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doc
5页《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一、自读要求1、字词基础知识、文学常识落实2、思考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串联起来的,概括每个部分场景的主要内容3、本文场景描写特点和作用二.教学设想:文章篇幅较长(13000余字),利用早读、课外自读课文,利用一个小时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在大致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第一部分,侧重场景描写方法的分析三.教学步骤(一)作家简介伊凡·蒲宁(Ivan Bunin,1870-1953)俄罗斯作家生于俄国中部波罗涅日市一破落贵族世家由于家境贫困,中学未毕业就步入社会做过校对员、图书馆员、助理编辑等曾受教于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主办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1909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场,于1920年流亡国外,侨居法国直到去世蒲宁的创作生涯始于诗歌1887年(17岁)开始发表诗作,1892年出版第一个诗集,1903年以诗集《落叶》获莫斯科学术院的普希金奖蒲宁的创作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189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天涯》,得到评论界的注意早期作品主要描写中文贵族庄园生活,批判贵族阶级精神上的贫困、堕落,又为其没落挽歌,如短篇小说《田间》(1892)、《安东诺夫卡苹果》(1900)、《末日》等。
1910年,中篇小说《乡村》问世,标志蒲宁的创作视野有了新的变化,由狭窄的贵族庄园转向广阔的社会,更加关心农民和俄罗斯的命运这部作品使他成为俄国文坛上的第一流作家1911至 1913年间,蒲宁又创作了一系列农村生活的在中短篇,如《苏霍多尔》、《欢乐的庭院》、《蟋蟀》、《夜话》、《扎哈尔·沃罗比约夫》、《莠草》等这些作品真实地描写了农村的落后和黑暗,农民的愚昧无知但情调低沉,没有微型机,没有希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了《弟兄们》(1914)和《来自旧金山的绅士》(1915),表现了他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憎恶流亡国外以后,蒲宁的创作仍充满活力,除了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而外,还有将近200篇短篇小说,其中较出色的有《米佳的爱情》、《中暑》、《三个卢布》、《幽蝉的小径》、《乌鸦》和《巴黎》等蒲宁的创作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写作中短篇小说的高手他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生动和谐,富于节奏感,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的文体家”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蒲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二)正音(三)阅读思考:1.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串联起来的?能否给文章的四个部分各起一个名字?线索:小说以时间为线索,从八月写到十一月,将“初秋”苹果成熟的季节、农田丰收的季节、“九月杪起”以及“深秋”初冬时狩猎的季节连缀成四幅如诗如画的图景,描绘出俄罗斯农村秋天的精美景致果园丰收图景 丰收富有图景 狩猎图景 小地主生活图景第一部分:安东诺夫卡苹果成熟的季节,丰收的田园景象。
第二部分:农村当时富庶的景象,人们长寿、富足、心态平和第三部分:狩猎季节的休闲和热闹第四部分:时世变迁,眼前荒僻、萧瑟和破落2.“安东诺夫卡苹果”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安东诺夫卡苹果”是全文的灵魂,与其说它是一种美味的水果,毋宁说它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整篇小说都笼罩在“安东诺夫卡苹果”的馥郁甜香中,作者用回忆的口吻,将我们徐徐带入那个已经逝去的田园梦境中 3.蒲宁作品中的风景描写特点蒲宁作品中的风景描写向来为文学界称道有人说,他作品中的风景描写,比起图画,这篇小说更像电影,因为作者在描绘每一幅俄罗斯风情画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仅有色彩、光影,还有声音、气味,令人身临其境《安东诺夫卡苹果》仿佛一部令人心醉神迷的俄罗斯田园风景记录影片,由一幕幕细腻的工笔画连缀而成,欢娱与感伤的情绪成为整个“电影”的配乐,令小说充满了诗意的氛围 请细读课文第一部分,选择期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内容加以赏析学生阅读讨论)(四)重点赏析(第一部分)1、第一部分中主要从哪两个侧面来写果园丰收图景的?第一段与后面段落之间有怎样的联系?(1)、果园清晨图2)、果园日暮图——这部分作者只是用寥寥几笔勾勒果园清晨图和日暮图的大致样貌,后面部分作者又饱蘸了浓浓的色笔来细描这两幅图画,先略后详。
2.概括这部分景色描写所体现出的特点1)视觉、嗅觉、听觉的结合(2)概括性描写与细节描写(工笔)的结合(3)渲染气氛,表达感情3.赏析提示果园清晨图• 视觉的印象:满目金黄、树叶开始凋零、稀稀落落的大果园、槭树的林荫道• 嗅觉的印象:落叶的幽香以及安东诺夫卡苹果、蜂蜜和秋凉的芬芳• 听觉的印象:“到处是人声和大车叽叽嘎嘎的响声 ——概括性描写果园日暮图• 视觉的印象:满天星斗、沉沉夜色;• 嗅觉的印象:清新空气中的焦油味;• 听觉印象:叽叽嘎嘎远去的车声 ——概括性描写• 生动细节:雇工吃苹果,果园主非但不阻止他,反而还劝他吃:“吃吧,吃个饱,——不吃才傻呢!哪个割蜜的不吃几口蜂蜜在丰年里,人们自然乐善好施,尽情与人分享丰收的喜悦这饱含情味的一笔,透出田园生活中的人情之美 果园清晨图背景:大窝棚树木后面不时地闪过鲜红的衣裙”,这为绿色的果园色调中增添了些许鲜活的色彩前景:人物在“小家碧玉”和“公子哥儿”的群像中,“村长年轻的妻子”成为了作者重点描绘的主角作者用细腻的工笔描绘了她的外貌、穿着,简直是栩栩如生,如见其人用果园主议论她的话来点出她内在的品质:“这小娘们儿可会理财呢”“像这样精明强干的女人现在难得见到了”,这样由外而内地把一个典型俄罗斯农村主妇的形象推到了我们面前。
几个次要人物则在画面的另一边构成一幅买卖图,点出苹果丰收的主题 ——详细描写果园日暮图• 浓墨渲染夜幕图画• 作者用嗅觉和听觉来着色:袭人的“寒气”“新麦的麦秸和麦糠的香气”“樱桃枝冒出的烟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之中,“村里的人语声和大门的吱扭声听起来分外清晰”• 果园里的“篝火”成了这一幕的主角,蒲宁写人影投映在苹果树上的情形逼真又富有生活气息• 深夜的星空下,声音又一次成为主角列车经过时的声音和单管猎枪的枪声被描写得出神入化,平凡的生活场景渗透出些许诗意 ——详细描写§ 雇工吃苹果,果园主非但不阻止他,反而还劝他吃:“吃吧,吃个饱,——不吃才傻呢!哪个割蜜的不吃几口蜂蜜 这是什么描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动的细节描写 § 在丰年里,人们自然乐善好施,尽情与人分享丰收的喜悦这饱含情味的一笔,透出田园生活中的人情之美§ 小结1:§ 以上是对“苹果成熟季节果园”场景的概述这个场景有色泽,有声音,有气味,将我们一下子带入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中这样的场景描写,为小说定下了欢快的、明朗的、清新的格调§ 小结2:这两段描写所体现出的特点§ (1)视觉、嗅觉、听觉的结合§ (2)概括性描写与细节描写(工笔)的结合§ (3)渲染气氛,表达感情§ (4)为下文作铺垫第一部分后面的内容,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可切分出几个场景 ?果园清晨、果园入暮、果园夜深 § 小说是怎样具体描绘“果园清晨”图景的呢?§ 赏析第一部分 的3、4、5段 。
自读,思考)1、 如果说蒲宁为我们描绘的是一幅油画的话,这幅画的背景是什么? 大窝棚 2、这幅画中有哪些色彩? 绿色的果园、红色的苹果、还有“树木后面不时地闪过鲜红的衣裙” 3、这幅苹果丰收图的背景是景物,那么它所要突出的前景就是人物那么这幅图画中有哪些人物?在这么多的人物中,作者侧重描写的是哪一位? “小家碧玉”“公子哥儿”“村长年轻的妻子”“男孩子们”“人们” 村长年轻的妻子 4、这幅场景的情感基调如何?基调:热烈、欢快,充满丰收的喜悦§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描写 这个场景 的? § 1、依然有视觉的印象、嗅觉的印象和听觉的印象 § 2、 色彩的渲染 § 3、侧重动态的描绘 详细描写§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 “村长年轻的妻子”的? 从她的外貌写到她的内在品质——“这小娘们儿可会理财呢!”“像这样精明强干的女人现在难得见到了……” 3、4段中人物的行为似乎跟安东诺夫卡苹果都没有什么关系,在这幅画中,作者是怎样点出苹果丰收这个主题的? § 由“男孩子们”“人们”在画面的另一边买卖苹果来点出苹果丰收的主题的 欣赏 果园入暮图(省) 4、你怎么认识“在黑魆魆的果园深处,出现了一幅童话般的画面,那情景好似在地狱的一角一般”?§ 点拨:这并不带给人恐怖、诡异的心理感受,相反,蒲宁把人影投映在苹果树上的情形写得十分逼真而富有生活气息,让人觉得很有情趣,突出了“童话般的画面”的神奇。
鉴赏“果园夜深”图该场景侧重对什么进行描写,分析其特点和作用自由朗读,思考)§ 声音(找出具体的句子)§ 特点:以声写静 ,动静相宜,出神入化§ 作用:写出了平常生活场景的诗意我”“朝天开了一枪” ,果园主却说“嘿!你真棒!” ,为什么?点拨:“我”开枪是“冒冒失失地”,也许是想听听深夜果园的声音,而“果园主”却以为“我”开枪,是为吓唬糟蹋丰收的果实的人:“少爷,再吓唬一下,要不可够呛!他们又会爬到围墙上来把梨全都摇落下来……”这误会,本来就富有生活情趣§ 小结 小说的第一部分,选择了安东夫卡苹果成熟季节的场面来描写,注重了详略的安排,注重了细节描写 ,注重了多角度绘,注重了色彩的渲染,注重了动静结合,使平凡的生活场景渗透出层层深意 赏析第二部分,感受作者难舍贵族情结 § 在小说的第二部分,作者以农谚和抒情性的语句引领,过渡到田野丰收的图画上去作者极力描绘了农村当时的富庶,人们的长寿、富足、心态平和在细腻的描写之后,又由实入虚,将自我纳入了那幅生活图景中,想象自己作为一个庄户人的生活1、第二部分中主要从哪两个侧面来写果园丰收图景的?(1)、富裕庄户生活图2)、中等贵族生活图2、概括这部分景色描写所体现出的特点。
1)虚实结合 (2)远近结合,描写有序 (3)具有象征性富裕庄户生活图用素描的笔法忠实地临摹了庄户人家的富有景象:“打麦场旁边,辟有一方方的大麻田,大麻又密又壮,连成黑压压的一片;打麦场上耸立着谷物烤干房和禾捆干燥棚,房顶铺得整整齐齐,犹如梳理过的头发;谷仓和仓库都安着铁门,里边存放着粗麻布、纺车、新皮袄、嵌有金属饰件的马具、箍着铜箍的斗大门上和雪橇上全都用火烙上了十字架我至今还记得,我那时曾经觉得当个庄户人是件异常诱人的事 中等贵族生活图§ 1、 “庄园并不大……是何等的舒适惬意呀!” 这一段文字描写的是姑母的庄园,这个庄园中实行的依然是农奴制,这个庄园的主人也就是“我”的姑母过的仍然是一种“中等贵族的生活方式”那么在作者的笔下,“我”的姑母的庄园具有什么特点呢? § 古老、坚固,富有生命,永远不会有倾圮之日或许姑母的“宅第”就是作者心目中的贵族生活的理想形象 § 2、在这样一座古老、坚固,富有生命,似乎永远不会有倾圮之日的庄园中,姑母的生活如何呢?一起来读一读描写姑母的“中等贵族的生活”的语段本部分最后一段)§ (1)这屋里的摆设有什么样的特点? § 有着贵族的华贵、矜持和气派。
丰盛的晚餐则是贵族奢华气派的最好诠释 § (2)怎么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这个庄园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