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博物馆防盗有术.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72000228
  • 上传时间:2022-04-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5.5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博物馆防盗有术                    文/阿碧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今的博物馆安防措施已经成为一个集成体系,声,光,电和生物识别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都会被直接整合运用到安防技术中窃案频发博物馆是一个地区、城市、国家的文明象征,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博物馆文物安全问题始终受到高度重视2011年5月9日故宫窃案发生后,国家文物局紧急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尽快查补全国博物馆的安防措施其实,世界各地大大小小各种博物馆盗窃案始终没断过自从有博物馆以来,就有一些犯罪分子把罪恶之手伸向珍贵的藏品1992年9月,开封博物馆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文物偷盗大案,价值超过亿元的69件文物珍品被盗1996年8月8日,犯罪分子撬门剪锁潜入甘肃省永昌县博物馆,盗抢文物15件后逃离,其中三级文物13件,一般文物2件2002年7月21日,一伙歹徒以观众身份进入新疆伊犁州博物馆,关上展[来自www.LW5u.coM]厅门,打伤值班人员,抢走文物8件自2009年以来,博物馆安全案件出现反弹趋势,内蒙古博物院、广东省乐昌县博物馆、山西省临猗县博物馆、临汾市丁村民俗博物馆、湖北省黄冈市博物馆、江苏省如皋市博物馆等6家博物馆先后发生了馆藏文物丢失、失窃、被劫等恶性案件。

      在故宫博物院失窃案前,影响最大的要算湖北黄冈博物馆失窃案2011年1月28日,3名盗窃者闯入黄冈市博物馆,盗走3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幸运的是,两天后犯罪嫌疑人就被抓捕归案,涉案文物全部追回中国国家文物局的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全国重点博物馆的技防设备达标率仅为50%鉴于全国博物馆安防状况堪忧在国外,珍贵文物失窃案也不时发生2011年2月13日,自埃及骚乱以来,位于首都开罗市中心的埃及国家博物馆18件文物失窃201 0年8月21日,著名画家梵高的一幅价值5000万美元的油画《罂粟花》在埃及首都开罗穆罕默德·卡里博物馆被盗2010年5月19日,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发生5幅画作被盗事件,包括现代派绘画大师毕加索的传世之作《小鸽子》,总估价在5亿欧元左右2009年6月9日,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一本价值高达800万欧元的素描簿被盗2007年12月20日,被视为巴西圣保罗艺术博物馆“镇馆之宝”的两幅名画被盗失窃的画作是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1904年创作的《苏珊娜-布洛克的肖像》和巴西著名画家坎迪多·波尔蒂纳里1939年创作的《咖啡工》拒贼之锁要防贼,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加锁博物馆的安防体系有几个层面,第一是实体防护,就是把人挡在外面;第二是探测技术,实际是一种传感技术;第三就是对犯罪具有迟滞性的限制,让犯罪不能很决发生。

      安装门锁就是其中的第一个层面然而,窃贼打开寻常锁具熟练而快速随着电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锁日渐脱离了依靠复杂的机械达到防范的目的不过,集合高科技的密钥锁,很快也催生了同样集合了高科技的各种开锁设备盗贼与安防人员之间的对阵始终持续,安防人员一边利用最新科技制造安防设施,犯罪人员在另一边利用最新科技去破解安防设施在一些博物馆的珍宝馆,只是打开常规的门锁已经无法进入了,因为这里往往安装了高科技的生物识别锁具,包括指纹锁、静脉识别锁、面部识别锁和虹膜识别锁根据国际生物识别组织的统计,到2007年,指纹识别的市场占有率为25.3%,脸部识别市场的占有率为12.9%,虹膜识别的市场占有率为5.1%,静脉识别的市场占有率为3%我们在一些谍战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特工人员在进入自己的基地时,往往没有用过钥匙打开门锁,而是神秘地将手指或是手掌放在门边的一个装置上,只要指纹吻合,门便会自动打开那种神秘的锁就是指纹锁.现在也用于文物的库房重地现在人类只有数亿分之一的人可能相同的指纹,所以指纹锁的安全性极高它甚至还可以帮助工作人员设定在某段时间内,共有几个人可以从几个门自由出入然而,指纹锁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它可以被复制,甚至有残忍的窃贼砍下可合法进入者的手来非法入侵。

      另外,指纹识别往往用指纹特征识别点来开锁,容易被仿造比如,在一些用指纹打卡的IT企业中,一些高智商的企业员工找到了门禁系统中识别指纹的20个特征点,然后制作出指纹套代替打卡此后,就有人利用这样的原理破解指纹锁因此,静脉识别、面部识别和虹膜识别在一些博物馆中将逐步取代指纹识别根据生物学的研究成果,每个人的静脉血管分布图都是不一样的,血管分布的模式难以伪造,所以可以分辨人的身份静脉识别系统利用红外线对手掌静脉里的血红素进行扫描,此时血红素中的血红蛋白会吸收其附近的红外线于是,有血红蛋白的地方会在扫描仪屏幕上显示黑色,而其余的地方则显示为白色通过这样的扫描过程,人们就可以获得一个图像十分清晰的手掌静脉数字图面部识别、虹膜识别的原理和静脉识别、指纹识别的原理相似,也是扫描人体的特征部位,以此进行身份识别听声防贼入侵探测器作为博物馆防盗报警系统的“眼睛”,其作用至关重要,探测器的选用、安装正确与否,将会直接关系到整个防盗报警系统能否正常、有效地发挥作用在报警系统工程安装、调试过程中,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各类误报、漏报现象都是由于探测器的安装问题所致,或者由于设计人员没有按应用环境正确地选用探测器而造成,从而不能有效地满足其安装点的要求。

      在选择和安装探测器之前,首先要了解各种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在安防历史上,最早进入安防报警领域的探测器是声波系统早在1877年,西方学者就已经出版了两卷本《声学原理》,开现代声学先河进入20世纪,由于电子学的发展,使得人类可以依靠仪器,产生、接收和利用任何频率、任何波形、几乎任何强度的声波,一些声波防盗装置由此发明1960年1月25日,中国首次将简单的声学防盗设备引进北京故宫博物院1962年4月16日晚,窃贼孙国范潜入故宫珍宝馆企图盗窃“珍妃印”等文物,结果被这个正着这是我国第一次用声控设备捉住文物窃贼当时故宫各个场馆安装了声控装备,罪犯撬玻璃的声音、砸展柜的声音都能传到了值班室,值班人员能据此判断是否有人在行窃故宫声控防盗首战告捷之后,中国文博系统物馆也纷纷上马这个声学防盗设备盗贼进入博物馆偷盗,大多需要击碎门窗和展出文物的玻璃柜,可安装玻璃破碎探测器来对付这些窃贼玻璃破碎探测器是一种次声波结合高频声响的声控探测器,可同时监控敲击玻璃和破碎产生的声音当窃贼敲击门、窗等处的玻璃(此时玻璃还未破碎)时,会产生次声波;而玻璃破碎时会发出高频声音由于玻璃破碎探测器监控的是特定波段的声波,它不会因人的脚步声、说话声、雷雨声等产生反应,不会在雷雨天、白天开放时段或外面有鞭炮声时而误报入侵信息。

      盗贼进入博物馆后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振动,此时可以振动探测器来探测相关振动例如,盗贼在凿墙、钻洞、破坏门窗、撬保险柜等破坏活动时,都会引起这些物体的振动,以这些振动信号来触发报警的探测器就称为振动探测器,根据所使用的振动传感器的不同,振动探测器可分为机械式振动探测器、惯性棒电子式振动探测器、电动式振动探测器、压电晶体振动探测器、电子式全面型振动探测器等多种类型即使盗贼十分小心地在博物馆内作案,也可以利用人耳都听不到的超声波对窃贼进行监控,能监听超声波是多维驻波探测器无论窃贼通过什么方式(敲、划、撬、击、锯、钻等)破坏展柜,多维驻波均能全方位探测并报警它的原理是探测器发射一系列超声波脉冲,在空间内形成驻波场,利用驻波场的物理效应对警戒区进行监控探测由于超声波在室内经过多次反射,几乎可以充满任何角落.因此很少出现探测盲区,一般不会产生漏报多维驻波探测器发射的超声波是以空气为传输介质的,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会影响其探测灵敏度探光防盗一般的博物馆都会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也就是直接看各个场馆是否有盗贼出现对于一个安装了数百个视频监控器的博物馆来说,要求保安盯住每个视频画面看不太现实,这样既浪费人力成本,又容易令保安产生疲劳感。

      为此,需要一种画面出现异常情况才报警的视频移动探测报警装置这种设备可用于检测闭路电视摄像机视野范围内的一些物体的运动,它通过检测视频信号亮度等级的变化来发出报警由于窃贼大多在“月黑风高”的暗夜作案,有的窃贼会在进入博物馆时切断部分场馆的照明电源,因此除了可用可见光进行视频监控外,不可见的红外线也可加强防盗监控虽然科学家早在1800年就发现了红外辐射的存在,但是直到1960年代,红外线探测器才伴随半导体和光电技术的发展得以出现简单地讲,红外线探测器的原理是,将不可见的红外辐射能,转变成其他易于测量的能量形式,达到最终被仪器感知的目的上述的是—种被动式红外探测器,它有着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容易被遮挡1992年9月侣日—早,开封博物馆的服务员像往常一样.打开博物馆明清宫廷用品展厅大门,准备迎接参观者但厅内场景使他们大吃一惊,一片狼藉之中,共丢失了69件文物经专家鉴定,损失价值过亿开封博物馆使用的就是被动式红外探测报警装备经刑侦专家侦察,犯罪分子在红外线探测器前放了一块红布,将自身发出的红外线遮挡住了窃贼采用的一个简单的手段,就使得博物馆的安防形同虚设为了防止上述案例出现,安防措施最好使用主动式红外探测器。

      这种探测主动发射红外线,当有人试图遮住探头,它马上就报警;当有人经过这条肉眼看不见的界线时,对红外线产生阻挡,接收红外线的机器失去信号,便激发报警英国影片《偷天陷阱》中则形象地展示了这种红外探测方法影片中,博物馆里探头发射的密如蛛网的红外线在盗贼特殊的仪器中展示出来虽然影片中的女窃贼用一套高难度的艺术体操肢体动作闪转腾挪,终于成功穿过了蜘蛛网般的红外线布防,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没有窃贼能够穿越这样的红外线网络报警建材对于一些高科技设防的博物馆来说,还会采用一些高科技的报警建材比如,一种防盗报警玻璃可在被窃贼割开或敲碎时发出警报这种玻璃实际上是一种双层玻璃,在玻璃中间的密封空腔填充惰性气体一一氩气,该气体温度传导系数低,有隔热作用氩气无色无味,所以不影响采光,不污染环境玻璃夹层中有气敏元件,当玻璃被击打破碎后,氩气很快就泄漏此时,气敏元件与外界空气接触,电阻发生明显变化,与之连接的仪器因电信号变化触发报警这种防盗报警玻璃采用了特殊工艺制作,密封性能好,可确保其中的氩气10年不泄漏还有一种拒窃贼于展柜之外的报警纱网这种纱网从外观看和普通的纱网一模一样,但制作工艺是有区别的报警纱网是用金属细丝外包PVC绝缘层,在使用中会通上低压低强度电流,网的经线和纬线在交织处不会短路。

      报警纱网是巧妙应用了断线报警原理,一旦被割破就报警并且网线的连接采取多种形式,使其具有抗短接的报警功能,所以罪犯以短接的方法来破坏报警功能是不可能的工作人员也可在没有玻璃的展柜底板和底座部分铺设纱网,防止罪犯掏通木板行窃因为掏洞会把纱网线弄断,形成断线报警,并且报警的发生是在罪犯掏洞的初期,此时洞口还很小,这样就将罪犯的黑手拒之于展柜之外了跟踪窃贼在美国影片《达·芬奇密码》中,男主人公的口袋里被特工放置一个GPS卫星定位跟[来自wwW.lw5U.com]踪仪,结果在他丢掉跟踪仪之前,无论他跑到哪里,警方都知道其确切位置这种小型GPS卫星定位跟踪仪也可以被隐藏在珍贵的文物中,一旦文物的位置出现异常,就会向监控中心报警,而且监控人员还可以根据GPS卫星定位跟踪仪发出的信号来确定盗贼的具体位置某些博物馆的部分被盗库存藏品是内部人员窃走的,对付这些“内贼”的方法是用电子标签进行监管对每件藏品贴上电子标签,当监督人员携带手持式感应器进入库房巡逻时,藏品上的电子标签就会发出信号到感应器中,显示藏品的信息,并与预设的信息进行对比如果某件藏品被盗,信息就缺失,感应器就会报警在博物馆的一些出入口也安装感应器,若是有人携带藏品出馆,感应器也会报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