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社会心理学》本科课件6 人际吸引与人际排斥.ppt

78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601209389
  • 上传时间:2025-05-1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93MB
  • / 7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试用版,*,试用版,人际吸引与人际排斥,,,第一节 人际吸引,,,第二节 人际排斥,,,思考题,,试用版,第一节 人际吸引,,一、,概念,二、,外貌,,三、,接近,四、,熟悉,,五、,相似,六、,互补与补偿,,七、,恐惧,八、,才能,,九、,真诚,十、,喜欢,,,试用版,一、人际吸引的概念,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由于积极的认知与情感体验而在心理和行为上的相互趋近倾向喜欢、友谊、爱情都是人际吸引的情形但人际吸引不一定等于喜欢,它也许只是人们认识或行为上的一种,倾向,而已引起人际吸引的因素:外貌、接近、熟悉、相似、互补与补偿、个人特征试用版,二、 外貌,1.,外貌影响人的吸引力,,2.,外貌容易产生晕轮效应,,3.,外貌具有辐射效应,,试用版,1.,外貌影响人的吸引力,外貌影响人的吸引力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人们喜欢外貌好的人外貌对人的吸引力的实验证明:,,哈罗德,·,西格尔(,H.Sigall,,,1974,),的实验,,,卡雷,·,戴恩等人(,K. Dion et al.,,,1972,)的实验,,图:,分心的理发师与提心掉胆的顾客,,图:,男人为什么要买保险?,,外貌的吸引力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试用版,哈罗德,·,西格尔的实验,,,H.Sigall,,,1974,两种实验情形:,,天生丽质的实验助手,以临床心理学研究生的身份与几个男大学生会谈,并在谈话结束前把她对大学生所作的个性评价发给谈话对象。

      实验助手穿上松松垮垮且不合体的衣服,戴上与其肤色极不协调的卷曲金色假发,并使其面色看上去不仅油腻而且很脏与大学生进行同样的谈话和个性评价在上述两种情形下,她都分别对半数大学生做出令人高兴的“,好,”的评价,对另外一半大学生做出令人不快的“,不好,”的评价事后请大学生们说明他们对她的喜爱程度实验结果,,试用版,哈罗德,·,西格尔的实验结果,,,H.Sigall,,,1974,当相貌,不好看,时,无论她给出的评价是好是坏,被试们都显得不太在乎,对她的喜爱程度都是,中等,当相貌,十分漂亮,时,那些得到好评价的被试对她的喜爱程度都很,高,;得到不好评价的被试对她的喜爱程度都很,低,得到不好评价的被试都表示“,非常愿意,” 再来这里参与研究都愿意继续与她接触,或者希望有机会得到她的重新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漂亮的外貌对男性的吸引力更大试用版,卡雷,·,戴恩等的实验,,,K. Dion et al.,,,1972,给大学生们看另外三个大学生的照片,:,外貌有吸引力,;,相貌一般,;,相貌无吸引力请被试在,27,个,人格特质,上对照片上的人做出评价,并要求被试估计他们三人未来是否,幸福,结果,:,,大学生们对外貌有吸引力的人给予了最好的评价和预言;,,无性别差异,人喜欢相貌好的人。

      试用版,图:分心的理发师与提心掉胆的顾客,,试用版,图:男人为什么要买保险?,,试用版,外貌的吸引力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对已有研究进行的,元分析,表明:男女在这一点上并无大的差异在实际的行为上,两性对外貌吸引力的重视程度是,接近,的,(Eagly,et al., 1991,;,Feingold, 1992,;,Langlois,et al., 2000),这与日常经验相反外貌吸引力的性别差异在测量男女态度时要比测量他们的真实行为时更大这说明男性可能更乐于表达他们的感受试用版,2.,外貌容易产生晕轮效应,对于外貌有吸引力的人,人们倾向于认为他,(,她,),还会具有其他好的特点,比如聪明、善良、有控制力等等,尽管研究并未表明外貌与智力、幸福感、控制力或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A. Feingold,,,1992),作者外貌对评价者影响的研究,,师生间外貌的影响研究,,外貌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法庭上的判决结果,,试用版,作者外貌对评价者影响的研究,,,(,D. Landy & H. Singall,,,1974),兰迪等人,(D. Landy & H. Singall,,,1974),让男性被试看一些短文并对其做出评价。

      短文的,内容,是关于电视对社会的影响,,作者,均为女性论文的,质量,有好、差两种被试被分为三组,:,,短文附有作者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位有魅力的女性所附的照片是一位相貌平常、缺乏魅力的女性控制组,所读的短文没有附照片实验结果,,试用版,作者外貌对评价者影响研究的实验结果,,,(,D. Landy & H. Singall,,,1974),实验结果:,,,,,,,,,表中数据显示,无论短文质量如何,外貌好人所得到的评价总是好于外貌差的人控制组由于没有照片的影响,结果处于两者之间试用版,师生间外貌的影响研究,在学业成绩相同的情况下,教师认为漂亮孩子比不漂亮的孩子更聪明、更招人喜欢,(Clifford & Walster,,,1973),学生在给一位女教师打分时,如果她化妆得比较美丽,则与素面朝天相比,学生们会认为她的课讲得更好、更有趣,(Chaikin,, et al., 1978),试用版,外貌对法庭判决结果的影响,,,(H. Sigall & N. Ostrove,,,1975),给被试看一些详细的案件材料,让他们设想自己是法官,对疑犯进行审判疑犯都是女性研究分为三组:,,案卷中附有疑犯的照片,照片上的人很漂亮;,,案卷也附有照片,但照片中的人缺乏魅力,;,,对照组案卷材料中没有照片。

      案卷所涉罪名有两类:诈骗和夜盗实验结果,,试用版,外貌对法庭判决结果影响的研究结果,实验结果:,,,,,,,,结果显示,当疑犯利用美貌诱使一个中年单身汉给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公司投资,从而涉嫌诈骗时,疑犯受到的惩处会更严厉;但如果疑犯所涉案情与其相貌吸引力无关(如盗窃)时,则漂亮的疑犯会得到较为宽大的判决试用版,3.,外貌具有辐射效应,外貌具有“,辐射效应,”,即人的外貌会影响到人们对其个人以外的周围事物的评价柯尼斯和惠勒的外貌辐射效应研究,,外貌辐射效应的性别差异研究,,试用版,外貌辐射效应的性别差异研究,,,(,Geiselman,,,Haight,,,& Kimata,,,1984,),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当他们与有引力的朋友或同伴在一起时,他们得到的评价都会提高;,,而当他们的朋友或同伴没有吸引力时,他们得到的评价都会降低试用版,柯尼斯和惠勒的外貌辐射效应研究,,,(,Kernis,& Wheeler, 1981),让被试看到两个人在一起,其中的目标个体具有,中等,吸引力,而目标个体旁边的同性个体则具有,高于或低于,平均水平的吸引力当这两个人的关系被认为是朋友时,就会发生,外貌辐射效应,:,,当目标个体与非常有吸引力的朋友在一起时,人们对目标个体的评价会有所提高;,,当他与吸引力很低的朋友在一起时,他得到的评价会降低。

      当两个人被认为是陌生人时,结果却恰恰相反,:,当目标个体与一个非常有吸引人的陌生人在一起时,人们对目标个体的评价反而会降低试用版,三、接近,时空上的接近程度,对人际关系有明显的影响,时空上的接近能够增加人们的相互吸引,使人们更容易成为朋友社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费斯廷格等人的研究,,西格尔的研究,,,试用版,西格尔的研究,,,(,H.Sigall,1974),在马里兰警察学校里,学员是按照姓名的字母顺序来安排教室座位和宿舍的名字在字母的顺序上越是接近,在课内外就越是容易相处在一起6,个月后,研究者要求每位学员写出,3,个最亲密的朋友,结果发现学员们写出的大多是名字的字母顺序和自己相近的人试用版,费斯廷格等的研究,,,(,Festinger,Schachter,,& Back,1950),要求,17,栋公寓里的,270,位学生列举出他们最亲近的三位伙伴,这些学生的宿舍都是被随机分配的研究结果:,,,学生们所列举对象住同一层楼几个房间的百分比:,,住隔壁房间,41%,隔一个房间,22%,,,隔两个房间,16%,隔三个房间,10%,,中间间隔了三个房间的学生是住在同一层楼最两端的房间里,间隔仅,88,英尺,但他们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却只有住相邻房间同学的,四分之一,。

      试用版,四、熟悉,由于增加接触而变得熟悉起来,从而提高了人际吸引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单纯接触效应,单纯接触效应的启示:熟悉能够产生好感扎琼克的两个实验,,这一现象出现在人们对他人、事物和自己的评价上单纯接触效应的发生条件:对象的印象必须是,正性,的的或者至少是,中性,的熟悉程度与人际吸引的关系是 “,倒,U,曲线,”试用版,扎琼克的两个实验,,(,Robert Zajonc,,,1968),向被试呈现无意义的音节和汉字呈现的频度从,1,、,2,次到,25,次不等,要求被试猜测其含义结果:被试对那些呈现次数多而变得熟悉的词更有好感,倾向于赋予其褒义在以陌生人的照片为材料的实验中,扎琼克发现,一个人的照片被呈现的次数越多,则被试越倾向于喜欢照片上的人这种结果在经常见到同一个人的时候也会出现试用版,五、相似,相似可以提高人际吸引力或喜欢程度纽科姆的实验,,,拜恩的实验,,一切能够用来进行社会比较的因素都可以构成“相似”的情形如:个性心理特点、身份特点、社会背景、自然特征等因此,在社会交往中,寻找共同点或相似点是缩小人际心理距离、增加人际吸引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前提:这种相似必须是个体所认可的,具有积极的意义,或者至少是中性的。

      否则相似可能会引发相反的情形 诺瓦克和勒纳的实验,,此外,在人际吸引方面,有时相异会比相似具有更大的影响试用版,纽科姆的实验,,,(,T. Newcomb,,,1961,),最早以实验证明了相似可以提高人际吸引力或喜欢程度根据测验和问卷结果将学生分成两组安排宿舍:,,,A,组为部分特征相似的学生;,,,B,组为部分特征相异的学生结果:,,,A,组学生倾向于彼此相互接受和喜欢,并成为好友;,,,B,组学生难以相互喜欢和建立友谊试用版,拜恩的实验,,(,Donn,Byrne,,,1971,),在进行态度相似性与人际吸引关系的研究时,为了排除或控制与态度无关的变量的影响,发展出了一种“,虚构他人技术,”(,phantom other technique,)先请被试填写描述自己态度的问卷,然后再向被试呈现“,其他人,填写的问卷”然后请被试表明他们对这些人的喜欢程度其他人,:是研究者所虚构出来的,这些人的态度有的与被试非常相似,有的中等相似,有的则非常不同结果显示,态度越相似,被试的喜欢程度就越高研究者分别以儿童、大学生、住院病人、实习生和酗酒者等不同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试用版,诺瓦克和勒纳的实验,,,(,Novak & Lerner,,,1968,),用虚拟他人技术,让被试看一些据说是其他学生填写的问卷,问卷中体现的态度与被试相似或不同,研究者同时设置了问卷填写者具有“,情绪正常,”和“,有情绪困扰,”两种情形:,,“有情绪困扰”的问卷在末尾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不知道在这里写这些话是不是合适,但是去年秋天我精神曾经崩溃,并不得不入院治疗了一段时间。

      自那以后我和一位精神病医师定期见面你可能注意到,我现在情绪仍然很不稳定情绪正常”者的问卷末尾则没有这段文字结果,:,,在情绪正常的情况下,态度的相似性会增加好感,;,,在“有情绪困扰”的情况下,态度相似却会使好感降低试用版,六、互补与补偿,互补与补偿是,相异,导致吸引的两种情形,原因在于两者都能满足人的心理需要互补,是指交往双方的个性特点、心理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相补充的关系互补可以增加人际吸引力补偿,则是交往一方的某些特点满足了另一方的心理需要,从而使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了吸引力互补与补偿的,区别,:互补是双方在交往中,互相,吸引,补偿则是,单,方面吸引库利克和马勒的实验,,试用版,库利克和马勒的实验,,,(,Kulik,& Mahler,,,1989,),,研究对象:住院等待做心脏搭桥手术的人,,程序:询问他们愿意与其他等待做同样手术的人住在同一病房,还是愿意同已经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人住在一起结果: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与已经完成手术的人住在同一病房原因:尚未进行手术的病人可从已经完成手术的病人那里得到自己所关心的信息试用版,七、恐惧,恐惧和不安的情境会增强人,亲和,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当灾难和危险降临的时候,即使是原本不熟悉的人也容易凝聚起来。

      沙赫特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恐惧对亲和的影响试用版,沙赫特恐惧对亲和的影响的实验研究,他选择了两组人:,,告诉一组被试说,他们要遭到一次强烈的电击;,,告诉另一组说,他们要受到一次轻微的电击,不会造成伤害同时又告诉两组人,他们还要等几分钟才会受到电击,他们可以自己单独等候,也可以和别人一起等候结果,:,第一组有,63%,的人愿意和别人一起等候,第二组则只有,33%,的人选择和别人一起等候被试一旦做出决定,实验便告结束,并不会真的对被试进行电击实验表明,在恐惧和压力的情境中,人更需要他人试用版,八、才能,才能与人际吸引力的关系呈“,倒,U,”,关系因为过高的才能会给人造成社会比较的压力阿伦森关于才能与人际吸引力关系研究的研究,,在才能与吸引力关系方面,存在一种“,犯错误效应,”,即由于犯错误而导致个人吸引力不降反升的现象 肯尼迪与古巴导弹危机,,,阿伦森的犯错误效应实验研究,,试用版,阿伦森的犯错误效应实验研究,,(,Aronson, Wilson, & Akert,, 2005,),以访谈节目的形式准备了四段录音,塑造了四个不同的人物形象才能出众、未犯错误的人;,,才能平庸、未犯错误的人;,,才能出众、犯了错误的人;,,才能平庸、犯了错误的人。

      结果,人际吸引力依次为:,3> 1 > 2 >,,4,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男性喜爱犯了错误、但才能出众的男性女性则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没有错误的人中等水平自尊心的男性,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有错误的人,因为错误使双方距离缩小;低自尊的男性则更偏爱没有错误、能力出众者试用版,才能与人际吸引力关系研究的研究,,(,Aronson,,,1985,),在一个群体中,最有能力、最能出好主意的成员,往往,不是,最受喜爱的人,因为此人超凡的才能会使别人感到一种压力同样,当一个榜样被描绘成在才能和人格上都达到了普通人所不可能企及的地步时,人们就容易对其敬而远之试用版,肯尼迪与古巴导弹危机,1961,年,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武装分子在古巴猪湾登陆,试图从事武装颠覆活动,结果遭到惨败总统肯尼迪的声誉非但没有下降,相反却大大提高心理学家猜想,这是因为猪湾事件使得人们相信,即使是被当时的新闻媒介描绘得几乎无可挑剔的总统,也难免会犯错误这使总统的形象更接近普通人,从而赢得了过去并不喜爱他的人的拥护试用版,九、真诚,在人的个性品质当中,真诚是最被人们所看重的,具有人际吸引力安德森(,N. H. Aderson,,,1968a,)收集了,555,个描述人的品质的形容词,要求大学生们按“喜爱程度”排序。

      结果排在最前面的,6,个词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排在最后面的词是,说谎,、,装假,、,邪恶,、,冷酷,、,不诚实,、,令人讨厌,、,虚假,结果显示,真诚受人欢迎,不真诚则令人厌恶试用版,十、喜欢,喜欢表现为人对于对象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上的,向往倾向,喜欢、友谊、爱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概念人们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都表明: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因此,“喜欢”本身也是一个能够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E,.阿伦森、,E.,琼斯和,L.,贝尔的实验,,如果这种“喜欢”让对方觉得不真实,或是表现“喜欢”的人让对方觉得是别有用心或另有所图,则“喜欢”的作用就会大为下降,甚至招致反感爱德华,·,E,·,琼斯的“赞扬”实验,,试用版,喜欢、友谊、爱情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喜欢属于人际吸引的范畴,友谊和爱情属于人际关系的范畴人际吸引是一种内心向往的倾向,人际交往是一种行为互动的过程,人际关系则是人际交往形成的结果友谊与爱情是在喜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喜欢可以仅仅是一种内心向往的倾向,可以是,单方面,的关系友谊和爱情则必须是在,双方彼此,认同和行为互动基础上才能够得以形成和维持。

      试用版,E,.阿伦森、,E.,琼斯和,L.,贝尔的实验,让每位女大学生被试与另一位女性(实验助手)进行简单的对话实验助手在一些问题上表现得与一部分被试的观点一致,而与另一些被试的观点不一致然后让被试有机会“,偷听,”到实验助手与第三者的谈话实验助手在一种谈话情境中表示喜欢被试人;在另外一种情境中表示不喜欢被试人结果,被试往往最喜欢那些态度、观点虽然与自己,不同,,但却表示,喜欢,自己的人,因为这会使人觉得对方是真正喜欢我们本人试用版,爱德华,·,E,·,琼斯的,“,赞扬,”,实验,以年轻女性为被试,逐个会见研究者的一个助手在一旁观看,然后助手对每位女性被试都给出一个评价(包括肯定的评价、否定的评价和中性的评价)在后续实验中,研究者告诉被试,这个助手其实是一名研究生,她需要被试者参加她的实验结果,与得到否定评价的被试相比,得到肯定评价的被试虽然更喜欢那个实验助手,但喜欢的程度却,急剧下降,,人们不喜欢那些“另有所图”的人试用版,第二节 人际排斥,人际排斥,是人与人之间由于消极的认知与情感体验而在心理和行为上的相互离散倾向一、妒嫉,,,二、竞争,,,三、冲突,,试用版,一、妒嫉,嫉妒是一种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都很低的,负性,社会心理现象。

      其研究受,掩饰倾向,的影响及,研究伦理“无害”原则,的限制主要内容包括:,,,1.,嫉妒的概念,,,2.,嫉妒的表现,,,3.,嫉妒的类型,,,4.,嫉妒的原因,,,5.,嫉妒的作用,,,6.,嫉妒的应对,,试用版,1.,嫉妒的概念,嫉妒,,又作妒嫉或妒忌,是在现实或想象中,对于他人已经得到、或可能得到某种利益的情形所产生的一种具有,攻击倾向,的消极态度上述定义中包括了嫉妒的如下特点:,,嫉妒的本质是一种态度,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成份嫉妒可以是因为他人在现实中得到了某种利益而产生,而无论自己是否也得到了同样的利益嫉妒可以是仅仅因为想象别人得到、或可能得到某种利益时产生嫉妒不同于羡慕羡慕,——,向往的态度,,嫉妒常常伴随着沮丧沮丧指向自己;嫉妒指向外部对象,,嫉妒具有内在的、稳定的攻击倾向嫉妒对其对象具有非常强烈的排斥性,是人际排斥的一种常见情形试用版,2.,嫉妒的表现,嫉妒在人类心理活动中具有,普遍性,嫉妒的外显表现包括,情绪,与,行为,两个方面情绪表现:焦虑、郁闷、冷漠、轻蔑、愤懑甚至恼怒行为表现:各种形式的攻击,包括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试用版,3.,嫉妒的类型,按嫉妒发生的,时间和情境真实性,,可以分为,反应性嫉妒和怀疑性嫉妒,。

      按嫉妒的,外显度,,可以分为,内隐嫉妒与外显嫉妒,按嫉妒,对象的社会地位特点,,可分为,上行嫉妒、下行嫉妒和平行嫉妒,试用版,反应性嫉妒和怀疑性嫉妒,当人们察觉到他人得到了自己所看重的利益时,当下直接产生的嫉妒体验被称之为,反应性嫉妒,反应性嫉妒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人格和情境有关如果仅仅是担心他人会得到自己所看重的利益而产生的嫉妒,则是,怀疑性嫉妒,与反应性嫉妒相比,一般人的怀疑性嫉妒由于情境的模糊性而具有潜隐性、微弱性和持续性的特点怀疑性嫉妒更多地是与人格特质有关试用版,内隐嫉妒与外显嫉妒,,内隐嫉妒只在内心产生嫉妒的体验而无明显的外部表现(包括情绪与行为)外显嫉妒则不仅有嫉妒的内心体验,而且表现出明显的攻击行为试用版,上行嫉妒、下行嫉妒和平行嫉妒,,上行嫉妒是对比自己社会地位高的对象的嫉妒;下行嫉妒是对社会地位比自己低的对象的嫉妒;平行嫉妒是对与自己社会地位相当的对象的嫉妒由于人对自己的竞争对手会给予,优先,和,充分,的注意,平行嫉妒的情绪外显性也较为,明显和强烈,,主动攻击的行为表现也较为常见由于,社会地位和力量,的差距,上行嫉妒更多地以,内隐和被动攻击,的方式存在由于存在,社会评价,的压力,下行嫉妒也更多地以,内隐,的方式和,被动攻击,的方式存在。

      当下位对象的竞争威胁增大或明显时,嫉妒主体也可能利用社会地位的优势进行主动攻击试用版,4.,嫉妒的原因,嫉妒的本质是一种基于,生存竞争压力,的心理反应嫉妒是在社会比较中形成的被剥夺感,和,不公平感,是嫉妒产生的主观原因嫉妒也是在对情境威胁性和情境控制感进行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防卫,态度资源的不足及发展机会的排他性不是引发嫉妒的原因,而只是激发或强化嫉妒的原因嫉妒具有原发的心理原因试用版,5.,嫉妒的作用,嫉妒具有,动机,作用,可以引发竞争行为;只要竞争行为没有超越社会规范的认可程度,嫉妒对个体而言就具有社会适应与发展的积极意义嫉妒是主体,维护自尊,、,保护自我,的一种手段无论内隐还是外显,嫉妒对人际关系的作用都是消极的和破坏性的,尤以怀疑性嫉妒为甚试用版,6.,嫉妒的应对,就人际相互作用的性质而言,嫉妒并不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无论作为嫉妒的主体还是对象,都需要对嫉妒保持良好的应对从主体的角度说,当社会比较导致不公平感和嫉妒时,可以通过以下二个途径减弱或消除嫉妒重新评价,包括重新评价自己和重新评价他人改变比较对象当自己成为他人嫉妒的对象时,可以通过,采取方式消除或减弱嫉妒对自己身心的消极影响,。

      试用版,消除或减弱嫉妒对自己身心的消极影响的方式,低调处事,过于张扬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嫉妒,你的目标不是引人嫉妒行为控制,如果自己本来并无过份张扬,那么就保持恰当的行为,既不示弱,也不逞强,因为示弱和逞强都可能会加剧他人的嫉妒调整认知,如果人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什么不妥,那就不需要因为他人的嫉妒而自责试用版,二、竞争,1.,竞争的概念,,,2.,竞争的心理优势,,3.,竞争的原因,,,4.,竞争的作用与控制,,试用版,1.,竞争的概念,竞争是个人或群体在,追求同一目标,的过程中对他人产生的,排斥性行为,嫉妒与竞争可以互为因果二者都是排斥性的人际相互作用形式,但嫉妒是一种排斥性的,态度,,竞争是一种排斥性的,行为,竞争是一个“扬己之长、克彼之短”的过程所谓“公平竞争”,至多只能在下列意义上理解:,,事先制定规则;,,参与竞争的各方都遵守这些规则但实际上,这两点在现实的竞争中都很难得到保障竞争的本质,是各方为争取己方,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排斥性行为资源与机会的充足与否,不影响竞争行为的发生与否,只影响竞争的显隐和激烈程度试用版,2.,竞争的心理优势,在可以选择合作与竞争的情境中,人们会优先选择,竞争,,这就是竞争的心理优势。

      以下几个经典的实验研究证明了竞争心理优势的存在:,,明茨的实验,,鲁斯的“囚犯困境”的研究,,多依奇等的“卡车运输实验”,,,试用版,多依奇等的,“,卡车运输实验,”,,,(,Deutsch & Krauss, 1960,;,1962),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每次两个被试参加每位被试都有一辆自己控制的电动玩具卡车进行模拟运输对被试从起点至终点的运输速度进行记分,分数越高越好多依奇卡车游戏路线图,,实验中,大多数的情形是:双方在路上相遇,谁也不愿退回去为对方让路;僵持到后来,一方会退回己方一侧,然后迅速关闭自己的闸门不让对方通行最后,大家都关闭了自己的闸门,宁可绕远路走各自的专用道路试用版,,明茨的实验,,(,A. Mints,,,1951),,在一个窄口瓶中放入几个用细绳拴着的圆锥体实验要求每位被试拉住一根细绳,当实验者开始通过瓶子底部的细管向瓶中缓缓注水时,被试要在锥体没有被水浸湿前将其拉出瓶外成功者会受到金钱奖励遗憾的是,实验开始后,被试们都争先恐后地向外拉自己的绳子,结果是谁也没能把锥体拉出来试用版,鲁斯的,“,囚犯困境,”,的研究,,,R. Luce & H. Raiffa,,,1957,,囚犯困境:是设想两个共同犯罪的人被警察分开审问,他们将面临与自己的同伙合作(不认罪)还是背叛(认罪)的两难困境。

      双方都拒不认罪,则警方证据不足而对双方有利;,,双方都认罪,则双方都会得到较重的刑罚;,,一方认罪而另一方不认罪,则认罪一方可能受到从宽发落,而不认罪的一方会受到更为严厉的刑罚合作(不认罪)的风险显然要大于背叛(认罪)囚犯困境”示意图,,改进后的实验情境,,米纳斯等的进一步研究,,试用版,“,囚犯困境”示意图,,试用版,改进后的实验情境示意图,这一研究后来被改进为实验室研究由囚犯问题改为赢取分数,仍让被试成对地参加实验在表中的情境,,X,为合作,,Y,为竞争结果只有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了合作性策略,X,试用版,米纳斯等的进一步研究,,(J.S. Minas,,,et al.,,,1960),设计了一个鼓励合作、选择合作比选择竞争策略得分更多的情境,如下表所示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仍然高度倾向于选择竞争性策略,Y,试用版,多依奇卡车游戏路线图,,试用版,3.,竞争的原因,竞争与嫉妒有着相同的,原发心理原因,,只是前者表现为行为,后者表现为态度进化心理学视角的解释:当,资源与机会不足,时,人们会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展开竞争即使资源与机会充足,只要对未来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控制感,,人也会表现出竞争倾向。

      社会比较所产生的,差距感,也会导致竞争行为的增加超越对方,是人的一种基本动机,这种动机会导致竞争行为的发生对情境的不同解读也可以是激发竞争的原因之一S.,萨缪尔和,L.,罗斯的研究,,试用版,S.,萨缪尔和,L.,罗斯的研究,,,(Stenven,Samuels & Lee Ross,,,1993),将特别具有竞争性或者是特别好合作的学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当中都有竞争性和合作性的人对其中一组人说这是一个“华尔街游戏”,对另一组人则说是一个“社区游戏”,其实两组的游戏是完全相同的结果,“华尔街游戏”中的人有,2/3,的人做出了竞争反应,而“社区游戏”中只有,1/3,的人作出了竞争反应实验的数据结果表,,组间差异显著而组内差异却并不显著,无论是合作性的人还是竞争性的人,,情境理解,对行为的影响都大于所谓人性的影响试用版,实验的数据结果表,,试用版,4.,竞争的作用与控制,竞争可以激发人的成就动机,提高工作绩效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James),研究发现,人的能力有,50%,—,60%,可以(或需要)通过激发而得到发挥美国心理学家,奥格登(,Aughton,)的实验,证明了竞争的作用。

      竞争可以激发成就动机,但这不等于说,竞争越激烈越好竞争需要控制在适当的、各方都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否则就会引起冲突的升级试用版,奥格登的实验研究,,(Aughton,),要求被试对暗室内随机调节一个光源的发光强度变化情况进行判断,并对其正确和错误判断的次数进行记录被试分为四组:,,A,组是对照组,不作任何激励;,,B,组是个人竞争组;,,C,组是团体竞赛组;,,D,组是奖惩组研究结果显示,个人竞争组成绩最好,奖惩组次之,团体竞赛组再次,对照组最差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个人间的,竞争程度,不同或,动机的激发程度,不同实验结果表,,试用版,奥格登实验结果表,,试用版,三、冲突,,1 .,人际冲突的概念,,,2 .,人际冲突的形成与发展过程,,,3 .,冲突的处理策略,,试用版,1 .,人际冲突的概念,人际冲突是人在彼此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度对抗,的行为状态人际冲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形式包括争吵、言语或行为上的互相攻击人际冲突与竞争的区别与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因素都可能成为人际冲突的起因从客观因素方面说,资源、机会、环境条件都可以成为导致人际冲突的原因从主观因素方面说,价值观、目标、期望、认知、情感、需要、行为风格与方式等等方面的差异也都可以成为冲突的根源。

      试用版,人际冲突与竞争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人际冲突是人际排斥最严重的情形,有明显的外部冲突表现竞争可以在时空分立的情况下进行,亦即可以在竞争对手不在场或不见面的情况下进行;,,人际冲突则是各方直接、面对面的相互作用联系,:人际冲突与竞争都是排斥性的行为人际冲突是竞争的一种极端情形,但竞争并非都会表现为冲突竞争可以是和平进行的,而冲突则表现为行为上的激烈对抗试用版,2,.,人际冲突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人际冲突的形成与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酝酿、冲突和平息,.,,冲突的结果不外乎三种:,,冲突的一方让步或妥协,冲突结束;,,冲突的各方达成协议,冲突化解;,,冲突的各方在心理上彼此分离,进入下一冲突酝酿期试用版,人际冲突的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阶段,矛盾开始积累且得不到化解,或化解的努力归于失败,这是人际冲突的,酝酿阶段,当矛盾超出了一方或双方的容忍程度时,,冲突,开始爆发冲突可以从一点爆发而迅速向其他方面升级和蔓延冲突爆发后,各方会重新评价导致冲突的情境,包括重新评估各方的力量、重新明确各方的要求、重新评估各种冲突解决方案的前景,并试图,平息,冲突试用版,3 .,冲突的处理策略,冲突的常用处理策略,包括控制、协商、妥协和分离。

      一般而言,冲突爆发时人们往往首先试图:,,进行控制;,,控制不成再协商;,,协商不成再妥协;,,如果还不能解决冲突,则一方或各方就会分离试用版,冲突的常用处理策略,控制,是冲突中的一方向对方施加压力和影响,要求对方放弃原来的对立要求来顺应自己如:威慑、讹诈、攻击都常被用来寻求控制协商,是冲突各方通过直接接触或第三方调停,重新评估自己及对方的实力、要求及实现要求的可能性,通过提取“最大公约数”和寻找“最小公倍数”的办法,找到一个能使各方利益最大化的解决方案妥协,是冲突的一方或各方降低原来的要求,以求得冲突解决的一种策略协商和妥协都是在谈判的形式下进行的分离,则是冲突的一方或各方在冲突没有解决、或者是无望解决的情况下“退出”的行为试用版,思考题,人际吸引与人际排斥的原因是什么?,,人际吸引与人际排斥的情形有哪些?,,如何评估人际吸引与人际排斥的程度?,,在恪守科研伦理的前提下,如何对人际排斥现象进行实验研究?,,人际吸引与人际排斥的理论有什么样的实践意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