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北叙事曲-——神朔铁路保府黄河桥建设生活二三事.doc
3页1记者走黄河·神朔铁路保府黄河桥陕北叙事曲——神朔铁路保府黄河桥建设生活二三事■本报记者 陈金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题记见了你们格外亲4 月 9 日上午,我和本报记者邹萍萍、一公司宣传部长祁小刚一起,在神(木)府(谷)高速公路碛塄(qì léng)黄河桥项目部办公室主任程军明和司机李宝祥的陪同下,前往项目部所在的府谷对岸的保德,拍摄我们十六年前修建的神朔铁路保府黄河大桥神朔铁路保府黄河大桥,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与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之间,桥式布置为:12×32 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48 米+8×80 米+48 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14×32 米预应力混凝土 T 型简支梁;桥长 1488.48 米1990 年 1 月 20 日开工,1995 年6 月 27 日竣工由当年的铁道部大桥局一处三队修建从保德岸一户人家旁边的一个小巷里穿过,沿一斜向的小径爬上坡顶,神朔黄河桥和桥那头山顶的两座宝塔、富有陕北特色的民居尽收眼底桥头一片梁侧面用白色油漆书写的宋体大字“铁道部大桥局一处承建”清晰可见神木、府谷富产优质煤,神朔铁路是为运煤而建的,因而运输异常繁忙。
三五分钟即有一辆火车通过,所以想拍一张火车过大桥的照片,时机并不难找桥头两侧的民居很有特色,虽不是窑洞,但多是典型的陕北窑洞风格我们走进一户人家想看个究竟,里面住的是一位 16 岁的初中生,是租住的村民的房子李师傅竟然能说出房东是谁从另一侧较平坦的小径下坡,穿过一座有 200 多年房龄的破败的老民居,和一排典型的陕北民居,下到山脚居民区,忽有一大个子男子对着李师傅喊“祥子” 此人姓王,是王家滩的老居民,李师傅在那修桥时与他熟识走到十字路口拐弯处,一大群边晒太阳边聊天的村民一起跟李师傅打招呼,让他过去玩李师傅说,这会在工作,没时间据介绍,当时村子里有 1000 多号人,李师傅几乎都认识,村里的人也几乎都认识他,但都只叫他“祥子” ,并不都知道他的真名来到正街靠近桥墩的地方,李师傅指着一栋两层的房子告诉记者,这就是我们当年建桥工人居住的地方,现在的结构还是原样,只是墙面上贴上了瓷砖说完刚迈腿,又有人喊“祥子” ,李师傅介绍说,这是原来的村委会老主任王来喜王主任接过话茬说,年纪大了,现在只是副主任了于是两个人问寒问暖,问子女,问家庭,问工作王主任的房子紧挨着刚才说的那栋房子,我没问,不知桥工们原来租住的是不是他家的房子。
王主任指着马路对面的几间房子说,那个地方原来就是你们的混凝土加工厂当时的桥工与村民都很熟悉,友好往来,互通有无,亲如一家神朔铁路保府黄河桥 1989 年开工,1996 年完工,当年参加建设的职工有 300 多人该桥开工 20 年之后,在它的下游与其相距 13 公里处,又一座黄河桥――神府高速碛塄黄2河桥开工了当年的建桥人有 9 位像李师傅一样的老职工,又回到了府谷,在这里重温着当年的故事,创造着新的辉煌这 9 位职工的名字是:李延刚、徐金洲、李宝祥、袁景国、樊旭东、胡郑桥、于贵君、梁妙君(女) 、杨奇君、宋风丽(女) 其中于贵君和梁妙君(女) 、杨奇君和宋风丽(女)在该桥结为连理,成为了让人羡慕的双职工七人牵手“兰花花”过去的陕北,人们只靠贫瘠的土地生存,因为缺水,多是望天收,非常贫穷我们建桥工人过去后,当地人觉得我们大桥人见多识广,有钱,据说讲个外地的浪漫故事,给个大白馒头,当地姑娘就能跟着走我们的工人在那里,建一座桥梁,树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拓一方市场,也娶了一方姑娘神朔铁路保府黄河桥建好后,七位桥工牵走了七位“兰花花” ,成为了一段佳话这七位幸运的桥工分别是:徐金洲、李宝祥、樊旭东、刘德桥、贺战强、任世平、刘立文。
第一个娶当地“兰花花”的是徐金洲,现在是神府高速碛塄黄河大桥项目部的工程师徐金洲是当年神朔铁路黄河大桥项目的测量组组长,长得白白净净,因为工程测量先行,在大部队还没到来之前,徐金洲就先到了当地因驻地还没建起来,就住在府谷宾馆,两个月下来,与宾馆的服务员擦出了火花,服务员就“叫声哥哥带我走” 于是工程完了,这位服务员就跟着徐金洲到了郑州1994 年徐金洲定为工程师之后,爱人孩子的户口就都转到了郑州在那个年代,户口是个大事,解决了也算圆满这次重返故地修桥,徐金洲到达府谷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探望老丈人现任神府高速碛塄黄河大桥项目部的司机李宝祥,原是神朔保府黄河桥的测量工,保德岸的测量小组长、领班,住在县城边上当时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不像现在有网络,但当时工作都三班倒,休息时间比较多,加上当时时兴跳舞,下班后李宝祥便和同事三五成群去县工人文化宫的大众舞厅跳舞李师傅是个活跃分子,善于交际,一来二去,就认识了后来的爱人爱人的家在保德李家卯,也就是李师傅陪记者参观神朔黄河桥时乡亲们集体跟他打招呼的地方撤离工地时,当小学教师的爱人办理了停薪留职,跟他到了郑州可以想见,在当时有个稳定职业不易的情况下,办理停薪留职需要多么大动力,我们大桥人对当地人的吸引力该有多大。
当年的钳工樊旭东,现是神府高速碛塄黄河大桥项目部保德岸梁场的管理队长他的情况与李宝祥类似,现在过得很幸福任世平是当时的副队长,保德岸的负责人,因工作关系,跟地方上打交道比较多,可能那时就有了心仪的“兰花花” 老伴去世后,1997 年他又回到保德,在那里成家并安家,开了个小旅馆,安度晚年现在已是 70 多岁的老人了贺战强,当时是个电工,20 多岁,顶职到大桥局一处工作建神朔保府黄河桥时娶也了当地的媳妇,工程完工后,他辞职留在了地方听说事业发展得不错大桥局重返府谷,他利用他的人脉资源帮了不少忙毕竟大桥局也算他工作上的娘家,这层感情是抹不掉的刘德桥,当年的装吊工,也是跳舞认识了一个当地姑娘,这姑娘后来成了他的爱人,并为他生下一对双胞胎,遗憾的是生小孩时留下后遗症,过早地去世了我们都是神枪手3采访结束后,我们从府谷返神木是沿黄河走的,一路除了看到陕北的民居,壮美的黄土高原,还看到几只石鸡和野鸡石鸡见到车来并不慌张,胜似闲庭信步野鸡则扑 楞 着美 丽 的 翅 膀 贴 地 飞去同行的神府高速碛塄黄河大桥项目部办公室主任程军明提示说,以前在神朔铁路保府黄河桥工地,活跃着一支打猎的队伍听到这话,开车的李师傅打开了话匣——当时工地业余时间多,但娱乐活动不多,而当地山区野兔等野生动物比较多,桥工们便想到了打猎。
最初的猎枪是自己制造的,后来就全是买的了李师傅的那支爱枪花去他1400 块钱,还是挺贵的不过收获也挺大他们买来摩托车的电瓶,和手电筒一起加工成可以戴头上的自制照明灯,夜里,他们就邀几个同事去保德附近的山上打猎他说最辉煌的一次,是 3 人出去,一晚上打了 48 只兔子,他一个人就打了十几只我问那多兔子吃得完吗?他说,一部分送给食堂,一部分送给别人了打猎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吃,而是一种爱好再就是当你发现奔跑的兔子,一枪将其撂倒,很有成就感这也是一种享受不过他强调,野兔肉非常好,人体消化率可达 80%以上开始也很爱吃的,后来吃多了也就不稀罕了我问,也打石鸡吗?他说平常不打,只是有人想吃时才打几只他强调,那时可不是非法持有枪支,全是公安部门批准了的,购枪证、持枪证一应俱全1991 年买的枪可 1997 年公安部门把枪都收了去,说是代为保管,实际上就是没收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神朔保府黄河桥采用挂篮施工,据说这在大桥局是第一次,至少在一公司是第一次,这为以后的武汉长江二桥等桥的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武汉长江二桥也由一桥处施工的,也是采用挂篮施工后来的大广高速开封桥等工程也是用挂篮施工也许现在挂篮施工是常用的施工方法了,但当时还是有开拓性。
当时的技术员柴俊儒、王朝平、张小禹后来都调到武汉长江二桥工作张小禹还担任了武汉长江二桥的副总工程师,这对顺利推进该桥的建设都起了重要作用当年在处指挥部负责施工设计优化的王朝平,现在已是一公司副总工程师现在神府高速碛塄黄河大桥项目部的书记李延刚也是从当年的一个技术员成长起来的当时的副队长李富仓,后来成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去年 9 月,他还专门从西安千里迢迢地赶过去,在神朔保府黄河桥周边转了两个小时,看了看他当年修的桥,和他生活了五六年的地方五六年在人的一生中不算短,而且那时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候从这座桥梁工地走出了一批人才2012 年 4 月 16 日夜初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