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生理学4.1心脏生理1章节.ppt

78页
  • 卖家[上传人]:E****
  • 文档编号:91082833
  • 上传时间:2019-06-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55MB
  • / 7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章 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概述:血液循环的概念、组成、功能,第四章 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二节 心脏的电生理学及 生理特性 第三节 血管生理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 器官循环,【目的与要求】,掌握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影响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的因素,有效不应期的意义 熟悉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正常/异位起搏点 掌握心动周期、搏出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概念 心脏的泵血过程,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音的产生和特点 掌握动脉血压概念、正常值、形成和影响因素组织液生成 中心静脉压概念、正常值、意义 掌握心交感、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和主 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过程及意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熟悉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了解: 本章其他内容,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概念: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称心率 正常值:成人安静60~100次/分 平均75次/分一)心动周期,心率,概念: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 心 房 心 室 收缩期 0·1秒 0·3秒 舒张期 0·7秒 0·5秒,,,,,,,,心房收缩,心房舒张,心室舒张,心室收缩,,,,,全心舒张期,,,,,,,,,心率与心动周期的时程成反变关系,,收缩期(systole) 舒张期(diastole),图4-9 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关系,(二)心脏的泵血过程,,,,,,,,,,,静脉,心房,动脉,心室,心肌 舒缩,心腔内 压力改变,瓣膜开闭,,,,同心“双泵”,心动周期中心腔内压力、容积、瓣膜、血流方向变化,心 动 周 期 分分 期,压力比较,房:室:A,瓣膜开闭,房室瓣 动脉瓣,心 内 血流方向,心室容积,等容收缩期,房室A,关闭,关闭,存于室,不变,,,,,,,,,,,快速射血期 房A 关闭 开放 室 A 减少,减慢射血期 房A 关闭 开放 室 A 减少,等容舒张期 房室A 关闭 关闭 存于房 不变,快速充盈期 房室A 开放 关闭 房 室 增大,减慢充盈期 房室A 开放 关闭 房 室 增大,房缩充盈期 房室A 开放 关闭 房 室 增大,室缩期,室舒期,,,,,,,,,,心室充盈量,﹛,心室舒张“抽吸”占70~90%,心房收缩“挤入”占10~30%,心室充盈--房-室压力梯度,(二)心动周期中心房压力的变化,①房缩: a升波 ②室缩,房室瓣关:c升波 ③射血,瓣膜下移:c降波 ④静脉血入房:v升波 ⑤室舒,房血入室:v降波,a波是心房 收缩的标记,(四)心音,,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产生原因 心室肌收缩、房室瓣关闭、 心室舒张时室内压下降 动脉瓣开放及心室射出的 引起的心室振动及动脉 血液冲击动脉壁等引起的 瓣关闭、血液往回冲击 振动 大动脉根部引起的振动 声音特点 音调低、持续时间较长 音调高、持续时间较短 约0·12~0·14S 约0·08~0·10S 意义 标志心室收缩的开始 , 标志心室舒张的开始, 反映心肌收缩力的强弱 反映动脉压的高低及 及房室瓣的机能状态 动脉瓣的机能状态,,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区别,,,,,,第三心音:出现在心室舒张早期。

      可能是血液从心房突然冲入心室 引起心室壁产生振动而形成出 现于部分的健康儿童和年轻人 第四心音:出现在心室舒张晚期 是心房收缩血液注入心室,引起 的心室壁振动而形成,又称心房音,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一次收缩射出 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成人安静时为60~80ml,二、心输出量与心脏做功,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射血分数:搏出量 占心室舒张末期容 积的百分比 正常值:55%~65% (60-80ml/125ml%),(一)每搏输出量与每分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 : 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搏出量×心率 4.5-6.0 L/min,平均5.0 L/min, 运动时可达25-35 L/min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心指数: 指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静息心指数:安静、空腹时的心指数 正常值: 3.0-3.5L/min·m2,每搏功: 心室一次收缩所做的功 心室每搏功(J) =搏出量(L)×(平均动脉压-平均心房压) (mmHg)×13.6(g/cm3)×9.807×(1/1000) 成人安静时为0.803J 每分功: 心室每分钟所做的功 =搏功(J)×心率(次/min) 成人安静时为60.2J/min,(二)心脏做功量的测定,心输出量相同,做功相同,血压高 血压低 相同的心输出量 做功多 做功少 右心室做功为左心室做功的1/6,(三)心脏做功量,?,安静时 活动时 贮备量 心力贮备 5 L/min 25~30 L/min 5~6倍 心率贮备 75次/min 160~180次/min 2~2.5倍 搏出量贮备 70ml 120-130ml 50-60ml (舒张期贮备 舒张末期容积125ml 145ml 15ml 收缩期贮备) 收缩末期剩余量 55ml 15-20ml 35-40ml,,,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 能力称为心泵功能贮备或心力贮备。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贮备,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输出量,(每分输出量),搏出量,心率,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1、前负荷:(异长自身调节),心室前负荷 ︾ 心室肌的初长度 ︾ 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同义词,可以看成是对同一种变化从不同 角度测量时的不同表达方式1、前负荷:(异长自身调节),一定范围内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或压力) 心肌初长度 心肌收缩力 搏出量 心输出量,,,,,,,,,,,,,,,动物实验中,逐渐改变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或容积,并测量搏出量或搏功以前者为横坐标,后者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心室功能曲线①15mmHg以下,升支表明搏功随前负荷的增加而增加 ②15-20mmHg,趋平坦提示充盈压改变对心泵功能影响不大 ③20mmHg以上,平或轻度下倾,说明充盈压增加搏功基本不变或轻度减少图4-12 心室功能曲线,①与骨骼肌一样一定范围 初长度↑→横桥与细肌丝 有效接触↑→心肌收缩↑ (肌节最适初长度2.0-2.2µm ) ﹡一般情况左心室充盈压 为5~6mmHg ,12~15mmHg 的充盈压是人体心室最适 前负荷 --说明? ﹡通过心肌初长度的改变 引起心肌收缩强度变化而 影响搏出量的调节,称为异长自身调节。

      图4-12 心室功能曲线,原理:,②由于心肌抵抗过度延伸的特性(连接蛋白,胶原f,肌f走向及排列、心包膜限制),达最适前负荷后心肌初长度一般不会再增加所以,心脏不至于在前负荷明显增加时发生搏出量和搏功的下降(图③)但心肌发生病理变化时,心室功能曲线可出现明显的降支原理:,图4-12 心室功能曲线,长度-张力曲线 左图:骨骼肌 右图:心肌 AT:主动张力 RT:静息张力,心室充盈量=静脉回心血量+心室射血后剩余血量,﹡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①心室充盈时间:正变 ②静脉回流速度:正变,,③心室舒张功能:正变 ④心室顺应性:正变 ⑤心包腔内压力:反变,影响前负荷的因素,异长自身调节意义: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平衡心室射血量和回心血量后负荷(A压) 心室收缩后动脉瓣开放推迟(提前) 等容收缩期延长( 缩短) 射血期缩短(延长) 搏出量 心输出量,2、后负荷,,,,,,,,,,,在整体时,主A压在80-170 mmHg变化时,心输出量无明显的变化﹡通过异长自身调节而恢复搏出量; ﹡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来维持正常搏出量3、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自身调节),心肌收缩力 搏出量 心输出量,指心肌不依赖于外部负荷而改变其收缩 功能的内在特性。

      通过心肌收缩能力这个与初长度无关的因素 改变而实现对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 ,所以 称为等长自身调节3、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自身调节),图4-12 心室功能曲线,心肌收缩能力↑(如交感神经兴奋或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心室功能曲线向左上方移位,而张力速度曲线向右上方移位前者表明在同一前负荷下,心肌收缩能力↑,搏出量及搏功↑;后者表明在同一后负荷下,心肌收缩能力↑,心肌缩短的速度↑,搏出量及搏功↑;,3、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自身调节),兴奋-收缩耦联各环节: ① 胞质内Ca2+浓度 ② 横桥活动各步骤的速率 ③ 活化横桥数目 ④ ATP酶的活性等 神经因素: 如交感神经兴奋,心肌收缩能力↑ 体液因素: 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心肌 收缩能力↑,在体内心肌收缩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HR过快 160~180次/分钟 过慢 40次/分钟,4、心率,影响心率的因素:① 交感N、CA、T3T4、BT: 正变 ② 迷走N、ACh: 反变,心输出量减少,,搏出量不变、或一定范围内心率 心输出量,,,,,,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一)搏出量 1、前负荷:(异长自身调节) 一定范围内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或压力) 心肌初长 心肌收缩力 搏出量 心输出量 2、后负荷: 后负荷(A压) 心室收缩后动脉瓣开放推迟(提前) 等容收缩期延长( 缩短) 射血期缩短(延长) 搏出量 心输出量 3、心肌收缩力: (等长自身调节) 心肌收缩力 搏出量 心输出量 (二)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搏出量不变、或一定范围内心率 心输出量,,,,,,,,,,,,,,,,,,,,,,,,,,,,,,,,,,,,,,五、心功能评价,自学,第二节 心脏的电生物学和 生理特性,内容 纲要,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三、体表心电图,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及其形成机制,普通心肌细胞:(工作细胞) 构成心房壁、心室壁; 具有收缩性、兴奋性和传导性; 自律细胞:构成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主要包括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具有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

      心肌细胞的分类,快反应细胞:去极快、Na 内流、快通道 慢反应细胞:去极慢、Ca 内流、慢通道,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特点,1.其波形和形成机 制比骨骼肌、神经 细胞复杂 2.不同的心肌细胞 其跨膜电位的幅度 持续时间、波形、 产生机制不尽相同,复习神经纤维 的生物电: 静息电位 极化(去、反、复) 动作电位 阈电位,(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 及其形成机制,现象:-90mv 形成机制: 主要是K+外流形成(IKl通道),同时还有少量 Na+ 内向背景电流、生电性Na+-K+泵的活动K+,,0,1,2,3,4,,TP,1、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特点: 1、复极过程复杂 2、持续时间长 全过程分为: 0、1、2、3、4期,,K+,,,,,,K+,0,1,2,3,4,,TP,2、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Na+,,K+,,Ca++,K+,,Na+,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