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资料.pdf

19页
  • 卖家[上传人]:E****
  • 文档编号:99661786
  • 上传时间:2019-09-2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614.21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0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8 年 1 月 1 前前 言言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开放空间, 是城市防灾避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 是人民群众紧急避险、 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 我国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为完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提升城市绿地 防灾避险功能,科学指导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特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为 10 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设计原则、分类、级 配、选址、分区设计、竖向设计、道路与铺装设计、种植设计和设施 配置设计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 编,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承担具体编制工作本导则编制过程 中主要参考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 的意见》(建城 〔2008〕 171 号) 、《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GB51143-2015) 、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 (GB21734-2008) 、 《城市抗震 防灾规划标准》 (GB50413-2007)和《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规 范》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794)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指导实施与监督管理, 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 总结实践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和需要,提出完善意见和建议 2 目目 录录 前 言. 1 1 总则 1 2 设计原则 2 2.1 规划引领、因地制宜 2 2.2 平灾结合、以人为本 2 2.3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2 3 分类 3 3.1 长期避险绿地 . 3 3.2 中短期避险绿地. 3 3.3 紧急避险绿地. 3 3.4 城市隔离缓冲绿带. 3 4 级配 5 4.1 分级配置. 5 4.2 服务半径. 5 4.3 有效避险面积. 5 4.4 防灾避险容量. 6 5 选址 7 5.1 基本要求. 7 5.2 其它要求. 7 5.3 调研评估. 8 6 分区设计 9 7 竖向设计. 10 8 道路与铺装设计. 10 8.1 避险、救援通道 10 8.2 铺装 10 9 种植设计. 11 9.1 防护绿带 11 9.2 篷宿区 11 9.3 直升机停机坪 11 10.设施配置设计 12 10.1 总体要求 . 12 10.2 具体要求. 12 1 1 总则总则 1.1 为规范和引导承担防灾避险功能的城市绿地(以下简称城市防灾避险功能 绿地)设计,特编制本导则 1.2 本导则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设计原则、分类、级配、选址、分区设计、 竖向设计、道路与铺装设计、种植设计和设施配置设计。

      1.3 本导则适用于现有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提升设计和新建城市绿地防灾 避险功能设计 1.4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还应符合《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公园设计规范》 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2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2.1 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规划引领、因地制宜 应遵照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及抗震防灾规划、消防规划 以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基本要求, 在对现有城市绿地全面摸底和调查评估基础 上, 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和灾害类型, 因地制宜地完善现有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 提升新建绿地防灾避险设计水平,并与其它防灾避险场所统筹部署、相互衔接、 均衡布局,完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2.2 平灾结合、以人为本平灾结合、以人为本 应充分考虑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的平灾转换,平时发挥好生态、游憩、观 赏、科普等常态功能,灾时能实现功能的快速转换,发挥绿地防灾避险功能,保 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尽可能地减少灾害损失 2.3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只承担有限的防灾避险功能,且防灾重点是地震及其 次生灾害,适当兼顾其他灾害类型,不具备应对所有类型灾害的防灾避险功能 新建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或提升现有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要结合实际,注 重实效,应确保生态、游憩、观赏、科普等城市绿地常态功能,同时兼顾防灾避 险功能。

      3 3 分类分类 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按其功能定位分为四类,包括长期避险绿地、中短期 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和城市隔离缓冲绿带 3.1 长期避险绿地长期避险绿地 长期避险绿地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可为避难人员提供较长时间 (30 天以上) 生 活保障、集中救援的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长期避险绿地应依据相关规划和技 术规范要求配置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应急辅助设施及应急保障设备和物资 长期避险绿地以生态、游憩等城市绿地常态功能为主,并按平灾结合、灾时 转换要求,兼具防灾避险功能,一般结合郊野公园等区域绿地设置 3.2 中短期避险绿地中短期避险绿地 中短期避险绿地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可为避难人员提供较短时期(中期 7~30 天、短期 1-6 天)生活保障、集中救援的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中短期避险绿 地一般靠近居住区或人口稠密的商业区、办公区设置,应依据相关规划和技术规 范要求配置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应急辅助设施及应急保障设备和物资 中短期避险绿地以生态、游憩等城市绿地常态功能为主,适度兼顾防灾避险 功能,一般结合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及居住区公园等设置 3.3 紧急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 紧急避险绿地是指在灾害发生后,避难人员可以在极短时间内(3~10 分钟 内)到达、并能满足短时间避险需求(1 小时至 3 天)的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

      紧急避险绿地以生态、游憩等城市绿地常态功能为主,兼顾灾时短时间防灾 避险功能一般结合街头绿地、小游园、广场绿地及部分条件适宜的附属绿地设 置,并与周边广场、学校等其它灾时可用于防灾避险的场所统筹协调 3.4 城市隔离缓冲绿带城市隔离缓冲绿带 城市隔离缓冲绿带是指位于城市外围,城市功能分区之间、城市组团之间, 4 城市生活区、城市商业区与加油站、变电站、工矿企业、危险化学品仓储区、油 气仓储区等之间, 以及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具有阻挡、 隔离、 缓冲灾害扩散, 防止次生灾害发生的城市绿地 城市隔离缓冲绿带以生态防护、安全隔离为主要功能,一般结合防护绿地、 生产绿地和附属绿地设置 5 4 级配级配 4.1 分级配置分级配置 4.1.1 设置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宜以中短期避险绿地和紧急避险绿地为 主,城市人口规模在 300 万人以上的 I 型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可根据用地条件、经 济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适量设置长期避险绿地 4.1.2 I 型大城市、特大城市和抗震设防烈度 7 度以上的城市,宜结合城市 用地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和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按“长期避险绿地-中期避险绿 地-短期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4 级配置。

      4.1.3 抗震设防烈度 7 度及以下的小城市、 中等城市、 II 型大城市, 宜按“中 期避险绿地-短期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3 级配置 4.2 服务半径服务半径 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服务半径依据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设定 没有 编制规划的,结合城市特点、灾害类型,以及城市绿地周边的广场、学校、体育 场等应急避险场所分布情况,专题评估确定 4.3 有效避险面积有效避险面积 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的有效避险面积是指城市绿地总面积扣除水域、建 (构)筑物及其坠物和倒塌影响范围(影响范围半径按建(构)筑物高度的 50% 计算) 、树木稠密区域、坡度大于 15%区域和救援通道等占地面积之后,实际可 用于防灾避险的面积人均有效避险面积的设计要求见表 4-1 表 4-1 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有效避险面积设计要求分类表 分类分类 总面积总面积 (公顷)(公顷) 有效避险有效避险 面积比率面积比率 人均有效避险面积人均有效避险面积 (平方米(平方米/人)人) 长期避险绿地 ≥50 ≥60% ≥5 中短期 避险绿 地 中期 ≥20 ≥40% ≥2 短期 ≥1 ≥40% ≥2 紧急避险绿地 ≥0.2 ≥30% ≥1 6 4.4 防灾避险容量防灾避险容量 防灾避险容量=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有效避险总面积/人均有效避险面积 (紧急避险绿地: 人均有效避险面积不低于 1 平方米/人; 中短期避险绿地: 人均有效避险面积不低于 2 平方米/人;长期避险绿地:人均有效避险面积不低 于 5 平方米/人) 7 5 选址选址 5.1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5.1.1 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应依据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绿地系统防灾 避险规划等,结合城市灾害特征、设防重点、避难人员应急避险救援需求及城市 用地条件等实际情况,合理选址。

      5.1.2 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应位于平坦、空旷、交通条件好的安全地域, 远离地震断裂带、 洪涝、 山体滑坡、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生地以及危险化学品、 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 高压输电走廊等对人身安全有威胁或不良影响的 区域;避开建(构)筑物的坠物或倒塌影响范围 5.1.3 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应满足就近、快捷疏散要求,保障灾后快速开 展应急救援工作, 应结合周边人口分布情况设置不同方向的出入口,出入口应为 双向交通,并与 2 条以上应急疏散通道相连接 5.1.4 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应充分与周边的医院、学校、体育场馆、广场 等其他应急避难救援场所有效联接互通,共同发挥防灾救灾作用 5.2 其它要求其它要求 5.2.1 在城市中心区、老城区等人口稠密地区优先选择提升完善现有绿地的 防灾避险功能,并与服务半径内学校、体育场馆、广场等其他可用于防灾避险的 场所统筹协调; 5.2.2 现有城市绿地改建提升为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的,应当在确保安全 和避险容量前提下,结合现状功能分区,妥善保护原有植被和设施,最大限度维 持原有生态、游憩、观赏、科普等主体功能灾害发生后,绿地、园路、厕所等 配套服务设施可及时完成防灾避险功能转化; 5.2.3 在城市外围、城市功能分区之间、城市组团之间,以及加油站、变电 站、工矿企业、危险化学品仓储区、油气仓储区等周围,应设隔离缓冲绿带; 5.2.4 不具备安全性和防灾避险基本条件的城市绿地,以及需要特别保护的 8 动植物园、文物古迹密集区和历史名园等不应作为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 5.2.5 低于城市防洪标准规定的洪水淹没线以下的城市绿地、 坡度大于 15% 的区域面积超过绿地总面积 60%的城市绿地,以及开敞空间小于 600 平方米的 城市绿地不应作为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 5.2.6 相关标准、规范与规划明确提出不宜承担防灾避险功能的绿地不应作 为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

      5.3 调研评估调研评估 5.3.1 应对当地易发生灾害类型、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城市现有绿地和 规划绿地周边的人员、商业和居住用地分布、建(构)筑物抗震等级、密度、高 度及其分布特点等基本情况进行摸底 5.3.2 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对现有绿地和规划绿地进行承 担防灾避险功能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存在的潜在风险等进行评估论证 5.3.3 现有城市绿地经评估论证能够发挥防灾避险功能的,应对其面积、容 量以及防灾避险设施的配套建设情况进行详细调研,满足安全条件、有效避险面 积、避险容量等相关要求的,可进行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设计 9 6 分区设计分区设计 6.1 长期避险绿地至少应具备以下灾时功能区: 救灾指挥区、 物资存储与装 卸区、避险与灾后重建生活营地、临时医疗区、停车场与直升机临时停机坪和出 入口 6.2 中短期避险绿地至少应具备以下灾时功能区:救灾管理区、物资存储 与装卸区、 临时避险空间 (含临时应急篷宿区、 紧急医疗点和简易公共卫生设施) 、 救援用车停车场、出入口 6.3 紧急避险绿地应根据场地条件合理设置紧急避险空间和出入口 6.4 各功能区和紧急避险空间应合理布局应急供水、 供电、 厕所、 垃圾储运、 通讯等必要设施。

      6.5 出入口应设置无障碍通道和人员、 物资集散场地, 应便于灾时人员集散、 临时停车和救援物资运输 6.6 长期避险绿地和中短期避险绿地边缘应布置防护绿带 10 7 竖向设计竖向设计 7.1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五讲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初步形成(秦汉时期)-2025年版.pptx 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绪论.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2025年版.pptx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资料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 副本.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二讲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2025年版.pptx 第六讲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讲稿-2025秋形势与政策讲稿.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六讲文明新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2025年版.pptx 第四讲阔步迈向农业强国讲稿-2025秋形势与政策讲稿.docx 2023版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教学设计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技术概述.ppt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结构-塑料成型工艺基础.ppt 市场营销学(第2版)市场营销管理.ppt 税收筹划(第2版)课件:跨国税收筹划问题.ppt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技术-初识STM32.ppt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第7版)课件:政府会计的基本概念.pptx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第7版)课件:政府单位会计概述.pptx 银行会计课件: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的核算.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