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平顶山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自测压轴试题(详细参考解析).docx
14页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隋唐时期,江南的粮棉、海外的珍玩以及国内外的使者、商贸、游人无不以大运河的中心——洛阳为首要目的地;这说明洛阳的繁盛主要得益于( )A.南北分裂局面的结束B.开放的社会风气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D.大运河的开通2、 观察下图“举子看榜”,它反映的是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的一项制度,这种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的创立;A.秀才科B.武举C.制举D.进士科3、 武则天一方面任用酷吏,铲除异己,造成了无数冤案;但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广开才路,大刀阔斧地破格选拔人才;这些举措的根本目的是( )A.巩固武周统治B.缓和社会矛盾C.加强中央集权D.促进教育发展4、 武则天统治时期与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相同点有( )①都重视经济的发展②都重用人才③都实行残暴的统治④都开拓疆土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②5、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其中有一位诗人的诗有“诗史之称”,他也被誉为“诗圣”;文中的他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6、 诗史互证,唐朝诗人杜甫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首诗歌《忆昔》和《无家别》,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变化是( )《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A.先南后北统一B.经济重心南移C.由繁荣转衰落D.由开明到专制7、 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是枢密院;下表是这一最高军事机构文武官员的占比情况;该材料反映出宋朝( )宋太祖宋真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武职出身60%34%21%7%——8%文职出身40%66%79%93%100%92%A.诸侯争霸B.尊崇儒术C.藩镇割据D.重文轻武8、 南宋时,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在今A.两广B.江浙C.河北D.四川9、 读下图,古代货币的发展变化A.见延了古代商业的繁荣B.佐证了抑商政重的合理C.呈现了小农经济的瓦解D.表明了古代贸易额减少10、 两宋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尤其突出,出现的新兴手工业部门是( )A.陶瓷业B.棉纺织业C.丝织业D.造船业11、 下图这位人物被毛泽东称之为“一代天骄”,他的历史功绩是A.统一蒙古B.建立元朝C.建立行省D.打退沙俄12、 历史史实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描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随之灭亡B.938年,辽国占领燕云十六州,辽国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C.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D.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3、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开始于( )A.西晋B.唐朝中期C.北宋D.南宋14、 如图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15、 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宋代史学家、政治家是( )A.司马迁B.司马光C.王安石D.欧阳修16、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被时人称为“倭寇”;明朝中后期,为扫清东南沿海的“倭患”,明朝军民英勇作战,在抗倭斗争中战功卓著,被称为伟大的民族英雄的爱国将领是A.郑成功B.戚继光C.左宗棠D.邓世昌17、 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长城经过多次整修,其中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的时期是( )A.战国B.秦朝C.明朝D.清朝18、 《郑和航海图》全图以南京为起点,远到东非,含亚非两洲,所收地名达500多个,其中亚非诸国的地名约有300个,是15世纪之前,中国和世界上记载亚非两洲内容最为丰富的地图册;这可用来佐证( )A.郑和完成了其航海任务B.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C.《郑和航海图》享誉世界D.郑和船队到达亚非多个国家19、 皇室成员、各级官吏及地主豪绅疯狂地兼并土地和加重赋役,当时仅江南苏淞地区,十分之九的农民都是没有土地的佃农,租赋之重使佃农“至有今日完租,而明日乞贷者”;这说明明朝灭亡的原因是( )A.阶级矛盾尖锐B.君主统治暴虐C.刑罚异常严苛D.自然灾害严重20、 有学者认为,元朝是中国历史的巨变时期.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现象,下列能够说明元朝巨变的是( )①推行行省制度,新疆纳入中央政权②设管辖机构, 台湾首次纳入中央政权版图③元杂剧的盛行,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的需求④民族交融达 到新高潮,形成新的民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1、 清朝时期,外国人来广州做买卖必须经过公行;外国商人只准在规定的时间、即每年的5月至10月间来广州进行贸易,期满必须离去;在广州期间他们只能住在由公行所设“灵馆”内;故而可知( )A.统治者忌惮西方侵略B.统治者重视外国商人C.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D.统治者禁止海外贸易22、 每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都有一个戏曲类节日,其中基本都有京剧名段;京剧是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它诞生于A.明朝B.清朝C.民国时期D.新中国成立后23、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消政府于1684年设置了A.伊犁将军B.澎湖巡检司C.台湾府D.台湾省二、综合题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 ,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籍忠臣;”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材料二:杯酒释兵权; (2)材料二中“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的是宋太祖将什么大权完全集于自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材料三: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3)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25、 从宋元到明清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地方管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摘自张光祖《言行龟鉴》〔1〕根据材料一,概括赵普建议要过到“天下自安”应采取的措施;材料二 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 1288 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2〕根据材料二中元政府设置的宣政院具体管辖哪个地方?1727 年,清政府采取什么措施对该地方政务进行管辖?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 …… 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张廷玉《明史·职官志》〔3〕材料三反映了明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的?材料四 17世纪后期, 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势力强大,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在1757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原受准噶尔部统治的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也被平定;——摘自高中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4〕根据材料四,列举两项清朝时期巩固西北地区统治的史实;〔5〕从宋元到明清,这些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有什么共同的作用?26、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出现了无数为国家为民族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谱写下一曲曲壮丽辉煌的时代篇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学大师真正的诗人都是大梦想家,你做过仗剑走天涯的梦;…做过修仙羽化的梦;…再没有种更好的事物会像一首诗走得那么远,从一千年前到一千年后,我们所有人依然在诗里仰望你那轮唐朝的月亮;——徐海蛟《故人在纸一方》材料二:民族英雄材料三:科学巨匠全书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了药方11000多个;它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丰富经验的总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图3《农政全书》书影图4〔1〕材料一中的“你”在诗歌史上享有怎样的美誉?写出上图所示人物代表作的名称;〔2〕概括图1、图2所示人物的主要事迹;〔3〕指出图3的作者和图4所示著作的名称; 参考答案与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