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Bod****ee
  • 文档编号:50941909
  • 上传时间:2018-08-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77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丰城中学丰城中学 2014-20152014-2015 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试卷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礼的文化意义礼对于中国文化,产生过怎样的积极意义?这值得好好回顾与总结首先,礼是人自别于禽兽的标志人从动物界脱胎而来,这就决定了人身上不可避免地残留着动物的野性,但是,人与动物毕竟存在着本质区别那么,人应该怎样定义自己?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理由究竟何在?《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孔颖达疏说:“人能有礼,然后可异于禽兽也可见,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而其他动物则不能人有文化自觉,不可与鸟兽同群,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人生第一要义其次,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孔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韩愈在他的《原道》中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他认为一部《春秋》,讲的无非是严夷夏之别而夷夏之别则在于一个“礼”字。

      春秋季世,王纲界纽,周边文化相对落后的部族乘机进攻中原,有些诸侯国被蛮风陋俗所化,完全失却享受中原先进文明的资格,故只配把它们当夷狄看待相反,有些夷狄之邦向慕中原文明,积极效仿,日久天长,已进于中国,则可与中原诸侯同等对待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者与“非礼”者谁影响谁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韩愈之说,深入人心,故中国人始终以本民族高雅、文明的礼仪自豪第三,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人离不开群体生活,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为了保证社会的有序,需要有成套的合理的规范,在中国文化中,这就是礼《礼记•曲礼》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道德为万事之本,仁义为群行之大,施行道德仁义,不通过礼则无由得成第四,礼是修身的主要门径西方文化以神为中心,中国文化以人为中心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人生是漫长的,但关键之处只有几步,因此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国家都会寓教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的“人生礼仪”进行指导,从而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

      第五,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四方发展不平衡,各地风俗更是歧异,对于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而言,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结果自然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礼成为在方言与风俗之上的一个更高层次,各地人彼此2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歧,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节选自《文史知识》2014 年第二期彭林《道德理性:中华礼乐文明之魂》)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礼”的一项是( )A.2012 年 11 月 15 日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B.电影《非诚勿扰》中葛优饰演的秦奋在教堂一连忏悔了数个小时,撑不住的神父对秦奋的朋友说:“你的朋友罪孽太多了,我们这个小教堂已经装不下了这附近还有间大点的教堂,你们把他送到那里吧C.广昌人家的厅堂中央,都会挂一个祖宗牌位,这个牌位的格式一般是:中间一行是“天地国亲师位”,两旁是两副对联D.最初的座右铭,是一种叫做欹器的祭器。

      据古书记载,欹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酒全部流出来当年齐桓公把它放在座位右侧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在春秋时期,周边文化相对落后的部族进攻中原时,有些诸侯国被蛮风陋俗所化,这个过程即是文明坠向野蛮的过程B.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文化自觉,通过习礼和禽兽有着本质的区别C.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为了保证社会的有序,就必须要有成套的、合理的规范,即所谓的礼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D.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着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是因为有礼这个凝聚民族的核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对于中国文化而言,其产生的积极意义不可忽视,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不可小觑,我们本民族高雅、文明的礼仪仍然是国人引以为荣的东西B.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C.中国人的孩子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对礼的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从而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也使中国文化一直平稳地向前发展。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是礼的一个范畴,要求人们努力修为,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即使是夷狄之邦,鄙陋之人,只要向礼、习礼,天长日久,也能向文明迈进二、古代诗文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父需,以进士起家,官至左中奉大夫淙幼警敏,力学,宣和间以父任为郎,历官至通判建康府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方兴,帅守难其选,士夫亦惮行首命淙守滁阳,未赴,移楚州,又徙濠梁淮、楚旧有并山水置寨自卫者,3淙为立约束,结保伍金主亮倾国犯边,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除直秘阁,再任孝宗受禅,王师进取虹县,中原之民翕然来归,扶老携幼相属于道淙计口给食,行者犒以牛酒,至者处以室庐,人人感悦张浚视师,驻于都梁,见淙谋,辄称叹,且曰:“有急,公当与我俱死淙亦感激,至谓“头可断,身不可击”浚入朝,悉陈其状,上嘉叹不已,进直徽猷阁,帅维扬会钱端礼以尚书宣谕淮东,复以淙荐,进直显谟阁时两淮经践蹂,民多流亡,淙极力招辑,按堵①如故劝民植桑柘,开屯田,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淙奉行益力,进直龙图阁,除两浙转运副使未几,知临安府,上言:“自古风化必自近始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

      乃条上禁止十五事,上嘉纳之,降诏奖谕,赐金带临安驻跸②岁久,居民日增,河流湫隘③,舟楫病之,淙请疏浚工毕,除秘阁修撰,进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以归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十月卒,年六十选自《宋史·周淙传》,有删改)【注】①按堵:安居②驻跸(bì):皇帝出行,途中停留暂住③湫(jiǎo)隘:低洼狭窄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楫病之 病:担忧B.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 赖:依靠C.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 屡:多次D.金渝盟,边事方兴 渝:改变,背叛5.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B.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C.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D.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淙深得上司和皇帝的信任尚书钱端礼推荐过他;他鼓励百姓种植桑树、柘树,开垦屯田,皇帝赐给他亲笔书札;他上奏禁止十五件事,得到皇帝的奖赏。

      B.周淙忠于国家张浚视察部队时称赞周淙的谋略,并要周淙在危急时和自己一起赴难,周淙表达了准备牺牲的决心,张浚把情况汇报给皇帝,皇帝称赞周淙C.周淙为政有方金国人挑起边境战事,守帅选择的官员都不愿前往边境任职,周淙前往任职,他利用当地防守有利条件,组建保伍,使百姓得保平安D.周淙关心民生两淮地区经战火破坏,很多百姓逃亡,他全力招纳安抚,百姓安居乐业;皇帝在临安暂住久了,居民日益增加,河流低洼变窄,他请求疏浚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王师进取虹县,中原之民翕然来归,扶老携幼相属于道5 分)4(2)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金陵怀古 司空曙①辇路②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伤心庾开府③,老作北朝臣注释】①司空曙:唐代诗人经历安史之乱,其身世与庾信相似②辇路: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③庾开府:庾信,南朝梁著名诗人,因曾官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后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8、诗歌前两句作者巧妙地使用了两组对比,请简要分析。

      5 分)9、诗歌后两句使用了庾信的典故,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述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1)《离骚》一文中,写出了群臣嫉贤妒能,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2)《念奴娇》中苏轼用“ , ”两句,感慨人生的短暂,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3)《逍遥游》中“ , ”,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绿染戈壁梁衡由西安出发西行,车驶入甘肃境内,公路两边就是又浓又密的柳树这种柳,是西北高原常见的旱柳它树身高大,树干挺直,如松如杨,而枝叶却柔密浓厚每一棵树就像一个突然从地心涌出的绿色喷泉,茂盛的枝叶冲出地面,射向天空,然后再四散垂落,泼洒到路的两边远远望去连绵不断,又像是两道结实的堤坝,我们的车子夹行其中,好像永远也逃不出这绿的围堵左宗棠是 1869 年 5 月沿着我们今天走的这条路进入甘肃的。

      左宗棠止步于举人,此后三次参加会试,三考不中,便无心再去读枯涩的经书,而是在乡下边种地边研究农桑、水利等实用之学,后因太平天国乱起,就随曾国藩办湘军1866 年甘肃出现回民起义时,左正在福建办船政,建海军,对付东南的外敌朝中无人,同治皇帝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急召他赴西北平叛5左宗棠在西北的政治、军事建树历史自有公论但他到西北后,发现这里的危机不只是政治腐败,军事瘫痪,还有生态的恶劣和耕作习惯的落后大军所过之处全是不毛的荒山、无垠的黄沙、裸露的戈壁、洪水冲刷过后的沟壑这与江南的青山绿水、稻丰鱼肥形成强烈的反差左宗棠隐居乡间时曾躬耕农亩,准备种田教书,终老乡下但是命运却把他推向西北,让他“达则兼济天下”,兼顾西北面对赤地千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栽树,这当然是结合战争的需要但古往今来西北不知几多战事,而栽树将军又有几人?用兵西北先要修路,左宗棠修的路宽三到十丈,东起陕西的潼关,横穿甘肃的河西走廊,旁出宁夏、青海,到新疆哈密,再分别延至南疆北疆穿戈壁,翻天山,全长三四千里,后人尊称为“左公大道”1871 年 2 月左下令栽树,有路必有树,路旁最少栽一行,多至四五行这是为巩固路基,“限戎马之足”,为路人提供阴凉。

      左对种树是真有兴趣,真去研究,躬身参与,强力推行他先选树种,认为西北植树应以杨、榆、柳为主河西天寒,多种杨;陇东温和多种柳凡军队扎营之处都要栽树他还把种树的好处编印成册,广为宣传,又颁布各种规章保护树木史载左宗棠“严令以种树为急务”“相檄各防军夹道植树,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双减”背景下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趣味化教学策略探析.docx 超越表面趣味: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真实情境创设与高阶思维培育的优化路径.docx 高中语文整本书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探究——新课标背景下的模式创新与能力培养.docx 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反思与能力提升路径探析.docx 初中班主任在日常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实践路径与策略研究.docx 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实践路径探究.docx 基于真实学情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探索.docx 手术器械物品清点安全管理与操作规范.docx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docx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docx 10《苏武传》(教案)-【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09《屈原列传》(教案)-【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0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训练答案.docx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和反思.docx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docx 浅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的现状及应用策略.docx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docx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docx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优化策略.docx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