燃胶带,尽管两部胶带搭接处的其次部胶带完全燃尽,但是第一部胶带就一点也未燃烧因此矿井的日常治理中要正确摆正效益与安全的关系,设备、材料的必要更新、投入要保证,不符合规程的设备、材料坚决更换3、局部人员的防灾意识淡薄胶带司机14是10分开车,14时12分就发觉其次部胶带机的烟雾报警器报警并自动停车,但是司机误认为是误动作,未准时向队或矿调度室汇报,仅向当班班长(另一部胶带机的司机)作了汇报,其次部胶带机尾的防煤工应是第一个发觉灾情的人,但是其发觉灾情后不准时向调度室汇报,而急于逃命胶带机司机和放煤工是最早的事故发觉者,但是由于防灾意识淡薄,未准时汇报,拖延了事故的抢救时间4、中心胶带机巷原是一条独立回风的巷道,但是由于动压影响,巷道断面缩小回风力量缺乏而改成了一条主要的进风巷,事故后扩大了的受灾范围。
胶带机巷发生火灾事故,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全国已发生很多起,因此胶带机巷应独立通风,独立通风确有困难的应作回风巷使用5、中心胶带机巷是两部胶带搭接,集中掌握,掌握台在一部胶带机头,二部机头无人职守,但是集中掌握后的相应安全措施未跟上如集中掌握的胶带机其检修质量、巷道状况、各种安全爱护设施的齐全及牢靠性、有效性上要有特别的要求,而这部胶带机集中掌握后未实行特别措施6、胶带机重要部件探伤要制度化从这次事故看,胶带机的重要部件(如电机轴、滚筒轴等)要定期探伤,一是防止疲惫损伤,二是防止使用不合格产品7、矿调度室在接到事故汇报后,依据事故的性质和事故发生地点是矿井主要进风流的严峻性,马上下达了可能受灾人员马上沿正确路线撤出的命令,命令坚决正确,使灾区人员削减了受灾时间8、抢救队应战快速,作战勇敢,接事故通知后仅15分钟即到达现场开头灭火、救人,为灭火赢得了珍贵的时间,并将七采区轨道下山被熏倒的人员准时救出,防止了人员伤亡9、该矿的基层治理人员及通防治理人素养较高,在发生事故后,能正确组织受灾职工戴好自救器沿正确路线快速撤离离井口最远的九采区三分区泄水巷掘进头人员,在队长的带着下,绕道沿九采区煤层下山撤出,九采区三分区轨道巷掘进头人员在瓦斯检查员的带着下绕道沿九采区-350水平撤出。
这些避灾路线尽管距离较远,但是根本不受烟雾侵害,他们虽然离井口最远,上井的时间最长,但是无一人中毒但在救灾过程中,矿长、总工程师都在救灾现场,地面缺乏统一指挥,通风副总、通风科长、通风技术主管等熟识通风系统的人员,也均在救灾现场,一旦灾难范围扩大,难以制定有效的应变措施10、胶带机巷的消防供水系统设施完好,供水充分,为快速扑灭火灾制造了条件中心胶带机巷设有50mm供水管,水压达3MPa 以上,每50m设有一个三通阀门,并且备有25m胶管,抢救队到达现场后用现场的消防设施即开展灭火工作11、火灾尽管发生在下行风流的下山中部,但是未造成风流逆转,其主要缘由是中心胶带机巷的长度1600余m,高差达104m,跨两个水平,中间的联络巷均用风门隔开,两端的风压差达240 Pa,火灾掌握准时有效,防止了风流逆转该条胶带机巷的各通道如不建有风门,事故中风流逆转是必定的,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胶带机巷保持独立的风流并尽量独立回风,是提高矿井抗灾力量的重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