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3部分选择题标准练2.pdf
6页选择题标准练二 7CO2和 CH4催化重整可制备合成气,对减缓燃料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反应历程示意 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成气的主要成分为CO 和 H2 B既有碳氧键的断裂,又有碳氧键的形成 C吸收能量 DNi 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 答案C 解析由图示可知CO2和 CH4在 Ni 催化作用下,最终生成 CO 和 H2,故 A 正确;化学反应 的过程中存在构成反应物中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键的形成,由图示可知 过程中既有碳 氧键的断裂,又有碳氧键的形成,故B 正确; 的能量总和大于的能量总和,则 的 过程放出能量, 故 C 错误; 由图示可知CO2和 CH4催化重整生成 CO 和 H2的过程中Ni 的质 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则Ni 为催化剂,故D 正确 8某抗肿瘤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吲哚的分子式为C8H6N B苯甲醛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 C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苯甲醛和中间体 D1 mol 该中间体,最多可以与9 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C 解析根据有机物中碳原子成键特点,吲哚的分子式为C8H7N,故 A 错误;苯环是平面正六 边形, CHO 中 C 是 sp2杂化,立体构型是平面形,因此苯甲醛中所有原子可能全部共面, 故 B 错误;苯甲醛中含有醛基,能使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时,出现红色沉淀,中间体中 不含醛基, 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无现象,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苯甲醛和中间体, 故 C 正确;1 mol 中间体中含有2 mol 苯环和 1 mol 碳碳双键, 因此 1 mol 中间体最多与7 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D 错误。
9 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 )的反应, 并验证 SO2的性质, 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 B 中酸性 KMnO4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B实验结束后可向装置A 的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以检验生成的Fe 2 C装置 D 中品红溶液褪色可以验证SO2的漂白性 D实验时将导管a 插入浓硫酸中,可防止装置B 中的溶液倒吸 答案B 解析铁丝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因为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装置 B 中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故 A 说法正确;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2的漂白性,故 C 说法正确;导管a 的作用是使内外压强相同,防止装置B 中的溶液倒吸,故D 说法正确 10固体表面的化学过程研究对于化学工业非常重要在 Fe催化剂、 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合成 氨的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2和 H2分子被吸附在铁表面发生反应 B. 吸附在铁表面的N2断裂了 NN 键 CNH3分子中的NH 键不是同时形成的 DFe 催化剂可以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D 1125 时,改变0.1 molL 1 弱酸 RCOOH 溶液的 pH,溶液中 RCOOH 分子的物质的量分 数 (RCOOH) 随之改变 已知 (RCOOH) c RCOOH c RCOOH c RCOO ,甲酸 (HCOOH) 与丙酸 (CH3CH2COOH) 溶液中 (RCOOH) 与 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 M、N 两点对应溶液中的c(OH )比较: 前者后者 B丙酸的电离常数K10 4.88 C等浓度的HCOONa 和 CH3CH2COONa 两种溶液的pH 比较:前者后者 D将 0.1 molL 1 的 HCOOH 溶液与 0.1 mol L 1 的 H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Na )c(HCOOH) c(HCOO)c(OH)c(H) 答案B 12中国科学家用蘸墨汁书写后的纸张作为空气电极,设计并组装了轻型、柔性、能折叠的 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甲,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纸张中的纤维素作为锂电池的负极 B充电时,若阳极放出1 mol O2,则有 4 mol e 回到电源正极 C开关 K 闭合给锂电池充电,X 对应充电电极上的反应为Li e =Li D放电时, Li 由正极经过有机电解质溶液移向负极 答案C 解析可充电锂空气电池放电时,纸张中的石墨作锂电池的正极,纤维素不导电, 故 A 错误; 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2O22e =O 22Li ,若阳极放出 1 mol O2,则有 2 mol e 回到电源正极,故B 错误;开关K 闭合给锂电池充电,电池负极X 接锂电池的负极,X 对 应充电电极为阴极,阴极上的反应式为Li e=Li,故 C 正确;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 动,Li 由负极经过有机电解质溶液移向正极,故 D 错误。
13A、B、C、D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A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 子层数的2 倍, C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与其他各层电子总数之和相等,A 和 B 的原子序数之和 等于 D 的质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 A、B、C、D 能形成的含氧酸中,D 的含氧酸酸性最强 B简单离子半径:BCD C四种元素均能与氢元素形成共价键 D在一定条件下A 的单质能与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 答案D 解析由题意, A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则 A 为 C 元素; C 原子次外层电 子数与其他各层电子总数之和相等,则C 为 S 元素;由A、B、 C、D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可知D 为 Cl 元素;由 A 和 B 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D 的质子数可知,B 的 原子序数为17611,则 B 为 Na 元素 B 为 Na 元素,金属元素不能形成含氧酸,Cl 元素 的含氧酸中既有弱酸又有强酸,次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弱,故A 错误; B、C、D 均为第三周 期元素,硫离子半径最大,钠离子半径最小,故B 错误;钠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氢 化钠,氢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只有离子键,故C 错误;碳的单质在加热条件下与浓硫酸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故D 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