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婴幼儿的潜能开发.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39398070
  • 上传时间:2018-05-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4.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关于婴幼儿的潜能开发关于婴幼儿的潜能开发——金色摇篮教育机构总裁程跃博士程跃程跃 北京金色摇篮潜能教育机构董事长北京金色摇篮潜能教育机构董事长程跃,医学学士、发展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著名儿童发展专家现任程跃,医学学士、发展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著名儿童发展专家现任中国超常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国家技术监督局教育行业特殊技术专家、美国跨地区私立学校认中国超常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国家技术监督局教育行业特殊技术专家、美国跨地区私立学校认证委员会特聘专家证委员会特聘专家主持人:主持人:咱们就从刚才说的因材施教说起,您是不同意这种观点的,比如现在很多家长说,我们家孩子看看他喜欢什么就教他什么,孩子可能玩了一下小汽车,可能就觉得孩子对车感兴趣,这就是您所说的太片面化了程跃:程跃:这说明什么呢?第一,我们因材施教这个教育观从孔子提出来一直延续了 2500年,基本上成为人们心目中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原则,恰恰我认为在今天的教育过程中,是当代早期教育最大的陷阱,为什么这么讲呢?第一,我们熟悉一下因材施教的起源,从起源的孔子教育的对象是有年龄的,孔子最小的学生是 15 岁,大多数学生都是 15 岁以上,20 岁,甚至更大的,他面对这些孩子的时候,这些孩子已经经历了至少 15 年的成长,从心理学或者生理学的角度来讲我们把他称为成熟期,发育成熟了,大脑已经塑造完了,这些孩子已经形成了很明显的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已经固定化了。

      针对这些孩子,差异已经形成不可改了,你身上形成的东西,聪明就是聪明,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只要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所以实际上他拿到的是成了材的树木,我们现在要根据他的大小、粗细做板材、做栋梁,做相关的东西,我们确实要遵循这套办法这套办法随着教育的进化,教育 2500 年来从私塾、家教,慢慢过度到终身教育,经历了 2500 年的变化,这个变化的差异就是从阶段性的教育到了终身的全程的教育教育就向下延伸,原来到基础教育,现在到学前教育,甚至到胎教,甚至到负一岁教育,延伸下来以后有一个东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阶段性的差异,导致了婴幼儿阶段和成熟期阶段个体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小婴儿相当于小苗,成人可能相当于树木,树木要因材使用他是没有问题的,对于小苗我们的责任是培养他,把他培养成参天大树这个时候要说这个苗不行拔掉,那个苗行,我们培养成参天大树,这是不行的,所以成长期我们提出因教育材,对于所有的苗苗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说他将来是栋梁,他将来就是烧火棍为什么说家长往往会有这样的观点呢?孩子在任何成长期过后都会有一个结果,比如他 3 岁前喜欢玩小汽车,就认为他对这个有兴趣,但是实际我们 3 岁之前只给他买了小汽车,但是音乐呢、绘画呢其他领域呢,是不是因材施教因为他没有这个爱好、没有这个特长就可以不尊重他、忽视他,就给他买更多的小汽车,这样2就贴上不同的标签,拉扯。

      所以在今天全面发展成为学生在不同阶段里边最大的障碍,国家方针说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是整个教育看上来,太少的人具有综合素质主持人:主持人:因为从小时候就被扼杀了程跃:程跃:就已经被教育观带到沟里了,所以必须改变育儿观念、改变育儿原则主持人:主持人:但是真正做起来会很难吧,您说全面发展孩子的潜力,但是有时候我们可能给孩子教一些音乐或者文字这类文化的时候,他可能不喜欢,我们会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让孩子接受呢?程跃:程跃:其实难不难,我认为比单科教育肯定要难,但是这取决于家长的教育观,第一,如果他真的认为我要全面的照顾儿童各个方面,这件事对他来讲难度已经下降一半了,就是把他的时间重新分配,就涉及到时间分配的合理性,我认为每天弹两个小时钢琴能盯得住,他不认为其他的东西也是需要盯的,如果把观念改变以后,再教会他合理的分配时间,就是把时间分到认知、社会、言语、操作等等方面,其实每一种时间量都不需要大兴趣实际上是这样的,孩子在任何领域里边都有可能形成兴趣,主要是看你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如果你能够给他带来成功的体验,带来一种自信,他就一定会产生兴趣,如果你在某个地方打压他的兴趣,破坏他的自信,他肯定就没有兴趣,人会趋利避害,人的这种能力非常强。

      所以我觉得,从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比方金色摇篮这么多年,我们培养的孩子大多数兴趣,其实我们的老师跟其他幼儿园老师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差别,但是我们做的任务就是改变他们的教育观,促进儿童的发展所以在金色摇篮里边,我们实际上有一个特点跟很多幼儿园不一样的,在社会上可以看幼儿园研究家长需求,大多数幼儿园在定位自己的时候是研究家长的需要,家长喜欢双语外籍教师的就来,喜欢钢琴的我就来,喜欢生态的我就来这种幼儿园其实将来会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就是我们实际上在儿童发展中不应该研究家长需求,我们应该研究儿童发展的需求就是儿童到底怎么样发展才是健康的发展、才是积极的发展、才是主动的发展、才是快乐的发展,我们一定要研究好这个东西,不管家长讲我要干什么,都不应该再听,只有这样我才能做好教育主持人:主持人:孩子的心智、身体素质、以后未来的发展,其实完全是按照家长的限制在走,其实孩子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3程跃:程跃:家长从动机上来讲,没有一个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更健康、更安全、更快乐、更自信、更聪明,没有一个家长不这样认为的,但实际上家长在追求这个方面的时候会犯很多错误,比如他希望孩子安全,这个安全是第一追求,就是我第一需要,孩子出生了如果安全照都保证不了,但是追求安全的过程中使用的大多数手段都是错误的,比如 0—2 岁的阶段我们心理学上讲叫信任对怀疑,就是建立心理人格特征的时期,家长总是说不许动、摔着了、注意安全,这样就造成孩子比较退缩、比较内向、群体性的交际能力比较差、社会化程度比较低,慢慢到年龄大了发现这些品质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过了,而且他做的时候没有认为自己做错了,他认为我这样是出于对儿童的负责。

      健康也是这样的,安全是第一需要,但是安全完了还要健康,我要照顾他吃喝拉撒睡,一口饭没喂进去就担心,所有办法用完了以后发现他越来越不爱吃东西了,实际上没有想到孩子的饮食可能是生理需要,如果按步就班的走的话饿了会爱吃,越搞越不爱吃健康也有了,他想到快乐,他认为孩子要自由发展、要快乐成长,带着非常强烈的愿望在对待孩子,我现在观察,这一代家长特别喜欢带孩子到户外,但是他本末倒置了,其实我们的孩子是从被动到主动,是从家庭到社会,是按照这个线索走的,但是我们现在的孩子倒过来了,是从户外到户内,越小的孩子户外活动越多,越大的孩子逼在那读书,考高中了没有一分钟不在桌子上,倒过来了,倒过来的问题在哪?他就不知道比如 4 个月就带到户外了,认为没问题,上午带出去、下午带出去、傍晚带出去,一天 5 小时在户外,他认为孩子快乐就行,但是他不知道人的发展有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他着力的去培养了孩子的生物属性的发展,比如孩子 6 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做爬的准备的时候,抱到户外了就没有这个机会了,带到户外去东张西望,注意力涣散,从动物学角度讲没有大问题,但是人的社会化问题就很大,所以很多老师会抱怨现在的孩子坐不住,多动症,不专注,注意力不集中,一批孩子被毁了,但是怎么毁的家长一点都不知道,而且都艰辛他这样做没有问题的,这是快乐教育的一个部分。

      聪明更是这样了,一开始就搞特长教育的有很多,实际上基础能力和特长能力发展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带来很多孩子厌学,越逼我学我越不爱学,家长说我的孩子不爱学习,其实没有处理好基础发展和特长发展的关系,基本的能力根本没有做好准备就加上一个特长,结果特长很大的压力,孩子最后可能用逃避、放弃这样的一些方式来处理实际上很多情况都起源于一个良好的动机,坚信自己的做法是对的,但是操作出不良的孩子来主持人:主持人:有没有办法能够改善这种情形呢?其实您所说的已经发生的我们可不可以告诉家长点方式能够改变,还有一个是,怎么能预防不发生?程跃:程跃:其实最好的教育还是预防性教育,就跟治疗一样,最好的医学不是治疗医学,而是预防医学,教育也是这样但是这个过程就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就是一个科普教育理念4的普及过程,这个就需要整个社会来做,像我们一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但是我们也不断的在推动这样的发展第二,问题出现,比如 3 岁前出现这样的问题,可能 3 岁以后是有机会校正的,但是家长首先要意识到,当你看到孩子身上有这样的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出问题了,因为我在很大地方咨询都会说,程博士,我的孩子坐不住怎么办,我的孩子不吃饭怎么办,我的孩子任性怎么办,其实所有这些问题都不是孩子的问题,孩子任性一定是你妥协了,就是你不断的妥协的结果,你要问我妥协怎么办,那就要学会坚持一些原则怎么样处理。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是不是你不断的负面暗示的问题,解决好了未来可以降低这些困难来发展主持人:主持人:我是觉得当家长也很不容易,而且可能有时候越有一些知识反而会越自信,越自信你走的路就越错,越错他就越坚定的走下去,导致最后孩子反而发展的不够正确程跃:程跃:对,而且一般来讲等孩子发展不好的时候他一定不认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好像认为我的孩子天赋就是这样,归为天赋了,这是一个问题但是其实我认为今天的网络也好、社会也好、科技发展也好,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获取知识的快捷通道,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个当成一回事,我们还是能找到更好的一些理论、方案来解决的有的时候不一定完全是钱的问题,有的时候确实也不是精力的问题,我坚决反对精力论,我因为忙这样,因为带出一个问题所花的精力比带出一个优点花的精力还要多带出一个任性来,花了很多精力了嘛,你的精力从哪来的,是投入才产生的,所以我不认为是精力本身的问题而且我一直认为,尤其 3 岁以前的孩子,只要清醒的时候周围一定存在养护人,但是为什么孩子成长的有差异就是养护者操作的差异,不一定是你,可能是保姆,可能是老人,你怎么使这样的教育,科学的教育、自然的教育或者随机的教育怎么下去,这可能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主持人:所以我们就要提示家长,当您的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检讨自己,不要花很多精力给孩子灌输一条错误的路程跃:程跃:对,他是投入精力的,不是说我没有时间才这样,他之所以成为这样是你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所以很多人讲亲子关系,大家都接受这个观点,花很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但是这是一个特别错误的概念,亲子关系有时间概念,但更重要的是质量概念,如果你跟他交往的是一种错误的方式,结果培养的是一个问题的孩子,而且亲子关系一定是问题很多的所以现在很多孩子到十几岁以后,跟父母是没有任何沟通的,而且逆反心理特别强,家长是捉摸不定他的,而且家长一讲话他就烦为什么会这样呢?往往这些孩子是家长围着他转,越转越唠叨,越唠叨越转,结果反而亲子关系破裂了,根本不融洽但是如果你恰当的使用权威,恰当的坚持原则,恰当的使用爱,可能最后亲子关系到了十几岁还会跟你沟通,有什么事谈对象都跟你讨论讨论,你可以看到这样的状态5主持人:主持人:程博士,我听说您对孩子任性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也跟我们聊聊这方面的话题刚才其实您说得有些孩子不理家长,这也是孩子任性的一种表现吧?程跃:程跃:其实那个倒不一定完全是任性,但是肯定反映出一种特质来,就是父母属于过于敏感、过于唠叨,已经失去父母权威的情况下,孩子才不会理他。

      但是在我们那个年代,不会出现这个问题,50 年代以前的孩子,父母看你一眼,你可能就知道这件事能做不能做了,现在父母喊你十句你该做还是做你的,不理他的今天的父母是因为人文主义的思想灌输太多以后,强调跟孩子做朋友,忘了你是他的父亲,你所承担的责任,结果朋友没有做成真正的朋友,这个朋友是不平等的,是一个以妥协为标准的朋友,就是我得讨好你,我得满足你,我得以你的愿望和想法为准则,围绕你旋转,我实际上是一个卫星,孩子是核心,或孩子实际上是一个神,父母得把他供在那,是这样的情况下形成的朋友关系,所以这种是表面的平等,真实的不平等,本来是父父子子,现在是子子父父,是倒过来的这样一来会带来很多,你刚刚讲对成人的东西不听,但任性可能他的起源,现在很多孩子任性的汽运可能还是孩子的需求满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