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埔军校大名鼎鼎的三杰四凶范文》.doc
14页精品文章《黄埔军校大名鼎鼎的三杰四凶范文》【打印】3位网友发表评论1924年,在苏联和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成立该校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后来许多人成为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黄埔“三杰”是指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人物,他们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而黄埔“四凶”是指黄埔军校中右派分子攻击左派著名的四位教官,即邓演达、恽代英、高语罕和张治中本文就将他们的基本情况介绍给读者一黄埔“三杰”黄埔“三杰”当时的排列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前两人都是坚定的共产党人,而贺衷寒则有个转变的过程,先是共产党,后又成为共产党的死对头蒋先云(1902-1927)“学术两科,冠于全校”蒋先云字湘耘,别号巫山,湖南新田大坪塘人19年考入湖南三师,在校发起成立“学友互助会”,出版《疑麓警钟》月刊19年6月,任湘南学生联合会首届总干事,同夏明翰等发动和组织了湘南25县的学生罢课运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天才少年,聪明过人,1924年3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毕业考试又是文武第一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当时学习和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政治环境那样复杂的情况下,他既保持了学习优秀,又参与了大量的社会活动和党的工作。
他是中共黄埔特别支部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在国共两党对优秀青年争夺激烈、中共领导层又显得软弱的情况下,从400多名学员中发展了80多人入党,包括后来成为共产党将帅的徐向前、王尔琢、左权、周士弟等人,成为共产党极为宝贵的财富他还倡议并积极联络组织了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国民党右派和当时盘踞在广州的反动商团进行了针锋相对且有理有节的斗争校长蒋介石对其“爱之如手足”,校党代表廖忡恺认为他是“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说他是“军校中的高材生”北伐战争初期,蒋先云任北伐军总部秘书,后任补充第五团团长,随军出师广东,北进湖南,转战江西1926年12月,蒋先云来到武汉,蒋介石多次派人和电邀他回南昌,并封官许愿,蒋先云不为所动在蒋介石与共产党反目的“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双重党员身份的蒋先云第一个公开声明退出国民党,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以血腥手段彻底后,蒋先云在武汉发起黄埔学生讨蒋大会,任大会主席在30万人的大会上蒋先云慷慨激昂地声讨蒋介石的叛变革命1927年4月,武汉政府开始第二次北伐,征讨奉系军阀张作霖,蒋先云任第三十一军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团长5月中旬,蒋先云率部开赴河南5月下旬,在临颍战役中,蒋先云冲锋陷阵,多次负伤,最后壮烈牺牲。
1927年6月8日,周恩来在武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主持蒋先云追悼会,并发表沉痛讲话,恽代英致悼词,号召“同志们,踏着蒋先云的道路前进”陈赓(1903-1961)在黄埔“三杰”中名气最大,共和国大将陈赓19年出生,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任营长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十二师团长、师长,红军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陕甘支队第十三大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贺衷寒(1900~1972)“文有贺衷寒”贺衷寒原名忠汉,字君山,鹿角镇牛皋村人,19年考入武昌湖南旅鄂中学读书四”运动时被选为武昌学生代表,适逢苏联召开东方民旗会议,贺被选为东方劳工代表参加在1920年参加了董必武、陈潭秋在武汉组织的研究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10月,中共组团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贺作为武汉学生代表参加了中国代表团,而团长是张国焘两个人发生了冲突回国后,张国焘在总书记陈独秀面前告状,说贺目无组织,陈便处分了贺,将他开除出青年团20多岁的贺一怒之下便改换门庭,恨乌及屋,干起了专门和共产党作对的勾当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为第一期学员,11月任广州分校政治部上尉秘书1925年12月贺衷寒与缪斌等在广州成立“孙文主义学会”,贺任舍长,与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对抗是时他任军校入伍生总队政治部主任1926年被派往苏联陆军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28年1月毕业回国,任杭州军事训练班学生总队队长,10月调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工作,1929年春,经蒋介石批准去日本学习军事、政治。
1931年,蒋介石在江西剿共失败,他被召回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剿匪宣传”处长,其后历任“星子训练所”所长、“豫鄂皖3省剿匪司令部政治训练处”处长、“军事委员会委员政治训练处”处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宣传部长等职,积极宣传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忠实于蒋氏“剿共大业”1936年“西安事变”后,贺衷寒发动青年将领170余人通电“讨伐”张学良、杨虎诚将军,妄图要张、杨释兵自缚,请罪京门1938年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中将厅长,仍负责军队事务和中央军校的政训工作1944年到1947年,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组织处书记长1947年任社舍部政务次长,被选为岳阳代表出席了国民党召开的第一届国民大会在台湾蒋氏政府中又任交通部长、国民党中央设计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行政院政务委员、中国国民党改造委员会中央评议委员等职因身患骨癌,于1972年在台湾病卒二黄埔“四凶”黄埔四凶是黄埔军校右派分子攻击左派著名的四位教官,他们在当时都是富有极大爱国热情的教官邓演达和恽代英均在1931年被杀害,高语罕后来被开除党籍,张治中成为著名的爱国将领邓演达曾任黄埔军校教练部副主任兼学生总队长,教育长邓演达(1895—1931),又名策成、仲密,字择生,化名石生登,广东惠阳人。
邓演达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是著名国民党左派1925年任黄埔军校教育长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二大”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同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随军北伐,指挥攻克武昌曾被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农民部部长1927年,蒋介石、汪相继背叛革命后,邓演达流亡欧洲1927年11月1日,与宋庆龄等在莫斯科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的宣言》,声明继承孙中山遗志,坚持反帝反封建1930年春回国,在上海格罗希路大福里将1927年成立的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任中央总干事,企图建立第三种政治势力1930年9月创办和主编《革命行动》,主张在中国建立以农工为中心的平民政权,宣传反帝反封建反蒋他邀集黄埔军校进步学生组织的“黄埔革命同学会”,成为跟蒋介石嫡系组织的“黄埔同学会”相抗衡的团体,在军事上构成对南京政府很大的威胁1931年积极筹划反蒋军事行动,因叛徒告密,被上海租界巡捕逮捕翌日解往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蒋介石下令将邓演达从上海押解往南京,此期间,蒋曾派人劝邓演达放弃其政治主张,当即遭邓严词拒绝,表示“要为中华民族维护正气”1931年11月29日杀害于南京门外沙子岗。
恽代英曾任黄埔军校政治主任教官恽代英,18生于湖北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它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1924年恽代英从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作1925年参与领导“五卅”运动1926年5月被党派到黄埔军校,任政治主任教官和党团干事1927年1月到武汉,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任政治总教官同蒋介石、汪背叛革命的行径进行坚决斗争7月恽代英奉中央之命赴九江,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和发动南昌起义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1928年底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组织部秘书长等职,曾主编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29年6月在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恽代英是敌人切齿痛恨的共产党人,蒋介石把他他作为重点搜捕对象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恽代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1931年4月29日被杀害于南京,时年36岁。
高语罕曾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高语罕(1888-1948)原名高超安徽寿县人早年赴日本留学19年辛亥革命后,任安徽青年军秘书长,与陈独秀结识1920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与章伯钧等赴德国留学,入哥廷根大学深造参加中共旅德支部组织的爱国反帝活动1925年春回国到上海见陈独秀,12月被派到广州,任黄埔军官学校政治总教官1924年4月出席在武汉召开的国民党安徽省一大,被选为省党部执行委员不久任国民党中央四川特派员,并任杨森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党代表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秘书长7月下旬参与发动南昌起义的联络准备工作,曾同廖乾五等秘密会见叶剑英,获知汪、张发奎召开庐山会议的阴谋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秘书随起义军南下广东受挫后,被前委派去香港进行联络工作曾书面向中共中央汇报南昌起义情况,不久移居澳门1928年转去上海,参加中共春野书店支部活动,参与指导太阳社文艺工作与陈独秀过从甚密,对陈独秀极表同情,思想逐渐靠拢1929年11月被开除党籍1932年冬陈独秀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后,他逃到香港任教兼卖文谋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以陈独秀代言人的身份到处活动。
1939年5月随陈定居四川江津,与陈合译《大英百科全书》1942年5月陈独秀逝世,他帮助料理后事1945年撰写《九死一生》回忆录1948年春在南京病故张治中曾任黄埔军校入伍生代理总队长张治中(1890~1969)原名本尧,字文白,徽巢县人19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在扬州参加反清起义19年进入陆军第二预备学堂1924年初,对孙中山确立三大革命政策表示拥护6月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长、军团团长,同时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参谋长,广州卫戍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与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恽代英密切合作,结成深厚友谊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处长、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等职后曾一度到欧美进行考察1928年7月后历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同时兼任教导第二师师长,参加蒋介石对冯玉祥、阎锡山等的战争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他当时任第五军军长,不顾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阻挠,毅然开赴前线,同十九路军并肩作战,并留下遗书,决心以身许国8年抗战期间,他始终坚持抗战到底,直到最后胜利1940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1941年皖南事变后向蒋介石上书,主张继续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1945年5月在国民党六大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党政府西北行营主任兼省主席,他力主和平建国,并积极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