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肩关节周围炎的单方验方与常用中医名方.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50567542
  • 上传时间:2024-02-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8.50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肩关节周围炎的单方验方与常用中医名方(一)   【辨证】久伤入络,筋肉失养   【治法】活血养血,舒筋通络   【方名】舒筋养血汤   【组成】当归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鸡血藤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威灵仙10克,桂枝6克,蜈蚣6克,橘络6克,黄芪15克,细辛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余锡明方   (二)   【辨证】寒邪祛瘀,痹阻经络   【治法】温经散寒,化痰祛瘀   【方名】阳和活络汤加减   【组成】麻黄5克,白芥子10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甘草3克,炮附子10克,姜黄6克,淫羊藿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制乳没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郑国珍方   (三)   【辨证】肝肾两虚,痹阻关节   【治法】滋补肝肾,温经通络   【方名】三痹汤加减   【组成】羌活12克,党参12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狗脊10克,熟地15克,黄芪15克,白芍10克,细辛2克,蜈蚣2条,川芎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余锡明方   (四)   【辨证】寒凝血滞,兼有气虚。

        【治法】温经散寒,益气活血   【方名】肩凝汤加味   【组成】黄芪30克,川草乌各9克,当归3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活18克,生地30克,香附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娄多峰方   (五)   【辨证】筋骨劳损,营卫俱虚,气血瘀滞,经脉受阻   【治法】调营卫,行气血,舒筋络,止疼痛   【方名】蠲痹汤加味   【组成】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姜黄10克,羌活10克,赤芍10克,防风10克,甘草3克,生姜10克,大枣3枚,川芎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鸡血藤15克,没药10克,续断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邱峰方   (六)   【辨证】肝肾亏损,风湿痹阻,经络凝滞   【治法】补肝益肾,活血通络   【方名】补肝益肾通络汤   【组成】当归9克,杜仲9克,黄芪12克,党参9克,川断9克,菟丝子9克,羌活9克,鹿角霜9克,枸杞9克,伸筋草6克,何首乌9克,城草3克,山楂9克,谷芽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明智方   (七)   【辨证】肝之精气虚衰,筋失温煦,复感风寒之邪,痹阻于肩。

        【治法】温补肝肾,祛散风寒   【方名】补肝益气汤   【组成】昆黄芪30克,党参20克,山萸肉20克,桑枝10克,桂枝10克,杜仲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程远文方   (八)   【辨证】肝肾亏虚,外邪内侵,气虚血瘀   【治法】补肾养肝,益气活血,祛风胜湿   【方名】蠲痹解凝汤   【组成】黄芪20克,葛根20克,山萸肉10克,伸筋草10克,桂枝10克,姜黄10克,田三七5克,当归12克,防风12克,秦切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加黄酒少许温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王西周方   (九)   【辨证】正气不足,营卫失和,感受外在的风寒湿邪,袭于经脉,留而不去而致   【治法】调和营卫,活血止痛   【方名】肩凝汤   【组成】麻黄15克,桂枝15克,威灵仙15克,白芍25克,穿山龙30克,红花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柴国剑方   (十)   【辨证】正气不足,风寒之邪外束,营卫失和,脉络内阻   【治法】通经活络定痛。

        【方名】活络定痛汤   【组成】穿山龙20克,药10克,土虫10克,甲珠10克,川椒10克,蜣螂虫10克,露蜂房15克,乌蛇15克,羌活15克,威灵仙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任继学方   (十一)   【辨证】风寒乘虚而入,凝之于肩,肩凝作痛   【治法】疏肝和脾,散寒祛风   【方名】增损逍遥散   【组成】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陈皮15克,清半夏10克,羌活10克,桂枝10克,白芥子10克,附片10克,秦艽10克,茯苓10克,以白酒作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饭后服用   【出处】郭焕章方  (十二)   【辨证】卫气亏虚,贼风邪气入侵,寒湿阻滞经络   【治法】补卫气,通经络,散寒湿   【方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黄芪60克,当归20克,桂枝12克,白芍20克,炙甘草16克,大枣10克,威灵仙12克,川山甲6克,防风12克,蜈蚣2条,生姜10克,羌活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胡国栋方    常用中医名方   1.生山楂甘草汤 生山楂50克,桑椹50克,桑枝25克,乌梅25克,白芍20克,伸筋草20克,醋制元胡20克,姜黄15克,桂枝15克,威灵仙15克,醋制香附15克,甘草10克。

      水煎温服,3日2剂,1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除配合练功外停用其他药物或疗法舒筋通络,祛淤行痹止痛,滑利关节主治肩周炎   2.白芍汤 白芍、沙地龙各400克,制马钱子、红花、桃仁、威灵仙各350克,乳香、没药、骨碎补、五加皮、防己、葛根、生甘草各150克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装入胶囊,每粒含生药0.2克,成人每次口服3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行下1个疗程主治肩周炎   3.黄芪当归汤 黄芪60克,当归20克,桂枝12克,白芍20克,炙甘草16克,大枣10克,威灵仙120克,穿山甲6克,防风12克,蜈蚣2条,生姜10克,羌活12克每日1剂,水煎服补胃气,通经络,散寒湿主治肩关节周围炎冷痛者,加制川草、乌草各10克;兼痰湿者,加法半夏12克,胆南星10克;病久三角肌萎缩者,加制马钱子0.3克局部可以配合以针灸治疗 4.千山活血膏 三七、大黄、续断、乳香、没药、延胡索、细辛、千年健、山慈姑、土鳖虫、羌活、羚羊角、桂枝等20味19肩关节周围炎的家庭防治措施1.注意防寒保暖   由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寒冷湿气不断侵袭机体,可使肌肉组织和小血管收缩,肌肉较长时间的收缩,可产生较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及致痛物质聚集,使肌肉组织受刺激而发生痉挛,久则引起肌细胞的纤维样变性,肌肉收缩功能障碍而引发各种症状。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避免肩部受凉,对于预防肩周炎十分重要   2.加强功能锻炼   对肩周炎来说,特别要注重关节的运动,可经常打太极拳、太极剑、门球,或在家里进行双臂悬吊,使用拉力器、哑铃以及双手摆动等运动,但要注意运动量,以免造成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3.纠正不良姿势   纠正不良姿势对于经常伏案、双肩经常处于外展工作的人,应注意调整姿势,避免长期的不良姿势造成慢性劳损和积累性损伤   4.注意相关疾病   注意容易引起继发性肩周炎的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颈椎病、肩部和上肢损伤、胸部外科手术以及神经系统疾病,患有上述疾病的人要密切观察是否产生肩部疼痛症状,肩关节活动范围是否减小,并应开展肩关节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以保持肩关节的活动度   5.对健侧肩积极预防   对已发生肩周炎的患者,除积极治疗患侧外,还应对健侧进行预防有研究表明,有40%的肩周炎患者患病5~7年后,对侧也会发生肩周炎;约12%的患者,会发生双侧肩周炎所以,对健侧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6.功能锻炼   爬墙锻炼   爬墙锻炼 面对墙壁,用双手或患手沿墙壁徐缓地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缓慢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

        体后拉手   双手向后反背,用健手拉住患肢腕部,渐渐向上拉动拾起,反复进行   外旋锻炼   背靠墙而立,双手握拳屈肘,做上臂外旋动作,尽量使脊背靠近墙壁,反复进行  摇膀子   弓箭步,一手叉腰,另一手握空拳靠近腰部,做前后环转摇动,幅度由小到大,动作由慢到快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1)在做上肢提举或后旋时,应先揉按肩部与小角度摆动,使肩部肌肉松弛后再进行该动作,以免拉伤肩部组织   2)患侧上肢不宜过量提举重物,注意局部保暖,以防复发    3)平时可以选择进行一些辅助性的上肢(肩部)锻炼活动,但强度不宜过大,应循序渐进,以免造成肌肉拉伤请注意:以下6种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替锻炼,每天3-5次,一般每个动作做30次左右,只要持之以恒,对肩周炎的防治会大有益处   A)手指爬墙--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B)体后拉手--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C)后伸摸棘--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动,2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D)梳头动作--站立或仰卧均可,患侧肘屈曲,前臂向前向上并旋前(掌心向上),尽量用肘部擦额部,即擦汗动作    E)头枕双手--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F)旋肩动作--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肩关节周围炎的针灸疗法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并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性病变其临床表现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以疼痛为主,日轻夜重;晚期则以功能障碍来主,外展、外旋及后伸等动作受限最明显   中医学中,本病称“漏肩风”、“肩凝”等,属痹症范畴多因年老体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致经脉痹阻;或跌仆损伤,瘀血留内,气血不行,经筋作用失常而道致本病   针灸治疗肩痛在《针灸甲乙经》、《备急千全要方》、《针灸资生经》及《针灸大成》等著作中,均有记载现代明确提到肩关节周围炎的针灸治疗首见于1954年六十年代报道颇多,但以传统的针刺法为主近二十年来,几乎各种穴位刺激疗法被用于本病的治疗,诸如刺血、针刺、艾灸、拔罐、穴位激光照射、热针、穴位微波法、电针以及穴位注射等,为提高疗效,还往往将二或三种方法结合运用。

      目前,针灸及各种穴位刺激法的疗效大致类似,有效率在95%以上   体针   (一)取穴   主穴:肩髃透极泉,天宗透秉风、肩贞、条口透承山   配穴:曲池、尺泽、肩陵、肩井、合谷、阳陵泉   肩陵穴位置:阴陵泉下8~9分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嘱病人垂曲肘宜以28号针,长3~4寸,行深刺透刺,使局部有较强的酸麻胀感条口透承山及肩陵穴、阳陵泉均宜针对侧穴,为提高疗效,可先针此类穴,待明显得气后,令患者活动肩部,内外旋转、前伸后屈等;然后再针局部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