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物理海洋学 海洋的温度盐度密度.ppt

25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49146827
  • 上传时间:2018-07-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3M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15讲 海洋的温度、盐度、密度n海洋的热收支n大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海洋的热收支n海洋不断地从外界获得热量,使水温增高 ;同时又把所获得的热量不断地向外发射 ,使水温降低,这两种相反的过程,在海 洋中不断进行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就 是海洋中的热平衡 .海洋的热收支 nQs——进入海洋中的短波辐射能;nQb——海面长波辐射净失去的热量,称为海面有 效回辐射;nQh——通过海—气感热交换所获得(或失去)的热 量;nQe——通过海—气潜热交换(凝结或蒸发)所获得( 或失去)的热量;nQc——通过对流、平流和混合与相邻海域进行交 换所获得(或失去)的热量n其他方式Ø地球的内热、星体的辐射、海洋中的生物和化学过程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海水内摩擦作用,融冰和结冰 过程以及大陆径流和降水等Ø为量极微,或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时间性,对某些 特定海区影响较大,但对整个大洋的热收支影响甚小 n海洋热平衡方程 nQt=(Qs-Qb)+- Qh+- Qe+- QcnQt是海洋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之后热量的总 变化;(Qs-Qb)称为海面辐射热量收支的差 额,又称海面辐射平衡一、太阳辐射n 通过大气圈到达海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 :直射海面的称为直达辐射;受大气介质 散射后到达海面的部分,称为散射辐射, 两者总和称为总辐射。

      n总辐射被海面反射掉的部分,称为反射辐 射n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被削弱的程度与大气透 明度系数和大气质量有关经过削弱后到达海面 的辐射能为:n 其中I0为太阳常数;P为大气透明度系数,在热带及工业 雾影响的地区,P约为0.7,在较干净的大气中,P约为0.8 ;m为大气质量,是在标准大气压下太阳辐射直达海面时 所穿过的单位截面上空气柱的质量 n随着太阳高度的减小,m值增大通过大气 的太阳辐射能按指数规律减弱,m值越大, 减弱越多,这是因为太阳光线通过大气路 程增加的缘故;同时,大气越浑浊,射达 海面的辐射能便越小 n太阳高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遵循朗伯定律 :射达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能与太阳高度 的正弦成正比n总辐射主要受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和天 空云况的影响 n平均太阳总辐射具有带状分布特征,随纬度的减低而 增高,例外的是在赤道附近,由于云量的增加反而显 著减小 太阳年总辐射的分布) 二、海面有效回辐射 n海面辐射大部分为大气(主要是大气中的水 汽)所吸收,被大气吸收的这部分辐射能有 一部分又返回海面,称之为大气逆辐射 n海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叫做海面有 效回辐射,与海面水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和天空中的云状、云量有关。

      三、海洋与大气的感热交换 n任何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都要通 过传导作用进行热量交换,大气和海洋之 也是这样,这种热量交换通常称为感热交 换或者湍流热交换海—气之间的这种热 交换过程,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海 面风速,二是海气之间的温度差 n风产生大气湍流,导致垂直方向的湍流热 量输送,从而促进海气之间的热交换;海 气温差决定着近海面大气层的层结状况 n气温高于水温时,大气向海洋传递热量这时近 海面大气的层结稳定,热量传递借助于分子运动 过程,所以极其缓慢n水温高于气温,则近海面大气呈不稳定层结由 于大气下界面输入了海水的热量而形成了自由对 流(也就是热力湍流),把来自海洋的热量迅速向上 输送;同时,表面海水因失热而密度增大,也形 成不稳定层结,从而产生自由对流,它把海洋内 部的热量源源向上输送正是由于大气和海洋中 同时进行着上述垂直湍流热输送过程,使得海洋 中的热量迅速地、不断地向大气输送 四、海面蒸发 n蒸发使海水失去热量,表面水温也随之降 低据计算:一克水在0℃时,化成同温度 的水汽需要热量2497焦耳,一克0℃的水蒸 发为同温度的水汽时,需要热量2836焦耳 n 蒸发速率与近水面空气中水汽的垂直梯 度成比例。

      通常认为,紧贴水面的空气是 饱和的如果海面以上空气层的水汽含量 较贴水面空气的水汽含量小,这时由于扩 散的结果,水汽将向上输送,蒸发得以继 续进行;否则,蒸发停止,甚至产生凝结 过程由此可见,在海面垂直方向上的水 汽压差是维持蒸发的先决条件五、海洋内部的热传输n 表层海水所吸收的辐射能,被湍流和海流传 递到深层和其他海区由于湍流中海水微团的混 乱运动,必然导致热量(当然还有其他各种物理量 )向不同方向传递和扩散 n 水平海流输送的热量是很可观的单位时间 内,通过与流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水平热通量, 决定于水平流速的大小和水温的高低,流速越大 ,水温越高,输送的热量就越大,但是,对海洋 热状况及海洋气候变化发生影响的并不是热通量 ,而是热平流 n 热平流是指给定区域内,通过与海流方向垂直的两个 断面的热通量差只要存在热通量差,就能产生两个断面 之间的区域热效应如果第一个断面进入的热通量比由第 二个断面流出的热通量大,则为热平流;反之,则为冷平 流当然,这种由平流所获得或失去的热量,又通过垂直 方向上的热交换传向深层和大气由于大洋上的水温多是 呈纬向带状分布,因此,由海流进行的热量交换沿经向最 为显著。

      大洋海温的垂直分布Ø海温垂直分布约可分三层:表 层(含混合层)、次表层及深 海 Ø次表层含一主温跃层( thermocline)Ø典型低纬度的温度垂直分布是 20℃ at surface, 8℃ at 500m, 5℃ at 1000m, 2℃ at 4000m,但典型近极地的温度垂 直分布是上下近乎一致,约2℃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的水平分布nSST等温线为東 西走向,赤道热 极地冷nSST最高在西太 平洋附近,为 Warm pool其 东方近南美处, 有一舌状冷水, 为cold tongue Sea surface Salinity(SSS)的水平分布nSSS主要受蒸发/降 雨影响,由SSS可 推知ØPrecipitationØEvaporation ØSoil moistureØAtmospheric water vapor ØSea ice extentnSSS一般在33到37 psu North Atlantic(35.5) >South Atlantic and South Pacific(35.2) >North Pacific (34.2)。

      海水密度n主要受温度控制,分 布与之反相nVertical distribution: Ø一般是上轻下重ØDensity于混合层分布 近乎uniform,其下大 都是密度跃层( Pycnocline),此层 与thermocline近乎位 置相同Ø深水温度变化小,密 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 C. Stratification: 成层nStratification 是海洋學中重要的一現象,當太阳照射海面,表面海水增温,但密度減小,温 暖的表海水當然可以热傳導/擴散效應將热傳至深层海水,但過程緩慢費很長的時間,風/浪 的攪動(mixing)可將热快速地向下层海水傳送,唯較顯著的mixing皆限於較上层海域所以 海洋形成上热下冷或上輕下重的分布,此謂stratificationstratification亦可由鹽度造成 ,如河口、极地等海域nStratification 可降低/禁止海水的垂直運動,因從一密度面運動至另一密度面,須作功消耗 能量因此它阻絕了深海水與外界的交換n若stratification無(或弱),我們稱此海洋為homogeneous ocean,反之稱為inhomogeneous ocean。

      又stratified ocean是一stable的海洋,反之則是中性(neutral)或unstable的海洋 nUnstable 情況即是海水上重下輕,如此重海水會下沈,輕海水會上浮,如此垂直運動發生,极 地常見此情況以上浮海水為例,於stratified ocean中,以上浮海水會overshot,即上浮超 過其相等密度层,而上昇至密度更小的水层,但在此水层又因密度大而再下沈,如此產生上下 振盪,其頻率稱之為Brunt-Vaisiala Frequency 或buoyancy frequency (N),此頻率為物理海 洋處理motion in the stratified ocean中一重要參數nStability可用以數次形容海洋的stratified的情況The stability is proportional to – (1/ρ)( Δρ/Δz) 而buoyancy frequency 的平方亦 proportional to –(1/ρ)( Δρ/Δz) 小结海洋是地球最大的空 调,对全球气候有着决定 性影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