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doc
4页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使用范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 4 课作 者:傅海鹰作者单位: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撰稿时间:2011 年 8 月 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井然有序,依次写了“游览的时间、地点—→路上见闻—→游外洞—→通过孔隙进内洞—→游内洞—→出洞”六部分内容课文按两条线索写的: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有机交融、贯穿始终同时,作者观察仔细,描写景物特点鲜明,形象生动,不失为一篇写景佳作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2.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3. 学习课文一、二、三自然段,通过品读句子来感受沿途的美景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知道作者是怎样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记叙双龙洞的,并能说出其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和体会作者如何运用恰当的词句来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叶圣陶的图片及生平资料,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本、图像等资料,做成课件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案2.学生准备:了解作者叶圣陶的生平概况,上网搜索金华双龙洞和有关石钟乳的一些图片和资料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喜欢吗?(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2. 齐读课题,指导理解“记”的意思:记叙、描写《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说说你了解到的有关叶圣陶的一些情况师介绍作者叶圣陶 3. 师:就让我们就沿着叶圣陶爷爷的足迹去欣赏这一神奇溶洞的美丽景色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幻灯片出示)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顺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的?用横线画出提示作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2.检查与交流:1)分组出示三组词语:(幻灯片出示)油桐、杜鹃、孔隙、石钟乳、石笋后脑、肩背、臀部、脚跟、额角、鼻子盘曲而上、明艳、突兀森郁、聚集、拥挤、昏暗、漆黑、蜿蜒、变化多端师:老师来检查一下自学效果,谁来读读上面的词语。
指名读、齐读读第一组词语:教师相机点击杜鹃、石钟乳、石笋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案读第二组词语:请学生扮演人体模特儿然后指出相关部位,其中对“臀(tún) ”字要求读准字音 (点击“臀”出现和擦去读音)找到课文中带有上述词语的句子朗读,说说体会(体会到孔隙的险) 读第三组词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这一组词写出了双龙洞景物的特点强调“蜿蜒”的读音, (点击“蜿蜒”出现和擦去读音)指导“蜿蜒”两字的书写,强调“蜒”与“蜓”的区别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的?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板书一幅简笔画示意图:3)对照示意图,找到课文中相应段落再次朗读,体会双龙洞各个景点的特点4)看着示意图,用上第三组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游览启程,感受沿途美景1.学习课文 1—3 自然段,品赏路上的见闻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与叶圣陶爷爷一起启程,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去喽!1) 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哪些景物?2) 默读课文 2—3 自然段,画出有关词语 (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3)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板书:一片明艳)4) 放映课件,辅助感受。
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5) 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一路迎着溪流……变换调子 ”)(点击课件“ 迎着、时而、时而、时而 ”变成红色) ,说说从“迎着、时而、时而、时而”中体会到了什么 ( “迎着”说明作者是逆流而上, “时而……时而……”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案说明溪流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的宽窄不一,才形成了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 )学生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感受作者对溪流颇有情趣的描写,并练读此句6) 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2)小结:作者一路上迎着小溪,看到了美丽的山景,这令他多么愉悦啊!那么他又是怎样游览外洞和内洞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研读四、布置作业 1. 抄写生词2. 用“时而…… 时而…… 时而……时而” 造句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