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局百千万帮扶工程工作总结.doc
6页县旅游局百千万帮扶工程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局与团县委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扶贫办的业务指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干部职工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高度重视,齐抓共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工作的安排和要求,动真情扶真贫,办实事、求实效为挂钩扶贫村和结对帮扶户做了一定工作,为今后至“十一五”规划结束的扶贫攻坚奠定了基础现将今年的扶贫工作总结简要报告如下:一、所开展的工作情况(一)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专题研究扶贫工作扶贫工作一直是我局与团县委的中心工作,我们都时刻关注、关心,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和支持在年初与团县委重新调整成立了天星营盘村扶贫挂钩领导工作组,对扶贫工作加强领导和督促,明确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为进一步抓好挂钩扶贫工作,做到早打算,早安排,早部署年初,我局与团县委联合召开了扶贫挂钩专题会议,通过对去年帮扶工作的总结,详细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了今年的扶贫挂钩工作计划,进一步统一了思想,使每一位职工都心系贫困群众,对帮扶的营盘村的9户贫困户反映的生产和生活困难,及时向领导汇报,共同探讨研究,尽力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对帮扶对象送温暖献爱心,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今年1月12日,我局与团县委对挂钩村帮扶对象开展春节慰问,为每户送去大米、菜油、面条等慰问品,尔后,我局与团县委领导曾多次到营盘村,了解春耕生产,学生上学、学校建设、村委会办公等问题,切实摸清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曾多次组织职工捐款捐物共计2.5万余元送到帮扶村、点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同时,还走村串户,及时带去新思想、新政策、新方针、新科技,强化扶智,引导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指导他们春耕生产,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养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结合营盘村的实际,在养殖业方面,围绕发展生猪、牛、土鸡等主要畜禽产品,着力抓好畜禽良种的推广,突破常规增长模式和方法,促进饲养方式的转变;在经济林果种植方面,鼓励发展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果;大力推广科技种植四) 加强劳务输出,增加收入人多,地少,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就要加大劳务输出为此我们走访了挂钩村的困难户,了解掌握在贫困户中有一定文化水平,符合外出务工条件的剩余劳动力,动员其到县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取得劳动资格证书,让其成为有技术、 有水平 、有知识、能吃苦的技术人员,加大劳务输出的力度五)积极争取资金,帮助解决校舍后续建设和贫困生上学问题我局局长和团县委书记两家领导通过努力,于2006年联系到香港苗圃行动,为天星镇营盘村重建一所46万元的村完小通过积极努力又争取到60余万元后续工程款,共计投入104余万元建设的新校舍已全部竣工验收同时,积极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解决了当地贫困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共计20余名,资金合计6000余元的助学金,通过不断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为当地群众解决了上学难、上学远、上学无安全保障的问题,使教师与学生能安安心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提高当地文化水平,促使全村人民能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发展产业,加快全村人民早日脱贫致富。
六)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利用专栏等宣传工具,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对“百千万帮扶工程”的目的、意义、要求作了广泛的宣传,对涉及面广的计划生育、合作医疗、林权体制改革等政策法规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宣传;帮助群众转变过去那种“坐地等花开”的等、靠、要旧观念,变“要我致富”为“我要致富”的脱贫思路,帮助找出适合村情民情的科技致富路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受地理环境,思想观念,文化程度的影响,要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是一项长期性和艰巨性的任务;(二)要引进好的发展项目,需要的资金多,技术含量高,凑资难度大;(三)我单位与团县委存在人少事多,对扶贫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四)营盘村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有待改善;(五)部分群众存在满于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思想;部分群众又存在着依赖国家、依赖干部,等、靠、要的观念比较突出; (六)电力严重不足,难于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用电三、下步工作(一)通过互联网,电视,查找致富信息,结合营盘村实际,帮助贫困户寻找致富之路,以包户扶贫对象为重点,立足于扶智、扶技,把农业科技生产和外出务工作为切入点,千方百计搞好服务和出谋划策,使他们尽快走向脱贫致富,在全村起好典范和带动作用。
二)利用部门优势,捕获各种致富信息,引导贫困户开展结合自己实际的,具有长远持续发展的好项目,认真开展全村大面扶贫工作,在抓好现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竭尽全力帮助全村群众在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等方面的科技含量上、规模数量上年年都有新的进步和提高三)加大扶贫帮扶工作的领导和督促力度,进一步落实责任,确保扶贫帮扶工作顺利开展四)积极向相关部门和上级争取支持帮助,充分调动和发挥全村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为其创造条件、抓住机遇,改善基础设施,力争在2010年前帮助做好全村茅草房改造,解决电力和交通困难五)及时深入实际了解当地的发展动态,听群众呼声,解群众疾苦,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帮助群众真正脱贫致富六)进一步按“十一五”规划,不断动员、鼓励群众,激发其积极性,使他们更有信心,有决心,有胆量尝试新项目,做到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七)继续加大劳务输出,使年轻人更快接受新思想,转变新观念,拥有新技术,为经济发展注入更高科技含量,促使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