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钠双黄线波长差实验报告.docx
5页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西安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成绩 课程名称: 普通物理实验 实验日期:2011年4月14日 实验日期:2011年4月14日 交报告日期:2011年4月21日 报告退发: (订正、重做) 教师审批签字: 姓名: 赵汝双 学号: 3090831033 实验名称: 迈克尔孙干涉仪测量钠黄双线波长差 实验目的 进一步熟悉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整方法 利用等倾干涉条纹测定钠黄双线波长差 仪器与用具 迈克耳孙干涉仪、钠光源 ?[原理] 钠光灯的黄光包括两条波长相近的谱线: ? λ1=589.593 nm, λ2=588.996nm ? 利用迈克耳孙干涉仪可以测量其波长差 实验原理 ?反射光束①和②的光程差为 Δ=2dcosi;凡相同的入射角i,①和②有相同的光程差,从而对应干涉条纹图样中的同一条纹,故称等倾干涉; ?从S上一点沿同一圆锥面发射的光,是以相同倾角入射到镜面,因而经透镜或直接人眼观测,得到圆条纹. 在λ1的某一级k0上,当光程差满足: L0=k0λ1=(k0+N) λ2 其中N整数时,两组干涉条纹完全重叠,条纹很清晰; 当光程差满足: L1=k1λ1=(k2+1 2) λ2 两组条纹明暗叠加,条纹模糊; 测量公式: () ?其中:λ12为钠双线的平均波长,Δd 为出现相邻模糊场(或清晰场)M1 镜移动的距离. 实验步骤 ⒈ 调整仪器? 调出干涉条纹 粗调: (1)目测等高共轴; (2)调节光源与毛玻璃的位置,使入射光经过毛玻璃后大致平行地射向分光板,并照满整个视场; (3)转动粗动手轮,使分光板镀膜面中心到M1、M2两镜间的距离大致相等(主尺位置约35mm); (4)将M2的两个微调螺丝(水平与竖直)旋到适当位置(内外各留一半). 细调: (1)调节 M1,M2’平行,在分光板与毛玻璃之间水平与竖直地各放一枚大头针, 调节M1和M2’ 镜背后的三对小螺丝,直到针象完全重合; 注意:三对小螺丝应对应调整,且松紧度适中; (2)将头上下左右稍稍摆动, 若有较大的视差,可通过M1镜的前后移动,使视差尽量小; 针的像在两个方向上都重合了,一般即可看到干涉条纹. ⒉ 圆条纹调节 (1)条纹刚调出时,一般为很密的直线或圆弧,可调节三对小螺钉,使变圆。
可调节M1 镜使条纹不断由中心陷入而逐渐变粗,一般以在视场中剩下3-5个圆条纹适宜; (2)眼睛左右移动,条纹有冒出或收缩情况,调节M2的水平螺钉,眼睛上下移动,条纹有大小变化,则调节M2的竖直螺钉,直到眼睛移动,圆条纹大小不变; 如果视场中出现的圆条纹太密, 对比度很差时,可由调节M1镜的前后位置而得到改善. 3. 波长差测定 转动粗(微)动手轮,移动M1镜,记录相邻视见度为零(条纹最模糊不清) 时M1镜的位置d; 测六次,利用逐差法计算Δd,代入公式计算波长差,并根据给出的波长差数值,计算测试的相对误差. 数据处理 测量次数n 1 2 3 4 5 第n次读数 54.73043 55.05909 55.36653 55.60421 55.95432 测量次数 6 7 8 9 10 第n+5读数 56.23284 56.53233 56.83239 57.05169 57.35179 (mm) 1.50241 1.47324 1.46586 1.44748 1.39747 (mm) 0.29146 0.596nm 由公式知=0.596nm 误差分析 E==0.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