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德语语序研究述评与德语名词短语的分裂问题研究.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7689679
  • 上传时间:2022-05-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德语语序研究述评打德语名词短语的分裂问题研究 摘 要:徳语语序的研究经历了 3个发展阶段,即早期的非系统性单纯语法研究、句法与交际 因素相结合的语言学研究和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系统化语序研究德语名词如语分裂是一种特 殊的语序:看似句法问题的名词短语的分裂实际上涉及到语义问题,语序的分裂彫响到语义 变化;语用因素也是促使语序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语序的变化同时也是一种修辞手段;语序 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句子层面上,而要在篇章层面上进行跨学科的深入研究关键词:徳语语序名词短语分裂信息结构交际因索语义Abstract: The study of Germa nword orderhas un dergonc three periods in its development: the early pure grammatical approach, the approach combining syntactic and communicative factors, and the systemstic approach that integrates multiple disciplines. Seemingly a syntactic issue, the split noun phrase in German represents a specialword order that involves somantic, pragmatic andrhctorical considerations. As the phenomenon suggests, in stead ofat the sentence love, 1 word order issues should be dealtwith in depthat the discourse leve,1 using a cross-disci plinary approach. Key words:German word order; spl i tnoun phrase; information structure; communicati ve factor; semantics1. 德语语序研究述评对徳语语序的研究可分为3个阶段。

      En£el&壯avozic, 1982)-般把1936年以前的研究称 之为笫一•阶段,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末的Kaspar Stieler但对德语语序进行严格科学意 义上的研究却是始口 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学派,如在Jacob Grimm的《德语语法》第4 卷里就有一些关于徳语语序问题的精辟论述1883年,Daniel Sanders在其著作《论徳语 的句子结构和语序》中详细讨论了德语语序问题之后,Georg von derGabelenz也对此进 行了研究,他把徳语句子形彖地比喻为帯有3个抽屉的柜子,提出了现今已为人们广为接受 的“三区语序理论”Eztensperger, 1979: 14)他的这一理论对以后德语语序的研究产生 了深远的彫响,后來乂被ErichDrach所接受并加以发展,后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句子的语序 进行了观察,发现心理主语总是位于心理谓语之前这-•语序规律Drach的理论随后乂被 Karl Boost所采纳,并被布拉格学派发展成为功能句法理论Oskar Erdmann也在其《句法》 一书中论述了动词在句中的位置,指出了动词位置的3种类型,但遗憾的是他并未讨论非动 词成分在句中的位置问题。

      早在1924/1925年,HermanWunderlich和Hans Reis就在《德 语句子结构》一书中指出,仅从语法概念出发研究语序是不全面的,鉴于每一种语言都有不同 的语序特点,因此在研究语序吋必须同吋考虑心理、韵律和语法方而的因素Herman Paul 在其《德语语法》一巧中提出了 “属于某一旬子成分的了成分不可拆分”的观点,他试图用 句位的可能性来定义句子成分20世纪30年代末,Behaghel对徳语语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他所提出的徳语词序和语序的基本法则,即有名的“贝哈格尔法则” (Behaghelsche Gesetze), 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贝哈格尔法则是:语义关系密切的成分在语 序上相邻;对交际不重要的成分在句中位置靠前,而重要的成分置示;表示特性的修饰成分位 于被修饰成分Z前;递增法则,即尽可能使较长的成分位于较短的成分Z后;重读和非重读句 子成分的交替转换Behaghe, 1 1932: 3-9)在语序研究的笫一阶段,由于各语法学家和语言 学家对句了成分的定义意见不一致,对语序研究的出发点也各不相同,因此,出现了语序描写 标准掌握不一的状况,比如,有的将传统的句法范畴(如主语、谓语等)同时也看作为语序范畴; 冇的是通过词法(即第一格),冇的则是通过深层格(即丿施事)来确定主语。

      这种标准学握不一 的情况实际上也可以在贝哈格尔语序法则中观察到,比如,他的前3条法则更多地是从语义 范畴的角度确定的,而第4条法则依据的则是数量方面的标准德语语序研究的第二阶段始于1937年,止于1969年这一时期语序研究的特点是以功能句 法理论为基础,主、述题结构为中心,语言交际功能的因素被逐渐纳入人们对语序划分的考虑 Z中在这一•时期,语言学家更加重视语序的研究,并开始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语言现象加以 细致地观察、分析1937年,Erich Drach在其著作《对徳语句法的基本考虑》中便用了意 义词(Sinnwort)、位置区(Stel lungsfelder)、框架(Umklammerung)这儿个概念1964: 18) 其小,意义词具有结构功能,它能够确定句子其他成分的位登Drach还把徳语陈述主句的位 置划分为前区(Vorfeld)、中位(Mitte)和后区(Nachfeld) (Etzensperger, 1979: 36),认为 句框是德语句子结构的基木特点,也是德语句了结构的主要特征Z-O他的这种句了划分法 对语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因而Engel认为,Drach的研究成果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为今天的语序研究奠定了革础。

      Karl Boost是继Drach Z后对德语语序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 另一位学者,他把作为悬念单位(Spannungseinheit)的句子分为主题(Thema)和述题 (Rhema) o (Boost, 1957)主题是己知信息,述题则是未知的信息这里的主题相当于Drach的前区,述题相当于Drach的中位和后区Drach和Boost关于德 语语序的理论被布拉格学派吸收并发展成功能旬法理论,主题、述题和信息值在该理论中占 据了中心地位Bruno Bierberle曾就信息值対徳语语序的作用进行过深入的探讨但这种 根据信息值把句子分为主题和述题结构的做法也并非无懈町击,这是因为句子成分的信息值 并不好精确测定,用于测定信息值的规则也不好把握鉴于这种悄况,WolfgangDressler曾 对把功能语法理论应用于描写德语语序的做法进行过批评1974: 87-106)德语语序研究的 第三阶段从1970年至今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语言学家们讨论了徳语的语言类型学问题, 即德语是属于SOV (主宾动)还是SVO (主动宾)语言在牛成转换语法的框架内,Emmon Bach 从Harris的3种区分方法出发,区分了德语语序的3种位置,即固定位置、被标记的位置和 自由位置。

      HansGlinz通过研究区分了徳语定式动词的3种位置,即首位、次位和末位 在这一时期,Ulrich Engel以其丰富的研究成果为徳语语序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因而被 Etzensperger称为现代徳语语序研究的三大杰出学者Z—Engel从1970年至2004年出版 的一系列著作都对德语语序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在研究中不仅考虑到了语篇、词法和句法 的因素,而且还把语用因素也纳入其中(1994; 1996; 2004) o 1997年,曼海姆德语语言研究 所出版了 3卷本《德语语法》,全而讨论了德语语序的问题另外,这一吋期德国之外的其他 德语国家也加强『对德语语序的研究,如瑞士学者Etzensperger在1979年就对德语国家的 徳语语序研究现状做了全面的总结2002年,奥地利学者Jaromir Zeman出版了《徳语语序》 —书可以说,德语语序的研究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时期研究的特点是:对徳语语序进行了更系统深入的分析;徳语语序的一些重要问题和 焦点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成X, ill DUrschoid(1989)对询区语序的研究;各种语法理论(如传 统语法理论、配价语法、乔姆斯基的生成转换语法、格语法等)都运用于德语语序研究中; 影响语序的备种因素如句子语义、语篇、语用及交际因素等都被考虑了进去。

      在徳语语序的 研究中,徳语名词短语的分裂(dieNP-Aufspaltung)问题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许多学者在传统 的视角下对德语名词矩语的分裂进行了探讨,如语文和语法学家Jacob Grimm和 DanielSanders在很早以前就从语法的角度对徳语名词短语的分裂进行过论述,他们把这一 语言现象归结为kein的位置特征Hermann Paul则认为徳语名词短语的分裂不是一个完整 句法单位的分裂,而是把它作为一种独立成分或者作为后置的表语性定语成分来对待值得 注意的是,传统的研究者也或多或少承认这种现彖是由交际意图所引起的如Grimm从修辞 学的角度把它称之为“强调” (Hevorhebung), W Sanders则称之为"突出” (NachdrU cklichkeit)o Paul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把德语名词短语的分裂称Z为“心理分段” (psychologische Gliederung)但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深入和系统的 研究后期的学者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解释德语名词短语的分裂,如Van Riemsdick和 Fanselow就曾试图用乔姆斯基的支配与约束理论对此进行解释(1988: 91-113)。

      上个世纪 90年代,语言学家Abra-ham等也对徳语名词短语的分裂问题进行了探讨仃997: 181-213) 但总体來说,他们的论述缺少系统性,而且只是从单一角度(如语法或句法)出发來探讨问题, 很少或几乎没有从多维视角(如语音、句法、语用、篇章语言学等)对此进行观察和研究2. 徳语名词短语的分裂问题在对徳语语序和名词短语的分裂问题研究做了简要的冋顾和述评之示,木文将重点讨论徳语 名词短语的分裂问题但在讨论Z前,让我们首先看一看什么是名词短语的分裂?请看下列例 句:(1) Von Autoshat erkei nen Schimmer.(2) Arbeitsuche ichkeine, denn Tris wolltemich ganz ftir sich.如上述用黑体标出的词 汇所示,所谓德语名词短语的分裂实际上也就是定语与名词的分裂一般情况下,定语位于名 词的前面或后面,如例(1)中正确的定语位置应是keinen Schimmer von Autos,例(2)中应是 keine Arbeit但在上述例句中,这一正常的线性语序结构被打乱,使正常的修饰与被修饰的 成分割裂开來,并U根据交际者的意图进行了重新组合。

      在例(1)和例(2)中,作者有意将定语 vonAutos和名词Arbeit置于句子前区,冃的是强调,使交际者对这一信息给予足够的重视 这种分裂不是随意的,而只是在特定情况下才有可能根据修饰成分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名词 短语的分裂分为两种类型2・1带有介词补足语的名词短语的分裂首先,请看下列例句:(3 ) http://www. 511unwen. org/GermdnyLanguage/2011/0818/065200864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