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鉴赏八大模式.pdf
5页1 高考古诗鉴赏学案——高考古诗鉴赏八大问答模式目标导航:了解高考古诗鉴赏的问答模式及答题步骤重点难点:高考古诗鉴赏的答题步骤、答题用语的准确性学习过程:一、明确考纲要求《考试大纲》要求古诗文“鉴赏评价”部分有两条:(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了解考点问答模式,把握答题步骤及要求(一)形象分析型阅读下面两首元代贯云石的曲子,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清江吟咏梅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便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其二: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先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格,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2 分)(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烟笼月罩中娇美动人的无限风韵,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2 分)(二)语言型 ——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越女词(其三)李白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步骤一)诗人用“见客” 、 “笑入”、 “不出来”这一连串似乎很平常的动词短语塑造了一个美丽2 动人的采莲女的形象,“佯羞”一词写其对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态,十分自然步骤二)诗人用“清水出芙蓉”般的语言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之情步骤三)(三)炼句型( 所选句子常常是全诗的精髓)提问方式:请结合全诗,对“某某句”进行简要赏析提问变体:“某某句”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答题步骤: 1.描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3.分析诗人营造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感情示例: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问:本 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清刘熙载语)的佳作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答: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 (步骤一)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 “蓬”比喻离散的手足步骤二)从而营造了一种孤苦凄凉的意境,抒发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步骤三) (四)题眼型(题眼,标题中的关键字或关键词)提问方式: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提问变体:诗题为“某某字”,通篇虽无“某某字” ,但句句紧扣“某某字” 请作简要分析答题步骤:第一种:逐句式即依原句的顺序一句一句地简析之第二种:析点式这个点就是回答问题的“方面”或“角度”,多指表现手法的方方面面具体步骤:(1)先指出“方面”或“角度” (2)结合诗句简析示例: 2006 年四川高考题(第一种)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 筇:此代指竹杖问: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 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
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第二种)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3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竹笋木笔,又名辛夷花问: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试作简要分析答:( 1)以景写幽步骤1)用“湖山胜处”“野径斜”“水满”“草深”写出初夏景色之幽美 (步骤 2)(2)以动衬静 (步骤 1)用“下鹭”衬托“水满”的幽静步骤2)(3)以声衬静步骤1)用“鸣蛙”衬托“草深”的幽静步骤2) (五)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 指出该字并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 (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 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问: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 “又” ,在诗中指不止一次 步骤 1) 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无限的愁苦与无奈 ( 步骤 2) 一个“又”字更加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思念家中亲人之情步骤 3) (六)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示例:绝句二首 ( 其一 )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 1)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2)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 3) (七)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 答题步骤:4 (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 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3)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一 )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 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步骤三 ) (八)对比鉴赏型提问方式: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提问变体:说出相同点或不同点有的指氛围、感情,有的指风格、方法解答分析:依据原诗作答,要从原诗中找理由答题步骤:先对诗词原句作解释,找到题眼;然后列出几条作答关键是抓住其不同点,让原句中的词语说话示例: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 师伯浑,陆游的友人问: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答:相同点:都表现了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1)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抒发不被理解的感叹,“鬓虽残,心未死”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2)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则表达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九)观点不同型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解答分析:依据原诗作答,要从原诗中找理由答题步骤:找出原诗句中关键的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示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答:我认为“雁引愁心去”更妙。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5 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答“雁别秋江去” ,言之成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