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一图四式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docx
5页一年级“一图四式”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汤飞梅一、缘起一年级学生的“一图四式”练习错误率很高常见错误如下第一类错误(左图):出现了7-3=4,这是减法算式中的数字与图中数量不一致第二类错误(右图):出现了5-3=2,减法算式是图中左边数量减右边数量学生在面对图式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物分为对象和背景,以鸭子图为例,学生能清楚地感知到图中左边和右边的鸭子数量分别是5和3加法是先反映个别属性,后感知事物整体,因此两个加法算式不成问题列减法算式时,需先感知整体,后反映部分当学生整体知觉欠佳时,难以抽象出8只这个背景条件另一方面,学生对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不明晰,加法算式中整体在哪儿?两个部分在哪儿?减法算式整体在哪儿?两个部分在哪儿?学生比较模糊如何解决“一图四式”中列减法算式有困难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学生的整体感知,加强感知的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二、实践(一)分与合中列四式,加强感知的理解性在感知过程中,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把感知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使感知更稳定因此,在一图四式列式前,可以先进行如下练习学生根据一组“分成”列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比如根据8分成3和5,学生可以列3+5=8,5+3=8,8-3=5,8-5=3,四个算式中,8是总数,3与5是部分数。
上述四组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总数分别在上面、下面、左边和右边,为后续一图四式的抽象过程做好铺垫二)“多选三”中列四式,加强感知的选择性学生在感知事物时,对刺激有进行选择性加工的能力,感知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物分为对象和背景用多个数中选三个数列四个算式进行练习,可以加强感知的选择性如从3、6、5、10、8中,选择3个数组成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学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5、3、8来列算式,如3+5=8,5+3=8,8-3=5,8-5=3,既积累了数据选择的经验,又培养了数感,同时感受到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三)图中圈画列四式,加强感知的整体性在整体感知中,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起着重要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部分与整体圈起来在圈一圈中,学生既能感知部分是5、3,又能感知整体是8集合图有三个,求全集就用两个子集“相加”,求子集就用全集“减”其中一个子集这样列减法算式时,就不会遗漏8同时,把鸭子数量抽象出来,变成5、3与8,并与“分成”联系起来,列四个算式,学生就不会遗漏8四)变化问题列四式,加强感知的恒常性感知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感知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学生的感知印象仍相对不变。
把鸭子图与大括号、问号联系起来,改编成如下一组习题,让学生用三句话来表达每题的两个信息和问题,使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一步得到落实,感受到变化的是问题,数量关系没变三、思考这样的尝试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一图四式”中列两道减法算式的困难一)多元表征利用背景和对象的对比变化突出多元表征圈是低年级学生最常用的手段在圈一圈中,学生能直观感知对象是左边和右边数量,背景是总数不同的问题都蕴含数字3、5和8要引导学生积累“组合”与“分离”的经验二)语言表达用语言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让学生根据图说意思,如左边5只鸭,右边3只鸭,一共几只鸭?5+3=8只一共有8只鸭,左边有5只,右边有几只?8-5=3只在表达中体会信息与信息、信息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三)題组对比进行不同问题之间的对比,有助于学生厘清数量关系,形成结构化认识可把这些错题放在一起讲解对比求整体用加法,求部分用减法,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一图四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点有了清晰的结构,遇到大括号和问号的问题,学生就不容易混淆出错浙江省杭州钱塘新区义蓬第四小学 311225)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