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种句式练习.doc
5页各种句式转换方法一、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二、肯定句变为双重否定句 1.方法:双重否定句就是表示肯定的意思,语气比陈述句强烈.那么改写就是在谓语动词前加双重否定词就可以了. 2.常用的双重否定词:没有…不;…无不…;非…不…;…不曾不…;…不能不…;…不会不…等3.双重否定词替换方法:①表示判断是”“了”用“谁也不能否认” ②表示非常肯定一定”“必须”用“非不可”“不能不”③表示不情愿、不得已。
只能”“只好”“只得”用“不得不”④表示全部全”“全都”“全部”用“没有不”“无不”⑤表示推测会”“可能”“能”“应该”用“不可能不”“不会不” 比如:他今天一定来肯定句) 他今天不能不来双重否定句) 我必须工作肯定句) 我不得不工作双重否定句)病人需要去医院肯定句) 病人不能不去医院双重否定句) 4.把肯定句改为多重否定句,表示否定的意思时,使否定成分的个数成奇数个即可例如:我们不得不承认太阳不是绕地球运行的 5.注意:由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或否定的反问句时.千万不要把意思说反了须知: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三重否定还是表示否定(单数否定还是表否定)下列三句是把意思说反了的例子 a.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围绕太阳转这个简单的事实. b.老一辈革命家无时无刻都在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c.难道能否认《红楼梦》不是一部很好的古典小说吗?分析: a出现三重否定由于“否认”的宾语是一个复指短语,本例只能去掉第三重否定“不是” b无时无刻”是把“无”字嵌进“时刻”一词,只能算一重否定,应把“都”改成“不”,才能构成双重否定 c已有两重否定三、缩句方法及习题一、缩句的方法:缩句的基本原则: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最简略的表达“谁干什么”法,二是最简略的表达“谁怎么样”法,三是最简略的表达“谁是什么”法1、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 / 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句式如下:1) ( )的+名词或代词+〔〕地+动词+()的+名词或代词2) ( )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 >如: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2、主语、宾语的附加成分不明显时一般遵循删前留后的原则如: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亮晃晃的奖章学生往往把“她”当成主语主干,而把“胸前”当成附加成分,其实“她”才是限制修饰“胸前”的附加成分,“胸前”是句子的主语的主干这个主语属于偏正结构,根据“删前留后”的原则可以缩成“胸前挂着奖章”类似的还有“爸爸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果园西北角刚刚种着新品种的果树”等3、修饰谓语表示方式方法的词组不要保留如:计谋高明的诸葛亮用巧妙的方法借到了十万多枝箭。
有学生缩成“诸葛亮用方法借到箭”在这种句子中“用……”是一个修饰谓语“借到了”的动宾词组,表示借箭的方式,也应当去掉,缩成“诸葛亮借到了箭”才妥类似的还有“给……”“向……”等也在缩句时要删去如“ 老师给我们讲故事缩成“老师讲故事”4、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连动句、复合宾语句式要保持句子结构不变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或“老人们去钓鱼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如:一个老汉迅速地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来这种句式和上面的不同,“拉过” 不是修饰“坐下来”的表示方式方法的词组,它们都是“老汉”的连续动作,都应当保留缩成“老汉拉过椅子坐下来”5、词语不宜过分精简,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如: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缩句的方法就是减少主要成分的附加成分,而组成一个成分的最小单位是词。
杨梅树”和“甘露”都是偏正关系的词而不是词组,不宜再切割精简所以不能缩成“树吮吸甘露”甚至“树吮吸露”恰当的缩法是“杨梅树吮吸甘露”6、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7、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低下头”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8、“把”字句、“被”字句的句式不能变,“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如:(把字句)捣蛋的可可把崭新的联想计算机弄坏了被字句)崭新的联想计算机被捣蛋的可可弄坏了把”字句和“被”字句在缩句时,如果只保留主语部分,就会出现以下混乱的情形:“把”字句缩成“可可弄坏了”,“被”字句缩成“计算机弄坏了”,所以,在缩句时,一般要把主动者和被动者都保留,而由于汉语语法的习惯,在强调被动者(被字句)时施动者可以省略,所以上面的“把”字句应缩成“可可把计算机弄坏了”,“被”字句可以缩成“计算机被弄坏了”9、过去式、进行式、将来式(趋动式)要注意句意不能改变,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差点儿”、“几乎”、“即将”、“快要”、“将”等应保留。
如:(过去式)粗大的雨点带来了一阵阵潮湿的冷气进行式)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地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将来、趋动式)船晃动得厉害,脸色煞白的他差点儿掉进浑浊的河里在过去式和进行式缩句时,保留表示过去式和进行式的“XX了”、“XX着”才能保持句意不变而在将来式缩句时同样不能删去体现这种意思的词语如果缩成“他掉到河里”就把“还没有掉进河里”的原意改变了这个句子应缩成“他差点儿掉进河里”类似的还有“几乎”“即将”“快要”等词语也同样不能去掉如“我们还将看到更多的巨型船舰”要缩成“我们将看见船舰”等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应该缩成“围裙里兜着火柴”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应该缩成“张老师上了课”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应该缩成“我游览过香山”10、复指成分保留主要词语 复指短语是由两个词或短语重叠在一起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作同一个成分的,彼此有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关系。
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在句子中就是复指成分,缩句时一般可保留表示某某人或某某事物的主要词语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如:蔡希陶伯伯是中国科学院云南植物研究所的老所长缩成“蔡希陶是老所长”再如 “宋庆龄奶奶无微不至地关心少年儿童”应当缩成“宋庆龄关心少年儿童”11、主语、宾语是并列关系的词组应完整地保留例如:“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参加市场开业仪式”应缩成“市委书记和市长参加仪式12、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表示时间、地点(方位)的词组要删除干净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再如“小明在家里做作业”不能缩成“小明在做作业”,应缩成“小明做作业”,因为“在家里”表示方位,做方位状语,应该去掉还有如“我们在上星期举行了田径运动会”中的“在上星期”也应去掉13、关于补语的处理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
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14、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二、缩句示例:第一组:缩句要保留足够简略的主干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A:灯照耀着建筑最简略,正确) B: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不够简略)C: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不够简略)第二组:缩句要保留不改变原意的主干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缩句:A:老人们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 B:老人们爱钓鱼既保留了原意,又足够简略) 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虽保留原意,但不够简略)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缩句: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 B:鸬鹚站在船舷上。
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 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 D、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正确)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缩句 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 B:海棠树开花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使句子失去了确定的时态,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 C:海棠树开满了花改换了主语)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缩句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正确) 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改换了主语) C:柳树上挂冰条儿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 D:柳树挂冰条儿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