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阳长征东路跨清河桥工程项目部盖梁施工专项.doc
19页盖梁施工方案1、 编制依据⑴ 襄阳市小清河大桥工程施工设计图;⑵ 襄阳长征东路跨清河桥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⑶ 襄阳市小清河大桥前期施工调查报告;⑷ 现行行业规范、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T B01-2003)《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JTG/TB07-01-200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其它现行规范、标准2、 工程概述2.1 工程概况小清河大桥位于襄樊航空路与洪家沟铁路编组之间,桥轴线与小清河河中线斜交,斜交角度达59,整体线型呈“S型”,全长482.83m,其中主桥长80m,宽30.2m为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两岸引桥全长402.83m,宽26m,为单箱双室现浇连续箱梁结构桥西岸接市长征路,由西南向东北沿规划路跨越清河西路、西岸大堤、小清河、东岸大堤、清河东路,接汉江一路落地本桥共有17个桥墩、2个桥台,其中桥墩基础均采用分离式矩形布置,桥台采用整体式布置,呈U型状全桥共有盖梁16个,分布在4#-7#墩、10#-13#桥墩盖梁共计混凝土218.144m3,钢筋34.408t,模板301.75m2 ,具体见下表。
盖梁工程数量 表2.1-1墩/台编号盖梁形状承台尺寸(m)混凝土混凝土量(m3)钢筋量 (t)模板量 (m2) 4# 矩形 6.8*2.2*1.0 C35 29.92 3.536 65.92 5#-7#矩形6.8*1.8*1.0C3573.4412.899103.210#-12# 矩形 6.8*1.8*1.0 C3573.44 12.899 103.2 13# 矩形6.8*7.6*3 C35 41.344 5.074 29.432.2 气象、水文条件襄阳市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南北过渡的特点,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多年平均降雨量910mm,暴雨多集中在5-10月一年中6、7、8三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7℃左右,极端最高温度41.4℃,12月—2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4℃,极端最低气温-16.5℃,多年平均气温16.4℃,多年平均蒸发量1221.7mm桥位区地表水主要为小清河河水,河流流势平缓,水量平常较小,经现场测量,水深最深达到8m,水流速度为8m/min,现状水位62.24m,百年一遇最高洪水位67.77m,1998年洪水水位达到64.5m,漫过了河滩。
桥址区紧邻汉江,距汉江约1公里,江水流势较平缓,水量较大为当地的主要生活和生产用水水源河流依靠次级支流及大气降雨补给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是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赋存于小清河河谷及漫滩阶地表层砂卵石层中,透水性和含水性好,含丰富的孔隙水,与小清河及汉江有密切的水力联系承压水水位埋深1.7-2.7m,标高为63.26-63.33m根据襄阳市区水位长期观测资料,场区地下承压水水位变幅可达1.0m场地地下水类型以赋存于卵砾石层中孔隙承压水为主,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2.3 地质、地貌情况桥址区在地貌单元上属于汉江支流小清河一级阶地,桥址区两岸地形平缓开阔场区地层的构成及特征表 表2.3-1地层编号岩土名称年代成因层顶埋深(m)顶板高程(m)层厚(m)颜色状态湿度压缩性包含物及特征①填土Q ml0.063.24~67.220.40~4.20褐色、灰褐色松散稍湿高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含较多建筑、生活垃圾回填时间短,大多为两年以内②粉质粘土Q4al+pl0.40~4.2061.87~66.221.00~6.60黄褐色、褐色可塑稍湿高局部夹较多粉土粉砂团块、条带。
除河床部分缺失外,全场都有分布③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砂Q4al+pl0.00~8.7057.37~63.120.50~10.00青灰色软塑-可塑湿高主要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局部可见较多粉细砂团块及条带,下部含砂较多,含腐殖质,具臭味全场为均有分布 均有分布④-1粉砂Q4al+pl6.30~11.5052.44~58.620.80~6.20青灰色稍密-中密饱和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组成,局部夹少量粉质粘土团块,含腐殖质,具臭味仅K2、K8、K9、K12、K26、K40、K42、K56、K57、K65及K69等钻孔揭露④-2砾砂Q4al+pl3.00~11.5051.81~58.541.60~7.10青灰色松散—稍密饱和主要由粉细砂组成,含砾量约30%左右,局部含砾量较大,粒径多为0.2—2cm⑤-1圆砾Q4al+pl7.00~14.0046.24~57.221.00~9.00青灰色、灰褐色松散-稍密饱和主要由硅质岩、白云岩等组成,含砾量约50—65%,其间泥沙质充填,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一般,呈次棱角状,局部含砂量较大⑤-2圆砾Q4al+pl12.00~17.6045.14~52.930.70~18.10青灰色稍密饱和主要由硅质岩、白云岩等组成,含砾量约55%左右,其间泥沙质充填,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一般,呈次棱角状,含砂量较上部大。
⑤-3圆砾Q4al+pl12.00~30.1034.52~53.151.90~16.60青灰色中密-密实饱和主要由硅质岩、白云岩等组成,含砾量约60-80%左右,其间泥沙质充填,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一般,呈次棱角状局部可见少量透镜状泥沙质团块⑥粉砂Q4al+pl21.00~37.7026.92~45.270.80~7.70黄褐色、黄色中密饱和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组成,砂质较纯净局部见少量砾石⑦圆砾Q4al+pl17.00~38.5026.12~49.073.60~33.84青灰色密实饱和主要由硅质岩、白云岩等组成,含砾量约60-80%左右,其间泥沙质充填,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一般,呈次棱角状局部可见少量透镜状泥沙质团块全场均有分布⑦-1细砂Q4al+pl37.30~50.7013.67~27.230.80~4.00青灰色中实饱和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组成,局部夹少量粉质粘土团块,含腐殖质,具臭味呈透镜状分布,仅K69、K57、K46、K8孔揭露⑧卵石Q4al+pl35.60~56.309.04~28.985.50~26.10青灰色、灰黑色密实饱和主要由石英岩、白云岩等组成,含砾量约80%左右,卵石含量约50-70%,揭露最大粒径约9cm,粒径大都为3-4cm,磨圆度一般,分选性一般,期间泥沙质充填。
⑨砾砂Q4al+pl58.80~58.905.91~6.011.40~3.00灰黄色 中密饱和主要由粉细砂组成,含砾量约30%左右,局部含砾量较大,粒径多为0.2-2cm仅K4、K8孔揭露3、施工部署及组织机构3.1 施工组织机构在施工过程中实施项目管理,做到统一计划协调、统一组织指挥、统一物资供应、统一资金收付、统一对外联络五个统一工程施工中组建中铁上海工程局襄阳长征东路跨清河桥工程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1人、项目副经理1人、总工1人,负责工程施工管理项目经理部各职能部门分为:办公室、工程技术部、工程经济部、物资设备部、安全质量部、财务部、试验室在项目经理的直接领导下相互协调,高质量完成各项施工技术管理襄阳长征东路跨清河桥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王小波项目书记:刘进春副经理:杨占项目总工:张国威工程部8人试验室2人工经部3人财务部2人安质部1人物设部4人办公室1人脚手架班组养护班组模板班组钢筋班组混凝土班组图3.1-1 施工组织机构体系图 3.2 施工任务划分施工作业层(队伍)按专业划分为脚手架班组、模板安装组、钢筋班组、混凝土班组、混凝土养护班组,各施工队直属经理部领导,配置相关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按任务划分、统一指挥、独立施工、相互协调,共建精品工程。
施工任务划分见下表3.2-1施工任务划分表 表3.2-1序号施工班组 施工内容1脚手架班组负责盖梁施工脚手架的搭设,加固 2模板安装组负责盖梁模板加工、安装、加固、拆卸3钢筋班组盖梁钢筋的加工制作、焊接、绑扎安装 4混凝土班组盖梁混凝土浇筑全工程5混凝土养护负责已施工盖梁的养护4、施工准备4.1 作业条件施工区域内“三通一平”工作要到位施工前,首先要联系好水、电接入点施工便道设置在桥梁两侧,宽度暂定10m,下部采用30cm建筑砖渣填筑,碾压密实,顶部采用10cmC20混凝土浇筑盖梁施工前要回填承台基础,采用挖掘机回填密实4.2 技术准备在盖梁施工前,技术人员要根据施工方案编制技术交底,编写物资材料计划,做好盖梁的测量定位工作,并及时交与施工队伍,组织大家对技术交底进行学习4.3 物资准备物设部应根据物资材料计划组织相应的物资材料、机械设备及时进场,提前进行相关材料的检测和机械的调试,为后续施工做好准备工作4.4 试验准备试验人员要及时对进场材料、设备进行相关试验检测,检测结果及时报送监理部门,对于不合格的及时上报、处理4.5 人力、物力准备人力、物力投入情况 表4.5-1名称规格要求数量备注履带挖掘机220KW1台汽车吊QY251台振捣棒插入式振捣棒3台 钢筋切割机GQ-402台 钢筋弯曲机GW-302台钢筋调直机1台 电焊机BX3-5006台 钢筋工20人架子工8人模板工6人其他工种16人5、施工工艺5.1 工艺流程施工准备 脚手架搭设 底模安装 测量放样 钢筋绑扎 侧模安装 模板加固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养护。
5.2 具体施工工艺⑴ 施工准备施工前,首先回填下部承台基础采用挖掘机分层回填碾压,最后采用水夯法夯实,保证回填的质量回填前清除坑内的建筑垃圾,排除坑内的积水,待底部晾干后再回填回填过程中严禁机械碰撞已浇筑的构筑物,现场要有专职人员指挥施工前安排工人凿毛墩柱顶面,保证混凝土连接的密实性 ⑵ 脚手架搭设脚手架采用φ48mm*3.5mm碗扣式脚手架,脚手架搭设间距60cm*60cm,底部采用底托支撑,顶部采用顶托,顶托最大升高度30cm,底托最大提升高度20cm钢管应平直光滑、无裂纹、无锈蚀、无分层、无结巴、无毛刺等,不得采用横断面接长的钢管在搭设脚手架前,必须对脚手架杆配件进行严格的检查,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杆配件脚手架顶部纵向采用并排的双钢管,间距60cm,横向采用2 8cm*8cm方钢,间距10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