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文学家大仲马贡献和作品分析.docx
8页法国文学家大仲马贡献和作品分析 摘要:亚历山大仲马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分析了亚历山大仲马的生平及创作经历和主要作品的介绍关键词:亚历山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I106.4 :A :1671-864X(2016)03-0000-02亚历山大仲马(1802-1870),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又被称为大仲马其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等大仲马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一、亚历山大仲马介绍亚历山大仲马于1802年7月24日生于法国的维勒-科特莱(靠近巴黎)人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自学成材,一生写的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由于他的黑白混血人身份,其一生都受种族主义的困扰大仲马的儿子小仲马也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善于写戏剧,其中《茶花女》等为代表作二、亚历山大仲马的家世生平及成长经历亚历山大仲马祖父安东尼-亚历山大达维德拉巴叶特里侯爵曾在法国政府任职炮兵总军需官;1760年移居圣多明各(即现在的海地)。
1762年3月27日,一个名叫塞塞特仲马的女黑奴为他生下一个男孩,取名托马-亚历山大,即大仲马之父,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1802年7月24日生于法国东北部埃纳省的维埃科特莱,与母亲相依为命,到了十三岁还没念过什么书,后来在公证人事务所当见习生的差20岁时来到巴黎并开始文学生涯1829年创作的剧本《亨利三世及其宫廷》使他在文坛上崭露头角1844年撰写最为脍炙人口、几乎家喻户晓的是《三个火枪手》1844年至1845年撰写了《基督山伯爵》1870年12月5日,大仲马在法国西北部上诺曼底的迪埃普附近乡间去世,享年68岁1872年大仲马的灵柩被移往故土安葬2002年11月30日,他的遗骸由他的家乡运抵巴黎,移放在名人身后殿堂--巴黎先贤祠,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总理拉法兰等人士出席了仪式大仲马是第70位进入先贤祠的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也是继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和马尔罗之后第六位进入先贤祠的法国作家三、亚历山大仲马的创作之脉络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 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他饱尝种族歧视,心中受到创伤。
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大仲马自学成材,一生写的各种类型作品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的剧本《亨利第三及其宫廷》(1829)比雨果的《欧那尼》还早问世一年这出浪漫主义戏剧,完全破除了古典主义"三一律"这期间,他创作的《雨》闻名于世大仲马小说多达百部,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外,堪称历史惊险小说异乎寻常的理想英雄,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紧张的打斗动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等构成了亚历山大仲马小说的特色最著名的是《三个火枪手》(旧译《三剑客》)(1844)、《基督山伯爵》他曾自己主编过一份文学性质的报纸,名为《火枪手》,上面刊登了他自己的很多小说和漫谈录它是当时法国家庭妇女深深喜爱的读物大仲马被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他也是马克思"最喜欢"的作家四、小说特色及主要作品分析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1844-1845)为大仲马带来更高的声誉。
此后,大仲马又写了数以百计的小说作品,较著名的有《三个火枪手》的续篇《二十年后》(1845)和《布拉日罗纳子爵》(1848-1850)、《玛尔戈王后》(1845)、《约瑟夫.巴尔萨莫》(1846)及其续篇《王后的项链》(1849)、《昂日皮图》(1851)、《沙尔尼伯爵夫人》(1852)等大仲马的大部分作品是与他人[最主要的合作者是奥古斯特马凯(1813-1888)]合写的1.《基督山伯爵》《基督山伯爵》(又名《基督山复仇记》)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杰出作品十九世纪一位名叫爱德蒙唐泰斯的大副受到陷害后的悲惨遭遇以及日后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复仇的故事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料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使其成为大仲马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具有浓郁的传奇色彩和很强的艺术魅力《基督山伯爵》共分四部第一部写的是主人公狱中遭遇和越狱后的报恩行动 第二、三、四部,叙述主人公复仇的曲折经过小说是以基督山扬善惩恶,报恩复仇为故事发展的中心线索的出色地运用了“悬念”,“突发”,”发现”,“戏剧”等手法,在叙述上有较大的叙述密度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基督山伯爵》的浪漫主义特色还体现在人物的理想化上。
尤其是对复仇阶段的爱德蒙的塑造,显示出了作者自己呼风唤雨,支配一切的梦想精心策划,心计重重,一步一步将自己的仇人逼向绝境所有的人都成了他操作之下的玩偶基督山伯爵简直成了上帝的化身复仇是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之一复仇主题的意义何在 如果不是孤立地描写个人的复仇行动,而是把人物的复仇放到一定的社会背景中去描写,放到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中去表现,那么就能揭露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使作品具有某种社会意义基督山复仇的手段是诉之于金钱的威力本来,资本主义世界,就是金钱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正确地描写金钱的作用,会给作品带来一定的价值,正像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在《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中所反映的那样大仲马虽然在小说中也生动地刻画了卡德罗斯,维尔福夫人等谋财害命的场面,但从整个小说的基本倾向来说,对金钱的关系不是揭露批判,而是赞赏歌颂,从而宣扬了有钱就能主宰一切,支配一切的思想2.《蒙梭罗夫人》大仲马著《蒙梭罗夫人》是一部历史小说,同《玛戈王后》及《四十五卫士》合成三部曲,描写的是亨利三世统治时期的法国16世纪时出入法国国王亨利三世宫廷的都是一些贵族剑客或勇士,其中既有依附于国王的,也有不依附国王而忠于安茹公爵的,两派势成水火,闹得不可开交。
比西是安茹派的第一勇士,他被国王派的剑客击伤后,为一个绝色美女所救这个绝色美女名叫狄安娜--也就是本书女主人公,后来被王家犬猎队队长蒙梭罗看中,成了蒙梭罗夫人狄安娜貌若天仙,宫廷上下的男人们为之倾倒她与比西两情相悦,这使得垂涎其美貌的安茹公爵炉火中烧,由此引发了一声血腥的宫廷决斗……《蒙梭罗夫人》是一部历史小说,同《玛戈王后》及《四十五卫士》合成三部曲,描写的是亨利三世统治时期的法国这部小说正如大仲马的其他历史小说一样,有英雄,有美人,有主持正义的宫廷小丑,有阴险毒辣的篡位者,有正统的国王,有年迈的王大后;这些人物用爱情、妒忌、贪婪、陷害几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就构成刀光剑影、血溅宫廷的一幅幅色彩斑驳、光怪陆离的画面,引人入胜,趣味无穷3.《三个火枪手》《三个火枪手》,又译《三剑客》、《侠隐记》,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曾五次被翻拍成电影作品三个火枪手分别是阿多斯,波尔多斯,和阿拉密斯《三剑客》於1843年3月至1844年7月在巴黎《世纪报》上连载,法国文学批评家阿尔梅拉在《亚历山大仲马和〈三剑客〉》一书中指出:「三位才华大相迳庭的作家共同写出这部小说:库尔蒂茨制订了梗概和情节;马凯拟了初稿;仲马赋予它生动的叙述、对话、风格与生命。
」1907年中国的伍光建翻译为《侠隐记》,多有删节,后来李青崖从法文译出全书,取名《三个火枪手》故事内容是平民出身的达达尼昂到巴黎投军,加入国王路易十三的火枪手卫队,和其他三个火枪手成为好朋友他们为了保护王后奥地利的安妮的名誉,抗击红衣主教黎塞留,击败黎塞留设置的重重障碍,前往英国,从白金汉公爵那里取回王后的钻石,挫败了黎塞留挑拨国王和王后的阴谋4.《玛尔戈王后》《玛尔戈王后》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杰作之一,取材于法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宗教战争自从出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多次再版,并被搬上银幕,该部电影还获得第20届凯撒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第47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玛尔戈王后》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杰作之一,取材于法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宗教战争可以说它是大仲马为圣巴托缪节惨案撰写的一部精彩无比的史诗,为读者提供的法国宫廷的政治风俗画同样是罕见的佳作而玛尔戈王后和拉莫尔的恋爱故事尤其被后世传为趣谈读过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的读者都记得,书中的拉莫尔侯爵小姐颇以死在断头台上的祖先拉莫尔伯爵而骄傲,那位伯爵死后,他的情妇玛尔戈竟然将他的头颅珍藏起来作为纪念而拉莫尔小姐就是仿效玛尔戈,保存了于连的首级。
《玛尔戈王后》自从出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多次再版,并被搬上银幕,在著名的国际影星伊莎贝拉阿加妮的演绎下,增强了该作品的受读者喜爱程度该部电影还获得第20届凯撒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第47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结语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基督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长篇小说)等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参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等活动由于他的黑白混血人身份,其一生都受种族主义的困扰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遗骸移入了法国先贤祠大仲马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大仲马20岁时来到巴黎并开始文学生涯,1829年创作的剧本《享利三世及其宫廷》使他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参考文献:[1]梁军.《基督山伯爵》带来的阅读盛宴[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20).[2]刘霞.大仲马作品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3).[3]刘翠莲,霍雅楠,李曼音.从大仲马的文学作品看19世纪西方文化中的侠义精神[J].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04).[4]大仲马简介[OL]2012.[5]三个火枪手/大仲马[OL]2015.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