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章环境化学物的危险度评价.ppt
47页第六章第六章 环境健康环境健康危险评定与管理危险评定与管理n人类在生活和职业环境中经常接触到无数的化学物质:n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估计有200万种,每年增加1000种;n常用的5万多种化学物品中有10%为诱变剂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一、目的及意义一、目的及意义1 1、、危险度评价(危险度评价(Risk assessment)Risk assessment)的目的及意义的目的及意义Ø 预计预计可能产生的可能产生的健康效应类型及其特征健康效应类型及其特征;;Ø 估计这些健康效应发生的估计这些健康效应发生的概率概率;;Ø 提出环境中有毒物的提出环境中有毒物的可接受浓度可接受浓度建议;建议;Ø 提出针对性预防保健提出针对性预防保健重点重点2 2、危险度管理、危险度管理(risk (risk mangementmangement) )以危险度评价结果为根据,结合:以危险度评价结果为根据,结合:v 费用费用——效益分析效益分析v 政策分析政策分析v 社会经济社会经济v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决定决定可接受危险度可接受危险度和和适当的管理措施适当的管理措施。
排放排放标准标准,环境卫生标准、规章条例的,环境卫生标准、规章条例的制定制定Ø危害性鉴定危害性鉴定Ø剂量剂量- -反应关系的评定;反应关系的评定;Ø暴露评定暴露评定Ø危险度特征分析危险度特征分析二、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步骤二、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步骤第二节第二节 危害性鉴定危害性鉴定一、在危险度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在危险度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危害性鉴定属危害性鉴定属定性定性危险评定危险评定任务:任务:n确定化学物质对暴露人群确定化学物质对暴露人群能否能否产生不良健康产生不良健康影响;影响;n暴露与不良健康效应之间暴露与不良健康效应之间是否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存在因果关系;n分类产生的不良健康效应,并分类产生的不良健康效应,并估计估计其危害强其危害强度;度;确定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确定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危害性鉴定的主要科学依据二、危害性鉴定的主要科学依据二、危害性鉴定的主要科学依据二、危害性鉴定的主要科学依据1 1、流行病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优点:优点:Ø直接反映出人群暴露后所产生的有害影响直接反映出人群暴露后所产生的有害影响特征;特征;Ø不需要进行种属的外推,不确定因素较少;不需要进行种属的外推,不确定因素较少;Ø是危害性鉴定中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是危害性鉴定中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局限性:局限性:Ø环境中往往有若干环境中往往有若干有害因素同时存在有害因素同时存在以致混杂因素较以致混杂因素较多;多;Ø现有资料多来自现有资料多来自职业流行病学职业流行病学研究,很难用于预测一研究,很难用于预测一般人群的影响般人群的影响Ø对对发病率很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需调查大样本的人群的疾病,需调查大样本的人群 Ø很难找到理想的反映很难找到理想的反映不同污染水平的暴露现场不同污染水平的暴露现场;;Ø有些有些新新化合物化合物尚未投入市场尚未投入市场,无流行病学资料;,无流行病学资料;2 2、动物试验、动物试验优点:优点:v实验条件易于人为实验条件易于人为控制控制v可以较确切地反映出可以较确切地反映出各种特定条件下各种特定条件下所所产生的特定健康效应,其因果关系明确;产生的特定健康效应,其因果关系明确;v容易得出容易得出剂量剂量——效应效应曲线局限性:局限性:v考虑动物与人存在考虑动物与人存在种属差异种属差异;;v对实验结果需进行对实验结果需进行外推外推3 3、体外试验、体外试验z包括微生物、植物、非哺乳类动物、哺乳类动物包括微生物、植物、非哺乳类动物、哺乳类动物细胞和离体器官等各种层次的非整体的动物试验。
细胞和离体器官等各种层次的非整体的动物试验z作为判断对机体有作为判断对机体有无致癌、致突变无致癌、致突变可能性的辅助可能性的辅助资料4 4、化学分子结构比较、化学分子结构比较 将待评化合物与已知毒性物质进行分子结构比较,将待评化合物与已知毒性物质进行分子结构比较,根据根据构构——效关系理论效关系理论,初步判断其可能毒性初步判断其可能毒性5 5、主要理化性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主要理化性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判断该物质在环境化学性质;判断该物质在环境化学性质; 人类可能接触途径和方式人类可能接触途径和方式 收集详尽、可靠的综合资料,进收集详尽、可靠的综合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获得正确结论行综合分析,获得正确结论EPAEPA、、EARCEARC与与EECEEC的致癌物分类比较的致癌物分类比较第二节第二节 暴露评定的程序和内容暴露评定的程序和内容一、概述一、概述 暴露评定要说明以下暴露评定要说明以下5 5个主要问题个主要问题:: ①①来源来源;; ②②暴露途径暴露途径;; ③③测定相估计的测定相估计的浓度和持续时间浓度和持续时间;; ④④暴露人群暴露人群;; ⑤⑤综合的综合的暴露分析暴露分析。
暴露特征评价必需的内容包括:暴露特征评价必需的内容包括:①①毒物的商品毒物的商品名名、通用名、别名;、通用名、别名;②②化学化学名称和化学结构式名称和化学结构式;;③③释放时或释放后产生的释放时或释放后产生的其它物质其它物质;;④④在所有地点有在所有地点有无燃烧无燃烧或或爆炸爆炸的危害;的危害;⑤ ⑤ 环境残存期内,该物质在所有地点的各种环境残存期内,该物质在所有地点的各种介质内的介质内的浓度;浓度;⑥⑥在所有暴露地点的在所有暴露地点的人口分布人口分布;;⑦⑦每个人暴露的每个人暴露的浓度和持续时间浓度和持续时间二、二、 暴露评定的程序和主要说明暴露评定的程序和主要说明1 1.摘要:.摘要: 采用的程序、提出的假设、总结性图表的结采用的程序、提出的假设、总结性图表的结果、与结果有关的不确定性果、与结果有关的不确定性2 2 .序言:.序言:预期目的、暴露因子、来源的类型、暴露途预期目的、暴露因子、来源的类型、暴露途径和有关的暴露人群径和有关的暴露人群3 3 .化学物的基本资料.化学物的基本资料 (1)(1)鉴定鉴定 ①①分子式、分子结构、商品名、通用名、别名分子式、分子结构、商品名、通用名、别名 ②②级别、污染物级别、污染物 、添加剂的描述;、添加剂的描述; ③③其它有助于鉴定的特性。
其它有助于鉴定的特性 (2)(2)理化特性理化特性 (3)(3)环境化学特征环境化学特征 ①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特征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特征 ②②动物代谢动物代谢 ③③生物蓄积的潜力生物蓄积的潜力 ④④植物从土壤中的吸收植物从土壤中的吸收4 .4 .来源来源Ø污染物进入环境的地点污染物进入环境的地点Ø可以知道的排放速率可以知道的排放速率Ø污染物的来源、产生、使用、消失/处理和环境释污染物的来源、产生、使用、消失/处理和环境释放 5 5.暴露途径分析.暴露途径分析 说明污染物如何从污染源到暴露人群或对象的污说明污染物如何从污染源到暴露人群或对象的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去向,说明所有可能的暴露途径染物在环境中的去向,说明所有可能的暴露途径 6 6.暴露监测和污染物浓度的确定.暴露监测和污染物浓度的确定 监测:监测:污染源排放量的监测、生物监测、环境监测、污染源排放量的监测、生物监测、环境监测、数学模型分析数学模型分析 监测数据必须准确、精确、并有代表性监测数据必须准确、精确、并有代表性。
7 7.暴露人群特征.暴露人群特征暴露人群暴露人群( (危险人群危险人群) )::由所有暴露于高于化学物本底由所有暴露于高于化学物本底值浓度的个体构成值浓度的个体构成 (1)(1)人群人群 ①①人群数量和特征;人群数量和特征; ②②人群地理位置;人群地理位置;③③人群习俗;人群习俗; ④④高敏感的亚组人群分析;高敏感的亚组人群分析; (2) (2)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 ① ① 群体规模和特征;群体规模和特征; ②②群体地理位置;群体地理位置; ③③群体习性群体习性8 8.综合暴露分析.综合暴露分析 把环境浓度的评估和暴露把环境浓度的评估和暴露人群的描述结合在一起,确人群的描述结合在一起,确定总的暴露情况定总的暴露情况 实例实例:: 一次铁路交通事故导致某化合物排放入附近的环一次铁路交通事故导致某化合物排放入附近的环境该化合物无挥发性,它流入邻近的一条河中,该境该化合物无挥发性,它流入邻近的一条河中,该河水供沿河居民饮用由于雨水地表径流和其它稀释河水供沿河居民饮用。
由于雨水地表径流和其它稀释水的排入,排放口下游水的排入,排放口下游50m50m处,毒物被稀释到未检出水处,毒物被稀释到未检出水平大约在排入河中平大约在排入河中48h48h后,该毒物被水解为无毒形态后,该毒物被水解为无毒形态对一个毒物的暴露特征完全的描述应包括:对一个毒物的暴露特征完全的描述应包括: 暴露人群数量;暴露浓度、频度、强度;持续时暴露人群数量;暴露浓度、频度、强度;持续时间以及暴露途径;暴露人群的行为特征和生物学特征间以及暴露途径;暴露人群的行为特征和生物学特征要描述;各种浓度下的人群暴露;并且要评估与其有要描述;各种浓度下的人群暴露;并且要评估与其有关的不确定性关的不确定性本例中:本例中:•确定暴露评定的范围;确定暴露评定的范围;•确定每一地区饮用该水的人口数;确定每一地区饮用该水的人口数;•计算出各地的暴露浓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出各地的暴露浓度和持续时间第三节第三节 剂量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反应关系评定一、有阈化学物质的剂量一、有阈化学物质的剂量——反应关系的评定反应关系的评定( (一一) ) 目的目的Ø 利用动物或人的定量研究资料,确定人暴露于该利用动物或人的定量研究资料,确定人暴露于该物质物质不致引起不致引起有害健康效应的有害健康效应的最高剂量最高剂量,以此做为参考值,以此做为参考值( (或基准值,或基准值,RfD) ),,来评价危险人群在某种暴露量下的危来评价危险人群在某种暴露量下的危险度;险度;Ø 推算该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最高容许浓度推算该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最高容许浓度( (或可接受或可接受的限量的限量) )。
(二二) ) 方法方法 根据根据对化学物所引起的对化学物所引起的关键效应关键效应的研究所获得的的研究所获得的NOAELNOAEL、或、或LOAELLOAEL,,并充分考虑研究资料应用到人类的所有并充分考虑研究资料应用到人类的所有不确定因素不确定因素,,确定确定可接受的安全水平可接受的安全水平( (acceptable safety level,ASL)——)——不确定系数法不确定系数法 ASLASLASLASL又称:又称:又称:又称:ØØ参考剂量参考剂量参考剂量参考剂量( ( ( (reference dose, reference dose, RfDRfD) ) ) )ØØ实际的安全剂量实际的安全剂量实际的安全剂量实际的安全剂量( ( ( (Virtually Safe Dose,VSDVirtually Safe Dose,VSD) ) ) )ØØ可接受的日摄入量可接受的日摄入量可接受的日摄入量可接受的日摄入量( ( ( (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ØØ 最大容许浓度最大容许浓度最大容许浓度最大容许浓度( ( (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MACMAC) ) ) )ØØ估计的人群效应阈值估计的人群效应阈值估计的人群效应阈值估计的人群效应阈值( ( ( (Estimated Population Estimated Population Threshold for Human,EPT-HThreshold for Human,EPT-H) ) ) ) 关键效应关键效应关键效应关键效应( ( ( (critical effectcritical effect) ) ) )::::经判断被认为是最适用于经判断被认为是最适用于经判断被认为是最适用于经判断被认为是最适用于确定参考剂量的有害效应。
确定参考剂量的有害效应确定参考剂量的有害效应确定参考剂量的有害效应 针对关键效应的研究针对关键效应的研究针对关键效应的研究针对关键效应的研究————————关键研究关键研究关键研究关键研究一般是选择具有一般是选择具有一般是选择具有一般是选择具有最低最低最低最低NOAELNOAEL的有害效应做为关键效应的有害效应做为关键效应的有害效应做为关键效应的有害效应做为关键效应 n n不确定系数不确定系数不确定系数不确定系数((((Uncertainty FactorUncertainty Factor,,,,UF)UF)又称为又称为又称为又称为安全安全安全安全系数系数系数系数((((SaftySafty Factor, SF) Factor, SF)n n当资料不完整时,会增加外推的不确定性,需加以当资料不完整时,会增加外推的不确定性,需加以当资料不完整时,会增加外推的不确定性,需加以当资料不完整时,会增加外推的不确定性,需加以修正,修正,修正,修正,修正系数修正系数修正系数修正系数((((Modifying FactorModifying Factor,,,,MF)MF)。
不确定系数法不确定系数法( (三三) )参考剂量的推导步骤参考剂量的推导步骤 1 1.毒性资料库的全面收集.毒性资料库的全面收集包括多方面包括多方面整体及体外定量整体及体外定量研究资料研究资料 2 2.选择关键研究和关键效应.选择关键研究和关键效应 (1)(1)关键研究必需具备的条件关键研究必需具备的条件 1) 1) 有准确有效的定量化剂量有准确有效的定量化剂量——反应资料,量组间反应资料,量组间距不应过大剂量谱带应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宽广距不应过大剂量谱带应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宽广 2)2)实验研究组应与危险人群组在各方面尽可能相实验研究组应与危险人群组在各方面尽可能相匹配匹配度愈高,评价结果愈准确匹配度愈高,评价结果愈准确(2)(2)关键研究选择的优先顺序关键研究选择的优先顺序 1)1)首选首选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研究资料 2)2)动物实验资料动物实验资料 (3)(3)关键效应及其关键效应及其NOAELNOAEL的确定的确定 1)1)确定关键效应时必需判断所检出的效应是否是有害确定关键效应时必需判断所检出的效应是否是有害效应。
效应 2)NOAEL(2)NOAEL(或或NOELNOEL、、LOAEL)LOAEL)是多种参数的函数是多种参数的函数 3)3)确定多个候选确定多个候选““关键效应关键效应””及其关键数据,再通过及其关键数据,再通过比较由它们推导出的比较由它们推导出的RfDRfD值,最终选定关键效应及其值,最终选定关键效应及其NOAELNOAEL值 3 3 3 3.不确定性系数的选定.不确定性系数的选定.不确定性系数的选定.不确定性系数的选定 ( (一一) )目的目的Ø关键目的关键目的::确定低剂量范围内的剂量—反应的定量关系,以作为预测危险人群在某特定暴露水平下的危险度的方法学依据Ø核心内容核心内容:根据线性无阈数学模型确定致癌物的致癌强度系数(carcinogenic potency index),即终身持续暴露于一个单位浓度的化学致癌物时,所导致的终身超额致癌危险度(lifetime excess risk)二、无阈化学物质的剂量—反应关系的评定Ø低剂量范围外推必要性低剂量范围外推必要性 动物实验:大剂量染毒; 危险度评定:需要在产生极低发生率的剂量范围内估计效应发生率。
( ( ( (二二二二) ) ) ) 方法方法方法方法 1 1 1 1.完全禁止法.完全禁止法.完全禁止法.完全禁止法 ØØ 完全禁止无阈化学物质的生产或向环境中释放完全禁止无阈化学物质的生产或向环境中释放完全禁止无阈化学物质的生产或向环境中释放完全禁止无阈化学物质的生产或向环境中释放ØØ 最安全、保守的方法最安全、保守的方法最安全、保守的方法最安全、保守的方法ØØ 主要缺点:主要缺点:主要缺点:主要缺点:理论依据不足、经济技术上不合理、不理论依据不足、经济技术上不合理、不理论依据不足、经济技术上不合理、不理论依据不足、经济技术上不合理、不适用于环境中天然存在的一些致癌物适用于环境中天然存在的一些致癌物适用于环境中天然存在的一些致癌物适用于环境中天然存在的一些致癌物2 2 2 2.不确定性系数法.不确定性系数法.不确定性系数法.不确定性系数法 用较大的不确定性系数,如用较大的不确定性系数,如用较大的不确定性系数,如用较大的不确定性系数,如50005000500050003 3.数学外推模型法.数学外推模型法 模型的选择模型的选择保守程度的顺序保守程度的顺序线性模型和一次打击模型>多次打击模型>威布尔线性模型和一次打击模型>多次打击模型>威布尔模型>逻辑斯蒂模型>多阶段模型>对数模型>逻辑斯蒂模型>多阶段模型>对数——正态模正态模型>二阶段线性模型。
型>二阶段线性模型选择依据选择依据 有关毒作用机理等生物学证据和统计学方面的证据有关毒作用机理等生物学证据和统计学方面的证据Ø致癌机理很不确切:首选线性多阶段模型;致癌机理很不确切:首选线性多阶段模型;Ø如条件合适,可用多种模型外推,并作结果比较,以减如条件合适,可用多种模型外推,并作结果比较,以减少外推误差;少外推误差;Ø有纵向研究肿瘤发生的资料:时间有纵向研究肿瘤发生的资料:时间——肿瘤发生模型;肿瘤发生模型;Ø目前尚无一个公认的最合适的外推模型目前尚无一个公认的最合适的外推模型Ø评价结果报告中,应对所选用模型的合理性加以说明评价结果报告中,应对所选用模型的合理性加以说明 第四节第四节 危险度特征分析危险度特征分析危险度特征分析是定量危险性评价的最后步骤危险度特征分析是定量危险性评价的最后步骤目的:目的:Ø在对前三个阶段评定结果的综合、分析、判断的基在对前三个阶段评定结果的综合、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础上,确定确定暴露人群暴露人群( (危险人群危险人群) )中,中,有害效应发生有害效应发生率率 ( (即危险度即危险度) )的估计值及其的估计值及其可信或不确定性程度可信或不确定性程度;;Ø详细说明有害化学物质可能引起的详细说明有害化学物质可能引起的( (或真实的或真实的) )公众公众健康问题健康问题;;Ø最终最终形成形成危险度管理人员可利用和易懂的危险度管理人员可利用和易懂的文件文件,为,为管理机构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管理机构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一、综合、分析、判断各阶段的结果一、综合、分析、判断各阶段的结果1 1、对各阶段的判断进行审查;、对各阶段的判断进行审查;2 2、总结和讨论每个阶段中的假设和不确定性;、总结和讨论每个阶段中的假设和不确定性;3 3、评价危险度评价总的质量和可信度、评价危险度评价总的质量和可信度 ;;4 4、说明可用资料的局限性说明可用资料的局限性二、危险度分析 (一)有阈毒物的危险度分析 危险度的表示方法:1.暴露量达某一重要水平的估计人数 暴露水平< RfD(或RfC):不大可能有危险; >RfD:可能有危险2.提出持定的暴露情况 以“如果……,会……?’’的问话形式提出特定的暴露情况3.剂量.剂量—反应关系评定结果与危险人群总暴露量估计反应关系评定结果与危险人群总暴露量估计值值(EED)相结合相结合 (1)将将EED值与值与RfD值直接比较值直接比较衡量危险人群发生某种特定有害效应的可能性的大小衡量危险人群发生某种特定有害效应的可能性的大小ØEED<< RfD::可能性很小;可能性很小;ØEED>>RfD::可能性较大可能性较大 (2)用用“暴露界限值暴露界限值” (Margin of Exposure MOE)描述描述 MOE::NOAEL与与 EED的比值。
的比值MOE>>总不确定性系数,说明危险人群发生危害的可总不确定性系数,说明危险人群发生危害的可能性很小能性很小4.用真实的危险度估计值.用真实的危险度估计值R表示表示 R==EED/RfD×10-6 式中:式中: R——发生某种特定有害健康效应而造成等效死发生某种特定有害健康效应而造成等效死亡的终生危险度;亡的终生危险度; 10-6 ——与与R相对应的假设危险度水平相对应的假设危险度水平.若考虑多种有阈化学物质:若考虑多种有阈化学物质:危害指数(危害指数(Harzard Index, HI)(二二)无阈化学物质的危险度分析无阈化学物质的危险度分析 包括计算包括计算超额危险度超额危险度(excess risk)和和预期超额病例预期超额病例数数(number of excess cases),,并讨论各种误差来源对结并讨论各种误差来源对结果的影响果的影响1、根据毒理学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计算、根据毒理学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计算Pe:超额危险度Pt:暴露组的效应发生率, Pt=Xt/NtPc:对照组的效应发生率,Pc=Xc/Nc2、根据外推数学模型计算、根据外推数学模型计算 终身暴露量终身暴露量 D=CIT 式式中:中: C—暴露介质浓度;暴露介质浓度;T—终身暴露时间;终身暴露时间;I—日摄入量。
日摄入量例:例:计算暴露于以下条件工人的超额危险度:计算暴露于以下条件工人的超额危险度:0.2 mg//m3,, 29L/min ,,8h//d,,5d//周,周,50周/年,持续周/年,持续 45年,年,采用与动物实验中的剂量采用与动物实验中的剂量—反应数据有很高拟合度的方反应数据有很高拟合度的方程:程:Pe==0.002十十0.02× InD解:解: 暴露时间暴露时间T=5d /周周×50周周/年年×45年年=11250d; 日摄入量日摄入量I=29L/min × 8h//d =13.9 m3/d; 终身暴露量终身暴露量D=CIT=31275mg Pe=0.002+0.02 ×ln 31275=0.21第五节第五节 在制定环境标准中的应用在制定环境标准中的应用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 1 1 1、标准:、标准:、标准:、标准: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 分国家标准(分国家标准(分国家标准(分国家标准(GB)GB)GB)GB)、、、、行业标准行业标准行业标准行业标准(HY)(HY)(HY)(HY)、、、、地方标准和企地方标准和企地方标准和企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
业标准四级业标准四级业标准四级2 2 2 2、基准:、基准:、基准:、基准:物质与特定对象之间的剂量物质与特定对象之间的剂量物质与特定对象之间的剂量物质与特定对象之间的剂量————效应的定量关效应的定量关效应的定量关效应的定量关系,是客观规律的反映,不具有法律效力系,是客观规律的反映,不具有法律效力系,是客观规律的反映,不具有法律效力系,是客观规律的反映,不具有法律效力 基准是制定标准的核心科学依据基准是制定标准的核心科学依据基准是制定标准的核心科学依据基准是制定标准的核心科学依据3 3 3 3、环境标准:、环境标准:、环境标准:、环境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对生活环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对生活环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对生活环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对生活环境中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以法律形式所作的境中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以法律形式所作的境中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以法律形式所作的境中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以法律形式所作的量值规定以及为实现量值所作的有关的技术行为规范量值规定以及为实现量值所作的有关的技术行为规范量值规定以及为实现量值所作的有关的技术行为规范量值规定以及为实现量值所作的有关的技术行为规范的规定。
的规定二、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二、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二、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二、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1 1 1 1、对人体健康无直接危害;、对人体健康无直接危害;、对人体健康无直接危害;、对人体健康无直接危害;2 2 2 2、对人的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对人的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对人的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对人的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3 3 3 3、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4 4 4 4、选用最敏感指标的原则;、选用最敏感指标的原则;、选用最敏感指标的原则;、选用最敏感指标的原则;5 5 5 5、掌握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的原则掌握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的原则掌握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的原则掌握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的原则三、环境毒理学在制定环境标准中的应用三、环境毒理学在制定环境标准中的应用1、有阈化学物、有阈化学物—安全系数法安全系数法 C=Dj/(I•T)式式中:中:C—可接受浓度可接受浓度 ;;Dj—NOAEL (mg);; I—日日摄入量(摄入量(mg/人人•日);日);T—暴露时间(日)暴露时间(日)Ø居民个体终身每日暴露于居民个体终身每日暴露于空气中空气中有毒物的可接受浓度:有毒物的可接受浓度: C(mg/m3)=1.9 10-6DjØ居民个体终身每日暴露于居民个体终身每日暴露于水中水中有毒物的可接受浓度:有毒物的可接受浓度: C(mg/L)=1.5 10-5DjC1::介质污染物浓度(介质污染物浓度(mg);;I1::日摄入污染介质量:日摄入污染介质量:E1::动物寿命(年)动物寿命(年)L1::动物效应潜伏期中位数动物效应潜伏期中位数(年)(年)T1::动物暴露时间的中位数动物暴露时间的中位数(年)(年)W1::动物体重;动物体重;F::不确定系数。
不确定系数小鼠:小鼠:D Dj的计算的计算 根据动物试验计算根据动物试验计算大鼠:大鼠:2、、无阈化学物无阈化学物—危险度分析法危险度分析法P:可接受危险度I::摄入量T3:暴露时间R:危险系数=Pe/Dj从人研究的资料从人研究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