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翻译家的傅雷.ppt
20页第九组,-------,谈傅雷,大汉风神只此鲲,内容,一 傅雷简介及作品,二 傅雷谈翻译,三 作品赏析,四 彦琮、傅雷翻译思想比较研究,五 小结,一 傅雷简介,傅雷(1908.03.30 - 1966.09.03),字怒安,上海南汇人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主要作品,巴尔扎克 《亚尔培萨伐尤》,1946年,1949年; 《欧也妮·葛朗台》,1949年; 《高老头》,1950年; 《贝姨》,1951年,1954年; 《邦斯舅舅》,1952年,1953年; 《夏培尔上校》,1954年; 《雨儿胥·米露埃》,1956年,1958年; 《搅水女人》,1962年,1979年; 《幻灭》,1978年; 《妇女研究》,1987年; 《赛查·毕皮罗托衰记》,1989年; 《巴尔扎克全集》年); 《约翰·克里斯多夫》,1937年 《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 《托尔斯泰传》,梅里美,,《嘉里美科隆巴》,1953年,1954年伏尔泰,《老实人》 ,1955 年《扎第格》 ,1956 年《伏尔泰小说选》。
1980年,,傅雷家书,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 子《傅雷家书》出版十八年 来,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发 行已达一百多万册,曾荣获“全国 首届优秀青年读物”(1986年),足 以证明这本小书影响之大,《傅 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 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 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傅雷谈翻译,,译本的选择,1.傅雷认为译书如同交友, 性情气质相近者方可成为为知己非诗人决不能译诗, 非与原诗人气质相近者, 根本不能译那个诗人的作品” 2.傅雷还指出译者对作品的热爱程度及其艺术修养高低是选择译本的重要尺度,而实践则是测试自己与原作是否“适应”的唯一途径 3其他很多客观因素也影响到傅雷对译本的选择, 比如意识形态、译书目的和读者需求等, 傅雷作为一个热诚的爱国者, 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译事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 试图用作品来鼓舞广大青年勇敢面对苦难并奋起抗争理解与表达标准,第一 理解要“化为我有” “ 事先熟读原著,不厌其烦,尤为要著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笔,是为译事基本法门第一要求将原作(连同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等)化为我有,方能谈到译”。
第二 表达要“传神达意”“领悟为一事,用中文表达为又一事 1.“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那么原文的意义与精神,译文的流畅与完整, 都可以兼筹并顾,不至于再有以辞害意,或以意害辞的弊病了 2.傅雷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为座右铭,以极其严肃的态度从事文学翻译他认为,“翻译工作 要做得好,必须一改再改三改四改”“文字工作总难一劳永逸,完美无疵 ” 3.重视译文其它附件部分,诸如索引、后记、注解和译文序等对于“传神达意”有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和形式3.“神”与“形”的和谐,1)“重神似不重形似” “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傅雷《高老头·重译本序》1951 “愚对译事看法实甚简单, 重神似不重形似傅雷致罗新璋的复信 1963 重神轻形? “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要求传神达意,铢两悉称,自非死抓住字典,按照原文句法拼凑堆砌所能济事.”---傅雷《高老头·重译本序》,(2) “神”与“形”的和谐源于译者的再创造 “译书的标准应该是这样,假设原作者是精通中国语文的, 译本就是他使用中文完成的创作。
傅雷曾致信宋淇说, 创造的人不能老打句法的主意, “ 以致阻遏文思, 变成‘见其小而遗其大’ ,一味的只想着文法、句法、风格, 决没有好的创作可能 “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硬拗口之病” 但当时新文化所推崇的白话文仍处于有待完善的阶段,跟“外国语文,在丰富、变化上面差得太远”,“只能达意,不能传情” 不足以表达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再现原作生动的内容、时空的差异和语境的不同“非杂糅各地方言不可”,在白话文中加入方言 、行话、文言和“旧小说套语”等办法来转达原文的风格和“神韵”,使之“水乳交融,语言流畅” 当中文不足以表达原作信息时, 傅雷又提出在翻译中要“ 采用西洋长句” , “创造中国语言, 加多句法变化”4.不可译问题,“两国文字词类的不同,句法构造的不同,文法与习惯的不同,修辞格律的不同,俗语的不同,即反映民族思想方式的不同,感觉深浅的不同,观点角度的不同,风俗传统信仰的不同,社会背景的不同,表现方法的不同以甲国文字传达乙国文字所包涵的那些特点,必须像伯乐相马,要‘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高老头重译本序》,作品赏析,Charles emporta donc….le plus jolis de pairs. Il emporta sa collection de giles les plus ingenieux….Il emporta toutes les varietes de cols cravates en faveur a cette époque. Il emporta deux habits de Buisson…Il emporta sa jolie toilette d’or,….Il emportases colifichets de dandy,… 因此,查理带了巴黎最漂亮的猎枪,…… 他也带了全套最新奇的背心……还有当时风行的各式硬领与领带,名裁缝蒲伊松做的两套服装……。
一套华丽的纯金梳妆用具也随身带了凡是花花公子的玩艺儿,都已带全,……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彦琮、傅雷翻译思想比较研究,彦琮与傅雷翻译思想的相通之处 ( 一) 译者要热爱作者及原作 彦琮对翻译活动的主体提出了“八备”说八备”说的第一条即要求译者要“诚心爱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也就是说,佛经译者对待佛教要虔诚,要热爱佛教,并立志帮助他人,要献身佛经翻译事业,不怕费时费力 傅雷在《翻译经验点滴》一文中说: “选择原作好比交朋友: 有的人始终与我格格不入,那就不必勉强;有的人与我一见如故,甚至相见恨晚 二) 译者要广泛涉猎,并注重文学修养的培养彦琮“八备”说的第四条“旁涉坟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第八条“薄阅苍雅,粗谙篆隶,不时此文”,主要针对译者的文学修养提出了要求他认为,译者应当博览经史,通晓各种世俗学问,同时要提高文学修养,这样才不会使译笔生硬.虽然在傅雷看来,包括“taste”、“sense”在内的译者的文学天赋大半是“非学而能”,是天生的,但他并不否定后天努力对于提高文学修养的推动作用他强调,译者在研习外文的同时,要注重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他建议译者多读一些旧小说,从而扩充自己的词汇量,丰富译者表达方式,熟悉中文固有的句法和行文习惯。
他特别提出,译者应当阅读古典名著《红楼梦》,( 三) 译者要专心于翻译事业,淡泊名利彦琮“八备”说的第六条是“沉于道术,淡于名利,不欲高衒”即译者要潜心研究佛经,淡泊名利傅雷一生译著等身,堪称是中国翻译界屈指可数的大师级人物但他一生只是闭门译书,与世无争,对于名利一向看得很淡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中说: “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 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都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小结,傅雷一生体现了一个“ 真”字,他对人“ 真,’对工作“ 认真” 真”是他最大的特点他一生用心血凝结成的文字, 正是他对祖国的“ 真” , 对读者的“ 真” , 对艺术的“ 真” 的真情的奉献傅雷留给世人的五百多万字的译作是一笔无法估价的精神遗产, 是对中国翻译事业作出的不灭的贡献, 也是他的翻译观的鲜明写照, 那字里行间, 充分体现了他对翻译事业的忠诚, 对读者的热爱和对翻译艺术的不懈追求傅雷曾特意从一本专论莫扎特的书里译出一段寄给傅聪, 我们在此不妨借用一句对傅雷的翻译观作一 个总结他的译作是他“ 灵魂的小影”,,,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