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林县澄泰乡中心学校《让心情跟着表情微笑》.doc
3页让心情跟着表情微笑 ——《白杨》精读感悟片断赏析及后记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澄泰乡中心学校 李道棋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教学的主阵,它是学生获得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舞台要让“演员们”在舞台中激情四射,师者首先是个出色的导演,课前得潜入思考“剧本”,专心入情犁翻耙碎“田地中”每一块砾石冻土,像祖国西部的建设者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热心耕耘,甘心奉献,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幸福的白杨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记得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阅读教学总是读,——‘读’占鳌头显然,一节好的语文阅读课也是一堂生动的朗读课当学生能入情入境地动情朗读,亦或是深情诵读时,心情定能跟着表情在微笑下面就我上的《白杨》这节常态课进行片断摘录,与同仁们分享切身体会教学片断摘记导学语:从上一节课的学习效果看,老师知道同学们昨晚回去后做了充分的预习,因而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才如此出色,让教学左右逢源,谢谢大家在背后无私的付出这节课,让我们再接再厉,令我们的付出像潜力股一样马上增值,好吗? 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读读文中写到爸爸微笑的语句,看看你有什么疑惑?再请把你的疑惑、不解,以提问题的方式写在句旁师:老师巡视后发现,同学们很会提问题大多数同学都在文中的重点段落设疑:为什么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也是在此处,有几个同学的质疑很有艺术,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名读问题生1:爸爸的微笑为什么消失得那么快?生2: 为什么爸爸的微笑在一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生2:爸爸从微笑到不微笑用了几秒钟?(全班笑起来)师:同学们的笑是对问题的肯定,是吧同学们太有才了,能联系上下文提出这么好的问题请同学们认真地把这个地方(从“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默读一遍,想象一下:猜猜爸爸这一微笑的变化到底用了几秒钟?很快学生纷纷举手,猜度时间:5秒、10秒、16秒、30秒……师:我们时常说:朗读的最高境界是——把文字的喜怒哀乐读到自己的脸上学生接出后半句)好的,看看谁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读好这一片断,成为我们班的“朗读达人”,先给180秒的练习时间,然后再进行“中国达人秀”朗读大赛不可否认,这一阶段的朗读大多同学都停留在热闹的层面上,图个好奇、好玩虽然他们大多数能带着微笑的表情去读,但心里是不带笑的。
因为大家还没能静思默想:此刻,爸爸笑什么?不笑,又是为什么?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都很注重表情的变化,这一点做得非常棒但老师也发现一个问题,有些同学在朗读时皮笑肉不笑生:(遭到当头一棒的学生马上盯住我,教室里一下子沉静下来)师:知道为什么吗?看着他们如此受惊,我笑着说: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啦,就是在朗读的时候,让自己的心情跟着表情微笑起来但是,请注意: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先要弄明白:爸爸当时笑什么?不笑,又为什么?请同学们回到课文中揣摩感受一番,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一会儿小组长代表发言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有好几组学生眼睛非常锐利,很快就能联系文章的结尾句:“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此处便给出了笑的答案从此也读懂了爸爸的心:他坚信自己的孩子会像白杨树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明日西部的栋梁在小组合作探讨交流到不微笑的缘由时,使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有一组学生从哥哥的问题里产生了新的问题:“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这看来仅是一个寻常的问题,至于让爸爸严肃到板起脸来不笑了吗?”啊,这质疑真是令人心花怒放呀!于是我立刻抛出这个问题,让全班探讨,再度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热情。
大家从爸爸的话语——“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他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里探寻他的心迹同学们从关键的字词里交流感悟到了白杨不畏恶劣的环境,顽强向上、茁壮成长的特点它们那顽强不屈的品格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是不可能动摇的,也是不容质疑的——这是爸爸表情之所以严肃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爸爸要从白杨的身上让孩子们领悟:祖国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坚定信念,正像长在环境恶劣的戈壁滩的白杨树一样不可动摇,进一步表明了自己要让儿女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坚定信念联系下文这一句:“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学生领悟: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很坚定不笑不是生气,不是愤怒,而是爸爸那份执著,那份心底深处不可动摇的信念当学生深刻领悟文本后,再与同桌合作朗读,他们的心就随着表情在变化,做到声情并茂有的学生在朗读时甚至用手抚摸“孩子”的头,虽然这个动作微不足道,但这细节弥足珍贵呀,学生的朗读也因此实现了自我超越在这样的朗读形式中,课文的重难点就这样击碎了随着孩子们高涨的朗读热情,再给时间让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前文中这一部分对话(有的小组很有创意,四人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白杨、哥哥、妹妹、爸爸。
令人刮目相看),如此回归到课文的整体朗读感悟,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教学后记: 我觉得这个环节的教学我做到了以下两点: ①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能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环节,我依据学情,采用“读→问→思→究→读”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解读文本尤其是学生的自主质疑,更是激发了他们探究文本的欲望,从而放飞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发展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②摒弃朗读技巧的指导,实现美读美到极致是自然对于朗读,也是如此窦桂梅老师如是说:“朗读是美好的,朗读是读给自己的,读的是自己的感受,并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好听、动听,静下心来好好朗读吧,用自己的灵感去碰撞作者的灵感,用自己的智慧去超越作者的智慧,用自己的心灵去敲击作者的心灵这样的朗读才会更自然,更舒展在精度感悟的教学中,我引领学生用心去感悟文本,用心灵去解读文字,逐步走进爸爸的内心深处,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此时的朗读指导已无技巧可用,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达成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有感情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之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