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BIT与EBITDA和EVEBITDA的精要总结.docx
6页EBIT、EBITDA 和 EV/EBITDA 的精要总结(一) EBITDAEBITDA 是 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Amortization 的缩写,即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 EBITDA 被私人资本公司广泛使用, 用以运算公司经营业绩; 运算公式为 EBITDA =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折旧+摊销,或 EBITDA =EBIT +折旧+摊销; 净销售量 -营业费用 = EBIT ;EBIT+ 折旧费用 + 摊销 = EBITDA ;EBITDA 剔除摊销和折旧, 就是由于摊销中包含的是以前会计期间取得无形资产时支付的成本, 而并非投资人更关注的当期的现金支出; 而折旧本身是对过去资本支出的间接度量, 将折旧从利润运算中剔除后, 投资者能更便利的关注对于将来资本支出的估量,而非过去的沉没成本;20 世纪 80 岁月,相伴着杠杆收购的浪潮, EBITDA 第一次被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们广泛使用; 但当时投资者更多的将它视为评判一个公司偿债才能的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 EBITDA 开头被实业界广泛接受, 由于它特别适合用来评判一些前期资本支出庞大, 而且需要在一个很长的期间内对前期投入进行摊销的行业, 比如核电行业、酒店业、物业出租业等;如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分析师和 市场评论家们举荐投资者使用 EBITDA 进行分析;EBITDA 也常常被拿来与企业现金流进行比较, 由于它对净利润加入了两个对现金没有任何影响的主要费用科目 —— 折旧和摊销,然而由于并没有考虑补充营运资金以及重置设备的现金需求,并不能就此简洁的将 EBITDA 与现金流对等;最初私人资本公司运用 EBITDA ,而不考虑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是由于他们要用自己认为更精确的数字来代替他们; 他们移除利息和税项, 是由于他们要用自己的税率运算方法以及新的资本结构下的财务成本算法; 摊销费用被排除在外, 是由于它衡量的是前期获得的无形资产, 而不是本期现金开支; 折旧是对资本支出的非直接的回忆, 也被排除在外, 并被一个将来资本开支的估算值所代替;后来,很多上市公司、分析师以及媒体记者亦纷纷怂恿投资人用 EBITDA 去衡量上市公司的现金情形; EBITDA 常被拿来和现金流比较,由于它和净收 入之间的差距就是两项对现金流没有影响的开支项目,即折旧和摊销;然而,上市公司将 EBITDA 等同于现金流,却是一个特别不行取、很简洁 将企业导入歧路的做法! 缘由何在?它排除了利息和税项,但它们却是真实的 现金开支项目, 而并非总是可选的, 一个公司必需支付它的税款和贷款; 它并没有将全部的非现金项目都排除在外; 只有折旧和摊销被排除掉了, EBITDA 中没有调整地非现金项目仍有备抵坏账、 计提存货减值和股票期权成本; 不同于现金流对营运资本的精确量度, EBITDA 忽视了营运资本的变化情形; 例如,营运资本的额外投资就意味着消耗现金; 最终,EBITDA 的最大缺点反映在 “E上”,即利润项上; 假如一家上市公司保修成本、重构开支以及备抵坏账的预备金不足或超支,那么它的利润项都会发生变化倾斜; 在这样的情形下,企业就很简洁被 EBITDA 导入歧路; 假如它过早地报告经营收入,或是将一些一般成本视作资本投入,那么 EBITDA 报告的利润结果也是值得可疑的;假如它通过资本 来回交易的方式膨胀收入, 这种情形下, EBITDA 报告的利润结果就一点价值也没有了;EBITDA 已经被大多数人认可用来衡量公司业绩, 但单一地用它来衡量公司业绩和现金流未免会误导投资者;假如缺乏其他衡量标准地协作使用, EBITDA 出现出的公司财务状况就是不全面的,甚至是危急的;下面我们列出四种需要提防 EBITDA 的情形;1 .没有什么可以取代现金流量表一些分析员和媒体记者怂恿投资者们使用 EBITDA 作为衡量现金流的工具;这个建议是不合理的, 并且对投资者而言具有冒险性; 对投资新手来说, 税收和利息的确是属于现金项目的, 它们并非可有可无; 没有一家公司是可以不支付政府税收或贷款利息却仍可以长期经营的; 与全面的现金流统计不同, EBITDA 忽视了运营资本 (日常运营所需资金) 的变化;这对快速成长型的公司来说是一个 最大的问题,由于快速成长性公司销售量的增长会带来应收账款和库存的增加;这部分运营资金消耗了大量的现金,但却被 EBITDA 忽视了;比如,一家公司在 2006 年财政年度的报告中显示其 EBITDA 值为 2840 万元,但当你浏览公司的现金流量表时,你就会发觉它额外增加了 4880 万元现金用作运营资金,这意味着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是负值;明显, EBITDA 相比其他财务指标起到了装饰报表的作用;另外,资本性支出是几乎每个公司都必需且连续的一项开支,但也被EBITDA 忽视了;比如一家整车厂在 2006 年的 EBITDA 为 1.43 亿元,同比上涨 30%,但这是由于 EBITDA 忽视了公司极高的资本性支出;看一下公司披露 的公告文件就可以知道, 公司在 06 年四季度时就花费了 4.69 亿元新建厂房购置设备;为了今后的更好进展, 公司每年仍必需为这些固定设备支付修理升级和扩容费用;这笔费用特别庞大,却没有被记入到 EBITDA 的运算中;明显,EBITDA 并没有把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都考虑进去, 相反仍忽视了一些重要的现金项目, 事实上,EBITDA 夸大了现金流量;即便某个公司的 EBITDA 实现盈亏平稳, 但它也不能产生足够的现金用于支付经营活动所必需的资本性开支;用 EBITDA 替代现金流作为唯独的衡量指标是特别危急的,由于它出现的现金费用是不完全的; 假如你想要知道公司完整的运营现金流状况, 就肯定要看公司的现金流量表;2 .不真实的利息偿付率EBITDA 可以很简洁让公司看上去有足够的才能支付利息; 假设一个公司营业利润层面亏损 500 万元,有 1500 万元的利息支出, 再加上 800 万美元的折旧摊销费用,公司的 EBITDA 值为 1800 万元,看上去有足够的现金支付利息费用;折旧和摊销费用被加回到利润里,由于 EBITDA 假设这项支出是可以被避 免的,但事实上这种假设是有缺陷的; 即便折旧和摊销费用不是现金流项目, 但设备最终会磨损毁坏,公司仍需要增加资金重新购置或对设备进行升级;3. 忽视业绩质量EBITDA 也是一个账面利润指标, 这就使得它具有和营业利润和净利润这些账面利润指标一样的缺陷;由于运算 EBITDA 的基础是营业利润,假如公司使 用一些会计手段调控业绩, 如对销售收入确认、 坏账拨备、 资产减值政策进行主观修改,也同样会导致 EBITDA 不能正确反映公司的盈利状况;这时就需要投 资者和分析员进一步确定公司在会计政策上是否和行业内大多数公司一样, 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同行业内公司 EBITDA 的比较有意义;4. 使公司价值看上去比实际廉价最糟糕的是,用 EBITDA 给公司估值会让投资者误认为公司看上去并不贵, 而做出错误的买入打算; 当投资者或分析员用股价除以每股 EBITDA ,而非每股收益时,由于 EBITDA 通常要远高于净利润,因此运算出来的估值倍数看上去 比市盈率低很多,会让投资新手误认为股价很廉价;所以,投资者需要明白, 不论是用市价除以 EBITDA 仍是用企业价值 EV 除以 EBITDA (既 EV/EBITDA ),倍数很低是正常的,贵仍是廉价的判定要与同行业其它公司或公司历史上的倍数相比较才能得出;(二) EBITEBIT ,全称 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 ,即息税前利润,从字面意思可知是扣除利息、所得税之前的利润;运算公式有两种, EBIT =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或 EBIT =经营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以前 年度损益调整;EBIT 主要用来衡量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才能, EBITDA 就主要用于衡量企业主营业务产生现金流的才能; 他们都反映企业现金的流淌情形, 是资本市场上投资者比较重视的两个指标, 通过在运算利润时剔除掉一些因素, 可以使利润的运算口径更便利投资者使用;EBIT 通过剔除所得税和利息,可以使投资者评判项目时不用考虑项目适用的所得税率和融资成本, 这样便利投资者将项目放在不同的资本结构中进行考察;EBIT 与净利润的主要区分就在于剔除了资本结构和所得税政策的影响;如此,同一行业中的不同企业之间, 无论所在地的所得税率有多大差异, 或是资本结构有多大的差异,都能够拿出 EBIT 这类指标来更为精确的比较盈利才能;而同一企业在分析不同时期盈利才能变化时,使用 EBIT 也较净利润更具可比性;EBITDA 剔除摊销和折旧, 就是由于摊销中包含的是以前会计期间取得无形资产时支付的成本, 而并非投资人更关注的当期的现金支出; 而折旧本身是对过去资本支出的间接度量, 将折旧从利润运算中剔除后, 投资者能更便利的关注对于未来资本支出的估量,而非过去的沉没成本;(三) EV/EBITDA精要说明:又称企业价值倍数, 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公司估值指标, 公式为,EVEBITDA 投资应用: EV/EBITDA 和市盈率( PE )等相对估值法指标的用法一样,其倍数相对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历史水平较高通常说明高估, 较低说明低估,不同行业或板块有不同的估值 (倍数)水平;但 EV/EBITDA 较 PE 有明显优势,第一由于不受所得税率不同的影响, 使得不同国家和市场的上市公司估值更具可 比性;其次不受资本结构不同的影响,公司对资本结构的转变都不会影响估值,同样有利于比较不同公司估值水平; 最终,排除了折旧摊销这些非现金成本的影 响(现金比账面利润重要),可以更精确的反映公司价值;但 EV/EBITDA 更适用于单一业务或子公司较少的公司估值, 假如业务或合并子公司数量众多, 需要做复杂调整,有可能会降低其精确性;几乎全部的投资者都知道 PE,明白 EV/EBITDA 倍数的人也在增多;但真 正能精确懂得其背后含义、 现实中的变形并能娴熟使用的投资者可能仍不多; 其实这是一个在估值实践中与 PE 并驾齐驱的估值方法,由于能有效的补偿 PE 的一些不足,它在国外的运用程度甚至比 PE 更为普遍; EV/EBITDA 倍数和 PE同属于可比法,在使用的方法和原就上大同小异, 只是选取的指标口径有所不同;从指标的运算上来看, EV/EBITDA 倍数使用企业价值( EV ),即投入企业的全部资本的市场价值代替 PE 中的股价,使用息税折旧前盈利( EBITDA )代替 PE 中的每股净利润; 企业全部投资人的资本投入既包括股东权益也包括债权人的投入,而 EBITDA 就反映了上述全部投资人所获得的税前收益水平;相对 于 PE 是股票市值和猜测净利润的比值, EV/EBITDA 就反映了投资资本的市场价值和将来一年企业收益间的比例关系;因此,总体来讲, PE 和 EV/EBITDA反映的都是市场价值和收益指标间的比例关系, 只不过 PE 是从股东的角度动身,而 EV/EBITDA 就是从全体投资人的角度动身;在 EV/EBITDA 方法下,要最终得到对股票市值的估量, 仍必需减去债权的价值; 在缺乏债权市场的情形下, 可以使用债务的账面价值来近似估量;在详细运用中, EV/EB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