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docx
7页HONGYU.MACRO建设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以数据共享开放与深度开发利用作为提升政务信息化水平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优化完善数据共享和开放机制,严格规范政务数据应用,强化央地协同,全面提升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监管、用数据服务的能力一、 发展壮大融合创新大平台1.加快网络融合,升级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建设目标:基本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各类政务专网基本实现迁移整合或顶层互联,全面支撑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政务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建设内容:加快提升电子政务内网支撑能力,创新政务内网共性办公应用,提高跨部门业务协同和应用集成水平;完善政务内网综合运维管理体系,提升运维保障能力;强化电子政务网络综合安全防护,健全统一信任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电子政务外网骨干网络建设,稳步有序拓展政务外网覆盖范围,提高政务外网移动接入能力,优化共性办公应用体系,强化政务外网综合运维管理和全网等级保护建设,探索5G、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政务外网领域的应用以重大业务应用为牵引,推进各类政务专网向统一电子政务网络整合迁移或可控互联2.加快技术融合,构建智能化政务云平台体系建设目标:构建“数网云”一体融合的智能化政务云平台体系,具备集约共享的算力算法支撑能力,满足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需求。
建设内容:根据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布局,充分利用存量政务数据中心资源,依托电子政务外网构建政务云平台体系,整合算力资源,支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应用,面向政务部门提供绿色集约、共享共用、安全可靠的一体化算力服务,满足大规模业务承载、大数据开发利用、共性履职应用服务和容灾备份等业务需求,促进提升政务大数据创新应用水平建立健全统一政务网络接入、政务云服务、安全保障能力等相关技术标准规范3.加快数据融合,健全数据共享与开放体系建设目标:提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功能,支撑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交换业务,深化公共数据开放网站应用,全面提升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效率和数据质量,充分利用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数据资源和基础设施,整合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任务:不断健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技术支撑能力,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服务水平,畅通中央与地方间数据供需对接渠道;按需推进政务内网电子文件交换系统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推进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间的按需数据交换;优化完善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创新应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新技术,推进政务数据的算法式安全共享,推进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与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协同联动,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按照政务数据分级分类有序开放原则,优先推动企业登记监管、卫生、教育、交通、气象等高价值数据集向社会开放;探索构建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开放共享新模式,开展政务数据授权运营试点,鼓励第三方深化对公共数据的挖掘利用;统筹推进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与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4.加快服务融合,完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目标:发挥政务服务平台作为全国政务服务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公共支撑的总枢纽作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高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能力显著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不断优化,“互联网+监管”系统更加完善建设内容:进一步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优化完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模式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体系,确保政务服务全流程公开透明、可追溯;整合构建统一互认的电子证照库,不断扩大应用领域,逐步实现全国互通互认推广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电子发票、电子档案等应用优化完善“互联网+监管”系统,实现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不断强化“照单监管”,建立多领域风险预警模型,探索开展智能化监管合理规划政务服务APP、小程序、公众号的类别和数量,整合实现政务服务“一窗办理”,避免门类多、种类繁,杜绝政务服务“形式主义”进一步优化提升民政、社保、医疗、教育、就业、住房公积金办理、退役军人服务等能力,依托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便捷普惠的公共服务二、 建设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建设目标:围绕经济治理的重点领域,完善基础数据指标,依托政务内网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开发建设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汇集各部门主要经济数据,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水平。
建设任务:基于各部门数据资源,按照物理分散和逻辑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经济治理数据框架指标体系,构建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依托电子政务内网进行数据共享交换,实现对经济统计数据、行业统计数据、政务数据、互联网大数据等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结合部门业务需要,开发构建数据分析应用模型,更加全面系统地刻画分析经济运行情况,支撑宏观经济治理决策三、 发展现状“十三五”时期,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现新突破,建成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集约整合一批小散乱的系统和网站,开展了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纾解行动,初步实现了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重大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全民健康保障、安全生产监管、全国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基础信息资源库等一批重大工程陆续建成,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有力支撑了“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水平跃上新台阶,建成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体系,“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等服务创新模式不断涌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便民服务应用取得实效,“健康码”等应用在数字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电子政务服务指数跃升至全球第9位,显著提升社会公众获得感。
基础设施统筹取得新进展,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初步建成,实现了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22个中央国家机关的互联互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了四级骨干网络100%全覆盖,依托已有数据中心基础,形成1+3的国家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体系,各地方各部门政务云平台建设全面提速,初步形成数云网一体融合的公共基础设施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达到新水平,严格执行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制度,大力推进关键软硬件技术产品创新应用,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突破,全面保障政务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政务信息化日益成为党政机关高效履职的重要手段四、 主要目标到2025年,政务信息化建设总体迈入以数据赋能、协同治理、智慧决策、优质服务为主要特征的融慧治理新阶段,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成为政务信息化创新的主要路径,逐步形成平台化协同、化服务、数据化决策、智能化监管的新型数字政府治理模式,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数字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力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据资源赋能新动力统一的国家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国家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体系更加健全,有效支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成宏观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等新基础信息库,高价值数据集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政务数据资源有力支撑治理和服务能力提升。
——协同治理形成新模式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业务协同联动能力显著增强,大系统共建共用机制更加优化,大幅提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有力支撑“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得到新提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政务服务模式更加完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利用率明显提高,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基本实现,证照电子化比率显著提升,利企便民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共建共享形成新局面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实现应联尽联,“数云网端”一体融合的公共基础设施初步形成,政务外网覆盖范围进一步向街道、乡镇延伸整合形成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满足部门大规模业务部署和容灾备份等需求——安全保障达到新水平全面落实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统等级分级保护制度,基本实现政务信息化安全可靠应用,确保政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全流程安全可靠,实现政务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资料参考:“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