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3例的临床体会.doc
5页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3例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收 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中药柴胡 疏肝散治疗,对照组40例则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 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 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 5%, JL不良反应发生 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胆 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关键词:中医药;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其发生原因与胃部大手术后,慢 性胆道疾病和幽门功能失常等有关[1]临床表现多为腹胀腹痛、口干恶 心、食欲不振、反应暧气及便秘等西医对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加强胃排 空功能及抑制胃酸药物,且这些药物存在诸多不良反应,疗效不其满意, 而中医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其疗效已得到广泛的认可我院于2012 年9月〜2015年8月釆用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3例,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 胃炎83例,全部符合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标准[2],并经胃镜检查确 诊。
所有患者均上腹胀痛或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呕吐及烧灼感等症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男32例,女11例,年龄25〜68岁,平均(38土4. 1)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6. 32. 5)岁;对照组40例, 男28例,女12例,年龄24〜70岁,平均(38土3.3)岁,病程5个月〜 11年,平均(7. 13.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 具有可比性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雷尼替丁 0・15g/次,2次/d 餐后口服,吗丁琳10吨/次,3次/d饭前口服,果胶钮胶囊0. 15g/次,4 次/d餐前30min与睡前口服治疗组则采用疏肝利胆和胃中药治疗,用柴 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15g>枳壳10g>白芍10g>旋复花10g>半夏10g> 川苛10g、姜竹茹10g、黄苓10g、生廿草6go对胃痛重者加延胡索或生 蒲黄各10g,脾胃热盛者加淡竹叶10g,脾胃气虚者加党参和白术各10g, 反酸重者加黄连10g1齐l」/d,水煎至300ml, 150ml/次,早、晚餐前0. 5h 服用,30d为1疗程,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3疗效评定[3]①治愈:经治疗后患者胃灼热、腹胀、呕吐等症状 消失、胃镜检查示反流消失,粘液澄清;②有效:经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 基本改善,胃镜检查显示反流减少,粘液变浅;③无效:经治疗后上述症 状及胃镜检查无变化。
总效率:(治愈+有效)/例数X100%o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4.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2检验,P<0. 05为具冇统计学意义2结果2.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 0%,显著高于 对照组的77.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43例经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2例(4. 7%),其中恶心1例,腹泻1例,对照组40例经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 8例(20. 0%),其中腹部疼痛3例,恶心3例,腹泻2例两组不良反应 发生率比较差异冇统计学意义(x2=3. 756, P<0. 05)3讨论反流性胃炎主要山于过多的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为胆汁)反流入胃, 在诸多病因的作用下,含有胆汁、胰液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内,导 致胃粘膜发生炎症,糜烂及出血等属中医学中的“胃月完痛”、“呃逆”及 “瘩证”范畴,肝气犯胃、外邪犯胃及脾胃虚弱为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中医研究认为,患者肝胃久病受伤,劳倦过度,引起阴液不足,对胃部造 成灼伤,从而胃失濡养,阴虚胃痛,而长期胃阴不足导致胃气虚弱,下行 无力,则胃气上逆[4],故临床上多表现为胃灼热、腹胀、呕吐和胃出血 等症。
西医治疗该病主要侧重于抗反流及加强胃的排空功能,常用吗丁琳 及多潘立酮等,其次是抑制胃酸分泌,常用雷尼替丁及奥美拉醴,再次是 保护胃粘膜,常用果胶做等这些药物可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因 其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用依从性较差近年来人们注意到中医药治疗肝 汁反流胃炎的效果,并主张对该类患者以健脾养胃为主,疏肝利胆为辅的 治疗策略国内研究显示,柴胡疏肝易对该病的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 疗效较好,优于酋医常规治疗[3〜5]本组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汁 反流性胃炎43例,并与常规西医治疗的40例进行对照,显示中药治疗的 总有效率为93. 0%,明显高于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77. 5%,且不良反应 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与上述文献报道的结论相一致可见中药治疗胆汁 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柴胡疏肝散中柴胡疏肝理气,枳壳、半夏利胆和胃, 行气降逆,燥湿化痰,白芍理气止痛,旋复屁下气消痰、和胃、降逆止呕, 川茸止痛、活血行气,姜竹菇除烦止呕、清热化痰、降胆汁,泄胆热,黄 苓清热解毒,消炎抗菌,牛甘草具冇益气中和,健脾和胃,保护胃粘膜, 调节诸药的功效诸药合用共奏和胃、行气止痛、疏肝利胆、降逆止呕功 效,从而达到改善症状,增强胃肠蠕动,预防胆汁反流,保护胃粘膜及消 除炎症的作用。
总之,中医治疗肝汁反流性胃炎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孟宪勇•实用消化病诊疗学[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 司,2015: 215.[2] 田应超,吴萍・50例慢性胆汁反流胃炎治疗[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12 (9): 130.[3] 周新宇•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中医治疗体会[J].卫生标准 管理,2015, 6 (7): 230-231 ・[4] 李琼兴.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 医药,2013, 5: 123.[5] 陈思琴.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4, 27 (7): 125-126.编辑/赵恒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