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市场失灵”分析.pdf

36页
  • 卖家[上传人]:蜀歌
  • 文档编号:146011935
  • 上传时间:2020-09-2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75.65K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续编) :经济学卷 ,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续编) :经济学卷 ,2005 年年 4 月浙江教育出版社月浙江教育出版社 “市场失灵”分析“市场失灵”分析 郑秉文郑秉文 一、关于市场缺陷问题研究的回顾一、关于市场缺陷问题研究的回顾 (一) 、经济思想史中关于市场缺陷问题的提出(一) 、经济思想史中关于市场缺陷问题的提出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至少有下列三个特征:第一,自然 性,不以人为意志所转移的实在,是导致社会趋向和谐均衡的不可违背的“自然关系” 第 二,协调性,利已心与同情心之间的矛盾状态,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集体利益(全社会 利益)之间的对抗因素,都会通过市场过程自身结构内在的机制调整,协同推进,逐渐趋向 公平和统一第三,系统性,在不偏离个人私利的同时,社会公益可以达到最高目标,这是 社会诸多经济因素通过市场过程相互集合与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非某种单个因素独立发挥作 用所致 尽管如此,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先驱者们在崇拜市场机制与分析市场作用优点的同时, 还是或多或少地发现在个别场合下它也会偶然出现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从而对自由市场制度 是否像亚当斯密所描述的那样完美无缺,朦胧之间划上了一个“问号” 。

      最早对市场制度提出强烈质疑的是西斯蒙第(Sismondi) ,他在 1819 年出版的政治经 济学新原理中“察觉” (马克思语)到自由市场制度似乎存在二个方面的“障碍” :第一, 分配不均衡他说,工业的进步可能将导致产生人类不平等现象的趋势 “一个国家在技术 和工业方面愈先进,劳动者和享受者的命运之间的不协调现象也就愈严重,前者受苦越多, 后者越可以恣意挥霍, 除非国家通过一些好像和增加财富的纯经济目的相反的制度” , 否则, “富人就更加奢华,而穷人必然更穷”1第二,孕育着生产过剩的危险分配不平均必然 会引起消费不足,导致国内市场范围狭小,从而造成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对经济比例的 失调 在他看来, 比例遭致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市场力量运动的盲目性和自动调节的困 难他说, “在生产、收入和消费之间的相互比例中,如果发生不协调现象同样会有害于国 家这样,国家就要发生某些显然十分矛盾的危险 ”他对经济比例的保持和恢复寄希望 于政府的身上,为此,他鲜明地反对斯密“看不见的手”论,他说, “我们所得出的结论是 和亚当斯密的结论有重大分歧的”2对于西斯蒙第揭示的市场制度这二个缺点,马克思 曾给予高度的评价: “资产阶级的生产,由于本身的内在规律,一方面不得不这样发展生产 力另一方面它又毕竟只能在这种局限性的范围内发展生产力这种情况是危机的最深 刻、 最隐秘的原因这一点被例如西斯蒙第粗浅地但又相当正确地看成是为生产的生产因 原文为博士论文 市场缺陷分析 (1992 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 导师为罗 肇鸿教授) ,28 万字,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3 年出版。

      受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续编) (2005 年 4 月出版)主编和出版社的邀请,这里节选出 6 万字编入其“经济学卷” ;小标题有所变化,其它未做任 何变动,完全保持了原有文字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续编) 为国家“十五”重点图书规划 项目,分六大学科卷,17 册 1 西斯蒙第: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商务印书馆,1981 年,第 61 页 2 西斯蒙第: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商务印书馆,1981 年,第 85 页,46 页 2 此而排除了生产率的绝对发展的分配之间的矛盾 ”3 继西斯蒙第之后,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尔萨斯(Malthu-s, TR)在 1820 年出版的政治 经济学原理中对自由市场制度显示出了某种担心他认为,财富增长的重要刺激因素之一 就是“不受阻碍的对全部产品的有效需求” ,但他担心在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市场力量难 以使之保持一种适当的比例, 从而造成已生产出来的财富过剩和贬值, 因此他坚持认为国家 应制定适当的政策,对与财富增长有关的一些因素的作用和各种比例关系加以引导 4与西 斯蒙第不同的是,第一,他不认为生产过剩在自由市场制度下会无条件地必然发生;第二, 他从人口原理出发, 认为自由市场制度对不平等现象负的责任微乎其微, 并认为平等制度既 是不理想的,又是不现实的 5。

      如同斯蒂格勒所描述的,一直到 19 世纪中叶,虽然古典经济学家们在辩论中时常对市 场制度存有“戒备之心” ,但总的说来,它被人们广泛接受,因为人们相信它的优点就是它 的效率,它使沙子变成金子,而没有抱怨沙子的消失和金子的出现但是,到了 19 世纪中 叶, 经济学家们对天赋的、 自由放任的竞争性市场制度的运转结果开始由储蓄的戒备变成大 胆的怀疑,改良主义思想开始萌芽,于是,在古典政治经济学说史中首次出现了一位集大成 者或改良主义者一穆勒(Mill, JS) 经济思想史专家罗尔(Roll, E)指出: “在政府干预的反 对者以及纯边沁主义的信徒们看来, 穆勒丢弃了放任自由的理论, 不仅仅是变节的行为 他的重要性正是在于他能够把理论上的折衷主义和政治上的妥协, 捏合成一种为大家所公认 的具有难忘的内容的体系他比任何其他的英国经济学者, 更多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在那 个时代中早期竞争性资本主义,伴随着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优越地位,达到它的最高峰但 是他也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新的问题在沸腾着引人注意尤其是,只有以社会主义日益加 强的挑战为背景,才能理解他的著述”6 穆勒在其 1848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 对竞争市场机制的局限性提出了五点:第一,竞争的根本缺点是它不选取事物的本质,而是 采取事物的外在属性即不是价值而是价格作为核算标准。

      第二,在竞争中,人们不仅因为自 己的工作成就而获利,而且也由别人工作的失败而取胜第三,竞争市场制度不可避免地产 生“商业危机的商品市场状况” 第四,多数群众在市场条件下仍处于悲惨的境地,因为劳 动产品的分配几乎总是与劳动成反比例,而大多数产品落到完全不劳动者的手里第五,他 自认为“是一个民主主义者,但决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 ,他所企求的不是颠覆私有制,只 是改良它 7 当一种思想萌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逐渐地趋于综合在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史 上,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出版可以说是第一次大的综合古典政治经济学说史中对市 场作用的诸多评价、尤其是 19 世纪中叶出现的“穆勒综合”为本世纪初新古典派全面评价 和分析市场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福利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成为市场失灵理论的思 想渊源 如果说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论述市场作用时使用的一些经济范畴缺乏严密的定义和论证 的话,那么,19 世纪 70 年代出现的边际主义(Marginalism)并由此奠基产生的正统的新古 典经济学便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市场理论 边际革命的结果导致了新古典经济学二个方面的重 3 马克思: 剩余价值理论 ,人民出版社,1975 年,第三册,上,第 86-87 页。

      4 马尔萨斯: 政治经济学原理 ,商务印书馆,1962 年,第 291-334 页 5 马尔萨斯于 1798 年匿名出版人口论 ,后又多次再版他认为,平等状态不适应于刺激人类努力上进, 难以克服人类好逸恶劳的恶习,因为人口增长总是快于消费资料的增长随着岁月的流逝,懒惰的人必然 要丧失生产资料,平等状态就会推动平衡这样,在他看来,不平等的制度才真正符合自然法则,才能最 好地发挥人的能力和智慧,国家采取任何济贫法的作用都必然适得其反,而只能使贫穷日甚、日广摆脱 贫穷的唯一出路在于让大自然发挥 “抑制” 作用, 强制地实行人口与食物的平衡 参见马尔萨斯: 人口论 , 商务印馆,1959 年,第 23-44 页 6 埃里克罗尔: 经济思想史 ,商务印书馆,1981 年,第 346-347 页 7 车尔尼雪夫斯基: 穆勒政治经济学概述 ,商务印书馆,1984 年,第 46-51,60-65,239-243,8 页 3 要变化:第一,边际革命使“后来的许多贡献不胜枚举,这些促进经济学发展的贡献是在 1870 年到 1914 年作出的” 8,并最终形成了微观经济学第二, “经济学家们醉心于对企 业制度进行公开的、无条件的赞美,到了 19 世纪末,这种赞美遭到一次很大的中断,这发 生在人们发现并普遍采取了边际生产率理论的时候”9。

      1890 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 (Marshall, A) 创立的均衡价格理论对无垄断的微观经济现 象作了最系统、最完整的分析,确立了微观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到本世纪 30 年代,罗宾逊(Robinso)和张伯伦(Chamberlin)在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考察了垄断和 垄断竞争条件下生产者行为,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从而使微观经济学最终形成 (二二)、福利经济学与市场缺陷研究、福利经济学与市场缺陷研究 边际主义的产生使新古典经济学家得以运用价格理论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提出的市场 “怀疑论” 进行缜密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 当竞争的资本主义进入垄断的资本主义阶段之后, 看不见的手支配的市场和谐状态已不复存在, 并明显地呈现出种种弊端, 经济学家开始分析 这些弊端和探讨国家对其进行纠正的措施英国学者霍布森(Hobson, J A)在对垄断资本主 义作了深入考察之后,提出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所谓“国家社会主义”思想,认为国家干 预的范围不仅包括分配领域,还应包括生产领域,主张通过赋税消灭财富不均,实行免费医 疗和老年抚恤金,提出进行失业救济和工资评议等一系列“合理的健全的社会政策” ,倡导 发展公用事业, 对一些企业进行直接的管制, 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并明确提出要实现 “最 大的社会福利” 。

      列宁曾对霍布森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10 霍布森提出的“最大社会福利”思想对后来庇古创立的福利经济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庇古 (Pigou) 继承了从穆勒到马歇尔这一 “边沁功利主义和社会改良思想” 的传统, 于 1920 年发表了福利经济学一书它的出版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正式产生 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作了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它第一次将市场失灵与国 家干预结合起来作为一个重要的专门领域加以研究庇古至少作出了如下三个重要贡献 11 第一,确立了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庇古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对市场作用进行了分析, 认为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是边际私人净产品与边际社会净产品相等, 亦即说国民经济各部门 的边际社会净产品相等 市场的作用就是通过自由竞争和社会经济资源的自由转移来实现上 述的诸条件,从而使经济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配置达到最优 第二,确立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标准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法则,庇古认为,要增加 社会福利, 就必须实现收入均等化, 因为, 一个人手中的货币数量越多, 其边际效用就越小, 反之则相反 但市场机制对收入均等化无能为力, 国家应通过征收累进税的办法把富人的一 部分钱收来举办社会福利事业,让低收入者享用,缩小贫富差距,以增大社会福利。

      当所有 人的收入均等从而使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社会经济福利就会达到最大化 第三,确立了外部性理论在继承了马歇尔的“外部设备经济”概念之后,庇古首次 对外部性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 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下, 边际社会净产品与边际私人 净产品常常产生的背离现象其实质就是市场的外部性问题, 只有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当的 8 罗宾逊伊特韦尔: 现代经济学导论 ,商务印书馆,1982 年,第 44 页 9 斯蒂格勒: 经济学家和说教者 ,上海三联书店,1990 年,第 23 页 10 霍布森: 财富的科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