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发展经济学60年的演进--专业论文.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83732969
  • 上传时间:2022-04-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3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发展经济学60年的演进马颖武汉人学经济发展中心副教授发展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体系中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的分支学科,口 20世纪40年代问世 以來,已经走过了 60年的历程如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样,这门主要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在60年的演进中也是一波三折,甚至几度险遭灭顶之灾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曾经被公认为发展经济学奠棊人Z-的A.赫尔希曼就发出了“发展 经济学衰落了,,的哀叹;80年代中期,另一位发展经济学家D.拉尔在数落了这门学科中的“统 制教条"所造成的种种恶杲之后,向世人宣告:发展经济学已经“寿终正寝及至90年代中 期,又一位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做出过重耍贡献的著名学者P.克鲁格曼也宣称:发展经济学“这 个领域已不复存在”,它“己被一打而光”注:Krugman,P., 1995,Development,Geography,and Economic Theory,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 MIT Press,p.7,p.2&p.24.)发展经济沖竞然被发 展经济学家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告灭亡了!这让人感到疑惑不解人们不禁要问:发展经 济学究竟怎么了?这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不是真的“不复存在”?对这些问题的解释涉及 诸多方面。

      笔者拟将发展经济学60年演进的历史分成三个阶段作一概述,在此基础上再来 冋答这个学科的有关问题一、发展经济学的早期阶段20世纪40年代初至60年代初是发展经济学演进的第一阶段西方发展经济学界公认, 40年代由P.N.罗森斯坦一罗丹发表的论文“东南欧工业化问题”(1943年)和K.曼徳尔鲍姆 的著作《落后地区的工业化》(1947年)是发展经济学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性文献注: Meier,G.M.J994,From Classical Economics to Development Economics,New York:St.Mailin's Press,pp.l74〜175.)当时,罗森斯坦一罗丹提出了“过剩农业人口”、“社会分摊资本”、“货 币性外在经济”和“技术性外在经济”等概念以及在儿个有互补关系的工业部门实施有计划的 工业化的思想;曼徳尔鲍姆则通过在人口稠密和经济落后的东南欧地区建立一个数量模型的 尝试,分析了这类地区人口过剩、工业化不足和“大规模农村伪装失业”现彖之间的关联,主 张政府实行广泛干预,以刺激消费和加速资木形成总的来看,发展经济学形成时期的这些 早期文献显得过于单薄,既不全血,也缺乏系统化的理论表述。

      新独立的国家经济发展问题 的紧迫性迫使这门新兴学科在它刚刚诞生不久使跨入全血推进的繁荣时期作为这一时期开 端的标志,R.普宙维什和H.W.辛格于1950年各自在发表的论文中批评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有关各国生产率相同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利益将在各国I、可分配的假设与现实不符,不约而同地 提出了欠发达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命题,认为这种长期恶化趋势是结构性的而非周期 性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应通过保护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他们的论述被西方学者合称为“普 雷维什一辛格假说JW.A.刘易斯于1954年提出的二元结构模型是这一阶段最有影响的理论 模型之一,他接受了古典学派关于在“维持生存工资”水平上“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假定,将经 济发展解释为伴随着扩张的资木上义部门不断从传统部门吸收边际生产率为零甚至为负数 的剩余劳动的过程同古典学派一样,刘易斯也认为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他提 出了二元结构模型,旨在为那些被新古典经济学假定不适合的国家(如亚洲国家)设计一个 分析框架,以便说明通过使用剩余劳动来创造资木和推动经济发展50年代发展经济学的 另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成杲,是罗森斯坦一罗丹于1957年在他1943年论文的基础上做出完 整阐述的“人推进”理论。

      在他看来,新古典理论最薄弱之处是其投资理论,分散的个人投资 不可能达到最佳资源配置;同时由于不发达国家市场不完善(如不可能存在完善的适合所有 商品的期货市场等),牛产函数等因素所构成的不可分性会产牛外在经济、递增收益和规模 经济,导致价格机制不能给出最适度解释所要求的所有信息这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不发达 国家必须促成“人推进”式的工业化以达到足够人的规模,犹如飞机升空之前有一•个必须超越 的地面临界速度一样R.纳克斯受斯密有关“分工受市场广度的限制"命题的影响,认为要想 促成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恶性循环",就必须实现平衡增长,即全而投资于国民经济各部门, 以克服不同产品的供求弹性差异,为其他行业的新企业提供广阔市场并引诱新的投资8() 年代初哀叹发展经济学衰落的赫尔希曼,50年代曾经因阐释不平衡增长理论而成为发展经 济学舞台上的一员主将他于1958年提出了“联系效应”概念來论证不平衡增长,认为发展 中国家产业间(尤其是农业及相关部门)联系效应很弱,相对而言,进口替代工业联系的需 求效应较强,应优先发展这类部门在第一阶段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发展理论还有探讨长期增长问题的哈罗得一多马模型、 H.B.钱纳毘有关不发达国家增长受“储蓄”约束和“外汇”约束的“两缺口”理论、S.库兹涅茨对 增长过程中国民经济结构变动的分析以及对发展过程中收入不均等趋势的“倒U曲线”的分 析、G缪尔达尔用“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对不平等问题的探讨、R.R•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 陷阱''理论以及H.莱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等等,这一阶段发展经济学演进中占主导 地位的是结构主义思路。

      该思路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古典学派分析发展问题的理论传统,在 理论建构上表现出追求“宏人"理论的倾向,所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强调资本积累、工业化、计 划化和实行进口替代,核心是突出计划化的重要性哈罗得一多马模型、“人推进”、“平衡 增长”、“两缺口”等理论为计划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线性规划和投入一产出分析等数学工具 则有助于解决计划配置的技术性问题在同一阶段,还有一批继承新古典学派理论传统的发展经济学家他们一方而提出了多种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如索洛模型、斯旺模型和米徳模型,另一方而乂同居主导地位的结构 主义发展经济学家们展开论战J.瓦伊纳1952年反驳了贸易条件长期恶化和进口替代的观 点,认为至少贸易量的增长以及出口实际成本下降快丁•出口价格下降等有利效应也足以抵消 贸易条件恶化,为其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还不如把技术进步引向农业,通过提高生产率扩 大出口他还对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假说提出质疑,指出可以把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看作 季节变化造成的I'可断现象,但绝不能视为长期存在的现象G哈伯勒指出,国际分工和贸易 可以提高参与国的经济福利与收入,因血潜在地对经济发展有利他提醒人们不耍忘记国际 贸易带来的间接动态收益。

      他还认为,只要农业中存在改进生产方法的可能性,伪装性失业 的说法就站不住脚1959年,血对这一时期结构主义者对新占典经济发展理论未能解释发 展中国家市场不完善及市场失效的原因的抨击和倡导实行计划化的政策主张,H.G约翰逊和 A.C•哈伯格作了回应H.G约翰逊指岀,在经济史上找不到完善的计划和完善的市场的例证, 市场机制可川作促进经济发展的工具;发展中国家市场不完善是因为不熟悉市场机制、缺乏 信息等原因所致;改革特定市场,可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更加接近理想形态哈伯格分析 了拉丁美洲国家实施计划化引起资源配置不当的主要根源,并探讨了重新配置现有资源以增 加国民福利的可能性新古典主义者对结构主义者的上述冋应和批评,成为第二阶段发展经 济学中“新古典主义复兴''的先声二、第二阶段:“新古典主义的复兴”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是发展经济学演进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兴起的“新古典 主义复兴”运动确立了新古典理论在发展经济学中的主导地位第一阶段中的结构主义政策 导向助长了政策操作中轻视人力资木、忽视帀场机制、歧视农业和闭关自守的倾向那些接 受结构主义政策建议的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50〜60年代曾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成就,但 自70年代开始却面临重重困难;与此相反,那些在60年代逐渐实行对外开放和引入市场机 制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却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T.W.舒尔茨、B.巴拉萨、 J.巴格瓦蒂、H.G约翰逊、I.M.D.利特尔、J.A.米尔利斯、D.拉尔、A.D.克鲁格等人指出,奉 行结构主义的政策导致国民经济中价格偏离边际替代率,进而造成资源配置扭曲,这才是一 些发展中国家陷入重重困境的主要原因"矫正价格”(getting pricesright)是消除扭dll的主要手 段舒尔茨等人对第一阶段的发展理论和政策倾向做了反思首先,他们批评了过于重视物 资资木的倾向舒尔茨指出,国民产出增长一直髙于物资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而人 力资木投资则是解禅这两者之间差别的主要原因不少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而临困境,是因为 新资本没有用在追加人力投资方面,致使人力资本无法与物资资本齐头并进,最终降低了物 资资本的吸收率,成为增长的限制因素;其次,歧视农业的偏见得到了纠止舒尔茨把歧视 农业的原因解释为前一阶段盛行的“糟糕的”经济学误导的结果,而这种经济学是建立在有关 低收入国家的农民对价格激励反应迟钝,贸易条件长期恶化造成世界农产品帀场长期萧条, 穷国农业是增长的负担,其使命是为工业化提供人量资木等推论的基础上的以这些推论为 依据的错误政策扭曲了对农业的激励,致使农业中的经济潜力未能发挥出来;他们再度考察 了进口替代和保护政策,这两者被认为是引致扭曲和低效率的主要原因,拉尔、巴拉萨等人 对此作了金血而深入的闸述:在关税等形式的高保护壁垒Z下,大规模进口替代工业因低关 税鼓励资木货物进口而得以扩张,并从低利率甚至负利率信贷、汇率高估以及公川事业定价 过低等补贴中获利,在引致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大的同时,不鼓励出口,还使相对价格不利于 农业等劳动密集型部门,造成收入分配不公,最终导致低效率,使国民经济付出高昂代价。

      W.M.科登等人则以“令效保护率”的概念分析并估算了实行进口替代国家关税结构的资源配 置效应以及反出口倾向的程度,结果显示,这类国家不仅保护率水平高得惊人,而且按国际 价格计算的增加值为负数最后,对计划化及其管理体制进行了评估其一,体现计划化具 体运作的投入一产出分析所依托的是物质平衡体系,该体系忽视了相对价格变动,因而缺乏 坚实的微观慕础利特尔和米尔利斯则发展了成木一收益分析方法,应用社会机会成木(即 影子价格)來评估计划化中的公共投资项目,分析被控制价格未能反映机会成木(即价格扭 曲)的程度,并讨论如何对用丁•公共部门的国内资源实行成本适度定价等问题;其二,讨论 了计划管理体制下的低效率问题舒尔茨和巴拉萨均认为,计划管理体制扭曲了对经济的激 励,究其根源,既同信息传递有关,乂同公共部门负担过重有关克鲁格则认为,第一阶段 中的“市场失效论r秀导人们不再信任市场而过于相信政府的能力和计划的功能,因此忽视了 市场与价格激励功能;其三,计划管理体制被认为易于产牛腐败,克鲁格对寻ffi(ren-seeking) 的分析被认为在这一领域做出了贡献她认为,计划管理体制下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引发和•金 成为合法与非法寻租活动的目标,而与寻租相伴随的往往是贪污、行贿、走私及黑市等非法 活动,因此浪费了大量资源,推动追加成本上升,导致福利净亏损并阻碍增长。

      英国发展经济学家N.斯特恩指出,“消除对计划化的迷信''构成了新古典主义复兴运动的 "中心部分"住:Stern,N., 1989,The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A Survey,in The Economic Journal,Vol.99,p.621.)笔者认为,这场“复兴”运动,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同结构主义者的论战, 还在于一•批富于改革创新精神的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发展现实出发,对包括新古典发展理论在 内的传统新古典理论所进行的修正K.J.阿罗于1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