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太和县数学四下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10页2022-2023学年太和县数学四下期末达标测试试题一、用心思考,我会选1.平平在计算455÷35时,写成了“455÷5”,并计算出了结果他想要得到正确的结果,应该再( )A.乘7 B.加30 C.除以72.下面各线段能围成等腰三角形的是( ).A.3m,4m,5m B.3m,3m,6m C.4m,4m,6m D.4m,6m,8m3.100粒大米大约是2克,我国约有14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大米,那么全国每天节约的粮食是( ).A.28吨 B.28千克 C.14吨4.把10改写成以十分之一为单位的小数是( )A.10.0 B.0.10 C.1.0 D.100.05.如果甲×0.35=乙×1.25,(甲、乙均不为0),那么( )A.甲>乙 B.甲=乙 C.甲<乙二、认真辨析,我会判6.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7.4.8里面有48个百分之一 (____)8.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其中一个角可能是直角 (____)9.在0.6和0.8之间只有一个小数,就是0.710.28×250积的末尾有两个零三、仔细观察,我会填11.16×125 的积的末尾有(____)个 0;12个 180 的和是(____)。
12.第31届夏季奥运会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整个开支预算是13920000000美元横线上的数改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___)亿,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是(__________)亿13.如果用m表示长方形的长,n表示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面积是(_____)A.m+n B.mn C.2m+n D.2(m+n)14.3.6里面有_____个0.1,3.06里有_____个0.0115.6.10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是(________),再乘100是(________)16.17×25×4=17×(________×__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_律.1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40°,它的顶角是_____.18.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四、认真细致,我会算19.直接写出得数.6-0.3= 49+97+203= 1-0.97= 621+0÷7=101×12= 0.49+0.5= 7.3+3.8= 42-42÷6=20.用竖式计算。
58×206= 274×78= 650×40= 47×390=21.用喜欢的方法计算 五、动手操作,我能行22.根据对称轴,画出下面左边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出右边图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23.我是小画家.在点子图上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24.画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六、生活问题,我会解25.一种窗帘布每米38.5元,妈妈买了2.5米,付给收银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26.探险小分队组织登山活动,上山每分走50米,36分爬上山顶立即按原路下山,下山每分走75米那么上下山平均每分走多少米?27.下面是某校四年级男女同学人数情况统计表班级四(1)四(2)四(3)四(4) 男生 25 30 20 30 女生 20 25 30 20(1)请根据上表数据完成统计图2)( )班人数最多,( )班最少3)这个学校四年级平均每班多少人?28.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为:3千米以内(含3千米)按起步价7元收费,超过3千米,每千米收费2元4角,有一天,小明一家坐一辆出租车到太阳宫玩,一共付费16元6角。
小明家离太阳宫多远?答:小明家离太阳宫______千米29.货车和客车分别从甲乙两个城市出发,货车每小时行60km,客车每小时行75km,货车行驶了80km后,客车才开出,5小时后两车相遇,甲乙两个城市相距多少千米?参考答案一、用心思考,我会选1、C【分析】根据除法的性质:被除数不变时,除数缩小几倍,商就扩大了几倍详解】455÷5相比455÷35,除数缩小35÷5=7倍,所以商就扩大了7倍,想要得到正确的结果,商就得缩小7倍,即除以7故答案选择:C点睛】熟练掌握除法的性质才是解题的关键2、C【详解】略3、A【解析】略4、A【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把10改写成用十分之一为单位的数,也就是在10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在末尾添上一个0即可详解】10=10.0故答案为:A【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掌握小数的改写方法5、A【分析】小数乘法中积和乘数的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据此可知,甲×0.35<甲,乙×1.25>乙因为甲×0.35=乙×1.25,所以甲>乙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如果甲×0.35=乙×1.25,(甲、乙均不为0),那么甲>乙。
故答案为:A点睛】熟练掌握小数乘法中积和乘数的关系,灵活运用这些关系解决问题二、认真辨析,我会判6、×【分析】这个图形从左面看,是两行正方形,第二行是2个正方形排成的一行,第一行有1个正方形,放在第二行左边正方形的上面详解】这个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7、正确 【解析】4.8是一位小数,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4里面有40个十分之一,加上8个十分之一就是48个十分之一故答案为:正确8、√【解析】略9、×【详解】略10、×【解析】略三、仔细观察,我会填11、 3 2160【解析】略12、139.2 139 【解析】略13、D B 【详解】略14、36 2 【详解】试题分析:首先搞清这个数字在什么数位上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它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由此解答即可.解:3.6里面有 36个0.1,3.06里有 2个0.1.故答案为36,2.【点评】此题考查小数、整数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有几个计数单位;解答时一定要看清数位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15、0.6104 61.04 【分析】根据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就缩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再乘100,实际等于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小数就扩大了100倍;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6.10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是0.6104,再乘100是61.04点睛】本题考查了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灵活应用16、25;4;乘法结合【解析】17×25×4=17×( 25×4),这里运用了 乘法结合律;【分析】在17×25×4=17×(25×4)中,25与4结合,因此这里运用了乘法结合律.故答案为25,4,乘法结合.17、100°【分析】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80°﹣40°×2=100°,答:顶角是100°.故答案为100°.18、;【分析】(1)将右边方框的阴影部分移到左边方框的空白部分,阴影部分恰好凑成一个方框,整体有3个方框,所以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2)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一个个小三角形,总共有16个小三角形,阴影部分占了8个小三角形,所以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据此解答即可详解】(1)第一个图形将整体平均分成3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1份,所以阴影部分是整体的;(2)第二个图形将整体平均分成16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8份,所以阴影部分是整体的=;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用分数表示。
注意关键词“平均分”四、认真细致,我会算19、5.7; 349; 0.03; 6211212; 0.99; 11.1; 35【详解】略20、11948;21372;26000;18330【分析】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尽量把三位数写在竖式的上面,两位数写在竖式的下面末尾有0时需要用虚线将0隔开,最后将隔开的0都移到得数处,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简便计算详解】58×206=11948 274×78=21372 650×40=26000 47×390=18330 故答案为:11948;21372;26000;18330【点睛】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列竖式过程中把三位数放在上面可以降低计算的错误率乘数末尾有0,列竖式时0尽量放在旁边,计算完再移到得数处,可以减少0乘其他乘数的步骤21、3.8;7.9;【分析】(1)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2)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详解】根据分析可得:0.25×3.8×4=0.25×4×3.8=1×3.8=3.80.79×4.8+0.79×5.2=(4.8+5.2)×0.79=10×0.79=7.9【点睛】本题考查了运算律在小数计算中的应用,牢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计算,注意分析数据特点能简算的要简算。
五、动手操作,我能行22、【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画左图在对称轴的另一半,先画出左图的关键对称点,再依次连结即可右边的图形,先根据平移的特征,把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各顶点分别向右平移5格,依次连结即可得到向右平移5格后的图形,同样的,再向下平移3格即可详解】作图如下:【点睛】求作一个几何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关键是转化为求作这个图形上的特征点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点,然后依次连结各对称点即可平移作图要注意:①方向;②距离整个平移作图,就是把整个图案的每一个特征点按一定方向和一定的距离平行移动23、【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它们的定义: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进而画出即可.解:根据题干分析画图如下:【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应灵活理解并掌握角的概念.24、【解析】从对边顶点做这条底边上的垂线段,这条垂线段就是这条底边上的高六、生活问题,我会解25、3.75元【解析】100-38.5×2.5=3.75(元)26、60米【分析】山底到山顶的距离=上山每分走的距离×上山用的时间,那么下山用的时间=山底到山顶的距离÷下山每分走的距离,故上下山平均每分走的距离=山底到山顶的距离×2÷(上山用的时间+下山用的时间),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详解】50×36÷75=1800÷75=24(分钟) (50×36×2)÷(36+24)=3600÷60=60(米)答:上下山平均每分走60米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