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资料.ppt

49页
  • 卖家[上传人]:w****i
  • 文档编号:99102957
  • 上传时间:2019-09-1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00.50KB
  • / 4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日期:2016年9月11日,目 录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基本问题)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构成 第三章 教师在学前儿童科学活动中的作用 第四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的需求化 第五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途径或方法 第六章 学前儿童科学探究中的环境和材料的支持 第七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评价 第八章 集中有影响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实验,为什么学?,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对于个体发展的意义 1.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2.会给儿童的一生带来深刻的影响 3.有助于发现具有科学潜能的儿童并促进其早期发展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9月) 现行科学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矛盾,学什么?,课程 目标、内容、方法与途径、环境创设、资源的支持、活动的设计、评价 对象 儿童的科学及其特点 《指南》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怎么学?,理论 实践,课程目的,当我学完此门课程,主要要达到两个目的: 第一:培养自己对待客观事物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第二:在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前提下,能独 立设计幼儿科学教育的活动,能独立完成幼儿园的 科学课程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第一节.科学是什么? 第二节.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第三节.儿童是怎样学习科学的? 第四节.幼儿园科学教育特点与价值是什么?,,,,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 牛顿?爱因斯坦?科学家? 科学实验?“热胀冷缩”?“万有引力” 最新最热门的“引力波”? 《辞海》中科学的解释: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一种探索的过程,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第一节、什么是科学? 1、科学是知识 广义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这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 狭义的科学是揭示自然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即自然科学 科学作为知识系统,包括概念、原则与理论 概念:声音、电流、动物、植物 原则:自然法则,热胀冷缩、磁铁同级相斥 理论:进化论、细胞结构论,,,,第一节、什么是科学? 2、科学是过程 活动本身而言,包括三个要素:探索、解释、检验 探索:好奇心、求知欲 解释:观察、发现、提出 检验 :实验、证实,第一节、什么是科学? 3、科学是价值体系 对于科学即知识、科学即过程两种观点的争论,又有许多学者从科学认识论的角度提出: 科学既是知识也是过程,而且也是一种价值或态度,包括世界可以被认知、科学认识会变化的、科学知识是持久的、科学不能为所有问题提供答案等。

      科学的内涵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和价值,,,,,第一节、什么是科学? 4、科学素质 科学素养: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第一节、什么是科学? 5、科学的 特性与作用 “科学的答案只有一个,而艺术的答案,有许多 1.客观而基于证实 2.变化与相对性 科学可以让我们“看到世界”,“改变世界”,却也让我们“失去世界”所以,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特点,思考问题: 一、儿童是否能学科学,能否理解真正的科学? 二、儿童是否应该像成人一样理解科学,应该获得和成人一样的科学?,案例一,某中班幼儿在科学发现室中探索一个简易的指南针,教师在这个指南针的底座的四个方向分别贴上四个小动物的图画,来吸引儿童的注意 幼儿第一次轻轻转动这根针,发现针尖指向小猫时,对自己说:“我抓到小猫咪,我就装作小猫可是当他一次次的重复转,发现针尖总是指着小猫,便自言自语说:“怎么又是小猫?”有一次他试图让它指向别的小动物,便用手按住针尖,可是一松手,针尖仍然转向小猫,于是他开始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都没有找到答案,事后老师问他有什么发现,他说:“我发现我只能转到小猫,他喜欢小猫。

      案例二: 某三岁幼儿和爸爸在海边散步的时候,海上开始起风了阵阵海风将沿岸很多渔船上的旗帜都刮得呼呼作响 这时,幼儿大声地说:“有风!”爸爸见幼儿已经注意到这一自然现象,就趁势问道:“这么大的风,是哪里来的呢?”幼儿回答道:“是红旗扇的爸爸说:“红旗怎么会扇出这么大的风呢?”幼儿这时便又强调:“就是红旗扇的!”边说还边用小手模仿红旗扇动的动作案例三: 某五岁女孩有一天突然对妈妈讲:“我知道天上的星星为什么眨眼睛了妈妈很奇怪,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她而幼儿的解释则更令她奇怪:“因为每颗星星上都有一个人,拿手电筒对我们一会开,一会关,我们在地球上看,就好像星星在眨眼睛 这位妈妈不知道怎样对待孩子的解释,只得对她说:“你想的真好,可是事实不是这样的,真正的原因等你长大以后就知道了思考问题,通过以上三个案例,你认为儿童身上有科学探究精神吗? 如果儿童,那么儿童的科学探究的特点又是什么样子呢?,幼儿的科学探究与自然事物息息相关; 幼儿的科学探究具有很大的试误性,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 幼儿对事物和现象的解释受其认知特点和思维水平的限制,常常具有自我中心注意和拟人化的色彩,具有“非科学性”科学探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学前儿童科学的特点,一、儿童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 (1)幼儿通过直接经验认识事物; (2)幼儿所获得的认识大多也是经验层次的 二、儿童的科学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 (1)幼儿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在不断地改变; (2)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是促使其认识不断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 三、儿童的科学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一、幼儿的探究和科学家的探究,二、幼儿认识事物的思维特点,维果茨基:学前阶段思维活动是兼容并蓄的; 皮亚杰:自我中心 幼儿期的思维处于两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直觉阶段 3-4岁:自我中心阶段 不能将自己与外界区分开:月亮跟着自己走 对事物的认识是绝对的:化了妆的妈妈不是妈妈 认识一次不能包括双重关系:南瓜不能同时又是南瓜又是瓜果二、幼儿认识事物的思维特点,5-7岁:直觉思维阶段 一次只能注意一个特征或一个变量 皮亚杰:三山实验、大小恒常实验 同样多的液体放在粗细、高矮不同的瓶子里,孩子会认为高瓶子里的液体多。

      二、幼儿认识事物的思维特点,维果茨基:幼儿的思维主要处于混合思维和辐合思维阶段 1.混合思维(幼儿思维第一步) 通过同时性的感觉吧偶然的事件联系起来刮水器” 2.复合思维 根据一个或几个共同的特征把他们分在一组 公共汽车、小汽车、大卡车、火车,三、幼儿探究过程的特点,1.儿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儿童最关心与自然环境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基本的科学问题; 3.儿童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的 4.儿童的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 5.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性”,三、幼儿探究过程的特点,1. 儿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杜威: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幼儿的本能 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 “科学家们,由于他们急切的好奇心,在他人眼中, 常常觉得很孩子气”,三、幼儿探究过程的特点,2. 儿童最关心与自然环境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基本的科学问题 天空为什么会是蓝的? 小草为什么会是绿的? 为什么会下雨? 为什么月亮会住在天上?,3.孩子们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下雨之后,我们越是不让幼儿去踩水坑,告诫幼儿水会溅到身上,打湿鞋子,幼儿却偏偏避开干地往水坑里走,一试高低! 皮亚杰把人生的第一阶段称为“感知动作阶段”。

      孩子自出生之时起,从把各种东西放入嘴里就开始了运用各种感觉器官与肢体对周围环境的探索4.幼儿的探究方式具有试误性,2 岁的小孩寻找地板有水的原因 先在玩积木,妈妈给他奶瓶喝水,他不自觉地把奶瓶倒了过 来,水流到地板上,无意中他碰到了地板上的水,他觉得很 奇怪(发现问题) ,看看自己的手,看看奶瓶,把奶瓶放在 地板上滚来滚去,有几滴水掉出来了,他用手继续玩水,不 断重复上述步骤,并发出开心的笑声, (实验—测试他的想 法)他喝了一口水后,故意把奶瓶倒过来,用力往地板上按, 水流出越来越多,他也更开心了,直至妈妈制止下结论),5.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性,(1)孩子们总是用原有经验解释事物 原有经验:种子泡在水里能发芽、长大 新的解释:小花瓣泡在水里能长大 原有经验:小朋友喝凉开水长得好 新的解释:给太阳花浇凉开水,5.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性,(2)表面性和片面性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不能抓住本质特征,而是根据表面现象来进行 “月亮为什么不会落下来?” “因为月亮太亮了5.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性,(3)主观性和泛灵性 教师:太阳会不会掉下来? 幼儿:太阳不会掉下来,因为如果它掉下来,我们就会死了。

      教师:为什么有春夏秋冬? 幼儿:这是为了让咱们换个天气,因为太冷了,就把人给冻死了,太热了就把地干死了 教师: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 幼儿:白天得起来上幼儿园、上班,晚上得睡觉幼儿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解释具有“人为的”和“万物有灵论”的色彩 他们相信自然界的事物都像他一样,有生命、意识、意图和情感的 皮亚杰据此发现儿童“生命”概念发展的若干阶段: 第一阶段:凡是活动着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6岁以下儿童处于这个阶段 任何事物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将主体和客体混淆,天马行空的想象 第二阶段:凡是运动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6-8岁的儿童处于这个阶段 主客体区分开,但主观意向仍附着于客体之上魔幻、泛灵论 第三阶段:生命是一种发生在动物和植物身上的自发性运动,达到这一水平的儿童平均年龄是8-9岁到11-12岁 主客体分离,儿童开始认识到主体不必追随于客体魔幻和泛灵论的成分逐渐消失各年龄段儿童学习科学特点,1、3-4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指鹿为马:“把绿草绿叶叫做绿花”、“把树干叫做木头” 、小白兔) 2)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给小鸡刮“胡子”) 3)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皮球滚下来,它不乖) 4)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

      其注意往往比较容易集中在具有鲜艳色彩、会发出悦耳声音、能动的,他感到喜欢的事物上),各个年龄段儿童学习科学特点,2、4-5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好奇好问(为什么鸟会飞?)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关系(花不浇水就会死,鸟有翅膀才能飞;树摇-刮风,车动-活的东西) 3)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功能和情景进行概括分类(根据形状、颜色分类,把太阳和公鸡放一组,把玉米香蕉、小麦归为一类),各个年龄段儿童学习科学特点,3、5-6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有积极的求知欲望(怎么样?怎么做?拆玩具)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的、隐藏的因果关系(圆球-斜面-滚动) 3)能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家禽-家畜),第三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与特性,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历史沿革 二、现代科学教育的特征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 四、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