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核算流程.docx
45页生产成本核算总体逻辑三一重工成本核算主要借助SAP R/3 CO模块进行作业成本核算SAP的生产成本 计算基于计划部门下达的生产订单,与FI、MM、PP模块紧密相连,实现了数据的高度 集成作业成本核算原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成本项目W产品K产品合计直接材料143,49187,816231,307直接人工58,34910,40868,757制造费用83,53151,945135,475合计285,371150,168435,539成本项目W产品/10台K产品/50台合计直接材料14,3491,756—直接人工5,835208—制造费用8,3531,039—合 计28,5373,003—作业成本核算方法:制造费用项目数额W产品K产品成本动因人工成本准备工作12,5903,5978,9931025材料处理12,3834,1288,25560120产品分类人员及包装人员9,7603,2536,50660120车间管理人员3,7871,2622,52460120检验人员32,6883,84628,8421075小计71,20616,08655,121机器费用设备折旧50,52618,94731,579300500机器动力电费16,8166,30610,510300500热和照明6,9112,5924,320300500小计74,25327,84546,408辅料费用材料耗用2,1278181,3095080小计2,1278181,309其他制造费用其他17,8896,70811,180300500小计17,8896,70811,180合 计165,47551,457114,018两种方法成本比较:成本项目W产品/10台K产品/50台合计直接材料14,3491,756—直接人工5,835208—制造费用5,1462,280—合 计25,3304,245—成本项目W产品/10台K产品/50台合计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38.4%119.5%—合 计-11.2%41.3%—作业成本法依据: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以产品作为成本分配的对象,把单位产品耗 用某种资源(如工时)占当期该类资源消耗总额的比例,当成了对所有的间接费用进行分配的比例,这是不合理的;成本分配的对象应该是作业,分配的依据应该是作业的耗 用数量,即对每种作业都单独计算其分配率,从而把该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一种产品。
所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 作 业是成本管理的重点但是:1、 作业成本法的推行将影响到企业各层次的员工,因此,用作业管理思想来整合 各层次各部门,获得领导支持和员工参与是必须的;2、 作业成本法有较大的实施成本成本核算流程:1、实物流:目前标准生产工艺、物流、生产订单路线图如流程图CO-01:流程编号:CO_01间:模具车间、胶管车间、电子车间附属车订单主要经过:(1) 下料车间(下料中心)、制作车间(机加车间、冷作车间)、装配车间、调试车 间、喷漆车间等主要工序2) 下料车间订单完工时进入下料线边库,制作车间订单完工时进入装配线边库,喷 漆车间订单完工时进入喷漆线边库(或成品库),再直接向装配订单发料,由装 配车间办理入库2、价值流(资金流)与标准工艺流程和物流相对应,成本价值流转如流程图CO_02,成本价值流随订单 流逐步结转,最终在主机订单完工入库时结转到产成品成本流程编号:CO_02发料 发料 配送 发料 发料商务库房或供应商3、资讯流:目前SAP系统里成本核算总体逻辑见流程图CO_03:流程编号:CO_03[外部采购标准价主料核算线边库发料零星领料核算有物料订单完 工差异结转无物料订单 费用结转生产订单 成本归集从采购订单到生产订单发料按标准成本无物料订单---关闭一?有物料订单 :I—完工入库辅料核算人工费核算订单差异向成本中心发 料—总帐模块标准成本如上图,SAP成本核算流程包括以下八个主要步骤:(1) 归集订单材料费包括从线边库向生产订单发料和从采购订单直接向生产订单发料按实际耗用量*标准价计算,结转到订单(2) 通过报工归集订单作业费包括所有的人工、制造费用,以及下料、冷作工序的辅料按实际报工工时*标准作业价格计算,从成本中心结转到订单 (3)实际作业费用归集及分配按成本中心归集并分配实际作业费用(4) 实际作业价格计算按成本中心计算实际作业价格实际作业价格二当期该成本中心归集的实际作业费用(分作业):报工工时(分作业)(5) 无物料订单价格重估实际价格重估是将无物料订单的实际作业价格与标准作业价格的差异结转到订单上。
无物料订单主要用于返工返修、受托加工、工装模具等业务的成本核算6) 订单完工对无物料订单完工后,进行技术性关闭(TECO)对有物料订单,物料完工入库,系统自动将物料的标准成本部分从订单结转到存货7) 订单结算月末对所有订单进行结算完工的有物料订单,将物料的标准成本与订单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订单结转到存货完工的无物料订单,将订单上归集的费用结转到“无物料订单费用”科目月末未完工订单,将订单成本的余额转至“在制品一自动记账”科目8) 物料账结算物料账是库房管理的物料的明细分类账物料账结算的主要任务:归集当月耗用物料所承担的材料采购价差、当月有物料订单所分摊的作业价格差异、当月结算订单的订单成本差异按加权平均法,采用层层上卷的方式,将差异按物料耗用量分配到上层物料二、生产成本核算方法根据三一重工目前SAP系统里成本核算总体逻辑和系统设置,生产成本核算方法具体如下:1.1直接材料核算(1)发料到线边库I经济事项解释:从(其他法人公司)库房发料到(本公司法人)车间线边库时II核算时点:收货时III核算依据:出库单发票IV账务处理:1) 收货借: 原材料/自制半成品(线边库)(按标准价)材料成本差异/自制半成品一差异贷:GR/IR (按结算价)2) 发票校验借:GR/IR (按结算价)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一进项税额材料成本差异/自制半成品一差异(在容差范围内结算价与发票价的差异)贷: 应付账款(*供应商)(*订单)3)同一公司内转储从自有库房发料的公司,只需借记“原材料/自制半成品(线边库)”,贷记“原材料”(2)实际发料到订单I经济事项解释:从线边库实际发料到订单II核算时点:实际发料时III核算依据:发货记录IV账务处理:借: 生产成本一材料(*订单)(按标准价)贷: 原材料/自制半成品一标准(线边库)(3)直接从采购订单向订单发料I经济事项解释:指不通过线连库,直接从采购订单向订单的零星发料II核算时点:实际发料时III核算依据:领料单系统发货记录发票IV账务处理:1) 收货借: 生产成本一材料(*订单)(按结算价)贷:GR/IR (按结算价)2) 发票校验借:GR/IR (按结算价)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一进项税额贷: 应付账款(*供应商)(*订单)2. 1辅助材料核算(1)发料I经济事项解释:向下料、机加、冷作等车间发料II核算时点:实际发料时III核算依据:非生产领料单发票IV账务处理:1)收货借: 生产成本一辅助材料(*成本中心)(按结算价)贷:GR/IR (按结算价)2)发票校验借:GR/IR (按结算价)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一进项税额贷: 应付账款(*供应商)(*订单)(2)报辅助作业工时I经济事项解释:通过报工把计划辅料费用从成本中心转到订单结转金额二标准价X实际报工工时辅料作业费用属于非总账科目,仅在CO模块内部有效II核算时点:实际报工时III核算依据:报工记录CO成本中心费用明细账IV账务处理:借:辅料作业费用(*订单)贷: 辅料作业费用(*成本中心)(3)分摊公共部门辅料费用I经济事项解释:公共部门包括制造部下属管理部门、车间公共成本中心日常按各公共成本中心归集,月末按辅料作业工时分配到各直接成本中心II核算时点:月末III核算依据:报工记录CO成本中心费用明细账IV账务处理:借: 生产成本一辅助材料(*成本中心)贷: 生产成本一辅助材料(*公共成本中心)3. 1人工费用核算(1) 日常报工I经济事项解释:报工时按实际报工工时与计划人工作业价格结转人工成本II核算时点:报工时III核算依据:报工记录IV账务处理:借:人工作业费用(*订单)贷: 人工作业费用(*成本中心)(2) 预提分配本月工资I经济事项解释:预提并分配本月工资根据SAP成本中心报表中当月人工作业科目发生额预提,含福利费等所有职工薪 酬。
金额二本月实际报工工时乂计划人工作业价格II核算时点:月末III核算依据:预提工资表IV账务处理:借: 生产成本一人工(*成本中心)贷:应付工资(*成本中心)注:下月红字冲回本笔账务处理3)实际工资分配I经济事项解释:上月实际工资分配到成本中心II核算时点:工资发放后III核算依据:工资分配表IV账务处理:借: 生产成本一人工(*成本中心)贷:应付工资(*成本中心)(4)冲上月预提I经济事项解释:冲销上月预提的工资II核算时点:月结前III核算依据:报工记录CO成本中心报表上月预提工资表IV账务处理:借: 生产成本一人工(*成本中心) (红字)贷: 应付职工薪酬一工资等(*成本中心) (红字)(5)发放工资I经济事项解释:发放上月工资II核算时点:工资发放时III核算依据:工资计算表流程卡IV账务处理:借:应付工资(*成本中心)贷: 内部存款/银行存款等(*现金流量项目)(*原因代码)等4. 1制造费用核算 (1)日常费用归集1)成本中心领料I经济事项解释:制造类成本中心从库房领用工具、机物料、劳保用品、办公用品等物料II核算时点:实际领料时III核算依据:非生产领料单发票IV账务处理:1)收货借: 制造费用一机物料等(*成本中心) (按结算价)贷:GR/IR (按结算价)2)发票校验借:GR/IR (按结算价)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一进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