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重庆地区传统建筑修缮原则之原真性原则解读.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6781176
  • 上传时间:2021-1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7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重庆地区传统建筑修缮原则之原真性原则解读 摘要: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建筑,有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结构特点重庆地区传统建筑在构造、材料、做法、保护维修方式等方面有其特别之处,在修缮设计过程中借鉴了国际上古建筑保护的原则与方法本文将以重庆綦江万天宫为例,浅谈重庆地区传统祠庙建筑修缮原则之原真性原则解读关键词:传统建筑 修缮原则 原则解读本文以綦江东溪万天宫为例,从万天宫的选址保护、基本形制与特征、大木构架、油饰彩画等,解读原真性原则在古建筑修缮中的体现,以及其在重庆地区古建筑修缮设计中的运用万天宫位于重庆市綦江县东溪镇,建于清康熙二年,宫内供奉着川祖,系蜀人会馆其规模较大,空间布局舒展,整体风格拙朴外山墙采用夯土制作,这在重庆地区会馆建筑中是少有的,因为夯土墙易受风雨等影响而逐渐老化失去强度而当地匠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别出心裁地将厢房的屋面翻出山墙,这也是东溪万天宫区别于重庆其他会馆建筑的独有特色东溪万天宫反映出重庆早期会馆建筑及当时的建设条件、审美情趣、匠人技术等特点一、万天宫的选址保护万天宫坐落在传统街区中间,除了正入口前有一小片空地,其他三面都与建筑或者街道紧紧贴合整个建筑依台地而建,大门与戏楼位于第一级台地,拾级而上为厢房和庭院,位于最高台地的是正殿。

      由于年久失修,台地的外观已有损坏修缮设计中对其地形复原的原真性主要体现在历史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整体性上面,我们应该看到一个建筑修建在什么地方、与周边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都是有其深厚意义的万天宫修缮设计中,应充分尊重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恢复其原有地势地形,应通过对此建筑历史沿革的查阅、对建筑现状的测绘以及对当地熟悉此建筑的人群的问卷调查,综合所有的研究结果,对万天宫所在的地形环境进行复原设计二、基本形制与特征大殿位于中轴线最东端,厢房位于中轴线两侧,沿中轴线布置有大门、戏楼、厢房、正殿,均不可或缺,形成院落,其中正殿为议事场地大殿前殿地面入口台阶在后期维修中完全移位,但臺阶原位仍有痕迹,殿内地面在后期维修中曾全部用水泥填补戏楼入口石砌门槛风化、磨损,厢房入口石砌门槛磨损严重至凹凸不平,室内地面局部磨损严重二层木楼板地面局部破损、糟朽、污损且有变形在对万天宫大殿厢房戏楼的修缮设计中,基本形制的原真性则体现在如何对其基本形制的复原设计,以及具体构件的修复技术措施,应在遵循传统建筑修缮设计原真性的原则下进行修缮设计三、大木构架在对万天宫大木构架的修缮设计过程中,应在室内吊顶拆除后,对原构件逐一进行仔细检查,进一步确认木构件的损坏情况后,再确定其具体的修缮措施。

      若主体木构件的木构架坍塌或缺失,应拆除残留的原木构架,根据梁架结构尺寸,整修现有可用构件,补配缺失构件,重新归位安装对危及结构安全的严重糟朽之木构件进行更换,对于那些没有对结构安全产生威胁的损坏部位尽量采用诸如墩接、挖补、加固等措施,目的就是让原物能够保留下来对于必须更换的有特别价值的构件,处理后都进行了妥善的保存四、油饰彩画油饰彩画等表面装饰是中国古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保护木骨,美化建筑,同时还有彰显建筑等级、昭示建筑功能的作用丰富多彩的神灵祭祀、经久不衰的先贤崇拜、明清大移民注入的神灵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发展都为重庆地区传统建筑的装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根据实际情况又可分为镏金、涂漆的木构件,无装饰的结构构件,一般构件,有涂饰的石构件,有雕刻的石构件等部分,通过对每个部分表面进行的不同处理,使原物历史信息尽可能得到保留,并使新旧部分较容易辨认总之,重庆地区不同于其他地区和其他类型古建筑的装饰题材,对其修缮设计应建立在一定研究的基础上,如此才能更好地体现原真性五、结语通过对万天宫的修复,主要保护其基本格局与建筑风貌,同时对万天宫目前存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来保护历史建筑,并采用科学的保护管理办法来预防新的损坏发生,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和全部价值,这也是重庆地区这一类传统建筑修缮设计的原真性原则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1]陈蔚.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2]冷婕.重庆湖广会馆保护与修复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3]汝军红.历史建筑保护导则与保护技术研究——沈阳近代建筑保护利用的理论与实践[D].天津:天津大学,2007.[4]阮仪三.江南古镇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的保护[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5]陈志华.文物建筑保护的方法论原则[J].中华遗产,2005(03).[6]郭华瞻.民俗学视野下的祠庙建筑研究——以明清山西为中心[D].天津:天津大学,2011.[7]杜永亮.巴蜀地区名人祠庙——张飞庙建筑特色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本文系2017年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科学研究项目“渝东地区传统祠庙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忠县秦家上祠堂为例”(项目编号:YB2017-17)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